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茶诗赏析: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诗的祖国,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植物的名称出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则要到两晋时期,左思的《娇女诗》可谓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茶诗。茶诗全盛于唐,宋代达到顶峰,历代都有佳作。估计:唐代约有首,宋代多达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在以上,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了。

(一)魏晋南北朝茶诗:

张载《登成都楼诗》

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累栋出云表,临太墟。

高轩启朱扉,回望畅八隅。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

蹲鸱蔽地生,原殖嘉蔬。虽遇尧汤世,民食恒有余。

郁郁少城中,岌岌百姓居。街术纷绮错,高甍夹长衢。

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王候。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此为以茶入诗的最早篇章之一。该诗描述白菟楼的雄伟气势以及成都的商业繁荣、物产富饶、文人辈出的景象,其中除赞美秋橘春鱼、果品佳肴外,还特别炫耀四川香茶。诗人认为茶为全中国人所喜爱的饮料,甚至超过“六饮”。

左思《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舛剧,吹嘘对。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诗中对两位娇女的容貌举止、性格爱好的描写细致传神,而茶饮对她俩的强烈诱惑及有关茶器、煮茶习俗的记述,使该诗成为陆羽《茶经》节录的中国古代第一首茶诗。

杜育《舛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舛草,综合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舛赋〉,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词类作品。这篇茶赋加上前面四首构成了我国早期茶文化和诗文化结合的例证,也极其典型地具体描绘了晋代我国茶业发展的史实。

(二)唐代(五代)茶诗:

入唐,尤其在中唐以后,饮茶习俗迅速普及全国。文人嗜茶,茶在很多诗人文人中间成了不可或缺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茶诗。文人于茶,即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能得其精神享受,茶的精神价值取向在他们的茶诗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如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谓千古佳作。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李 白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此诗写“仙人掌茶”,系名茶入诗的最早诗篇。作者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作了详细的描述,故此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

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在诗人眼里,“泛酒”为流“俗”,“茶香”才高洁,“谁解助茶香”一句问话,实含香外之香,味外之味。

吃茗粥作

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含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避炎辉。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作者在友人家做客,正当盛夏,酷暑逼人,连鸟雀也躲藏起来,虽然有高大的梧桐树遮阴,仍然热得要解开衣服纳凉。远处有几片云在移动,也遮不住烈日。主人留客吃茗粥和蕨薇,日暮作者才慢慢回家。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颜真卿 陆士修

张 荐 李 萼 崔 万 清昼(皎然)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几位作者各自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用词,如“泛花”、“代饮”等。此诗起于邀请客人饮茶,众人体会到:饮茶能使人肌净骨清。

与赵莒茶宴

钱 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用白描手法,写作者与赵莒一道举行茶宴,饮的是紫笋茶,茶味比流霞仙酒还好。饮过之后俗念全消,兴致更浓,所以直到夕阳西下才散。

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

钱 起

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诗人在长孙氏家参加“三人茶会”,一边品饮一边玄谈悟道激发才思,连盛开的红石榴花也顾不得欣赏,只是神态洒脱地饮茶,遥望云天构思诗文。最后两句,联想到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碰到茶会连“流霞仙酒”也不想尝了。以夸张的手法极言茶味之美,茶会之乐。

茶山诗

袁 高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黎甿辍农桑,采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心争造化功,走挺麋鹿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众工何枯槁,俯视弥伤神。

皇帝尚巡狩,东郊路多堙。周回绕天涯,所献愈艰勤,

况减兵革困,重兹固疲民。未知供御馀,谁合分此珍?

