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图乃修真之总纲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修真图》远溯老子、吕纯阳、陈抟、张三丰祖师,又称之为《丹成九转图》,以养性炼生为基础,图文并茂。近几百年来,在学术界有深刻影响,为儒释道三家修持所推崇。在传统修持过程中,该图是圆融三教的修持典范。《修真图》是传统修真的总纲,图中记录了从百日筑基开始,到修真的理想境地。甚至相传,道家的羽化飞升,佛家的如来静定,儒家的浩然正气,均未离开这张图。《修真图》有多种版本,常见的有北京道教协会白云观存的拓片等,而明末清初“龙虎堂”的藏版是初扬于世的珍品。《修真图》对初涉传统修真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很困难。它是古人在若干岁月中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完整的修真理论,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修真的概要。《修真图》阐述了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以道家养生修持为代表,总结了几千年来,人类与宇宙的相互关系作用下的系统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珍华。《修真图》基于历史遗留下的原因,难免对于修真过程,言辞里有些迷信色彩。因此,要阅读其内容,首先要明确掌握古汉语、古文化的基本知识,区分古语(古人的习惯用语)和修真术语,进一步剖析古语之意,详推修真之旨。明白哪些内容是古语论说及术语的交待;哪些内容是立意修真之法,以及修真之隐语与术语,而清楚修真的概念。《修真图》是由卷首、中轴柱体和两翼图文三大部分组成。卷首的文字是《修真图》的总论概说,指示人与宇宙的关系。文字分布在图中柱的左右,形成卷首概要二论。图中文字说:“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此人身之关窍也。”“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修真图》卷首二论,系先人古朴的宇宙观。若干岁月里,古人于自然界的观察中,发现了天地间万物生化之规律,创造了“人天我象”的概念,即传统医学中的“天人合一论”。古人以自然界中的物象境界比拟人身,提出光耀古今的《周易》之理。独特的两元论,用阴阳互为转化表示相互生养的复杂关系。《修真图》是古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征服自然,提示人身通过净化统一自我的元真之气,而得到的成就。这就是古人于生命科学,探索宇宙自然之体源所取得的辉煌硕果。《修真图》的天人合一论,所以能言圆融三教归为一统,其完整性、深奥性,是诸家散籍所不能代替的。《修真图》之修真是当时传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必然之产物。文献记载,最为古老的人体内境解剖图,是远在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的古“烟罗子朝真图”(详见《正统道藏》中《修真十书》)。其文字经世则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医书《灵枢》、《素问》。《修真图》中的内容可以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界的古朴认识。它的两翼以“六兽”形象向人们交待人体中的脏器功能,在修真中的主要作用。以兽形吉象概拟人体的器官。而六兽的比拟,融汇了古代文化中的哲理(如以东方为肝属木),化合人身。是形象思维的解剖表现,进而比拟人身即宇宙的概念。《修真图》中柱轴体则是复杂的整体。以各部位人身的构造功能来导示“气化修真”,表示诸中次第和清晰的修持层次。即传统的行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完整过程。《修真图》又有《丹成九转图》之说,反念为“图转九成丹”,这也是告诉人们,传统的炼丹要通过九个复杂的层次才可达到一个完整的境界。图中的内容剖开了炼丹过程中的九个层次。“元命真人”是经过修炼后所形成的真正自我,是自己的真性;未经修炼的人,是不健全的人,在修持过程中,自已逐步完善维修自己,经过自然的统一净化,而达到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的状态。图的下部:天一生水,先天肾水(元气),后天脾胃(土),先天元气是生命存在的动力,有先天元气,有后天饮食,这样人就有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也就指出修真是从后天入手,用后天的手段和方法去弥补后天形成的不足,从而来修持真正的自我,形成完整的人。持元宝录·太乙循经(一)金风吹脉法坐执元明印。十二正经肺为首,每日寅时开肺经。