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施肥料,让种子长成它本来的样子。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这是我在黑幼龙的《慢养》一书当中读到的一段话。虽然这段话非作者本人所写,可是这段话却使我印象深刻,并且深受触动。每个父母可能都会思考过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或许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正如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我并不喜欢教别人怎么教养孩子,因为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不一样。而且大家对所谓“好孩子”的定义不同,很会念书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作者的太太李百龄回忆说,为了达到父母眼中好小孩,乖小孩的期望拼命努力,每天拼死拼活读书,成绩很好,学业一帆风顺。但她内心一点儿都不快乐,她在书中做了这样的描述:“和黑幼龙交往后,我更深深觉得,书读得好也没什么了不起,而且他留级又上军校,这么惨也没怎么样。所以孩子成绩不好,以后人生再糟也不会比黑幼龙的糟吧!有什么好怕,好担心的呢?”如果是不明其意的父母看到这段话估计立马会暴跳如雷吧。但是这本书主要讲述的也是他们一家的育儿经,分享他们的经验所得,而不是让读完这本书的人就立马照做,套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现在就朝那个方向来教养你的孩子。这句听起来如此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并不太容易。作者一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如今他的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的人生,幸福的家庭。一位亲戚对他表露羡慕之情:”你今天的成就,名望,我一点儿都不羡慕,我最羡慕的是你有这四个好孩子!“这或许就是对每一个父母最大的赞赏了。我也羡慕,同时更羡慕他的儿女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有如此开明又有爱的父母。但这也只能怪天命了,因为我们无法选择。01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也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重新构建我们与爱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亲子关系,这一切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投入和经营。对此,我很认同作者的说法:夫妻之间可以不要谈太多关于房子,股票,车子的内容,而是把时间花在讨论孩子的养育上,这将增进夫妻间,父母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02培养和孩子的亲密感,比如组织家庭会议,建立共同的爱好。除了物质以外,应该多给孩子爱和关心,因为那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他们成绩不好,行为稍微有点儿出格而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兴趣,如果我们有能力,就会尽量协助实现。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的付出和努力。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陪伴和沟通方式也要变通,当一个好父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03每个人偶有自己的喜好,但也绝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而是充分尊重别人的想法。很多亲子间互动的细节,一些无心的话,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给一方造成伤害,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环境,事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在书中,作者写到了他跟二儿子之间的一个小结。二儿子的太太比他大四岁,有过一次婚姻,她是黑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儿,很有个性,一开始跟他们家人相处得并不是很融洽。他对此表达过不同意见,但尽量不去干涉。二儿子结婚后,婚姻非常幸福。他说,父母要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是跟另一半过一生,而不是跟父母。如果这个观念被更多的父母接受,这世上可能就会少了很多不幸的婚姻吧。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空间。当孩子们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是他们在自由意志下做的决定。这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所以不会有怨言。04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宁愿在孩子的起跑点认真帮他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不要追求一时的快而草率冲出起跑点。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赢在人生的终点。就像作者的太太百龄说的那样:不同的孩子真的就像花圃里头不同的花,父母如果没有这样的认知,可能会被不同个性的孩子给气死。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多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教养小孩其实和经营婚姻非常类似,结婚前觉得另一半跟自己个性不同,可以有互补作用,非常好;但结婚了以后想法变了,都希望改变对方,让对方跟我们一样,动不动为了叠棉被,挤牙膏的小事吵翻天,甚至决定要离婚。在我个人看来,这真的是一本值得所有父母静下心来读一读的育儿参考书。当然,书中的每一个道理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别人的经验所得。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养好自己的娃。这正如作者所期盼的那样:身为父母的读者看了这本书后,会静下心来,想想如何与孩子一起创造双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jz/1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