顾省忝邦守,又惭复因循。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诗人对茶民疾苦作真切的描述,对官府暴政有强烈的愤慨。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陆羽耿氵韦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历落惊相偶,衰哀赢猥见怜。

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何事亲香案,无端狎钓船。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该诗表达了耿氵韦对陆羽在茶的造诣、诗文、交友等方面的赞美和崇敬,陆羽的闲雅和自谦,以及二人情趣相投之意。

喜园中茶生

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作者利用办完公事后的空余时间,在荒园中开垦种植了一些茶树。诗中赞美茶独具洁性、灵味,饮之可以涤除尘烦。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茶岭

张 籍

紫牙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这首诗犹如一幅淡雅的“早春采茶图”:采摘的茶叶很细嫩;家人很早就上山采茶,此时露水很重,因此衣服常常被弄湿。似乎不经意的几笔,却抓住了早春采茶的特色。

宫词(1)

王建

廷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诗写宫廷茶事一景:宫女们端茶给参加殿试的考生们喝。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堕落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足支石人。

此诗描述在西山寺内饮茶的情景。采茶、制茶、煎茶、尝茶等写得细腻生动。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之五)

刘禹锡

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画旗。

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此诗写韩七中丞的画船从洛阳到吴兴入山去督制贡茶,溪畔的青年男女都出来观看,惊飞了溪中鸳鸯。浙江长兴顾渚山采春茶时节,中丞驻此携歌妓乐队,茶山一派笙歌,似仙境一般。

尝茶

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作者得到一位老人寄予的饼茶,于夜间煎饮。明亮的月光照在茶碗里,使茶汤的色泽更为好看。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欢宴因此寄此诗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此为咏“紫笋茶”名篇,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据诗人自注:“时马坠损腰,正劝黄浦酒”。故所叙品茗之乐,歌舞之盛,均是遥闻想象之事,却写得如同亲历,生趣盎然。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作者喜欢琴和茶,本篇则重点写“抛官后”又“不读书”,更喜爱弹奏《渌水曲》和品尝“蒙顶茶”。以琴茶自娱,也表明了作者所主张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

乞新茶

姚合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

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名茶碧涧春的品质特点是嫩绿微黄,采摘也很特别,人们在采茶时要戒食荤辛。作者喜欢饮这种茶,写了诗向友人去乞求,成为爱茶佳话。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景半浮沉。

画舫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守吟。

诗中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舍弟与僧人一道坐着画舸,由罨溪进入茶山采茶。好茶进献朝廷,定会受到皇上赏赐。这一切,娓娓道来,仿佛亲临。

一字至七字诗 

元 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概括地描述了茶叶的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饮茶习惯以及茶叶的功用。用“宝塔体”咏茶很少见。

忆茗芽

李德裕

谷中春日暖,渐忆掇茶英。

欲及清明火,能消醉客醒。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

此诗写作者回忆在乡间采茶、煎茶、尝茶的情景,充满了朴实的乡土气息。

美人尝茶行

崔珏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前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该诗细致描绘了饮茶情景,娇媚的美人、啜茗的美景、梦中的美情,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题茶山

     杜 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涧度喧豗。

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

佛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牙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轻骑疾奔雷。

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

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

树荫香作帐,花径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

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该诗分四个方面来描述。一是作者因何来到茶山,二是茶山修贡时的繁华景象,三是茶山的自然风光,四是紫笋茶的入贡。作者奉诏到茶山监制贡茶,此时河里船多,岸上旗多,山中人多。经过茶人辛勤劳动,制成了贡茶紫笋茶,于是修具奏章,派出快马,急送京师。最后四句表示惜别之情,与前面的欢乐情景形成对照。该诗对茶山自然风光的描述,为后人所传诵

湖州贡焙新茶

     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湖州顾渚紫笋茶是唐代著名的贡茶,深受皇帝的喜爱,所以宫中一旦知道紫笋茶贡到的消息,宫女们立即向正在寻春半醉而回的皇帝禀报。该诗描绘了宫女们报贡的情景。

茶中杂咏

皮日休

茶坞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

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

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茶人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子遮,果任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茶笋

  裒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沿。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茶籯

  晓携去,蓦个山桑坞。

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

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

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茶舍

  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

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茶灶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

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粱。

 

茶焙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乾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茶鼎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潺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

