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乃清冷之物
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谒古碑、泛湖舟、醉菊丛、寻山幽……携竹冠、披云巾、持道扇、执拂尘、曳竹杖;更有便轿、叠桌、坐毡、棋篮、提炉、诗筒…… 清泉、回溪、水碓、鱼池、茂林修竹之际,喝茶、谈玄、吹箫、品香、赋诗、作画…… 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榻排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栊香霭,栏槛花研,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孰过于此。明·高濂 WOODENSCREENS/MingDynasty/明楠木六扇屏风/高:cm宽:64cm×6 WANGDUO(-)/CALLIGRAPHY/王铎行书临阁帖/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六)第页,鲁3-10,文物出版社,年。2.《王铎书画编年图目》第页,文物出版社,年。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七)劳继雄着,第页,东方出版中心,年。说明:山东省文物商店旧藏。 此件王铎巨幛当为“古事”之重器。王铎60岁作,整幅气势跌宕连绵,收放自如而又谨严瑰丽,神完气足。作于年,时王铎已达书法巅峰。落款辛卯冬月,即年11月,时距去世前仅剩四个月,距病倒已不足一个月。在公共出版作品中此为最晚的一件,几乎可以说是王铎封笔之作。此作见证了作为书坛巨擘的最后辉煌。比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言律诗轴》和首都博物馆藏《行草书轴》虽年份相同,却时间更晚,更精彩,堪称一件博物馆级重器!年辛卯,王铎60岁,此年晋少保,4月受命祭告华山,至六月初三毕。6月30在陕西三原,后南下入蜀,观峨眉。9月返。十二月初六回孟津,病,年壬辰61岁,3月4日授礼部尚书,时病笃,3月18日卒于故里。殁后赠太保,谥文安。据此可知,此作应作于回孟津途中,此时人生与书艺均至顶峰,一路游玩,想来必是身心舒畅,得此精品就不奇怪了! 王铎一生为官乏善可陈,但于书法一道却截然不同,一变为过关斩将的骁勇虎将,纵横捭阖,势不可当。在自己的笔墨江山里是睥睨一切的王者!其一生更是用功勤奋,临古与创作兼收并蓄,临池不辍,自己就曾言:一日临池一日应请索。此作据淳化阁写出,当时日常多次临写之句,精熟之后成竹于胸,似随意挥写,却精雅谨严,当为极用心之力作!以小帖字展为丈幅巨幛而能连绵灵动,气势撼人,王铎外,谁能如此?更有多次出版著录相佐证,更为此作添彩增色不少! 淳化阁《北边帖》(左)/王铎画像(右) 《五言律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右)/《行草书轴》首都博物馆藏(左) ANCIENTBENCH/MINGDYNASTY/明古代长椅/长cm.宽40cm.高85cm 形制高古,结体健壮,稳固。壸门曲线驰停有度,富于变化,腿部扎实挺拔,整体虚实呼应,刚柔相济,层层堆叠,秩序而不繁缛,整器沉穆、尊贵,时代气息浓郁,属于那个年代的审美差距,比较如今已太过遥远,文化的断层中消失了不知道多少瑰宝!此椅历劫而能传世并如此完整,殊为难得。遥想当年新器时该是如何光彩照人,华贵古雅! PURU(-)/CALLIGRAPHY/溥儒行书“绂卿堂” 溥氏大字榜书向不多见,去台后较为人所知者有”鸿翔”绸布庄、”中国眼镜公司”、”三民书局”等,或偶为寺庙题署,但居大陆时期则此作似属仅见!绂字本义为系印章或配玉用的丝带,专指官绶有官职之意,卿是公卿、高级官员代称,合此三字,用大白话讲便是”达官显贵齐聚的大型会堂(所)”,当今则”人民大堂”或”政协大礼堂”足以当之!此横额书于丁亥()春,斯时”制宪国民大会”甫于上年底通过「宪法」,并在年元旦颁布施行,溥氏作为满族国大代表一员,绂卿堂或即应人所请为当时国民大会代表某聚会场所额?亦或是结合满族耆宿,在北平共商成立「北平满族文化协进会」之历史见证?惜无更进一步史料可为证。“绂卿堂”三字,壮厚雄沉、骨力开张,堪称溥氏书作希见之物,拍品征集自台湾资深藏家,如今现身京城,不啻文物流转传承的又一佳话! WOODERNINCENSETABLE/QINGDYNASTY/清奇木隨形香几/55×44×25cm. 