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成功案例 http://m.39.net/pf/a_5779550.html

文明铸就,园区已建,政策清明,胡不归?

收到“家”和“家人”的深情召唤,一项“凤还巢”回乡创业工程,正在王集镇全面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

11年来,王集镇以“六评一创”为载体,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他们认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村民生活更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致富路上更有奔头。所以,该镇连续11年以打造“好人之镇”为载体,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广泛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之花在王集大地璀璨绽放。

在王集镇党委、政府以及返乡创业能人的带动下,市经开区、王集镇“凤还巢”创业园,以及各村组内,一个个创业项目正在开出“文明致富之花”。

“王集好人”成就项目投产“传奇速度”

走进王集镇“凤还巢”创业园,你会发现这里的标准化厂房整齐划一,环境优美怡人,道路干净整洁。进入创业园内的永城市鑫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智能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工人正在抓紧生产纸盒,一摞摞整齐码放的纸盒正准备销往各地……而这个项目从征地到投产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如此快的投产速度,源于王集镇党委、政府的招商决心以及“王集好人”群体的助力。

王爱侠是永城市鑫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是土生土长的王集人,和丈夫在河北创业多年,虽然凭努力攒下身家,但夜深人静时,家乡的一切就会在脑海打转。

回家乡创业成为王爱侠毫不犹豫的选择。不仅因为乡愁,还因为王集镇长达11年的乡风文明创建带来了好的创业环境。

“乡愁,乡愁,返乡创业不用愁”。事实证明,王爱侠的选择是正确的。“王集好人”群体成就了致富奇迹,项目从征地到投产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速度体现的是亲商环境。“一般情况下,最少要用半年的时间。我告诉同行,在我的家乡王集,项目只用了三个月就实现投产,大家都不信,纷纷前来参观。”王爱侠激动地说,“感谢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乡亲们的鼎力相助,我为我有这么好的家乡和这么淳朴的乡亲感到自豪。”

返乡能人带领“王集好人”奔上致富“快车道”

“天天吵吵闹闹,不团结一心,咋抓产业、奔小康?”王集镇党委书记张振英说。为了营造淳朴的乡风,该镇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共评选出先进模范人物多名,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甘愿奉献蔚然成风。

和王爱侠有相同想法的还有永城市纳源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涛。年12月韩涛将工厂从苏州迁回家乡王集,帮助多名老乡就业。“我的父母兄弟在这里,我的亲人在这里,回报家乡乃情之所依、理之所在。”韩涛如是说。

其实,在将工厂迁回家乡前,韩涛心里也没底,毕竟十几岁就到苏州打拼的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乡,对家乡知之甚少。

为鼓励、支持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王集镇利用节假日、春节前后在外人员返乡探亲等机会,开展“重温乡情,回乡发展”等活动,一起座谈交流,共谋家乡发展。韩涛正是参加了年八月十五开展的座谈活动,了解到镇党委、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群众呼声,才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决心。

王集镇党委、政府为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对返乡创业项目,镇里给予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的优惠待遇,实行全程代办制服务;优先选址、优先供地、优先提供经营场所、优先支持企业增信、优先提供贷款支持。逐步构建了‘返乡创业热情高涨、招商人员统筹协调、职能部门支持配合、产业园区落实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业新格局。”张振英说。

这不,年12月,韩涛正式将工厂迁到王集镇“凤还巢”创业园内,把跟随他在外打工的40多名王集人也带了回来,并许诺他们工资待遇不变。“没想到老板能把工厂迁回王集,让我既能在家上班,还能拿到和在外地打工一样的高工资,我做梦都没想到。”跟随韩涛回乡工作的田明利高兴地说。

分享这份喜悦的还有其他乡亲们。“以前,我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没办法去外地打工,现在家里有了工厂,我们在家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月赚两三千元贴补家用,对我们来说真是大好事。”在创业园内的永城市纳源服饰有限公司工作的郭楼村村民张勉道出了王集群众心声,“希望俺王集能再多建些工厂,这样大家就都不用出去打工了。”

蔡阁村刘楼组的贫困户刘立英对于镇里有了创业园这件事要比普通群众更高兴。“镇政府的干部把我安排在服装厂工作,我相信凭我的努力,我们家一定能够脱贫致富。”刘立英边做衣服边对记者说道。

“引凤还巢”造就“大美王集”创业新格局

“引凤还巢,达到了企业落地,农民工返乡的目的,有望解决辖区内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的现象。另外,创业园内的企业还为十多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脱贫。”王集镇镇长王伟说,“我们规划的‘凤还巢’创业园共占地亩,一期已经建成,占地亩,有5家企业落地,三家企业已投产;另外还有4家企业确定落地。目前,仅落地的5家企业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年税收可达万元,可安排就业人员0余人。”

生于斯,报于斯。在王集,“王爱侠”“韩涛”们可不少。“走,回王集去,我们的根在那里!”从“东南飞”到“凤还巢”,越来越多的王集在外创业能人加入到返乡创业大军中。这些项目有的入驻市经开区,为大企业集群增添亮点,有的落地镇“凤还巢”产业园,建设高标准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还有的项目在村组全面开花。

该镇抓招商的副书记田西平对返乡创业能人和创业项目,如数家珍--凡营村朱新峰,投资3亿元的永城青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占地亩,一期投资万元,正在开工建设,生产环保高档防腐材料;刘建国总投资6亿元的永城市蓝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占地亩,主要生产电容式触摸屏等产品,填补了我市工业一项空白。蔡阁村蔡小权投资0万元,建设了饰品厂,安排就业人员多人。八口楼村郭建厂投资0万元建设了祥和食品厂,尤县委投资0万元建设了尤氏食品厂。石营村刘慎永流转土地亩,成立了永城市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良小麦品种和多种无公害杂粮,精致包装,销售各地……

该镇从事招商工作的干部白俊言说:“过去,求项目来王集,人家都不来,现在我们王集乡风好了,招商服务好了,项目自然就来了。现在有意回乡发展的项目真不少呢!”

说着,白俊言打开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