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茶瓯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频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煮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倘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作者以浙江长兴顾渚山为背景,遂一对茶具、茶园、采茶、煮茶等茶事进行描写,近乎仄韵五律的这组五言古诗,构成一幅形象化的品茗画卷。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陆龟蒙

茶坞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

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茶人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茶笋

  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

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

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

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

茶籝

  金刀劈翠筠,织似波文斜。

制作自野老,携持伴山娃。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争歌《调笑曲》,日暮方还家。

茶舍

  旋取山上材,架为山下屋。

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

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茶灶

  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

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

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茶焙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

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

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茶鼎

  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

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

曾过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茶瓯

  昔人谢,徒为妍词饰。

岂如圭璧姿,又有烟岚色。

光参筠席上,韵雅金侧。

直使于阗君,从来未尝识。

煮茶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该诗是对皮日休《茶中杂咏》的和诗,十咏的题目和内容均相同,亦以浙江长兴顾渚山为背景。

采茶歌(1)

秦韬玉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获篾。

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

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

老翠香尘下才熟,搅时绕箸秋云绿。

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该诗开头点明所饮之茶为太守寄来的天柱茶,然后着重描绘烹茶和饮茶,最后两句写出了品茶提神醒脑、引发诗兴的独特感受。

咏茶十二韵

     齐 已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该诗写采茶、煎茶、饮茶,诗句优美,描述细腻。诗的结句,作者表示要以陆羽为师,也许不仅是求得煎饮茶妙法,更是追求一种旷达闲适的人生。

阳羡杂咏十九首 · 茗坡

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饮了谷雨节前后的茶,可以解除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的感慨也油然而生。

(三)宋代茶叶诗词:

宋代以降,茶文化进入了繁荣兴盛期,宋代茶诗在唐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且还增加了新的品种“茶词”。宋代茶诗多于唐代,有更多的诗人、文学家参与吟作茶诗。茶诗词在许多诗人诗词作品中往往都占很大的比例。如梅尧臣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陆游曾写下多首茶叶诗词,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也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他也以卢仝自诩等等。其他如蔡襄、曾巩、王安石、黄庭坚等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叶诗词。

龙凤茶(2)

王禹偁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外,碾时空想建溪春。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作者得到了皇上恩赐的龙凤茶,心情十分激动,浮想联翩,写下了这守诗。

北苑焙新茶并序

丁谓

北苑焙新茶并序五言排律。北宋丁谓作。诗前有序,序云:“天下产茶者七十郡半,每岁入贡,皆以社前、火前为名,悉无其实。惟建州出茶有焙,焙有三十六,三十六中惟北苑发早而味尤佳。社前十五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入贡。工甚大,造甚精,皆载于所撰《建阳茶录》,仍作诗以大其事。”诗为:

北苑龙茶者,甘鲜的是珍。

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

才吐微茫绿,初沾少许春。

散寻萦树遍,急采上山频。

宿叶寒犹在,芳芽冷未伸。

茅茨溪口焙,篮笼雨中民。

长疾勾萌并,开齐分两均。

带烟蒸雀舌,和露叠龙鳞。

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

缄封瞻阙下,邮传渡江滨。

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

啜为灵药助,用与上樽亲。

头进英华尽,初烹气味醇。

细香胜却麝,浅色过于筠。

顾渚惭投木,宜都愧积薪。

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

 该诗兼用叙述、描写,偶有议论,写得颇有气韵,是“北苑茶”的赞歌。

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花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该诗用“瑟瑟尘”和“乳花”来表明“北苑茶”品质甚佳,以感叹陆羽不识福建的这种“世间极品”,因此在《茶经》中没有详细记述。按《茶经》中只笼统写道:“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分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该诗脍炙人口,全诗以夸手法描述当时斗茶情况,文词多处用典故,以衬托茶味之美。开头写了茶的采制过程,然后讲斗茶,包括斗味和斗香,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故对茶的品第高低都有公正的评价。诗的后部写到参加斗茶的茶品质都很好,它有神奇功效,可以醒千日之醉,比任何灵芝草药以及任何酒、药都好。

