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tslf/210311/8736734.html

点击上方蓝字,   萧瑟秋风扫雾霾,登高何虑鬓毛衰。连天叠嶂一襟阔,满目颓垣半壑哀。

  追逝水,抚残台,万山夕阳照忆雄才。杨公戚帅传千古,铁骑烽烟入梦来。

——鹧鸪天·登古北口长城。”

行香子·游仙

大漠沙焦,沧海波辽。远征人、志气休销。蓬山在望,桨橹勤摇。正月儿明,风儿紧,浪儿高。

幽幽兰蕙,硕硕仙桃。看八仙、各显奇招。何姑献舞,湘子吹箫。赛艳词浓,清词雅,壮词豪。

满庭芳·赏昆曲《牡丹亭》感赋

梅柳池边,牡丹亭畔,暮飞朝卷云烟。似花如水,美眷慕翩翩。情爱惊天感地,黄泉吏、亦觉堪怜。双双赏,春花秋月,执手梦终圆。

拳拳,仙乐妙,人间荡漾,天上缠绵。暗随韵偕歌,律动心弦。华发谁云兴寡?花开落、犹叹流年。柔情

在,豪情未减,潮浪伴春眠。

注:鲁迅先生诗云:“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此词下半阕中的“花开落、犹叹流年”,“柔情在,豪情未减”皆反其意而用之。

蝶恋花·读嫁轩词有感

火样心肠花样貌,豪婉辛词,千古词坛耀。壮志难酬廉颇老,梦中利剑犹腾鞘。

灯火阑珊佳丽杳,无计留春,但怕花开早。一唱雄鸡晨曲妙,英雄含笑云天啸。

调笑令·感恩黑马

黑马,黑马,驮我前行汗洒。崎岖山路弯多,翻越林边陡坡。坡陡,坡陡,感汝之情知否?

注:该马在四姑娘山长坪沟内的山路上驮我往返达八小时之久,临别时亲切地拍打其头部,它似有所悟。

空中奇观有感(六首选一)

(五)激情

科技人文相互融,青山踏遍水云行。

吟诗摄影凭灵感,谁道黄昏无激情!

◎周笃文先生在为拙作《荷塘新月》所作的序言中以该诗举例:“他很欣赏福楼拜的名言:‘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开,在塔顶会合。’他在诗中说:

科技人文相互融,青山踏遍水云行。

吟诗摄影凭灵感,谁道黄昏无激情。

  从事科学发明,除了严谨逻辑外,还需要诗化的灵感与激情。正是这种品质才导致了达·芬奇等大艺术家一飞冲天,在科学上同样取得伟大的成就。”

清平乐·感悟生活

春花秋月,湖海山河阅。险路回眸情更悦,且谱新词一阕。

生活广阔芬芳,赏心进退弛张。彼岸谁能知晓,今生视作天堂。

注:下片首句引用何其芳名句:“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多么芬芳,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海洋。”

智水仁山

山乃仁人骨,川为智者魂。

学科耽永昼,诗赋蕴黄昏。

感 赋

岁月悠悠去似梭,童心白发且高歌。

流霞渲染知华丽,落叶飘飞悟洒脱。

荒漠苦征甘寂寞,青山奋步喜巍峨。

工程科技勤求索,摄影吟诗乐趣多。

注:“脱”字按新声韵取平声。

◎郑伯农先生在为拙作《荷塘新月》所作的序言中说:“新时期以来,科学家写诗蔚然成风,中国工程院成立了院士书画社,王玉明就是其中很活跃的一员。……这首七律很生动地道出了作者亦工亦文的甘苦。”