这时,在体内可以出现一个内气运行的轮子转,也可以出现两个轮子转,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转均可。出现白光正确的,让白光像轮子一样漫延全身。金风吹脉法·先天内景谱云:玄英宝杵开云门,启动金风周法轮,阵阵金光照太乙,萧萧金风吹升沉,周经自显光明地,吐纳唯存元命人,玄机自有吹脉法,金华无处不显真。(二)水撞金轮法坐执元明印。在行血推脉后,做水撞金轮。先天肾水沿着会阴——百会这一条通线上升,如喷水柱,自然升腾,升至肺,肾水冲动肺金,像打锣一样砰响了。响声使身心得到震动,意在肺主平衡,让自身得到完整的修持。功夫好的人肾水冲撞后继续上升,冲到头顶,从顶上冒出水花来,细雨洒满全身,俗称甘露灌顶。此时,从上到下全身通了。在这基础上如学了五行遁术,把宇宙中的金木水火土之气采到身体中来,服气餐霞中把彩虹之气采进来,这时洒遍自身的雨就是五颜六色的,如天女散花一样,佛家称为弥雨法界。水撞金轮上升到颅腔内开智慧(有的人肾水上不去,或入静走神,或燥热,这都是没调好,颅腔内气机不顺)真气流畅,神志清醒。水撞金轮法·先天内景谱云:先天神水在丹宫,丹用九转运虎龙。真元自聚坎离地,会有真水寻金公。上撒琼瑚润法雨,下注海底生真晶。水撞金轮呈景象,一气冲开六阳峰。注解:太乙循经:太者大也;乙为阴阳之流变也,也是太极图中的中线――阴阳分界线(另一种说法:太乙是青帝――蛇)。“太乙”是术语,“太乙”即言“易”,“易”为通语(易即周易之哲理)。天体星辰的运行,是各自有运转的轨迹的,太乙循经也是内气按着各自的轨迹循行,达到天人合一。人体也有公转和自转,太乙循经是有规律的自转,并且形成轨迹。传统丹经武学和修真――培元固本,一入手走“逆则圣”的路子,这种内脉的循行与传统医学记载的不同,是反方向的修持法。“子午流注”是医学不是修真。医学是“顺则凡”,两者截然不同的。达摩祖师一苇渡江,逆流而上,是一种隐喻。医学上,三阴是从头到手,三阳是从手到头。这是经络自然运转的路线。传统丹经武学则相反,手三阴是从手到头,手三阳是从头到手。这是丹道运转路线。循经太极拳之内炼修真从“修墙补屋”始,则致力于使五脏坚实,脉络畅达,神气充盈,故人寿且慧。在五脏之中,肺脏起着平衡阴阳、调和百脉的作用。经云:肺脏之脏源之气,调合百脉,平衡阴阳,统一身之气,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五行属金,资始元气,历久不散,坚而不毁,故大指为玄英窍,太阴肺窍也。丹经武学之中水撞金轮和金风吹脉是调动肺金的专修,因此宗风哺育下的循经太极拳在其循经内炼的过程中,也无时不体现出对肺脉的重视。仅就野马分鬃一式而言,其对手太阴肺经的调整是非常细微的。操演谱文云:“上下掌心同一峙,两掌互唤抱球生”,此句叙说了“野马分鬃·右虎坐抱球式”,与之对应的循经谱文云:“按掌玄英动大指,中府云门紧相连”,野马分鬃的“抱球”手,在上之掌为按掌,其大指(传统修为将大指端喻之为“玄英”穴)端是手太阴脉的起始处,另一端则是顺手臂内侧上行到肩窝处有“中府”“云门”二穴。概言手太阴肺脉之起始终端,肺脉的作用很大。抱球姿势中,上面手势的大指应该对应在肩窝中府、云门位置,形成“感召”“互唤”,使肺脉交通。而大指间于肩窝处要有半尺之阔,以使肺脉宣发。循经谱文与操演谱文互相对照,不仅交待出了动作的精确位置——上面手势的大指应该对应在肩窝中府、云门位置,而且交待出了此式之循经内涵——使肺脉交通。“左足尖收右脚侧,凤点头化腿提龙”。此句左足尖点地,传统武学名之为“凤点头”,右脚之提膝动作名之为“提龙腿”。与之相对应的循经谱文云:“凤点头气宗大趾,下逢二脉透脾肝。”凤点头以足大趾落地,足大趾甲根端两侧为肝经与脾经要穴。以足尖点地按经脉循注,是调节肝脾经之用。按传统医学,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表里循传。故太极武学以手足并施之运动伸张经脉,同时产生武技作用。传统宗风有“武通于医”之说,亦有“以道成医”之论,可见古人习武行医精于斯道之精神。而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式之第一式,开辟先天,通启肺脉,使身体之经气畅通舒达,故名之开辟先天,俗语为开太极,又云太极起首式,先以大指领先,方有百脉随从,乃不失之为先天内炼。“诸动以大指玄英穴为窍,启动先天真脉(心藏神、肾藏精、肝藏魂、肺藏魄),两掌渐至小腹前,循宫气化,气沉丹田,忽隐忽现。继之,两掌化托掌而行,上至黄庭(中宫土位,又喻黄极中窍)。古言‘万物土中生’,故操拳练功,循经合脉。”则更是体现了对肺经的重视。因此循经太极拳的四个谱文,各自从不同的领域向人们交待出了循经太极拳的循经内炼之内涵,也由此可看出太极拳源和流的关系。宗风传言,武当脉传的宗风传人都精通太极拳,可是精习太极拳的人并非都是武当一脉,这句话应该说已经交待清楚了太极拳与传统古老的宗风之间的次第关系。丹经武学和传统的修真犹如照耀万类的太阳,而循经太极拳虽然是一滴水,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水撞金轮和金风吹脉的修真内涵医家言于肺经,如《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腝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如下图所示,乃是两条。