煮茶(2)

晏殊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作者以惠山泉烹日铸茶,同时饮酒、赏花、赋诗,也不管人们所说的“对花啜茶”是杀风景。

和伯恭自造新茶

余靖

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茶。

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

烘褫精谨松斋静,采撷萦纡涧路斜。

江水对煎萍仿佛,越瓯新试雪交加。

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嘉。

多谢彩笺贻雅贶,想资诗笔思无涯。

诗中描绘了“自造新茶”的“仙家”景象:闲来无事,栽种名茶;轻雷初过,去采茶芽;精细加工,江水煎茶;品饮新茗,诗句更嘉。最后两句,作者对伯恭赠茶表示赞赏和感谢,把茶趣和人情融会在一起。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苏洵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两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只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陆权叔才思横溢、著作甚丰,作者期望他担任“提举茶税”的官职之后,“茶易两无妨”,能够做到管理茶税和钻研《易经》两不耽误。

六月八日山堂试茶

蔡襄

湖上画船风送客,

江边红烛夜还家。

今朝寂寞山堂坐,

独对炎晖看雪花。

炎晖即炎热的日光,雪花指茶汤。作者在暑天(农历六月八日)品茶,自有一种凉意。

北苑十咏蔡襄

《出东门向北苑路》:

晓行东城隅,光华著诸物。

溪涨浪花生,山晴鸟声出。

稍稍见人烟,川原正苍郁。

《北苑》:

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

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

入门脱世氛,官曹真傲吏。

《茶垄》:

造化曾无私,亦有意所加。

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

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

《采茶》:

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

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

竟携筠笼归,更带山云写。

《造茶》:

屑玉寸阴间,搏(抟)金新范里。

规呈月正写,势动龙初起。

焙出香色全,争夸火候是。

《试茶》: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御井》:

山好水亦珍,清切甘如醴。

朱干待方空,玉璧见深底。

勿为先渴忧,严扃有时启。

《龙塘》:

泉水循除明,中坻龙矫首。

振足化仙陂,回睛窥画牖。

应当岁时旱,嘘吸云雷走。

《凤池》:

灵禽不世下,刻像成羽翼。

但类醴泉饮,岂复高梧息。

似有飞鸣心,六合定何适。

《修贡亭》:

清晨挂朝也,手署新茗。

腾虬守金钥,疾骑穿云岭。

修贡贵谨严,作诗谕远永。

组诗依次综述了北苑的山水和贡茶的采制品尝等情况,展示了一幅琳琅满目的北苑制茶长卷。

即惠山煮茶

蔡襄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作者亲自到惠山用惠泉水煮茶,珍泉真茶,可称双绝。作者也由此得到了乐趣。茶是那样鲜香,水是那样甘滑,饮了以后,既消除了庸俗气质(俗骨),又洗去了俗念(尘虑)。静静的白昼,清风徐来,阵阵茶香散入庭树,更使后来到这里煮茶品茗之人有所省悟。

谢人寄蒙顶新茶   

文 同

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砾香琼碎,蓬松绿趸匀。

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

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疑入骨,羽翼要腾身。

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此诗细致描写了“蒙顶茶”的品质、特点以及作品尝蒙顶茶的情况和茶的功效。作者为画家,故“诗中有画”。“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则由茶之美好升华到人之高尚。

谢许判官惠茶图茶诗

文同

成图画茶器,满幅写茶诗。

会说工全妙,深谙句特奇。

尽将为远赠,留与作闲资。

便觉新来癖,浑如陆季疵。

许判官赠给文同一幅画着茶器的画和写满茶诗的诗卷。画面绝妙,诗句奇特,于是引发了作者的茶瘾,也像陆羽那样要钻研茶道了。

尝新茶 

曾 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该诗描写了作者所尝新茶的三个特点,即采摘细嫩、茶名新颖、功效提神。以“麦粒”来形容茶叶之嫩,颇有新意。