仕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左)/明陈洪绶吟梅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中)/明陈洪绶蕉林煮酒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右) ROCK-FACEDESK/MiddleTERMOFMingDynasty/明中期剑腿石面酒桌/说明:保留完整,宋元古书常见之格式,大漆年久无存,属古代家具精彩形制之形之器古人书房摆放香具,青铜,书籍,文房所用。/×73×83cm. 此桌无过分雕饰,却处处经意,除完全以线脚装饰外,壸门式牙板曲线收放自如。桌面所镶纹石色彩斑斓,情趣生动盎然,感叹物主人取料之精,选料之新颖别致。四腿直落,上部插肩榫与桌面相连,下部以“剑腿”之势直插入地,锐利挺拔,霸气与秀美兼得。木质老旧,皮壳润熟,漆色脱落,正可说明年代久远,历尽沧桑,传世元、明画作中多见于文人雅士斋中。 明楼阁人物图中央美术学院藏(右图)/明仇英临宋人画册(左上)/明紫檀开光绦环板长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左下) BLACKPAINTEDDRAWINGTABLE/EarlyQingDynasty/清早期黑漆霸王枨画案/说明:标准的明式简洁风格,尺寸宽度在画案制作不管何种木料,存世极为稀少!/×85×83.5cm 霸王枨的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战国时就有的“勾挂垫榫”方式嵌入。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做成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下面的空隙再垫塞木楔,枨子就被关住,拔不出来了。枨名“霸王”,寓有举臂擎天之意,用来形容远远探出,孔武有力的枨子,倒是颇为形象。 明代仇英《梧竹书堂图》中,高士就有这样一个画桌,文徴明的另一幅《句曲山房图》卷中也有同样的一个画桌,你再看明天启年刻本《茶酒争奇》图中和明午荣编《鲁班经匠家镜》图中还有明万历本《西厢记》图中。这简直就是文人雅士的标配呀!所以古人书斋中要有“一榻、一几、一书桌,古琴、博山、书架……真是“帘栊香霭栏槛花研,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 明仇英《梧竹书堂图》(右上)/明文徴明《句曲山房图》(左上)/明天启年刻本《茶酒争奇》(右下)/明午荣编《鲁班经匠家镜》(左下)/明万历本《西厢记》(下图中) RENRENFABEAUTY/任仁发(传)/纨扇仕女图/立轴/设色绢本/约1.0平尺/mounted;inkandcoloronsilk 日本伊川书院藏(左)/北宋何充摹唐卢媚娘像美国弗里尔美术馆藏(右) 本幅《纨扇仕女图》是一张具有宋代典型样式的作品。从现存宋代的仕女画来看,首先是人物的形象娇小端丽,身材造型摆脱了盛唐和中晚唐壮硕丰肥的型制,开始过渡到瘦削的身材和轻盈的体态,结构严谨准确。身材娇小是宋代仕女造型的基本特征。本幅人物画风沈稳工致,线条取唐人高古游丝描,法度严谨,人物形象面型上,与唐代“曲眉丰颊”的形象也已有明显区别,面型虽也比较圆润,但已经偏长圆。到了南宋,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南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中的仕女、南宋周文矩《合乐图》的仕女,以及南宋刘松年《天女散花图》中的散花天女,面型都偏长圆,且向瘦削发展。本幅《纨扇仕女图》除了面型偏长圆,柳眉樱髻,宋代比较流行的是以长眉为主(如远山眉),面部施白粉,也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这正是宋代仕女画的形象特征:远山眉、细柳腰。 其次在服饰上,宋代仕女画中的人物装束与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装束区别很大,唐代服饰开放夸张,前胸半露,薄衣轻纱,轻纱透体;宋代仕女画中人物服饰拘谨保守,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包裹,宋代的女装通常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着长裙,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长袖小褙子,宋代佚名《蕉荫击球图》中仕女的服饰就是如此。本幅《纨扇仕女图》上身穿的正是衫子、背子和轻纱大衣,下穿裆褲裤。此形象会让人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特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说的正是宋代仕女人物着装的特点。 