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是把毒品拒国门之外的缉私警察

是专业专注富有爱心的的禁毒社工

是让戒毒者生命重新绽放的戒毒民警

是直面生死

却始终不能公开露面的缉毒民警

是以法律之剑捍卫无毒梦的检察官

是给同学们

扣好人生第一颗禁毒纽扣的教师

是妙手仁心的戒毒医生

是无私奉献、出钱出力的禁毒志愿者

还有更多主动投身禁毒事业的人们

……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禁毒人!

5名90后,1名60后,清一色“东海渔嫂”,位于舟山本岛定海区昌国街道香园社区的舟山市香园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舟山市首家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秉承“回应需求,助人自助”理念,按照“全局、整合、互动”视角,立足香园社区,面向全市各岛,开发了针对特殊人群、青少年、老年人、军民融合、志愿者管理五大类22个专业社工项目。

近年来,中心在舟山市各级妇联的关心指导下,投入相当大的精力用来帮助身边的吸毒人员戒毒、开展戒毒宣传培训及戒毒公益活动,通过无缝对接建桥梁、同伴教育获支持、个案服务促改变等方式方法,苦口婆心说服引导、坚持不懈上门服务,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项目运营五年多以来,中心累计直接服务戒毒人员名,间接服务戒毒人员家庭成员人次,成功帮助52名学员戒除毒瘾;开展禁毒宣传活动22场,宣传服务余人次;阳光公益队参与公益活动次,累计服务时长超小时。

在舟山市妇联的直接推动下,年10月,在舟山市综治委、舟山市慈善总会、舟山市各级禁毒办、舟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定海区网格办等单位团体联手支持下,经舟山各级民政部门悉心指导,中心正式启动“爱助回归路”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项目。

该项目以居住在舟山市的男性戒毒人员(包括强制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及其家庭成员为主要对象,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介入社区戒毒领域,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戒毒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情绪疏导、压力缓解、生活关心、就业指导、公益引导、行为改善、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信念;改善或重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戒毒环境。

年,经市、区等多级妇联支持谋划,中心突破传统惯性思维,承接了省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的“康乃馨妈妈加油站”困境母亲关爱项目,走进女性戒毒人员家庭,聚焦更为细腻的女性心理,通过入户走访、个案咨询、互助小组、宣传活动、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的形式,直接服务处于社区戒毒康复阶段的母亲15人以及处于社区戒毒康复阶段人员的困境母亲35人。项目周期内累计服务达人次。

爱心在受助中实现循环

年5月,中心主任竺珊燕等人来到舟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戒毒人员进行座谈。

在那场座谈会上,竺珊燕向这些戒毒人员介绍了社工的定义,并表示:“如果愿意,你们出来后,可以尝试和我们一起做社工从事公益活动。”

第二次进戒毒所的吸毒人员张某当即表示愿意接受她们的戒毒帮助。三个月后,张某从戒毒所出来,第一天就到中心报到。在中心社工的引导下,张某成为这里的义工。志愿服务一段时间后,他对竺珊燕说,吸毒10多年,给家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他要多做点好事。看着他戒毒初步成功,中心社工们“乘胜追击”。在舟山市妇联、舟山市慈善总会、定海区网格办等组织(部门)的支持下,中心帮他和另外两名戒毒人员在定海双桥创办了20亩的爱心农场。尝试半公益半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作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爱心基地,同时发挥同伴交流、爱心传递、成果展示等功能。

创办初期,3名戒毒人员自己投入资金承包土地、种植蔬菜瓜果。但由于缺少种植经验,再加上天气原因,导致第一批农作物颗粒无收,一度挫伤他们积极性。年初,十多位老人从中心那里听说这个情况,主动出资1元认领土地,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由于蔬菜种植效益不佳,年开始,爱心农场开始尝试种植水稻,收获季节,中心社工带着一批志愿者,帮助收割、晒谷,并将稻米加工成爱心年糕,随后又一批批送往市戒毒所、福利院、老年食堂、困难老人家中。爱心农场的建设,使得戒毒人员从受助人变成助人者,不仅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更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而张某也已彻底走出了沉沦的吸毒困境,如今的他还是阳光公益团队的队长。