寄茶与平甫

王安石

碧月团团堕九天,

封题寄与洛中仙。

石楼试水宜频啜,

金谷看花莫漫煎。

诗中一写寄茶给平甫,二曰宜于“石楼试水”,不要“对花煎茶”。看来,把茶中放药混饮,并称之为“大好茶味”的王安石,其实也懂得品茗之道。

谨和答惠茶之什

强至

绿云浮面味回长,

每饮疑兼盛德香。

不独蠲烦优下吏,

更容归遗细君尝。

蠲(juan)烦,除烦。下吏,作者的谦称。细君,妻的代称。诗言作者不但尝到了好茶,可涤除自身的烦闷,而且又蒙赠茶,可拿回家供妻子品尝。写出了喜得好茶的欣喜情态。

谢通判国博惠建茶

强至

建溪春早地未暖,建俗巧计催春阳。

茶傍万口噪地烈,惊破芽英不得藏。

犹嫌旗枪已老硬,独爱鸟嘴嫩未长。

撷而焙之一朝就,更范圭璧为圆方。

南州尚珍北固重,自非富贵宁预尝。

浦阳贱官性怯酒,素许茶味为最良。

日分牒诉费齿舌,口吻镇燥喉无浆。

建溪奇品远莫致,日夕梦想驰闽乡。

尘埃填心渴欲死,忽拜公赐喜可量。

拆封碾破苍玉片,云脚浮动瓯生光。

愚知公使岂徒尔,欲俾下吏蠲俗肠。

涤除诗冗起清思,驱逐睡兴穷缣缃。

玉川不暇尽七碗,已觉两腋清风翔。

开头四句系言福建民间有一种“喊山”习惯,成千上万的人会聚在茶山上,齐声喊“茶发芽”,于是土地变暖,使得茶芽惊醒,从而萌发生长。继四句言把极细嫩的像鸟嘴那样的茶芽制成或圆或方的饼茶。又两句言这种茶在全国都很珍贵,而且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尝到。以下十六句诗系作者思茶、尝茶以及饮茶后的感受。浦阳即今之浙江浦江县,强至曾任浦江令,故“浦阳贱官”为作者自指。“浦阳贱官性怯酒,素许茶味为最良。”言强至畏酒而爱茶。蠲(juan捐):清洁、除去;蠲俗肠即清除卑俗的心肠。缣缃(jianxian):浅黄色薄绢,可装裱书画,亦以指书画;穷缣缃即遍览书画。

谢张和仲惠宝云茶 

王 令

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荈封题寄荜门。

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

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

果肯同尝竹林下,寒泉犹有惠山存。

诗人对张和仲赠“宝云茶”十分感激,希望能与友人共作竹林之游,用惠山泉水煎茶共饮。

马子约送茶作六言谢之

     苏 轼

珍重绣衣直指,远烦白绢斜封。

惊破卢仝幽梦,北窗起看云龙。

该诗四句六言,巧妙运用卢仝《七碗茶歌》的诗句,写出对送茶者马子约的道谢之情。着墨不多,流畅自然。

次韵周種惠石铫

     苏 轼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诗言石铫两大优点,一是煎茶没有异味,二是它体形小而又无脚,没有大鼎的折足之虞。其中含有一种哲理,东坡诗常有弦外之音,于此可见一斑。

汲江煎茶

     苏 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南宋诗人杨万里对这首诗高度评价:“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海南月夜,取江水煎茶,独自品茗,荒漠的意境,写来细腻而洒脱。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

