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年五月八日生,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入深水中,且祝曰:“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别人都说他愚痴。 网鱼遇梵僧水影悟前因 梁天监十一年,大士16岁,娶刘氏妙光,生2子。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恩惠及小偷定中见诸佛 大士住在松山之下,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大士见了说:“你不必盗取,把你篮笼拿来,让我给你采装。”于是小偷满载而归。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并闻舍中唱言:“成道之日,当代释迦坐道场。” 郡守捉又放大士是菩萨 不久,僧尼道俗四众都来问询作礼。郡守王杰,怀疑大士为妖妄,捉来囚了数十天,不给他饮食也饿不死,只得放他回山。大士回来后,更加精进,远近来皈依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且还有天人,每日早上自空而降,随喜行道。大士曾对弟子们说:“我得了首楞严三昧。”又说:“我得了无漏智。”大家闻听后都说:“此三昧唯有十地菩萨才有。”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大士是十地菩萨示迹而来的。 为设斋会卖妻养众 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于是把田宅通卖掉,设斋会普供四众,并说偈道: 舍报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愚普令益。 这一年正逢饥荒,大士设斋会之后,家无斗粮。士谕妻子卖身为人帮佣,以供大众道粮。其妻妙光说:“愿一切众生,同得解脱。”于是同里傅重昌以钱五万买之。士得钱营设大会斋,并发愿说:“弟子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 后月余,傅重昌感大士德行,遣送妙光回山。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同里有傅昉者,亦罄产布施,卖妻得米送山供养,大士都转给修道的人,自此灵异益多。 叔叔作礼叔祖亦得作礼 一日,大士到他叔叔家中,自称:“我是弥勒,特来教化,叔应顶礼。”他叔叔闻言即作礼。他又欲去其叔祖孚公家中,其妻妙光谏道:“叔祖一向不相信你,况且哪有叔祖向小侄顶礼之理,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吧!”大士闻其言,便解衣袒胸,金色闪闪,天香扑鼻。妙光仍劝他不要去!大士不听,竟到他叔祖孚公家里,要叔祖向他作礼。叔祖说:“向你作礼?简直岂有此理!”大士回山,其妻问道:“叔叔作礼没有?”大士答道:“今日不作礼,明日管叫他一步一个礼!” 是夜,叔祖梦见天人召之去叱责道:“你贡高我慢,不听圣训……”忽然又看到大士金相奇特,在空中飞翔。叔祖边呼边追,但见石壁横空,大士与侍从等人直过无碍,可是叔祖却过不去,醒来悲悔非常。天亮后,亲自入山,看见大士便悲不自禁地哭拜于地。大士道:“我从兜率天下来,正为相接你们,知过就好。”叔祖孚公稽首愿为弟子,依止大士修行,得三业清净。 弥勒应身未来佛祖 时有沙门慧集(观音大士)来山,大士为说无上菩提,慧集法师愿为弟子。以后慧集法师到处弘法时便说:“大士是弥勒应身。” 大士每次说法或作功德,两眼常出金色光芒。他告诉大众说:“学道不遇无生师,终不得道。我是现前向无生法忍的人,以前尝把这事隐藏起来,今日启示你们不复隐藏。”弟子感戴顶礼。大士又说:“你们不要向我顶礼,可礼拜殿中佛,即我形象。” 座中有弟子问道:“善明世尊,是大士得道时的师父呢,还是发心时的师父呢?”大士说:“非发心时之师也,彼佛出时,我为国王供养彼佛,彼佛寿八万岁,将来我作佛时,寿量亦是八万岁。” 慈力服猛兽说法到帝阙 大通三年,大士与弟子等于云黄山所居前,约十里方圆开凿为精舍,种麻、豆等。到秋熟时,有贾昙颖居士者,来布施其濑里之地,大士受之。濑里为山地,林麓葱翠,其中猛兽特多,人多害怕。大士居之,以所余之食饲养它们,从此猛兽变得非常驯伏。 大通六年,大士以双林僻处,教化不广,想到皇帝宫中去宣扬正教,于是遣弟子傅暀奉书于梁武帝。帝诏大士进京,先叫侍者遍锁诸宫门。大士心通预先知道了,乃做了大木槌一双,既到已,用木槌扣打一门,余门都开。大士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武帝问他:“师事从什么人?”大士道:“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 武帝是佛心天子,除了修寺、斋僧、写经以外,还会宣讲佛经。一日,帝升殿讲经时,公卿大夫俱起座礼迎,唯大士端坐不动。大夫中丞问道:“大士何不站起来?”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大士在宫阙住了约5个月,复还云黄山。激扬宗乘,武帝莫测高深。大同五年,复入京都。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他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帝见之惊愕不已。志公问帝:“陛下会吗?”帝曰:“不会。”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按:此乃禅家提倡宗乘之机锋转语。因志公入灭十余年后士方见武帝) 大士一日顶冠披衲靸履,武帝看到问:“是僧吗?”士以手指冠。帝问:“是道吗?”士以手指靸履。帝问:“是俗人?”士以手指衲衣。此一问一指,像猜哑谜、演双簧,但有谁知道这其中含有无量甚深的法味呢?是故至今在双林寺塑的大士像——头顶道冠,身着袈裟,足登靸履——便是从这里为缘起。 为渡众生发大愿为救众生磬资财 大同七年,大士对弟子们说:“我是贤劫千佛中之一佛耳,汝等若能生千佛中,即可见我。” 