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作品赏析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
浮世绘是17至19世纪流行于日本的风俗版画,生动记录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游乐活动,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识,具有普遍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浮世绘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优秀画师,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被称为“浮世绘六大家”。他们技艺精湛、风格鲜明、造诣深厚,或是开创了浮世绘的新技法,或是开启了题材的新样式,或是展现了日本人民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特质,因此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作品解读 铃木春信(约-)本姓穗积,号思古人、长荣轩。春信将“绘历”的多色套印技术移植到浮世绘版画的制作上,促使“锦绘”问世,丰富了浮世绘的色彩表现,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浮世绘套色版画。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多是江户时代平民人家的少女,婉约雅致、清丽脱俗,画面营造出梦幻、诗意、感伤的氛围。 铃木春信《洗衣女》 版画30×20cm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描绘了一个少女在河边洗衣的场景。河边春柳轻拂,绿草如茵,少女皮肤白皙,五官精巧,垂首而立,姿态优美。春信将生活中的少女形象进行了理想化地塑造,为平民的日常劳作赋予了诗情画意,使作品呈现出温婉动人的质感。据记载,春信曾研习中国明代画家仇英的仕女画,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纤瘦玲珑、清丽雅致,与仇英笔下的仕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见其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之深。 铃木春信《萩》 版画31×18cm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前景中描绘了一簇摇曳的胡枝子,两个少女一人手扶细枝,若有所思,一人转头望向画外,身后的河水向远处蜿蜒流去。春信笔下的人物眉眼细巧,身形纤弱,带有少女般的纯净与梦幻。作者淡化了人物的现实感,塑造出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女性形象。画面上方有一首颂秋的古诗,诗画一体、情景交融,表达了对秋日的惜恋之情,与日本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空寂”“物哀”等美学观念一脉相承。作品风格典雅,意境悠远,体现了春信绘画艺术中的古典诗意。 鸟居清长(-)本姓关,俗称新助,出生于书肆之家。鸟居派第四代传人。最早将单幅锦绘发展成由两幅或多幅连接起来的大画面,开启“续绘”时代。清长笔下的美人形象大多来自江户市井妇女,他突破了以往美人画纤弱、娇柔的形象特点,将人物体形拉长,塑造出健康颀长的女性形象。 鸟居清长《三女梳妆》 版画38×25cm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描绘了三位女性晨起梳妆的情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三人姿态各异,或坐或立,彼此呼应,在梳妆与交谈中呈现出悠然自得的闲暇时光。清长的美人画以塑造群像见长,画风写实,线条流畅,色彩明丽。作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作者对背景中的室内环境刻画详尽,使远景中的屋舍树木呈现出景深效果,拓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显示出对西方绘画手法的借鉴。 鸟居清长《三女出行》 版画39×26cm 中国美术馆藏 画师集中笔墨描绘了出行途中的三位美人,她们或执扇、或持伞,在行走中顾盼交流,姿态舒展自然。清长擅长描绘女性的全身姿态和服饰之美。三位美人眉目清秀,身形修长,气质高雅,人物姿态动静结合又不失协调;衣饰华美,纹样丰富,色彩柔和淡雅又互相呼应,衣摆随着人物行走而呈现出韵律之美。鸟居清长塑造的美人形象具有鲜活的现实感,体现出成熟女性的风韵。 喜多川歌麿(约-)本姓北川,初名丰章。早期绘制小说插图和绘本,之后在出版商茑屋重三郎的资助与策划下,以华丽典雅的狂歌绘本成名,并开创浮世绘美人画新样式——“大首绘”,表现美人半身像乃至头像,通过描绘美人的细嫩肌肤和微妙的面部表情,展现出人物的不同神态、心理与性格特征,成为浮世绘美人画创作的顶峰。 喜多川歌麿《歌撰恋之部·物思恋》 版画36.5×24.5cm 中国美术馆藏 此作是喜多川歌麿美人画“大首绘”的代表作。作品不同于以往美人画多表现全身像的画法,截取美人胸像进行特写,通过迷茫的目光、落寞的神情和纤柔的手势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画像背景大面积敷设粉色云母粉,衬托出美人光泽红润的肌肤,作品华丽而富有质感,是喜多川歌麿巅峰时期的作品。歌麿被称为“青楼画家”,他对吉原生活了如指掌,对青楼美人观察入微,以平等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女性形象刻画得含蓄而典雅。 