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

半岭松声万壑传。

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脍炙人口,常为后人所引用。

茶花二首

  苏 辙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只疑残蘖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蒸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在作者原来的想象中,茶树经过一年的多次采摘,它的养分已经耗尽,没有能力再生了,却想不到冬天还能开放出许多花朵来。因此,作者对茶树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表示赞赏。作者还进一步赞美茶花和茶芽。他说茶花很有滋味,且花香耐久。茶芽在冬季长得很小而藏在叶间,但到了春天则猛发,使人们来年可以很早就到茶。历代咏茶花的诗很少,此两首诗别出心裁。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作者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老师,自有一片尊师之心。诗中对苏轼十分崇敬,赞美东坡诗文字字珠玑,心志高洁。

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秦 观

故人早岁佩飞霞,故遣长须致茗芽。

寒橐遽收诸品玉,午瓯初试一团花。

著书懒复追鸿渐,辨水犹能效易牙。

从此道山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

李安上命仆人送茶给作者,作者利用中午时间拿来煮饮,从而解除了春困,提高了校书的效率。作者说自己懒于著书,而对辩水(辩茶)很感兴趣。

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

     晁补之

唐来木兰寺,遗迹今未灭。

僧钟嘲饭后,语出饥客舌。

今公食方丈,玉茗摅噫噎。

当年卧江湖,不泣臣逐玦。

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

轻尘散罗曲,乱乳发瓯雪。

佳辰杂兰艾,共吊楚累洁。

老谦三昧手,心得非口诀。

谁知此间妙,我欲希超绝。

持夸淮北土,汤饼供朝啜。

作者记述了一次不寻常的饮茶。第一,在扬州石塔寺内曾发生过唐代王播由“惭愧黎饭后钟”到“如今始得碧纱笼”的巨大变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发人深思。第二,是和苏东坡一道饮茶,而苏东坡是由朝官贬到扬州来的。由于东坡的高尚情操,使得他的门下士即作者也为之深深感动和折服。第三,此日正是端午节,是屈原逝世的日子,对于屈原的为人和遭遇,作者与苏东坡都是崇敬的、同情的,因此自然要“佳辰杂兰艾,共吊楚累洁”。第四,烹茶的老谦是一位高手,因此所烹之茶喝起来更津津有味

宫词(2)

赵佶

今岁闽中别贡茶,

翔龙万寿占春芽。

初开宝箧新香满,

分赐师垣政府家,

福建贡来春茶珍品翔龙、万寿,打开茶叶盒子,顿觉茶香扑鼻,于是分一点给近臣,让他们也一饱口福。

茶声(2)

李南金

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裁来。

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使文人墨客颇为快意和悦耳的是煎茶时沸水发出的声音,根据诗人的不同感受,茶声演变成为风声、水声、车声、虫声等。该诗叙写了四种茶声:唧唧的虫声如蝉鸣,独轮小车吱吱嘎嘎的声音,风吹松林所发出的松涛,以及溪涧中的流水声,道出茶人的独特感受。

初识茶花

     陈与义

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诗设妙喻,把茶树叶和花比作青裙玉面。“九月茶花满路开”,即写景色之美,也见茶树之盛。

八十三吟

     陆 游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年见草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该诗抒写了诗人晚年安于清平生活,因知音已绝,而生“枯桐”之叹,对己之诗文则犹敝帚自珍。尤其仰慕陆羽,期望也被尊为“茶神”。其爱茶之诚,喜茶之切,自然流露,跃然纸上。

