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0.html

江南市镇,水多桥也多,黎里就是这样一个多桥的古镇。黎里人有句古话“出门就是两座桥”“三步上下两座桥”,可见古镇桥梁之多。桥梁多,故事也多。

黎里古镇鸟瞰

黎里古镇

黎里横街的北栅有座望恩桥,这座桥东西两头原先各建一座碑亭,故而俗称亭子桥。此桥到横街中心的明月桥,不足米,当中又冒出了一座清风桥,这么短的距离横跨三座石桥,而且望恩桥建于年,清风桥建于年,几乎就是同时造起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有什么渊源吗?说来话长,原来这两座石桥是和尚与道士别苗头的结果。且听我慢慢道来。

明朝嘉靖初年,黎里镇的横街,从南栅到北栅,就两座石桥,建在中间的明月桥和南边的里仁桥,整个北栅一座桥都没有,来来往往的行旅客商特别多,天天热闹非凡,不过都只能绕道而行,这里有座桥,那该多好。

黎里禊湖道院的王光曙道长是个有心人,乐于为黎里百姓做善事,他思量着筹集资金在北栅的最北端建造一座石桥。王光曙医术高明,擅长绘画、书法与音乐,又深谙养生之道。多年来,他热心为民众医病疗疾,辅导年青一代书法、绘画与音乐,难能可贵的是他更愿意将养生之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黎里民众。一时之间,黎里镇上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纷纷涌到道院,拜倒在王光曙的脚下。有前来求医的,有练书习画的,有学习乐器的,更有寻求健康长寿之道的。王光曙一个人忙不过来,好在他有五个徒弟,个个得到乃师的真传。师徒一起招收了二三十名少年,专门学习书法与绘画,聚集了一二十个青年,专门操持中国传统器乐。禊湖道院的道教音乐经过王光曙的改革,融入了江南丝竹的韵味,空灵清新、超然物外,底蕴深厚而又富有喜庆色彩,浸淫其间着实能使人愉悦而起到修身养性的功效。尤其受人欢迎的是王光曙传授的养生方法,诸如:守一、存思、行气、胎息、导引、吐纳、服食、辟谷,乃至房中术。对于趋之若鹜的黎里人,王光曙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众人按照自身财力,布施银子,他说将为父老乡亲在北栅建造一座石桥,方便黎民。到嘉靖五年(),累积了多两银子,看来造桥差不多够数了。就在王光曙他们确定建造一座单孔石拱桥,连“望恩桥”一名也定下来的当儿,半路上却杀来了一个程咬金。

黎里镇望恩桥

这个程咬金是一名行脚僧,来自秀水,法名静善,49岁。他来到黎里,也说准备在北栅建一座石桥。说到造桥,原来内中有一段夙因。那时静善仅9岁,新春佳节他跟随母亲到黎里看望居住在横街的外公。9岁的男孩,好动,看到市河里的薄冰,想抓它几块,不料一个失足,“咕咚”一声,冰面上穿了一个孔,人就滑入冰下面了。正好有人看见,连忙高呼救人。立时来了一帮热心人,摇来了木船,划开冰层,四处探寻,终于把孩子救了上来。可到底耽误了时间,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一个懂点医道的老翁,让几个小伙子,轮流把孩子双脚朝天脑袋向下背在背上,快速奔跑,孩子肚子里的水,哗哗地都从嘴里吐了出来,当换到第三个小伙子的时候,终于“哇”地哭出了声。自从落水被救,孩子就对天立誓,此生一定要在北栅建造一座石桥。为了造桥,他干过好多行当,可是都赚不到什么钱,最后出了家,法名静善,四出挂单,为只为积聚建桥银两。嘉靖四年(),静善在嘉兴钱庄里存入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他前来黎里,想先打探一下行情,这点钱到底够不够修一座桥。来到黎里,他反复估摸,看来在横街最北端建造,水面较窄,再筹集一点也许就可以了。可是这个好位置,已经被王光曙他们选定,正在动工建造望恩桥,道士们让静善另选地段。另选地段,看来只有在明月桥与望恩桥之间了,这个位置水面最为宽阔,建单孔石桥,不论是梁式还是拱型都是不行的,要造须得三孔桥,预算起码要三千两银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许是老天成心要验证静善的诚心,偏偏嘉兴那个钱庄倒闭了,几经交涉,最后只拿到三百两。这时的道善,再过几个月就是天命之年了。道长王光曙,眼看着云脚僧的尴尬,劝他放弃造桥的主意,几个小道士更是放出风凉话:“造什么桥!逞什么能!”静善没有动摇,他决定求见罗汉寺方丈,请求在寺内挂搭。方丈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为他提供了种种方便。从嘉靖四年开始,方丈让静善每年在罗汉寺内“坐关”。

坐关,也称坐禅、闭关。罗汉寺大雄宝殿西侧建有三开间平房,座西朝东,南边一间,四壁尽是书橱,放着各种佛经;当中一间,安排有一桌一椅,这里是坐关者精研佛经的地方;北边一间安放着简陋的卧具。三间房子仅有一扇小门和两个壁洞。那两个壁洞,上面的很小,只为递送碗筷,下面稍大,可以递送便桶。静善在这里,远避尘嚣,结跏趺坐,精研大藏佛经。从农历4月16日开始,到7月15日结束,90天为一期,年年如此。那间小屋的屋门,一把大锁,由方丈主锁,另外,层层叠叠地缠绕着把小锁,俗称“长命锁”。用银子打成,每把只两节手指粗细。黎里镇乡及周边市镇的民众,天天有人前来为孩子请长命锁,每开启一把,都得随缘乐助,少则给几钱碎银,多则施舍一至二两,乃至数十两。心诚则灵,黎里合镇上下,知道静善的心愿,每家都愿意用银子请回一把长命锁。90天坐禅,布施可观。第一年一百来两,以后逐年增多,最后几年坐关一次可得五六百两。静善每次出关,又浪迹云游,寻求布施。一年又一年的积聚,到嘉靖十五年,整整11年,终于凑足了三千两白银。

接下来,静善亲自聘请桥把头,筹划采石、运输,精打细算,嘉靖十六年(年)一座三孔梁式石桥,凌空飞架而起。静善说,石桥的建成,不是他的功劳,是黎里百姓的功德,因此他特地命名为“普宁桥”。乾隆十五年(),那是多年之后了,此桥重修,加上了桥联,东侧为:“庚午重逢悦新盛,仲秋载造东丰盈”,西侧是:“清秀一川星可望,风高千古月分明”。西边对联是个藏头联,隐含“清风”二字,于是人们改称此桥为清风桥,同南面的明月桥相呼应。东边那一联使用了雁翎格,隐有“新丰”一词,与“清风”谐音,所以此桥又别称新丰桥。光绪十一年(年)再建,这两副桥联照旧保留下来,直到今天。

黎里镇普宁桥(清风桥、新丰桥)

普宁桥落成之日,静善在合镇百姓的鞭炮声中,悄悄来到罗汉寺,虔诚地坐进荷花缸。人们四处寻找静善,可是遍寻不得,最后终于找到了,原来他已经坐化西去。

[据8年陶大年(86岁)冯家好婆(84岁)口述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