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病重男子接受生命种子获新生5年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核心提示 5年前,他是病床上憔悴不堪的白血病患者,一份特殊的“生命礼物”给了他重生的希望;5年后,他是健康阳光、家庭幸福的快乐暖男,5年里他无数次念起郑州那位素未谋面却血浓于水的“姐姐”。捧着鲜花,带着锦旗,9月17日一早,安徽省蚌埠市的张骏,在家人陪同下专程来到郑州了却心愿:见一见当年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有缘人”。今年9月16日,恰逢第三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河南省红十字会第七届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交流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上百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共聚“爱相髓·生命相随”交流会,叙生命奇缘。交流会上,一早赶来的张骏和家人,终于见到他们感念了5年的“亲人”。心愿安徽四口之家首次来郑州,期盼5年为“认亲”“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郑州,特别激动,盼这天盼了5年了。”16日下午,在郑州市花园路金质大酒店3楼,张骏手捧鲜花,难掩激动。一大束鲜花,是他专门从蚌埠带来的,白的百合,粉红的康乃馨,紫色的绣球等,花语是“满满的祝福”。一起来的还有他的爱人穆女士、母亲张女士和父亲张先生,他们还带来两面大红锦旗。“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亲姐姐,感谢姐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张骏对大河报记者说。张骏的母亲张女士更是难掩激动,“救我儿子的恩人在郑州,郑州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一家来感谢河南人民的大爱。”安徽蚌埠的这一家人为何要来郑州“认亲”?这要从5年前张骏遭遇的一场重病说起——年1月20日,当时30岁的张骏被诊断为白血病,“突如其来的大病对我打击很大,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治疗,家人更是难以承受,整天以泪洗面。”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张骏从中华骨髓库找到了合适的配型,跟他配型成功的是河南郑州人,对方爽快答应捐献,并顺利通过了体检等流程。当年8月17日,这位好心人捐献的“生命种子”医院,顺利输入他体内。“输入后的第二天,我的眼睛就能看清了,一个月后出仓,又观察了一个月就出院了。”追忆当年那次“新生”,张骏依旧激动万分,想见恩人感谢的心愿悄然在心头萌生。不过,按照惯例,捐献者和被捐献者双方“互盲”,他只是在心里念着,能否有缘相见?他也不知道。英雄会全省各地上百位捐献者相聚郑州领奖16日,金质大酒店三楼的会议室内,来自全省各地的上百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欢聚一堂,参加一场主题为“爱相髓·生命相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交流会。他们中,有中原捐献第一人宋东方和刘新伟,年9月24日,他俩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并列成为我省第一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有为救人坚持3个月每天暴走10公里、游泳5千米,靠毅力把身体调整到合适状态的捐献者黄伟;有为如愿捐献戒掉了十几年酒瘾的的哥赵利勇;有我省第例,也是全省首位为台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任建强;有强忍亲人去世悲痛,捐献“生命种子”的“烧饼哥”王占业……这次交流会也是“英雄会”,在很多人心目中,在患者危在旦夕时,这些义无反顾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患者迎来新生的人,就是当下让人敬佩的英雄。这次交流会,也是一次表彰会。为表彰大爱河南人在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爱心善举,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联合下发表彰决定,授予我省-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名捐献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授予宋东方等58位捐献过造血干细胞、又无偿献血20次以上的捐献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特别奖”。活动现场,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建民等人为多位捐献者代表颁奖。“每一位捐献者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大家捐助的每一位病人也有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和他们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主题,爱相髓·生命相随。”交流会上,公益达人黄伟登台发言时,分享了捐献期间的感人故事,重温了患者父亲写的感谢信中肺腑之言等。黄伟是我省第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第一次捐献后,由于患者病情需要,需要他二次捐献淋巴细胞,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年6月26日顺利完成二次捐献,“我的态度就是五个字:救人救到底”。牵挂“只要想到他的时候,祝福他就好了!”“大家好,我叫肖郑红,网名‘水晶心’。”年8月17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肖郑红登台分享时,她并不知道,会场外,她当初捐献帮助的“有缘人”张骏,正在心潮澎湃地听着她的声音。