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

陆游

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

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

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该小潭后称“陆游泉”,又名“陆游井”、“陆游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郊西陵山上三游洞下百余步的半山腰崖脚处,与“三游洞”和泉前方的“下牢溪”齐名,为宜昌三胜。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及诗人元稹三人首探三游洞时,意外地发现这眼清泉。宋孝宗乾道六年(),陆游在赴蜀途中,慕名至此泉水煎茶,其味妙不可言,遂激起诗兴,挥笔题此诗于岩壁之上。后人随即摩刻,并将其命名为“陆游泉”。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陆游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铠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长句指七律。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昔有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后用“梦蝶”为梦幻之意。“山石龙头鼎”典出唐代韩愈《石鼎联句诗》:“巧匠斫山骨”,“龙头缩菌蠢。”即指石制的鼎,鼎盖作龙头形,陆羽《茶经》称之为“风炉”。岩电,谓目光明亮如岩下闪电,《世说新语·客止》:“晋王戎视日不眩,裴楷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倦眼,眼睛疲劳,言饮茶解倦,倦眼既开,目光如电。殷枯肠,在空肠中发出春雷般的鸣声。饭囊酒瓮,即酒囊饭袋,喻无能之人。诗中描绘了作者碾茶、煎茶、饮茶、除倦一系列过程,凭借茶事直抒胸臆,谴责南宋朝廷起用“饭囊酒瓮”之流,无能之辈,而蒙山紫笋”茶那样品质优异者却弃置不用。在咏物中抒情,十分自然。

喜得建茶

     陆 游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庾岭红丝碨,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自挈风炉竹下来。

陆游得到了珍贵的“建茶”,十分高兴,便打开茶盒,用红丝碾把它碾碎,然后煎了喝,觉得舌本留甘,睡意全无。为了不辜负朋友们的好意,便又拿着风炉到竹林里去一道煎饮。

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三首之一)

     周必大

暮年桑苎毁《茶经》,应为征行不到闽。

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因贡焙祀茶人。

此为赠别诗,通篇用茶事典故。首两句认为唐代陆羽之所以著《毁茶论》,是因为没有到过盛产好茶的福建。后两句说陆羽的第九代孙赴七闽之任,正好用贡茶祭祀茶神。因陆羽与陆游同宗,又任提举常平茶事,采用茶典,贴切自然。

夔州竹枝歌九首(之五)

     范成大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此诗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抓住采茶村妇的特征,展现出农村采茶的乡土气息。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杨万里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作者认为双井茶的品质优于日铸茶和建溪茶,更希望有一天能在腾王阁上亲自煎饮双井茶。诗中充满思乡之情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杨万里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衲子。

该诗以自然流畅的诗句,写出显上人为茶技艺的高超,那些“怪怪奇奇”的物象,气势雄健轻捷的文字,还有起清风、洗京尘、病眼明的疗效,都写得别有情趣,表现出诗人观察之细,运笔之妙。

康王谷水帘

     朱 熹

循涧西北鹜,崎岖几经丘。

前行荒溪断,豁见清溪流。

一步台殿古,再涉川原幽。

萦纡复屡渡,乃得寒岩

飞泉天上来,一落散不收。

披崖日璀璨,喷壑风飕飀。

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

敬谢古陆子,何年复来游?

该诗描绘了去康王谷路线的崎岖和康王谷水帘的“飞泉”景观,并表达了对陆羽的敬意和怀念。

监造御茶有所争执

徐玑

森森壑源山,壑源溪。

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

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

千丛商下青,一丛千万枝。

龙在水底吟,凤在山上飞。

异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资。

腊余春未新,素质蕴芳菲。

千夫喏登垄,叫啸风雷随。

雪芽细若针,一夕吐清奇。

天地发宝秘,鬼神不敢知。

旧制遵御膳,授职各有司。

分纲制品目,簿尉监视之。

虽有领督官,焉得专所为?

初纲七七夸,次纲数弗差;

一以荐郊庙,二以瀹宾师。

天子且谦受,他人奚可希!

奈何贪渎者,凭陵肆奸欺。

品尝珍妙余,倍称求其私。

初作狐儿媚,忽变虎狼威。

巧计百不行,怒面欲绯。

再拜长官前,兹事非所宜。

性命若蝼蚁,蠢动识尊卑。

朝廷设百官,责任无细微。

所守傥在是,恪谨焉可违?

君一臣取二,千古明戒垂。

以此重得劾,刀锯弗敢辞!