《灵枢·始终篇》有言:“从腰以上者,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皆主之。”关于其气血流注,则有《十二元辰气血流注歌》云:每日寅时肺脏生,卯时流入大肠经,辰胃已脾午心火,未时又到小肠中。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居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又属肺,十二经脉任流行。肺乃脏腑之华盖,五行属金,其作用则有经云:“肺脏之脏源之气,调合百脉,平衡阴阳,统一身之气,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五行属金,资始元气,历久不散,坚而不毁”。详细说明了肺经在人体中的作用位置,此是顺则凡之用。而道家的通俗读物则有《黄庭内景经·肺部章第九》曰:肺部之官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黄庭内景经·肺之章第三十四》曰: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官有座席。则详述了肺经百脉衡准之作用。《修真图》云:“肺神形如白虎,象如悬磬,居五脏之上,对胞若覆盖,故为华盖。神名皓华字虚成,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总计八叶。肺为脾子肾母,内藏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赚非、生母、除秽、辟臭乃七名也。鼻为之宫,左为庚,右为辛。在气为咳、为液、为涕,在形为皮毛也。上通气至脑,下通气至脾中,是以诸气属肺,肺为呼吸之根。”“肾属北方水,于卦属坎。形似两头,名玄溟字育婴。象如卵石,子生对脐堕腧脊,重一斤一两。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曰命,生气之腑,死气之门。如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肺子,耳为之宫。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为之神,神者肾藏其情者,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坎,在液为津,在形为骨,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以上种种则是从不同的领域向人们交待出了肺之作用。天中日月,经行子午,身中寅时脉行肺经。操持修为,以百脉衡准通彻为工。犹如丹家行血推脉,太岁过宫。丹家坐法,以玄英为窍,拳家操修与丹家同持,乃为修乘内家。其中光景,法则天垂之象,非语言可喻比。历尽操修,证悟先天,是为以武演道。按中医五行来说肺属金,它的功能包含了宇宙的金气,它是历久不散,坚而不毁,所以肺坏了不出血,它不受气血的运化,直接受真气的温养。肺主平衡,肺脏的功能可直接调节人体十二正经、七经八脉、阴阳交流循环的平衡。两只手是上下相搭,拇指相对,这样便接通了手太阴肺经的关窍。拇指是手太阴肺经的关窍,丹经武学进一步的专修就是调节人手太阴肺经的循环。人手的十个指手尖都有穴位,中医叫十宣穴。从以上医家与修真理论对肺经论述而看,修真比医学研究的更精深。修真中把大指的大宣穴叫玄英穴。玄指的是玄深古奥;英指的是出现光泽,英华光泽。只要这一对上手太阴肺经就开始启动循环了,人的气脉就平衡了,阴错阳差就开始消失了,这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手太阴肺经是云门中午穴,它是手太阴肺经的起点,也可说是终点。这起点和终点是中午穴和玄英穴位置。中医讲取穴,中午云门起三肋,就是从横着的锁骨,这下边就是肋骨,肋骨向下数第三条就是中午穴。大指向这一扣,中间的这条线经过太乙气化以后就连上了,形成一个完整的脉轮。丹经武学不叫脉轮也不叫修脉,它直接从观光入手,叫清静皈依法。直接就把手太阴肺经,肺脏的脏元之气在静坐的时候出现了,眼前出现一片洁白,是脏元之气。它是自己的气脉阴阳平衡的表征。传统丹经武学专修金风吹脉法。金风吹脉就是两手相搭拇指相对放在胸前,坐在那任凭脉轮转化,任凭手太阴肺经的肺脉轮运转,来体会手太阴肺经的形成。《丹经》上说:“饶君聪明过颜闵,不得真师莫强猜。”故而丹经武学须有真师相授才能“顷刻之间造化生”。而身中五行肾水金肺此母子相传之序则,金生丽水,坎阳而成真乾。冲阳而会在金霄,元真顺真峰而下降,感效金英,水润乾峰,九华翠薇,故使金池水满,行玉津还丹之习,七返九还,三阳并起,金晶元神呈真,则不知丹家大要。故敛气化精合神,凭借金风之力。修真玄图有联语:真阳周注,振动大千无色界;金晶并起,冲合太乙混元宫。周易序文当中提到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人身中的十二正经的运转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中的十二时气血流注歌讲:“每日寅时起肺经,卯时流入大肠中。”