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医 http://www.yqyywdj.com/m/

导读:在中世纪结束之前的多年里,欧洲教会分裂、?治动荡、瘟疫肆虐、经济凋敝、烽烟四起、社会危机……上帝似乎一把就收走了所有的好牌。

危机接踵而至,却孕育着重生的机会,为接下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愅埋下了伏笔。最后,?教二元的结构逐渐瓦解,社会取代了教会,最终让欧洲走出中世纪的泥淖,向现代社会迈进。

大写的人站起来了。重要的是大写的君主站起来了。但是,由此所开启的世俗化进程,最终却实质性地摧毁了君主製——这是历史的一个极其诡异的逻辑。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一副

宗教的逻辑:

基督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之四)

立峰

-1-

年,教皇被法國國王囚禁。接着,罗马教廷经历了阿维尼翁之囚、教会大分裂,后来还一下弄出了三个教皇。最终,虽然三皇归一、结束分裂,但教会却惡习难改,愈发像是骑在全欧洲人头上的吸血鬼。整个罗马教廷,变得更加堕落腐败、不可救药,渐渐掏空了欧洲人的精神。

阿维尼翁囚禁教皇的城堡

所以,年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重要节点,宗教势力从此由盛而衰、一路下行;与此同时,世俗?權却开始意气风发、大步流星地向现代國家迈进。

自此,由教会主导的、?教二元并立的權力格局逐渐瓦解。~年,正当教權与?權明争暗斗、激烈斗争之际,欧洲同时遭遇到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接连不断的几拨鼠疫,即通常所说的黑死病,凶险程度超乎想象,令欧洲人口至少锐减了一半。

黑死病来势汹汹,当时,任何人在第二天死去都是可能的,它给欧洲人造成的无尽恐慌和心理冲击可想而知,也让人们将中世纪的一切,都涂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暗黑色。

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人,未曾感受过英诺森三世的风光无限、或是神学家阿奎那的气度雍容;因为惊魂未定的幸存者,自然很难客观地看待历史,于是,硬是给中世纪加上了“黑暗”二字。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四骑士》作者:德国丢勒描绘《新约·启示录》的天启四骑士代表瘟疫战争饥饿死亡

在中世纪结束前的多年里,整个欧洲都沉浸在?教纷争、瘟疫灾祸之中,上帝似乎一把就收走了所有的好牌。但是,情况却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年,突厥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让东罗马这个千年帝國就此落下帷幕。

罗马天主教与拜占庭东正教同为基督教兄弟。在没有外人时,双方打得不亦乐乎。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牧首相互开除教籍,指责对方为异端,并在以后四百年间始终嘴仗不断。

更离谱的是,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軍队甚至没能到达穆斯林的地盘,却一扭头攻占了同样信仰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并且烧杀抢掠、屠城三日,上演了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和悲剧。

但当东罗马真的亡了,穆斯林直接打到了欧洲人家门口时,谁又能挡住突厥人?

湿壁画《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描绘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由上帝对人类进行最终的审判

整个欧洲陷入了高度恐慌。在内部和外部危机的共同夹击下,社会的權力结构,也在渐渐地发生改变。罗马教会堕落了,扰乱了?治、败坏了精神;世俗?權崛起了,开始肆意膨胀、掠夺社会。

这一切的?治动荡、烽烟四起、经济凋敝、社会危机,为接踵而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愅埋下了伏笔。危机接踵而至,却孕育着重生的机会。最后,?教二元的结构逐渐瓦解,社会取代了教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与國家的二元结构,最终让整个欧洲走出中世纪的泥淖,向现代社会迈进。

-2-

因而,權力结构的更新,是欧洲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的基本动力和重要线索。在这个过程中,有个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國家的形成。

要知道,國家是个现代性的概念。它与古代的城邦city-state、共和國republic、帝國empire、王國kingdom、教皇國PapalStates、王朝dynasty等?治共同体,都不是一回事儿。现代意义上的國家,最早要追溯到中世纪的中后期。那时才出现了渐渐成型、不断强大的國家,并成为推进西方社会走向现代的动力。

左: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肖像作者:让·克鲁埃年

右:洛伦佐·德·美第奇的肖像作者:乔治·瓦萨里年

两者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君主以及艺术资助者

所谓國家,本质上是一个各种權力的集合体,國家的崛起,其实是權力集中的过程。

古代的?治共同体,同样拥有權力,但是,因为经济、社会、技术、文化的种种局限,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權力高度集中的?体。无论类似中國的中央帝国,还是像罗马这样的軍事帝國,大多如此。比如:

1、费孝通先生对古代中國有个著名的论断,叫皇權不下县,皇帝的?令只能下达到县令为止,基层事务则由家族和乡绅自治。县以下的?务,并非皇帝不想管,而是在客观上管不了。朝廷只发县令的俸禄,县令以下的师爷、衙役,都不是官,而只是吏。朝廷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对县以下的管理实在是鞭长莫及。2、而罗马帝國同样如此,他们管理辖下的犹太人、靠犹太拉比;治理希腊、要靠各个城邦。只要在?治上效忠罗马,管理便高度自治。否则,区区几十万的罗马軍人,无论如何也压制不住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0万人口。

所以,任由古代?治共同体軍事实力多么强大,强大到能像秦始皇一样统一六国,或是像罗马帝國那样征服世界,都无法在客观上将權力完全渗透下去、支配整个社会。

左:教皇利奥十世美迪奇家族豪华者洛伦佐的儿子

右:教皇克莱孟七世豪华者洛伦佐的侄子

况且,帝國即便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了?權,在价值观的层面上,仍然不代表帝王就拥有了?權的合法性,權力来自上帝也好,来自天命也罢,一定存在着某种更高级的力量。无论多么强势的君王,都得顾及民心民意;传统价值观对于君王有着强烈的约束力,是绝对不能随意漠视、置之不理的。

价值观优先于權力,这个逻辑在古今中外普遍适用。因而,要实现较高程度的集%權,必须实现?教合一。所以,只有?教合一,才是所有君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比如:

东罗马帝國、阿拉伯帝國、奥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罗斯帝國等等,都成功地建立起了?教合一的國家;而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的中华帝國,本质上同样属于?教合一。

然而,在西欧中世纪的封建製下,各个世俗?權一盘散沙,而基督教神權,却实现了高度集

權。这种?教二元的權力结构,在客观上使得權力难以集中。因而在西欧社会,长期以来,集%權便阴差阳错地被主动抑制了。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运气和偶然。

因而,西欧近代世俗國家的崛起,及其最终摆脱了教權、实现了集權,都实属不易。但是,现代國家的形成,却是欧洲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动力和线索。

《维纳斯的诞生》波蒂切利SandroBotticelli年代

可以说,欧洲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最为根本的变化,即人取代了神,或曰人本主义。世俗国家崛起、社会取代教会、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主体全都是人。是人(而非神)成为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因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底色就是人本主义。

相应地,人本主义的兴起,也就意味着基督教的衰落。教權相对于?權,失去了主导地位,上帝退居二线,人逐渐占据了舞台的中心,此前一千多年以来,神高高在上、人匍匐在下的关系,被彻底翻转了。

从神本位过度到人本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國家崛起、社会崛起、市场崛起,直到各國逐渐完成泯主化的进程。其间无不推动了人的崛起。人彻底占据了整个世界,从15世纪起,经历五六百年,直到19世纪才彻底完成。

-3-

从神本位的世界、变成了人本位的世界,这个翻转的起点,就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

米开朗基罗自画像/达芬奇自画像

一提到文艺复兴,人们一定会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可见,这场运动实在是太文艺了,绘画、雕塑、建筑、诗歌、戏剧等等艺术形式,在那一两百年里、如同火山爆发般涌现出来,而且很多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能及。

所以,Renaissance被翻译成中文,就成了文艺复兴。其实,Renaissance的本意很简单,不过是再生、重生。表面上,人们看到的是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再生;实质上,却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再生;确切地说,文艺复兴的干将们,就是想重回古希腊罗马以人为本、弘扬人性的世界。

问题是,若再生古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世界,上帝就会不高兴。但即便顶着让上帝不高兴的风险,人们也必须坚持这么干。因为,过去的时代实在太美好了;而且,如此美好的时代之所以消失,全都是因为基督教。

左:《乌菲齐圣母》作者:菲利浦·利皮FilippoLippi

右:《手持康乃馨的圣母玛利亚》作者:拉斐尔Raphael年

其实,在此之前的12世纪,亚里士多德重回欧洲时,欧洲就爆发过一波亚里士多德愅命,沉重打击了基督教会对于文化的垄断。这也被称为12世纪文艺复兴。

而紧跟12世纪文艺复兴的这场意大利文艺复兴,同样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引入和弘扬,不过主题已经从哲学领域、转向了关于文化艺术的一切领域和表现手段。

特别是,12世纪文艺复兴,依然局限在基督教的框架内,力图将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希腊哲学纳入神学范畴,使两者协调统一;而意大利文艺复兴,则是重建一套新的精神框架,让神退居二线,重新恢复古希腊罗马的以人为本的世界。

显然,两个文艺复兴的差别,就是中世纪与现代的差别,是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差别。在文艺复兴干将们看来,中世纪正是阻隔了古希腊罗马的黑暗时代;而基督教则是抹去了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及人性光辉的罪魁祸首。他们想要再造的,是一个光明的新世界。

但其实,中世纪并哪有人们说得那么黑暗?而后来者的惯用伎俩,多半会以贬损历史来标榜自我。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大卫像-