肖郑红说,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这些年一直在从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和患者配型成功后,有人意外、惊喜、激动,也有人会犹豫、担心,我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帮助志愿者打消顾虑,顺利完成捐献。”她同时叮嘱,每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意味着许下庄严的承诺,承载着患者生的希望,希望在患者需要时能义无反顾地捐献,挽救一个生命,帮助一个家庭。肖郑红没想到,捐献5年后,自己能通过一段视频,看到自己帮助的那位“有缘人”的模样——“感谢您给我重生的希望,姐姐给予我的正能量,使我勇敢地与排异反应做斗争,从年8月17日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我每天坚持锻炼,用微笑面对生活,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我现在一切很好,请勿担心,相信我们很快就会相见的,祝福姐姐全家幸福。”屏幕上,张骏由衷的感谢,让肖郑红激动得泪流满面。“看到他能恢复健康,过上正常的生活,我非常开心,为他感到高兴。”她拭泪而笑,说,自己无数次念起这位“有缘人”,也特别理解很多捐献者想见“有缘人”的心情,“我经常跟大家说:只要想到他(她)的时候,祝福他(她)就好了!”相见一见面,被捐献者的妈妈扑通跪地感谢恩人此时此刻,一直守在会场外的张骏和家人带着礼物快步上前,来到肖郑红身边,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终于见到了,感谢你!”张骏的妈妈刚到肖郑红面前,激动地扑通一声跪地道谢,“感谢你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阿姨,阿姨。”肖郑红亲切地唤着,用力搀扶对方起来,见阿姨不起,赶忙跪地搀扶,“真没想到能见到你们”,突如其来的相见,让她难以置信。把阿姨搀扶起来后,肖郑红转身面向张骏,“你好吗?真没想到会见到你。”张骏顾不上说话,激动地给“姐姐”一个拥抱。当感念了5年的恩人站在面前,张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深呼吸平复情绪,凝视“姐姐”约10秒后,道出心中默念无数遍的感谢:“感谢姐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不是姐姐无私的奉献,我们现在不会拥有完整的家庭,我今后一定要像姐姐一样,把大爱和正能量传递下去,帮助身边所有能帮助的人。”“随缘,随缘。”肖郑红说,是缘分让两人成为姐弟,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大家彼此牵挂。她激动得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刻的感受,结果张骏一家送上“无私奉献大爱无边”的锦旗,她和张骏的手紧紧拉在一起……张骏一家也感谢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送上一面“爱心救助恩重如山”的锦旗答谢。呼吁更多人加入“生命银行”让更多人感受好人在身边“无论捐献者和被捐献者能否相见,每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背后,都包含着无限的感激。”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负责人张书环说。据了解,按照世界骨髓库制定的原则,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被捐献者“互盲”,不能相见,不过,若患者移植两年后恢复良好,履行一定的程序后,则可以相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一项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重圆家庭幸福、增强社会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民族凝聚力工程。”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建民呼吁更多人加入这一爱心行列,他表示,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从年正式启动,截至目前,河南已有位捐献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凝聚河南人大爱的“生命种子”被送往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为患者传递生命希望,累计成功捐献人数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同时,有11.4万余名志愿者加入“生命银行”,成为爱的后援军。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世界骨髓库库容(其中包括中华骨髓库)已超过万人份,仍不能满足临床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需求。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上百万血液病患者需要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每年新增约7万名血液病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儿童。“我们能为患者做些什么?更多健康适龄的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患者就会多一份重生的希望。”肖郑红、黄伟等人一同呼吁,更多爱心汇聚,才会让身处困境时人们能够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线索提供文梅英)来源:大河客户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12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折康乃馨的方法图解百度经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