人的肺在五脏六腑中长在最上边,它属金。金气历久不散,坚而不毁,故而肺保护着其它的脏器。祖国医学又把肺叫华盖,它就像盖子一样盖在了脏腑之上。按时间、太阳、月亮、天体运行,形成时间,形成岁月。易经曰:“与四时合其序”,人气血的循行是和宇宙同步的。医宗金鉴曰:“天有太过不及理,人有虚实寒热情”。故而气血运行也要和宇宙太空一样与四时合其序。掌握了这些之后才能没有偏差,才不会产生虚实寒热情,人才能保持一团元气,像宇宙的金气一样历久不散坚而不毁。这是中国的丹经武学,长生之道。每日寅时起肺经,这时气血开始运转,卯时流入大肠中。从寅时到卯时历经两个时辰(四个小时),这期间人体中的气血从这个位置又运化到这个位置。肺在最上边,大肠在最下边,这几个小时人身中脏器的气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秉金轮以冶世,悬玉镜而照尘”,这是传统修真所描述的理想境界。金轮是周遍宇宙的金气,因为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体系,就是太极阴阳学说。自从太极学术演示世界以来,影响到各个学术界。古人指出天有阴阳,阴阳者日月。也可说天就是日月是阴阳,阴阳五行是全面。人的生命受着天地的影响,祖国医学直接指出,人的疾病系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致而生成。直接受到这方面影响人才消弱了本身的性命,人才夭折的。我们修真也要掌握这个规律。真正的修真使心理处于最佳水准,“秉金轮以冶世,悬玉镜而照尘”,指出修真中金气历久不散,坚而不毁,能把宇宙金气运化到自身,运化到每个修真的生命之中,使自身智慧朗然。修真图的认识1.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在脊椎之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直至两肩夹骨对处为夹脊;又上至脑,为玉枕。此三关也。前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又名雷霆府。金桥下至口中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也。后有软喉谓之咽,乃接饮食,通肠胃者也。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心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穴也,乃中丹田。心肾相距8寸4分,8万4千毛孔,应天地之间8万4千里。人有骨节,应天地间气液升降一周日。2.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之下丹田有九窍,以象地之九州。泥丸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脑骨八片,以应八方。一名弥罗天玉帝宫,又名纯阳天宫。中空一穴,名玄灵(穹)主,又名元神宫。下有舌,舌内有金锁关,与舌相对,又名鹊桥。鼻下人中穴,与金锁关相对,其间有督脉,乃是人之根本,名上九窍,一名性根玉泉,又号华池。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为液。两窍通肾,为气。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黄庭内景经》云「九幽日月洞空无」,指出头上有九宫。《黄庭内景经》云「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又云「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头上有九真,各据一寸之所。图中有云「不灭之道,存思泥丸九真」,并谓「脑有九辨,房有一寸」。图中九真为高真、天真、神真、上真、玄真、仙真、虚真、太真、至真。《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云「头中有九宫: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3.心,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莲蕊,能变水为血也。神名丹元,字守灵,重十二两,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炁。下智无孔,炁明不通。心为肝子,为脾母,舌为之宫阙。窍通耳,左耳为丙,右耳为丁。液为汗,肾邪入心则汗溢,其味甘,小肠为之腑,与心合。《黄庭经》曰:「心部之宫莲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童子即心神也,心下为绛宫。《黄庭内景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心属火,红色,五行为南方朱雀,藏神、主血脉。4.