在妆饰上,唐代浓艳、热烈、张扬的妆饰也已经无从寻觅,而代之以自然朴实。宋代还有许多不同的髻式,如朝天髻、包髻、双蟠髻、三髻丫、飞天髻等等。本幅《纨扇仕女图》梳小双髻向前压,并佩以珠宝等饰品,装饰在发髻上,这种发式在宋代仕女画中都可以找到踪迹。本幅作品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沈淀略有残损,但依然能看出绘画材料绢地的细密,每两根经纬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极像宋绢的特征。本幅木盒款署:“任仁发”。是后世藏家对此作画风的品鉴,但从任仁发传世作品来看,人物画作品数据匮乏,无从比对考证,只能以本幅绘画特征和时代风格来进行科学的比对更为妥当。 综合以上特征,本幅《纨扇仕女图》,人物特征上一变唐代的雍容大度,而为宋代的阴柔婉约,丰满壮硕也代之以孱弱纤细的清癯之美。绘画技法上,延吸收了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人仕女造型的特色,服饰和妆饰上,具备宋代仕女人物的标准特征。 ZHENNANARHATBED/MiddletermofMingDynasty/明中期/罗汉床/楠木/长:cm.宽:cm高:80cm./说明:明中期镶嵌紫檀寿字,典型明式硬木家具格式,打破图录中常见的制作手法,三围板镶嵌寿字,其中两外侧也镶嵌寿字,在室内居中使用,对用户的需求极其严格。 明行乐图天津博物院藏(左)/仇英30*30cm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右下) WOODERNTABLE/QINGDYNASTY/清樱木案几/高:30cm. SAKYAMUNI/EARLYQINGPERIOD/清早期释迦摩尼像/高:30cm. 清木胎漆金释迦牟尼坐像。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此尊造像无论人物面容、衣纹、结印、塑、奉势,均雍容大度,一派王者风范,其气势威严,工艺严护,通身打金胶,贴金箔,罩金漆,纯厚美艳,福赐万代,为佛作至精至极者,非历朝造像所能比拟者,实不多见。 佛陀螺发,身着双领衣,双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表情静谧,深沉内敛,造型饱满,线条流畅,金漆沉实厚重,金中泛红,一派明代气象。 ANONYMOUS/EMINENTMONK/佚名/高僧圖/约2.3平尺/镜心/设色绢本/mounted;inkandcoloronpaper/36×71cm 南宋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绢本设色各.8×51.7东京国立博物馆(左)/五代前蜀(传)贯休十六罗汉图日本根津美术馆藏(中)/南宋牧溪老子图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右) FLOWERTABLE/QINGDYNASTY/清文石花几/48×42×65cm. 宋佚名五百罗汉图《高僧来访》、《乘辇图》(左1、左2)/明陈洪绶李白宴桃李园图轴翁万戈藏(右图) BRAZIER/QINGDYNASTY/清火盆/直径:59cm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册页/《乾隆帝雪景行乐图》(局部)/《雍正行乐图》(局部) 最初的火盆制成年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生产力的提高,火盆变得更为精致,用途也更为广泛。铜质、铜胎珐琅制成的带罩或不带罩的火盆到了这一时期,成为了宫廷里必不可少的一类日常用器,在取暖、婚俗大礼、除夕庭燎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满族人入关前就有使用黄土火盆的习惯,到了清代,铜质精致火盆不论是做工还是材质,都比前代有了质的飞跃,一改粗糙之气,转为精致大气又不失沈稳之相。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行乐图》之雍正读书图中,描绘了雍正皇帝着汉装坐在火盆旁读书的情景,图中雍正皇帝右手拿著书,翘着二郎腿,左脚踏在烈火熊熊的象足火盆的边沿上,一副潇洒的冬日烤火之态。而同时期所绘《雍正十二美人图》中,亦有美人“烘炉观雪”之景一幅。而图绘着乾隆皇帝与子女们在宫苑内观雪玩耍的《乾隆帝雪景行乐图》中,亦有乾隆皇帝手持如意端坐于火盆旁,并伴有一皇子蹲于盆边添加树枝之片段。明清两代的皇宫都设在地处北京的紫禁城,冬季十分寒冷,实质上,宫廷内已有了用于取暖的地火装置,而兼有装饰功能精工细作的铜火盆,则是帝王取暖时对地火的补充,并非随人可用,据记载,清宫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并派出专人以严格管理火盆的取用。 