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多吃得少,哪种更好黄帝内经饮食
饮食是健康的基石,吃得好,吃得饱一直以来都是健康的标志。《黄帝内经》中提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是说,饮食有节制的人,会活得更加的健康,寿命自然也会更长。看来古人也认为食量的多寡,与寿命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吃多少才算是节制的食量呢?对于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张大爷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只有吃的少一点,身材苗条一点,才能够活的更健康。王大爷则有相反的看法,他认为:老来能吃是福,老了以后吃得多一点,代表胃口好,这才是健康的象征。 这两种看法,也代表了目前主流的观点。老了以后是吃的多一点好,还是吃的少一点好呢?二者谁更健康? 岁后,吃的多一点好,还是吃的少一点好? 1、吃得多一点,就会导致肥胖 许多老人在老了以后,认为吃得多一点是年轻人的标志。所以仍然保持着年轻时候的食量,一餐吃的往往与年轻人相差不多。对于这种老人,周围的人也会对此表示羡慕。 但是人的衰老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主观因素而改变。吃得多但是代谢少,就会导致食物中的营养大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身体和血管中。肥胖是老人最大的天敌,它不仅会引起三高疾病,还会持续损伤心脑血管健康,成为多种疾病的病因。 所以吃得过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而且老了以后,难免会存在消化问题。特别是60岁后的人,肠胃功能开始退化,消化能力降低。如果还吃很多的食物和油脂,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从而引发消化道疾病。 2、吃得少一点,未必就是福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在追求苗条的身材,但是过度的瘦并不利于健康。 成都的王老太,就是因为听信了“少吃长寿、千金难买老来瘦”这样的话语,开始了节食的生活。每天都吃得很少,在最开始的时候,这种做法起到了不错的效果。王老太的体重从一直跌倒了,这让她感到身体莫名地轻松了许多。于是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瘦到95斤。但是随后的几个月,她开始觉得头晕眼花、四肢酸软,每走两步都要大喘气。医院检查之后,医生才告知,这是营养不良的症状。 上面的例子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见到过,这也是如今很多老年人的现实写照。因为肥胖是不健康的,所以一味地追求苗条、瘦小的身材。殊不知这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已。 想要真正理解“千金难买老来瘦”“能吃是福”这两句话是意思,还得从《黄帝内经》中寻找答案。饮食有节,而尽终其天年。古人是指有节制的饮食,才能够长寿。片面的强调吃得多还是吃得少,是没有意义的。 02那么,怎样的饮食才算是有节制的呢? 每餐只吃七分饱 《周易·丰》中写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这是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追求过度的圆满,不然必将招致灾祸。吃饭也是如此,如果追求过度的饱腹,往往意味着吃的已经过多了。这样怎么会身体健康呢? 相反,如果每餐只吃七分饱,给肠胃留下一点余力,这样反而能够保证消化顺畅,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疾病。 03饮食有节,健康饮食吃什么? 在主食的选择上,健康的饮食要做到粗细结合。粗指的是粗粮,细指的就是细粮。因为老人大多存在高血糖的问题,全部吃细粮的话,会导致血糖升得过高。但是如果全部吃粗粮,则会造成肠胃消化不良。所以要粗细搭配,才算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多吃一点高蛋白的食物,保证老人身上也存在肌肉。医院的胡雯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肌肉流失过度的问题。特别是在80岁以后,肌肉流失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50%。而肌肉过度流失,会导致身体体能衰退、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出现这种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蛋白质摄入过低,因为老人往往只想到清淡饮食,对于所有肉类一概不吃。而鱼肉是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过于清淡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健康的,所以强调荤素搭配。 除了在吃得多少、吃的食物种类上,需要有所节制。在吃饭的方式上,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岁后。一日三餐不可取,少食多餐更养生 对于年轻人而言,一日三餐的饮食规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的消化能力比较好,很少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但是老人由于衰老的因素,肠道消化不好,三餐的饮食量对其肠胃负担较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每天的饮食量,分为四到五次食用,这样既能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取,也不会对肠胃造成负担。 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多吃米粥或者吃面条的方式,这些食物相比较米饭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对肠胃造成的负担也会更小。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健康有节制的饮食习惯,才是长寿健康的正确饮食方法。吃得过多或过少,对健康都是没有好处的。养生是一门大学问,一知半解反而会害了自己。 1、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新民晚报·.10.3 2、千金难买老来瘦?老年人当心因太瘦患上“肌少症”·新民网·.12.28 3、佳节至,当心心脑血管病趁火打“节”·海南日报·.2.4 #家庭健康守护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xx/10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互帮互助邻里情人际关系小组活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