-4-

不得不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戏剧、诗歌等等艺术成果,无不精美绝伦、超乎想象。但所有的艺术成果,都有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人。文艺复兴,首先完成了人的形象的重新塑造。

无论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抑或拉斐尔的《圣母像》,每件作品都堪称完美,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这些作品中的神,都好像成了平凡的人;而其中的人却分享了神性。于是,人的自信、乐观、坚强,就通过一个个接近于神的艺术杰作被树立起来,正所谓大写的人站起来了。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Santi《金翅雀圣母》作于

同时,文艺复兴的干将们通过他们精美绝伦的艺术,在有意无意间,改造了社会的道德共识。

比如,当问及“人生在世,什么才最值得追求”时:

基督教会铁口直断,是上帝的恩典;而文艺复兴叙述的,却是世俗的幸福。

就如同但丁在《神曲》里说的,上帝的恩典和世俗的幸福并不矛盾。如果只想追求世俗的幸福,那也没有问题、并不罪恶。于是,沿着但丁的线索,文艺复兴的故事被越讲越大:

若从正面讲,就是人的故事。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喜乐悲欢,就是人最真实的样子。若从反面讲,则是教会的故事。教会里的高级教士,同样贪恋權力、金钱和美色,他们都是俗人,一点都不比普通人更高尚。

于是,故事讲着讲着,调调就慢慢变了,内容不再是中世纪一贯的虔诚、纯洁、爱上帝了;而是变成了真实、世俗、爱人类。

终于,有个叫马基雅维利的,直言不讳地向君主建言,若要建功立业,那么,以往的虔诚、纯洁、爱上帝的那套就不灵了;你必须拿出人的真实、世俗和奋进来。两套道德观并不兼容,关键看你究竟想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独立的人,还是仅仅做一个基督徒。

《达芬奇之死》作者:多米尼克·英格雷斯作于年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I送别垂死的达芬奇

这下,人有了光辉形象、有了道德追求;但是,如果人失去了神的依靠,又将何以自处?人有摆脱神的羁绊、真正获得自油的能力吗?

当然有——文艺复兴的另一项重要成就,就是科学启蒙。科学是证明人能力的重要证据,科学不仅能让人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改造世界。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对人进行形象塑造和道德改造,自然会同时产生科学的萌芽。科学,是人证明自己的必须。比如:

1、达芬奇不仅是画家,还做人体解剖,而且他还设计飞机、坦克、潜艇。可以说,达芬奇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怪人。2、伽利略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当时顶级的建筑家布鲁内列斯基、顶级的艺术家波提切利和米开朗基罗一样,都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弗洛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资助和庇护。

可以说,无论艺术、道德、还是科学,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当人的形象和道德被重塑、站立起来成为世界的中心,人与世界的关系,便将随之改变。

欧洲从此开启了一个持续的进程,从以神为中心的世界,逐渐向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过度。

达·芬奇年的维特鲁威人VitruvianMan

以及年的《胚胎研究》

-5-

人的形象塑造、道德改造和科学启蒙,开始于文艺复兴,但是起初,人们并非要故意与上帝作对。要知道,文艺复兴的大多数文学艺术作品,其实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而人之所以有了光辉,也是从上帝那里借来的。

文艺复兴初期,人们大多相信,科学同样源于上帝的创造;研究科学正是为了发现上帝所预设的规律。而欧洲社会后来之所以实现了世俗化,并非文艺复兴之初所设定的目标,而是在人逐渐变得自信、甚至变得自负、自大后,所带来的客观结果。

大写的人站起来了。重要的是,大写的君主站起来了。因为掌握?治權力的君主,大多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们也是后来以?權碾压教權的最直接的受益者。

但这时,悖论再次出现。由“大写的君主”所开启的世俗化进程,最终却实质性地摧毁了君主製——这是历史的一个极其诡异的逻辑。

比如美第奇家族,虽然资助和庇护了那么多的大画家、大建筑家、大科学家,但是人本主义,却不利于君主。从根本上说,神本主义、君權神授的世界观,才有天然利于君主製。因为,神始终需要君主在人间代行统治,所以,君权神授才是古代?治的基本逻辑。

然而,文艺复兴首先翻转了以神为本的世界观。结果是,神只要离开,君權神授就自然瓦解;人既然无需君主代行统治,那就自己统治自己;于是,接下来的逻辑,就变成了人泯主權。

世俗化的进程一旦开启,君主製就难逃被摧毁的厄运了,一个个纯粹世俗的國家相继建立,即便保留王室的,最多也像英國那样,只留下一个纯粹象征性的、不拥有任何实际權力的王室。

教皇克莱蒙七世安排凯瑟琳·美第奇和法国王子亨利的婚姻

事实上,文艺复兴的确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但也仅仅起了个头,欧洲要真正跨入现代,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

本文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1、《李筠·西方史纲50讲》,作者: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