JADEPEG/MINGDYNASTY/明玉琴轸/尺寸不一 琴轸注解:(1).琴上调弦的小柱。亦借指琴。清孙枝蔚《挽房兴公朱姬》诗:“镜台琴轸满生尘,夜雨空窗不可闻。”(2).比喻石榴子。唐白居易《江亭玩春》诗:“水蒲渐展书带叶,山榴半含琴轸房。”唐白居易《山石榴花二十韵》:“渐绽燕脂蕚,犹含琴轸房。”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唐李贺《追和柳恽》 JADEPEG/MINGDYNASTY/明玉琴雁足/尺寸不一 大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因此也是君子的象征。既然琴乃四艺之首,又用龙龈、凤尾作琴上关键的部位,那么琴足叫雁足一方面形象,一方面象征着琴乃君子之器。 唐连珠式飞泉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右)/唐灵机式独幽琴湖南省博物院藏(左) TAMBACPENHOLDER/QINGDYNASTY/清沉香木砚山笔架/19.5×8.5×16cm TEACADDY/QINGDYNASTY/清茶叶罐/樱木钱泳、竹嵒款/cherrytree/高:9cm×2 钱泳(-)原名钱鹤滩,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后扬州江人骥,得其残石数十种,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两,嵌之杭州诂经精舍之壁。惟诸碑中讹字甚多,泳未能一一正之。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卒年八十六(虚岁)。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 INKSLAB/眉子纹花池歙砚 眉子石砚为椭圆形花池,底色纯净苍灰,砚面上浮有多道眉子,层次丰富,生动可人。据史料,宋代文人有多篇赞颂眉子石的诗文。例如苏东坡的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STONEPILLOW/QINGDYNASTY/清文石石枕/40×18×12cm. ZHAOXU(b.)/赵胥/片石山子镜心/水墨纸本/约18平尺×cm/年出生于辽宁清河,年师从杨仁恺先生,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赵君所画,一柄干枯的莲蓬,一块玲珑的山子,都是文人案头清供雅玩的对象,透露他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情有独钟。面对赵君的画作,我毫不怀疑这是一幅充满了中国审美意蕴、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文心态的作品,我也感觉不到不同绘画语言在融合中导致的生涩隔阂,一切都是心平气和地精心摹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心性流露,一切技巧,此时都已化为我用,成为中得新源的写照。 ——傅申 赵胥笔下的莲蓬全都是枯透了,表面给人一种酥脆感,彷佛一触碰就会化为粉尘。莲蓬中深暗的孔洞,给人死亡般的幻灭感。单个莲蓬独舞画面,给人一种凄冷的孤寂感。赵胥的枯荷对空寂做了最充分的传达,真可谓“真空”。但是,“真空”的背后是“妙有”。那些塑造干枯的莲蓬的笔墨自身并不干枯,而是生动之致。 ——彭锋 他的花鸟画,聚焦干枯的莲蓬与寿石,题材精粹、单纯,立意并非朝花夕拾,亦非画生命状态,而是讴歌永恒的生命。他的干枯的莲蓬,或仰或俯,或正或背,千姿百态,均无莲实,但那铁铸的感觉,分明是鲜活生命的延续,昔日中通外直的质量,通过干枯的形式固定下来,远离了生命的轮回,彰显了没有消亡的精神。如果说,他画的干枯的莲蓬是生命的凝固,是生命精神的永驻;那么他画的寿石,本身就是历尽沧桑的不朽精神。 ——薛永年 PURU(-)/SCHOLARS/溥儒/赏秋图/立轴/设色纸本/8年作/约5.7平尺/款识: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后惊。戊寅二月,心畬写。/钤印:萃锦园、溥儒之印、半潭秋水一房山、二乐轩 戊寅(8年)对溥老而言是甫遭家变、国难后的一年,去岁丁丑(7年)阳历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战,至七月底北平沦陷。而农历11月26日母亲项太夫人逝世,移灵什刹海畔广化寺,心畬先生守丧寺中,为办理母亲丧事及修葺寺庙,更将家传陆机〈平复帖〉售予张伯驹,凡此种种皆反映在本件作品上..