大同八年,大士立誓持上斋,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布施,拔济受苦众生,今日起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日不饮不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降促苦劫,速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俱足,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成无上道。” 这篇愿文言简意赅,真可为发大愿心之行者所效法。哄动京城道俗,沿途赶来参观,接连二百余里不绝于道,往来相庆,一代盛事,真是佛家功德不可量啊! 贪乞宝物感德奉还 时有一沙门,来到大士住处说:“久闻大士修菩萨行,所谓菩萨行者:乞头与头,乞眼与眼,国城妻子,皆不吝啬。现在我乞大士身中香炉,若给我即是真菩萨,否则硬是假菩萨也。”大士道:“舍与不舍,都不是菩萨。”沙门不管三七二十一,强持香炉而去。过了十多天,沙门又来问道:“前日我来强夺大士的香炉,大士心里有何感觉?”大士说:“得亦不有,失亦不无,唯愿上人,擎炉焚香,供养诸佛,增进菩提,常为善友。”沙门闻言,感到非常惭愧,又把大士的香炉送回来了。 常见七佛唯释迦与语 天嘉元年,弟子等欲启建龙华会。大士道:“汝等可作请佛停光会,龙华会是我自己的事。你们能听从我所言说,将来一定会见龙华会的。”又说:“我悟道已经有四十劫,释迦世尊因为能舍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 天嘉二年,大士在山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随后。于是对弟子们说:“七佛之中,唯释迦常与我话语,其余六佛则不与我交谈,每次见到都是如此。”弟子问:“余佛为何不语?”士曰:“释迦今正教化此世界,我以后又是绍继人,故世尊见我即说也。” 留诗别子复还兜率 天嘉十年,嵩头陀入灭,大士心知。乃集诸弟子说:“嵩公已还兜率,我同度众生之人己去完了!我也决不久住世间了。”于是作《还源诗》十二章,并对子普建普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言讫进入涅槃,世寿七十有三。 进入涅槃尚能举手 大士入灭,肉色不变,形相端洁。七日后,乌伤县令陈钟耆来结香火缘,因取香火遍传四众,到大士身边时,大士虽然已经涅槃了,但是竟伸手起来受香。此乃表示“生死即涅槃”存灭非异之义也。 建造轮藏普利有情 大士在世时,常以佛经繁多,恐人不能遍阅,乃在山中建一层龛,中间一柱,周圈有八面,把佛经都放进去,可以运转着看,谓之轮藏。并立愿说:“凡登我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如无阅读能力者,手推轮藏至诚一转,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一样。今天下有建轮藏设大士像者,实始于此。 大士诗偈如水银泻地 大士虽未读过书,但以补处菩萨应世,故能一悟百了。慈悲渡人之外,吐语为经。现仅恭录其诗偈几首以作本篇结尾: 《还源诗》十二首: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 由心不平等,宛尔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 般若无形相,教君如是观。 还源去,欲求般若易。 但易是非心,自然成人智。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 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 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 欲求真解脱,端坐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 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 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 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休。 还源去,心性不沉浮, 安住三三时,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论, 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般若酒澄清, 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大士慈悲,曾于居住舍前,把干涸小塘中之虫鱼等投到大江里去。己死者葬于山下,牛犬死者亦葬之,并为它们设会超荐而说偈曰: 昔贤舍头目,王子救虎身, 慈尊推国走,修忍救慈亲。 今余阐此德,仰慕菩提因, 倾资度牛犬,舍命济鱼身。 愿为常乐友,共趣涅槃律, 同为俗无俗,齐证真无真。 太清二年,大士复舍田园产业设会,为此土及十方世界、六道众生,怨亲平等,供养三宝,请佛住世,普渡群生,而说偈道: 倾资为善供,归命天中天, 仰请亭光照,流恩普大千。 三涂皆解脱,六趣超自然, 普会体无体,齐证缘无缘。 另有可思议与不可思议的二首颂,遍传丛林与讲座,亦极耐人寻味: 其一: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其二: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其余诗偈尚多,如水银泻地,颗颗皆圆,不能一一俱录。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xx/10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吴氏族规族戒族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