韩珍康乃馨的绽放个案案例
文/广州市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唯品项目韩珍 一、案情简介 案主谭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她在女儿2岁时离婚。女儿现在3岁半,谭女士在与女儿的沟通和管教上遇到困难:女儿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喊大叫,妈妈对她讲的话不听,但别人讲同样的话她会听;女儿喜欢攀比、贮存东西。谭女士曾经有一段时间很讨厌女儿,觉得无法从她身上看到一处优点,甚至感觉女儿是一个累赘。目前谭女士和弟弟合租房子一起生活,摊分租金压力,父母偶尔会来探访,但每次来都只关心弟弟生活费是否够用、生活是否有困难,而对谭女士更多是说教“该如何带好女儿”,这让谭女士很反感,也感到很伤心,总想着:“父母为什么就只会关心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弟弟,也不会关心一下我这个单亲妈妈?” 谭女士知道孩子身上的问题大多与自己的情绪有关,她在3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谭女士致电热线希望解决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以及改善亲子关系。 二、问题预估/需求评估 1.谭女士的问题预估:自我认同度低,无价值感,抑郁情绪-习惯性用负面的维度看待事物。 2.需求评估:①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增强自信的需要;②学习情绪管理的需要;③学习亲子沟通技巧的需要。 三、介入理论 情绪ABC理论: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谭女士因自己在成长经历中受到父母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影响,导致她对人对事的看法都倾向于负面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错误信念----我不值得被爱。 认知疗法理论:贝克是一位长年从事精神分析的治疗者,他提出情绪困扰的认知模式,基本理论是:若要了解情绪困扰的本质,必须把焦点放在个人对于引发困扰的事件的反应或想法。临床研究指出,认知治疗法可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心理异常,特别是抑郁与焦虑异常。情绪困扰的人倾向于会犯“独有的逻辑错误”,即以自我轻贱的方式来扭曲客观的现实。认知治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于普通的心理过程,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确的推论。 四、服务目标 1.学习情绪管理-提升把控情绪能力 2.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改善亲子关系 3.重塑自我、提升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五、介入过程 (一)建立信任关系,资料收集阶段 1.倾听:咨询师耐心聆听谭女士诉说,适时共情谭女士的不容易,有意识地去感受谭女士的心情,先进入谭女士的世界,感受她的感受并反馈给她,让她知道有人在认真的听她讲,并能体会到她的内心感受。促进建立信任关系。 2.资料收集:在倾听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与谭女士目前面临的困境可能有相关联的信息资料,如,①谭女士在表述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个人想法,以及在处理家庭关系矛盾与冲突时的应对模式;②对待以往生活经历过的事件的情绪情感反应与态度;③社会功能状况。 (二)介入阶段 1.创造一个安全的倾诉环境,为谭女士提供情绪释放的机会; 2.通过谭女士的表述,收集信息并做出评估: 生理方面:谭女士在刚生孩子后被诊断重度抑郁症。 心理方面:无价值感,总觉得自己很没用,成为父母的累赘;离婚后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也感到不被关爱。 社会功能方面:谭女士目前没有工作,只靠以前的积蓄支持日常生活的支出;愿意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团体活动,偶有找熟悉的朋友谈谈心事。 3.与谭女士共同分析现状,列出目前遇到的困境问题及解决方案;与谭女士共同探索其应对困境的旧模式对其生活的影响;启发谭女士尝试调整新的沟通模式改善亲子关系,及情绪管理技巧: 1)情绪释放技巧:建议谭女士尝试学习情绪释放的几种技巧,让内在的负面情绪有机会安全地释放出来,同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5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民抗击疫情康乃馨已上线隔离了生活,
- 下一篇文章: 等一朵康乃馨绽放女志愿者讲师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