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物种日历介绍的是大闸蟹,文末我们说到大闸蟹在欧美地区已经成为让当地头疼的入侵物种。你可能很惊讶,大闸蟹还能让人头疼?派中国吃货团过去,不是分分钟就解决了?

早年间还有“入侵大吃帝国的外来物种们”这样引发热传的谣言:

的确,类似大闸蟹、小龙虾的生(美)物(味)入侵案例还有不少,中国吃货到底能不能把令别的国家头疼脑热的入侵生物送入坟墓,拯救世界呢?

答案是:不能。

先不说能不能消灭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入侵物种吧,单是中国的入侵物种。按照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和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给出的数据,中国记录在案的入侵生物有种,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亿。吃货们解决外来入侵物种问题?你们想得太天真啦。

什么是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Invasivespecies)是引进物种的一个子集。如果一个物种被人为引入一个其先前不曾自然存在过的地区,并具备了在无更多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在当地发展成一定数量的能力,以至威胁到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成为当地公害,就可称之为“入侵物种”。

一个物种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入侵生物,几千万年以来全球的生态系统里不断上演物种更迭的悲喜剧,但这个过程是缓慢和只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而人类改变了这一切。

马达加斯加市场上售卖的供人食用的大理石纹小龙虾熟食。图片来源:RanjaAndriantsoa

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物种移动优势:交通工具。这就使得某些物种可以搭着人类的顺风车轻易到达它们从未抵达过的陌生角落。大量的引入物种面对的是它们在短期内所不能适应的环境。那些人类出于某种经济目的主动引入异域的物种,人们往往要为它们主动创造出合适的生境它们才能生存下去。

但少部分物种,借助人类的力量来到了属于它们的新大陆,这个新的环境意外地适合它们生存,那么它们不借助人类也能活得很好。如果一旦逃离了人类的控制,那些在原生地遏制它们种群增长的因素完全不见了,那么这些物种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形成野外种群,或者通过那些潜在的生存优势以数量侵夺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或者食性广泛来者不拒直接以原生物种为食,或者能够分泌毒素和其它抑制本土物种生存的手段。

澳大利亚马瑞巴农河里的“亚洲鲤鱼”。图片:Vaderluck/wiki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jz/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