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穴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中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穴,方圆一寸三分。此处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堂以至膝下三里穴,再下至涌泉穴,此人身相通之关窍也。上丹田(眉心入3寸泥丸)→中丹田(土釜下黄庭穴)→下丹田(气海下1寸3分玉池)心、鸠尾(绛宫)←--3寸6分-→土釜(黄庭1寸2分直径)←--3寸6分--→脐中、气海(玉池)…心肾之间总共8寸4分绛宫,中穴实我性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又名姹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后九天思虑之神,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内景图」有「碧眼胡僧手托天」。5.肺,神形如白虎,象如悬磬,居五脏之上,对胞若覆盖,故为华盖。神名皓华,字虚成,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总计八叶。肺为脾子,为肾母。内藏七魄,如婴儿,名曰:尸狗、伏尸(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乃七名也。鼻为之官,左为庚,右为辛。在气为咳。在液为涕。在形为皮毛也。上通炁至脑,下通炁至脾中,是以诸炁属肺,肺为呼吸之根,《黄庭》云「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黄庭内景经》云:「肺神皓华字虚成。」肺是五脏六腑之华盖,其功能是主调一身之气,其体虚而能纳气,故字虚成;其色白,故名皓华。「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若感身体有呼吸不畅的问题,即快快存思白色的肺神,调和六气。一曰西山白虎。庚位。金精。在卦属兑。在方属西。在五行属金。在道为魄。情也。属水精之母。在脏腑为肺。在天为月。实我魄室之所也。6.脾属中央土,旺于四季,为黄帝,神形如凤,象如覆盆,名常在,字魂庭,正掩脐上,横覆于胃,坤之炁,土之精也。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两,阔三寸,长一尺。脾为心子,为肺母,外通眉,口为之官。其神多嫉。脾无定形,主土,阴也。故脾为五脏之枢,开窍于口,在形为颊。脾脉出于隐白,乃肉之本意处也。《黄庭经》云:「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黄庭内景经》云:「脾神常在字魂停。」由于脾属土,位于中央,四季无不因土而生旺,故名常在。7.肾属北方水,于卦属坎,形似玄鹿、两头,名玄冥,字育婴,象如卵石子,生对附腰脊,重三斤一两,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曰命门。生炁之府,死炁之庐,如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为肺子,耳为之官。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为之神。神者,肾藏其情智。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黄庭经》云:「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黄庭内景经》云:「肾神玄冥字育婴。」肾生水,五行为北方玄武,因玄水深黑莫测,故名玄冥。肾藏精,主生育,故字育婴。《难经·三十六难》云:「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8.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附肝短叶下。胆者,敢也。胆大者,必不惊。神名龙耀,字威明。形如龟蛇混形,其象如悬袋。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若据,胆当不在五脏之数,应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同于六腑,故别立胆脏,合于膀胱,亦主毛发。《黄庭经》曰:「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黄庭内景经》云:「胆神龙曜字威明。」胆乃阳木,应东方青龙之位,故名龙曜。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以其中正不偏,故字威明。9.肝,神形如青龙,象如悬匏。小(少)近心,左三叶,右四叶,胆附短叶下,神名龙烟,字含明,重四斤四两。肝为心母,为肾子。肝中有三魂,名曰:爽灵、胎(台)光、幽精,目为之官,左目为甲,右目为乙。男子至六十,肝炁衰,肝叶薄,胆渐减,目即昏。在形为筋,肝脉合于(木),魂之脏也。