…,戊寅二月(农历)原是冬去春来、万物昭苏之际,画成却款题「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后惊」短短十字似道尽他斯时心境。画中四人眼神聚于远方,不知瞻望何处,高栖二禽则紧盯下方,使作品蕴涵无限生机。画风虽受明季文、沈影响,但仍是明显的溥式”见笔”风格,其以”由悟而得”的学习过程,产生异于前人的自家理解,不囿于门派之见,上追古人、心摹手随,遂以自家面貌屹立于北方画坛,不能不归于昔时隐居西山,面壁求悟、无师自通之功。 WUGUANZHONG(-/LONGEVITY/吴冠中/延年益寿/约2.1平尺/镜心/设色纸本/题识:虚谷是师,荼临,七七。/印文:吴冠中印/着录:1.《吴冠中鉴定特集》,第页,翰墨轩,年1月。2.《吴冠中作品收藏集Ⅱ》,第2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3年10月。3.《吴冠中全集Ⅴ》,第6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7年8月。 吴冠中先生十分推崇清末画僧虚谷,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清朝画家虚谷活到现在的话,他很想请他喝茶。而若张大千、任伯年请他喝酒,他却不愿意去,因为跟他们没甚么话好说。以笔者的粗浅理解,虚谷的灵魂在略显生拙的画作中显现了;而张大千、任伯年们却因技术的纯熟而泯灭了自我太多的东西。变则通,通则久。亦曾在文章《虚谷所见》中评价虚谷的绘画:“出世的和尚,入世的画家,虚谷表现的都是生活情趣:枝头的长虫、临流的王八、松鼠窜竹林、鱼群逐落花……他的创作基于写生,有时近乎水彩画。水彩画近乎没骨,靠色层渲染衬托,靠线的结构之骨,瘦骨嶙峋,复以淡墨浅绛使之滋润。” HUANGJUN(-)/LAKEVISITING/黄均/游鉴湖/镜心/水墨纸本/年作/约1.1平尺/题识: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葡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癸未春日,写秦少游诗意,以奉葆龄先生方家雅正。古闽懋忱黄均。/印文:黄均 黄均(-),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 陈伯如(-),又名伯坛,是闻名华东南的医界翘楚,其祖上拜名医张仲景为师,家传渊源,艺术高明。陈伯如先生行医以外尤爱收藏,聚财散财,结交诸多名士,多年来集聚了颇多书画、古董。 陈祁(-6)为陈伯如之子,又名赞培,广东南海人。从小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解放前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曾在天津、北京、香港等地从事各种工作,以嗜好字画、追求收藏的文人雅趣为掩护,出色完成了党组织布置的诸多工作。陈祁为人豪放,眼光独到,平时广交四方鸿儒,诗词唱和,笔墨往来,从中收获颇丰。尤喜呼朋唤友,共赏佳作,由此收藏了诸多名人字画。陈祁在年后回到上海工作。业余时间仍然酷爱书画鉴赏和收藏,也是上海诸家古董、字画铺的常客。其秉承家庭传统,以深厚的鉴赏功底,专注收藏了明、清、民国诸多名人字画,日积月累,收藏颇丰。在十年文革中,陈家两代的收藏遭受了很大的破话和损失。部分字画由朋友私下寄放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内得以幸存,传之后人。这些收藏集陈家两代收藏之心血,流传有緒,真实可靠。有的购之于荣宝斋、朵云轩、友谊商店等机构,有的直接得之于书画家本人,是如今市场难得一见的收藏。 FUBAOSHI(-)/CONVERSATION/傅抱石/亭中畅谈/镜心设色纸本/年作/约0.8平尺/题识:仲展先生清赏。丙戌二月重庆沙坪坝抱石写。/印文:傅/著录:《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附录P2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年。 所谓学问就是: 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 (钱钟书语) 梓耘书舫 艺|事|资|讯|持|续|发|布|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jz/8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营口兰先森蛋糕店电话网上订生日蛋糕预定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