家园在摇摆中走向美好

吸毒人员阿牛(化名),曾是一家歌舞厅的老板,经营形势好的时候,身价上千万。然而,因为吸毒,不但败光家产,还被其父母逐出家门,他只能流落街头。是好心的舅舅把他安置在自己开的一家小宾馆的房间里,这一住就是4年。年除夕之夜,中心社工看他一人孤苦伶仃,就特意烧了几个好吃的菜给他送去。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下定决心戒毒,如今不但改邪归正,自己还开了一家服装店,并已经成家。

24小时关爱,分区分批结对,登门定期看望,耐心劝说鼓励,社工们带着戒毒人员几乎跑遍舟山各大住人岛屿做公益宣传活动,带他们一起参加创卫、创文明城市活动,充实他们日常生活,给予他们尊重,给他们申请低保,为他们找工作,促使他们尽快戒掉毒瘾。有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罗某,由于吸毒,妻子带着儿子离他而去,经过中心历时3年的服务帮助,他终于戒掉毒瘾。最近,在德国读书的儿子也来看他了,妻子也表达了与他重归于好的意向。

今年4月29日,是舟山市香园社工服务中心承接的“康乃馨妈妈加油站”困难母亲关爱项目满一周年的日子。这是一个针对女性吸毒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开展的一个项目,一年的陪伴,让这些身处困境的女性,不论生活还是心境,逐渐向阳而生。

承接这个项目时,不少人劝竺珊燕不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女同志在意邻里眼光,碍于脸面,一般不会让社工上门;她们心思细腻,一般人很难走进她们的心里。在妇联的支持鼓励下,中心社工们迎难而上。

陈某是一家餐饮店的服务员,社工得知她有毒瘾,就主动上门与其谈心。开始陈某不大相信,几次谈心之后,陈某终于愿意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她还跟着义工团队赴朱家尖、桃花、蚂蚁、虾峙等岛屿开展环保行动,与社工一起开展同伴辅导小组活动、强戒所同伴教育讲座。一年不到时间,她就成功戒毒,如今重回餐饮店做服务员,并有了心仪的男朋友。

有一位50多岁的女性,因为吸毒,已经多次小中风了。她不肯出家门,也不肯接社工的电话。中心从这位女性所在的社区了解到,对方后来被接到姐姐家去住了,80多岁的母亲给她洗衣做饭,而她,依然不愿意出门。在大家的坚持努力下,现在这位女性已经愿意下床,愿意出门了,也会自己洗衣服。

薪酬收入低、工作强度大、随时面临一定风险,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一份子,中心的“东海渔嫂”们为完善舟山群岛新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充分凸现海岛巾帼英豪的风采。她们在忙碌中寻求工作之美,在奉献中享受收获之果。

如今,“爱助回归路”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项目荣获省优秀社会工作项目,被舟山市人民政府评为第三届“舟山慈善奖”慈善项目奖;该项目社工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会工作者;《回望人生终觉醒,服务社会做公益》戒毒成功案例获得浙江省禁毒委组织的全省禁毒社会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以及年度“十大戒毒成功典型案例”。年,中心的“专业力量介入禁毒社会工作示范项目”成功获得民政部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师范项目的支持。中心累计获得《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舟山日报》、《舟山晚报》、舟山电视台、无限舟山等各类新闻媒体报道近30次。

年,省、市禁毒委领导携相关工作人员莅临中心参观指导,就中心开展的禁毒社会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配合,继续深入推进禁毒工作,合力做好禁毒预防宣传工作,着力打造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品牌,探索舟山本土化的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来源浙江禁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1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