于液为泪,肾邪入肝,故多泪。胆为肝之腑,胆与肝合也。《黄庭经》云:「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精,百疴所钟存无英,用同七日自充盈。」《黄庭内景经》云:「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肝主筋,其色青,五行为东方青龙。肝出窍于目,天干为阳甲与阴乙。《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一名东海青龙。甲方。木液。在卦属震。在方属东。在五行属木。在道为魂。性也。属火神之母。在五脏属肝。在天为日。实我魂室之所也。10.尾闾关,一名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如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名九重铁鼓。太子,纯阳炁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一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骨。肾内有金鼎,内外相通,共三路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11.此田中炁,左青、右黄、下黑、上白。下丹田,真虎、坎地、(婴)儿处、扶桑冥、气海、水晶宫、牝户。中间一穴,实我真精命蒂。在上一寸三分,实造化之所,天地之根。白头老子青玄之处,实我命造化山川也。真一处,水中金,号金精,实我先天之至精,又云「虎向水中生」、「一阳复初」、「子时」、「海底月」、「人门」、「初生我根基」,此数名。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内景图」亦云:「白头老子眉垂地」。「水中金」:坎卦中的一阳。坎象婴儿。《钟吕传道集·论五行第六》云:「肾,水也。水中有金。金本生水,下手时要识水中金。水本嫌土,采药后须得土归水。龙乃肝之象,虎本肺之形。阳龙出于离宫,阴虎生于坎位。五行逆行。气传于母。」真虎,即肾气中之真液。钟吕称「真一之水」,《钟吕传道集·论龙虎第八》云:「肾水生气,气中有真一之水,名曰阴虎,虎见液相会也。心火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名曰阳龙,龙见气相合也。」「一阳复初」:在年,即冬至一阳生;在日,即子时海底月。阴尽阳生之义。真阳之炁出现,生命之根基有赖于此。12.两肾者,两仪也。中间有连环,是我真精。内藏赤白二炁,在母腹中,未有此身,先有此穴,因有此穴,始生此身。左为玄阳,右为牝阴,中穴实我后天之精海,又为真铅。儒名太极。道名水乡铅,乃北方肃杀正气紫河车。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一名漕溪。一名祖宫。通上下二眼,降华池。在舌下窍内出,名玉泉。「真铅」,即真炁中之真一之水。《钟吕传道集·论抽添第十一》云:「出于己肾中所藏父母之真气而为铅,真一、正阳所合之药变而为汞。…真铅者自身之真气合而得之也。真铅生真气之中、气中真一之水。」13.桃康字合延,名顶莲花,冠朱衣,如真人状;住肾宫,有碧、紫、黄、白、绿、青、赤、苍之炁,乃北方八天所化也。14.夹脊双关,实神仙升降之径路,是我身脉,即膏肓穴道,曰双关,内辘轳在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阳升阴呼路,通天柱穴,又名内双林,通外双林,阳关脉伏。此穴薰蒸关窍,下涌泉,上通泥丸,络接绛宫、华池,取水降于华盖、五行之所、下丹田命蒂之内。「内景图」亦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根。」参考针灸穴位「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督脉旁开3寸。15.玉枕关,此处一名阳宫玉京山、天柱、太乙穴,大椎骨前寸较处来也。实上天逆行之径路也。内黄龙倒以卷上,冲湘江水,上下通彻。此关紧,阳神守,至必用阳炁,方能冲通,化生真炁,至鹊桥而牛女相会,育胎(事)婴儿。16.舌下二窍,名玄膺。后名咽,吞下一切饮食。前名喉,十二节,为十二重楼,通达清气者也。17.脐为生门,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万二千精也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以上图文如未注明原创的,均来自于网友提供资料和网上搜集整编,再经小编精细排版,故内容不完全代表伏藏内丹道学意见,亦有不一定完全正确之处。如有侵权或需要修改的地方,请告知!邮件联系:nonocn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6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话石遗室诗话续编卷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