喜多川歌麿《锦织歌麿形新模样·白打卦》 版画36.3×24cm 中国美术馆藏 这件美人坐像是喜多川歌麿后期的作品。画面中的美人身着华服,转身望向画外。相比其巅峰时期美人画的含蓄和典雅,这件作品中的美人脸颊泛着红晕,朱唇微启,妩媚妖娆。作品运用了无线摺的表现手法,舍弃了传统绘画的墨线勾勒,依靠大面积的色彩和图案塑造形体。同时使用空摺技术,利用雕版压印出无色、凹凸的纹理来表现衣褶,呈现出浮雕般的视觉效果。画面左上方的文字是画师的自白,既抒发了对艺术创作的自负情绪,亦表达了失去出版商好友后前途未卜的感伤。 东洲斋写乐,生卒年不详。写乐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考据的生平资料,只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役者绘作品。他从年至年十个月内先后发表役者绘共计件,轰动画坛。其作品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演员的形象与动态,并通过对个性的渲染展现演员角色的内在精神,为当时役者绘界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写乐的全部作品都是由茑屋重三郎策划出版,独特的画风设计让写乐一举成名,然后便销声匿迹,由此可见出版商对于浮世绘画师及其创作的重要作用。 东洲斋写乐《三世大谷鬼次之奴江户兵卫》 版画38.5×24cm 中国美术馆藏 东洲斋写乐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表现的是歌舞伎演员三世大谷鬼次所扮演的角色奴江户兵卫。写乐初期创作的役者绘全部为“大首绘”,通过对演员上半身尤其是面部的深入刻画,表现出演员及其所扮演的角色的个性魅力。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刻画了演员上挑的眉毛和翻白的双眼,红色的眼眶增添了一丝阴郁。鹰钩鼻下方,嘴巴抿成一条向上的弧线,敞开的领口和张开的双手强化了人物向前倾斜的动态,仿佛要冲出画面,传达了人物紧张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呈现出夸张的戏剧效果。 东洲斋写乐《初世市川虾藏之竹村定之进》 版画36.5×24cm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表现的是歌舞伎演员初世市川虾藏所扮演的角色竹村定之进,是一个老年男性角色。作者以流畅的线条和漫画式的表现手法勾勒出演员的五官,紧握的双手表现出悲痛又隐忍的情绪。画面以黑色云母粉铺设背景,演员身着武士礼服,以大面积的橙色搭配小块灰蓝色,色彩简约、跳跃,富有装饰趣味。写乐的役者绘刻画的是未经美化的演员相貌,通过变形甚至丑化的手法表现人物情绪和动态,因此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他在之后的创作中有意淡化了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但是作品也逐渐失去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葛饰北斋(-)原名中岛铁藏,早年师从胜川春章,画号胜川春朗,后曾改用多个画号。北斋在创作中将日本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技法相融合,其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狂歌绘本、小说插图、绘画范本、风俗画、浮世绘等,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浮世绘风景画。其风景画表现出对形体与色彩的高度提炼与概括能力,具有鲜明的装饰性特征。他塑造的富士山形象成为浮世绘最具标志性的形象。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 版画25×38cm 中国美术馆藏 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葛饰北斋热衷表现的题材。在这件作品中,作者舍弃了山体的具体细节,将富士山风景概括提炼为简洁明了的形体与色块,其造型既生动又富有张力。在色彩处理上,以热烈的赭红、纯净的靛蓝和深沉的墨绿进行组合,展现了清晨阳光映射下富士山的奇妙色彩,极具艺术感染力。这件作品成为表现富士山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北斋以瞬息万变的形与色表现了永恒的富士山精神,体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奇幻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葛饰北斋《千绘之海·甲州火振》 版画17×25cm 中国美术馆藏 此作描绘了夜晚渔民捕鱼的场景。火振是指夜晚在河边挥舞火把,引诱鱼出现的捕鱼法。画面背景中,墨色的天空闪烁着点点星光,画面中心是忙碌的渔民,有的举着火把照亮引鱼,有的站在溪中奋力打捞,由远及近的溪水潺潺流动,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律动感,在写实风景的基础之上,增添了装饰美感。作品的明暗光线呈现出舞台的布光效果,使观者的视线聚焦在画面中心忙碌的渔民身上,充分表达了画师对勤劳乐观的劳动人民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xx/10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太阳幼儿园正在播放妈妈节日快乐,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