西江月·步韵赞梁东先生诗与书

虬劲悬崖古柏,娇妍出水新莲。蛟龙舞罢卧樽前,剪柳划空春燕。

软语吴娃雨巷,浩歌壮士云山。童心犹自恋鸣蝉,颦笑偕孙神侃。

附梁东先生原玉

西江月·庭院深深

小院青萝古柏,邻家丹桂池莲。半帘花影浴堂前,何处斜风舞燕。

细雨轻如闾巷,白云飞似家山。骄阳高树不鸣蝉,正合咖啡神侃。

注:巴黎夏日无鸣蝉。

古体诗·峨嵋纪游

多年积宿愿,一上峨嵋山。

今朝得实现,使我开心颜。

初宿报国寺,夜半雨惊眠。

清晨仍淅沥,情趣亦盎然。

层层石板路,百步一盘旋。

青山与绿水,次第入眼帘。

芳草迷幽径,清溪拂琴弦。

野花香沁脾,丽鸟啭悠然。

山高兴云雾,林深啼青猿。

碧峰秀似笋,昂首刺青天。

陡峭千仞壁,深邃万丈渊。

飞瀑九天落,万壑雷轰然。

群山抱古刹,万木参高天。

茂林亭台隐,修竹曲径连。

雅秀清音阁,牛心激飞泉。

黑龙栈道险,仰视一线天。

洪椿霏霏雨,洒落庭院闲。

九十九道拐,峰峦叠翠间。

嵯峨仙峰寺,九老对华严。

钻天登象池,皓月未当天。

隔夜登金顶,更上万佛巅。

白云如大海,汹涌卷巨澜。

心旷神复怡,宇宙大无边。

佛光虽未见,自慰难十全。

他年如有幸,或可再登攀。

寻仙不辞远,长忆李青莲。

江山多娇媚,古今共陶然。

赠友人

微吟幸有知音赏,淡味犹能著意尝。

漫论古今云变幻,闲评中外水苍茫。

倾谈难尽嫌时短,浮想无眠觉夜长,

常慕园中花似锦,独羞苑外草无芳。

◎霍松林先生在为《王玉明诗选》所作序言中说:“在这本诗集里,颇多人生感悟,警言佳句比比皆是,如:‘虹彩,虹彩,似我人生百载’(《调笑令·彩虹梅里》),‘彼岸谁能知晓,今生视作天堂’(《清平乐·感悟生活》),‘潮平涛有寂,心静宇无疆’(《五律·我心飞翔》),‘流霞渲染知华丽,落叶飘飞悟洒脱’(《七律·感赋》),‘微吟幸有知音赏,淡味犹能著意尝’(《七律·赠友人》)等等。可以说,这些感悟既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也来自对人生的超越,充分表现了人生智慧,融理事情景为一体。”

◎郑伯农先生在为拙作《荷塘新月》所作的序言中说:“集子中写亲情、友情的诗数量不多,都很耐人寻味。如:

慈父升天整九年,返乡拜谒墓碑前。

雾凇似玉辉红日,溪水凝冰绕故园。

寸草春晖心永暖,深恩冬雪体无寒。

夜来挥手辞亲去,遥向星空念感言。

——《慈父辞世九周年恰逢感恩节》

微吟幸有知音赏,淡味犹能著意尝。

漫论古今云变幻,闲评中外水苍茫。

倾谈难尽嫌时短,浮想无眠觉夜长。

常慕园中花似锦,独羞苑外草无芳。

——《赠友人》”。

谨以此诗作结,以答谢诸位知音师友。

关于中华传统格律诗词(旧体诗)与新体诗某些问题的思考①

(一)关于现当代旧体诗词“入史”问题

最近看到一篇实际上是论证现当代旧体诗不能“入史”的文章②之后,对其进行了反驳点评,现将一些片段的点评集中在一起加以整理和增删,经反复修改之后形成此稿。

如同臧克家先生生前所说的:“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我的旧体诗共约首,新体诗约50首。但在我最近应有关媒体之约自选的39首代表作(见附录二)中,新体诗竟然占了10首,可见我对自己的新体诗是多么偏爱。这也许不是孤芳自赏吧,赏识者包括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

①最近一段时间相继在网上看到《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现状的几点思考》(杨景龙)、《译可译,非常译——现代诗歌之“可译”与“不可译”问题谈》(赵四)和《我的心、情、意(代序)》(李少君)三篇诗论文章,很感兴趣。我对前两者持异议(对最后一篇表示赞同),这激发了我“辩论”的热情,因此先后写了此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碰撞出火花。在此,谨对三位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尽管我自知不能胜任这种理论工作,但作为一个读者,也有权发表意见,这姑且算做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吧。

②杨景龙:《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现状的几点思考》.殷都学刊,(4):63-68。

叶先生对我的10首新体诗点评说:“你新诗也写得好,这只因你在本质上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你的新诗和旧诗一样出色,锐感真情。是真正的诗人之诗。”郑伯农先生在我的第二本诗集《荷塘新月》的序言中也曾说:“集子的最后一部分是新诗。玉明酷爱旧体诗词,也不薄新诗。当格律体适于表达感情的时候,他就写诗词。当需要自由体来抒情言志的时候,他就写新诗。在他那里,旧体新体是互相补充的,各有各的用处。新诗如何写得更凝炼,更有形式美,让人好记好诵?这是许多作者都在探索的问题。不能说,集子中的新诗已经完成了这些探索,但其中确有些富有新意、富有吸引力的篇章。如《礼赞》,显然,作者不满于浮躁、急功近利的世风,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礼赞,含蓄而深沉地呼唤真善美。”

新体诗有其“自由”的根本属性,在这一点上与旧体诗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汶川地震时的新体诗呈井喷式爆发,其感染力超过了旧体诗,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当时写的几首旧体诗。历史上新体诗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我欣赏甚至为之倾倒的佳作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我不仅不否定新体诗,而且相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