移官责南浦,奉命去若驰。

回首凤凰翼,雨露生光辉。

该诗系作者任建安(今福建建瓯)主薄(郡县中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的官)时所写。争执发生在他和监造御茶长官即领督官之间,长官要私拿御茶,徐玑则极力反对。徐言,御茶是用来“一以荐郊庙,二以瀹宾师”的皇帝也只有少量,臣下如何可以私取?长官受挫十分恼火,“初作狐儿媚,忽变狼虎威”。徐玑坚持不让私取,并表示要冒着风险去揭露长官的罪状:“以此重得劾,刀锯弗敢辞。”俟后,徐玑调任南浦,争执亦不了了之。

赠徐照

徐玑

近参圆觉境如何?月冷高空影在波。

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城居亦似山中静,夜梦俱无世虑魔。

昨日曾知到门外,因随鹤步踏青莎。

饮茶多了,便触发出诗情。“诗清都为饮茶多”,是人们传诵的名句。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茶山堂

徐照

片山唐国赐,茶有数根留。

几番见人说,今朝还独游。

远波分段白,宿霭向晴收。

却有觉庵主,犹能学道州。

水心先生即叶适,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的代表,是作者同乡。净光山,在浙江温州,又名松台山,有四处景点:宿觉庵、绝境亭、会景轩、茶山堂。诗前四句谓独游茶山堂,这里留有唐代的茶树,表明温州在唐代已有了茶叶生产。“远波分段白”句,谓一眼望去,远处白色的波浪被分成一段一段的。“犹能学道州”句,疑为“赵州”之误,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居赵州观音院,世称赵州。“学赵州”即觉庵主学习赵州那样的参悟禅机。

谢徐玑惠茶

徐照

建山惟上贡,采撷极艰辛。

不拟分奇品,遥将寄野人。

角开秋月满,香入井泉新。

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

此谢赠茶诗,不仅表达了喜出望外、不胜荣幸之情,而且别出心裁联想到茶人采摘的艰辛,写诗时随手把陆羽像贴在碑上,可见作者对陆羽的崇敬。

谢薛总干惠茶

徐照

色变天星照,姿贞蜀土成。

视形全觉巨,到手却如轻。

盛水蟾轮漾,浇茶雪片倾。

价令金帛贱,声出水冰清。

拂拭忘衣袖,留藏有竹赢。

入经思陆羽,联句待弥明。

贪动丹僧见,从来相府荣。

感情当爱物,随坐更随行。

诗言友人所赠茶盏产于四川,看上去它比一般茶盏要大一些,拿在手里质地很轻。盛了水的茶盏宛如一轮明月。茶盏的声音也很清脆,真是一件比金帛还要贵重的无价之宝。此茶盏应该写入陆羽的《茶经》,找一位像著名的唐诗《石鼎联句》的作者之一轩辕弥明那样的人写诗状物。作者对引茶盏十分珍爱,把它带在身边。此诗侧面反映出宋代茶具制作工艺之精妙。

赏茶(2)

     戴 昺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诗写作者独自汲香泉煎饮新茶,闲卧在庭院里,听着黄蜂“报晚衙”之声,充满闲适之情。

茶歌

葛长庚

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春风吹。

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

枝头未敢展枪旗,吐玉缀金先献奇。

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

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碾边飞絮卷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

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没鱼眼浮,飕飕松声送风雨。

定州红玉琢花瓷,瑞雪满瓯浮白乳。

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两腋飕飕毛窍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

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

该诗前八句用优美的词藻描写茶芽的生长过程,采摘只写了一句“带露和烟摘归去”,制茶写了三句“蒸来细捣几千杵。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煮茶写了六句,之后大部分写尝茶,穿插了一些典故,最后讲饮茶后飘飘欲仙的感觉,进而产生了这样的遐想:天上到底有没有茶?诗句虽完,意味无穷。

寒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该诗首句常为人们所传诵,诗末以“梅花”之高洁来喻“茶情”之醇厚,则又不同凡响。

赞赏

长按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钙泊三醇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ibenmihou.com/knxxx/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