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花》杂志年第一期作品选登

01

河洛作家?散文

ItsaTitle

伊水春景

贾海修

六七年前履职新单位分得一个商住指标,使我能迁居伊滨区的伊水苑临河而居,把栏望景。

这是标准的河景房,无论是站还是坐,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无论晴天丽日还是雨雪霏霏,无论是读书还是品茗,偌大的弧形落地窗,都是你欣赏自然、休养身心的好去处。

宽畅的开元大道从窗下悠然横穿,长长的伊河大桥夜晚灯火璀璨;雪景下万物覆白,皑皑旷野与黑色道路相互映衬,如同泼墨山水跃然纸上。春天来了,那绿意盎然的窗外,白昼会吸引你去踏青,夜晚会吸引你环小区步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各色鲜花琳琅树木,五彩缤纷,郁郁葱葱。与老区新区相比,伊滨的路灯似乎格外光亮,道路格外宽畅。我知道这种感觉是脱离了喧嚣闹市的直接感应。

惊蜇过后的夜里,小区会听到此起彼伏的蛙声,你不但不觉它吵闹,还会有分外清幽之感,你会在蛙声中入睡,在蛙声中醒来。古人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便是这种意境。

“听取蛙声一片”,估计是伊水苑特有的,在原先住的小区,旁边就有宽三十米的水渠,入住已有十年,却从来没有听到过蛙声,大约是因为喧哗嘈杂的人声车轮声让青蛙失了亮嗓的心情,亦或是伊水苑现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然。伊水苑的蛙声来自院内小小池塘,宽大的楼间距和稀少的居民,给了蛙展示歌喉的胆量和机会,那蛙声凌空而至,轻敲你的耳膜。当你倚枕静读时,有窗外蛙声陪伴,眼累了听蛙,蛙鸣中读书,多么的惬意,富有诗情画意。

除了绿境,除了蛙声,在伊水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也是一种享受。

辟如今天,晴空万里,春和景明,夫人与其妹携女步行五六里到梁村“逮鸡”(养鸡场买鸡),我则陪同八旬岳母赏花。伊水苑对面闲置土地上种有成块的小麦,麦苗已经过膝,正在扬花抽穗;还有成块的凤丹白,几乎与人等高,白花花茫茫一片,手掌大的花朵随风摇曳,那花有纯白的,还有白中带粉的;旁边成块的油菜花,也有一人多高,依然黄澄澄地眩目。置身其中,流连其间,恍惚觉着自己成了神仙:饥有麦仁,渴有山泉,凤丹环伺,鲜花簇拥,浑觉飘飘悠悠。忽闻有人喊我名字,定睛一看,是外语学校常老师带三岁的外孙女来此赏花观景,祖孙二人踏花而来,犹如仙姑仙女下凡,美轮美奂。

正沉醉其中,手机一阵鸣响,看到文友发来作家张宇写的《读经笔记》,其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群众只是喜欢看我写的书,并不怎么喜欢我本人。有不少人还相当不喜欢我。于是我就很孤独。”这是大师自谦之词,与之相处时常被大师的幽默风趣所感染,但读着读着忽然想到了前几日师弟曾笑言“自己掏钱出书有啥意思”。

是啊,世间事有“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之议,有“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之说,有“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之赞,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之叹。就像眼前的凤丹白、油菜花和小麦扬花,你不赏识它们,它照样开放,开得还是那样自然和芬芳,你挡不住它,也挡不住游人欣赏它。

清人吴熙载有一副对联“春花落地闲公案,野鸟啼枝小辩才”,说的是在春光下闲走的情致。怕是只有将心放空,才能听懂鸟儿高高低低的啼唱,或许是在淘气地斗嘴吧……

作者简介:贾海修,河南偃师牙庄村人,河南大学文学学士,河南省作协会员,系洛阳市宣传文化系统首届文艺人才。工作之余,用贾猷、雅庄、海修等笔名发表了一些职场论文、新闻通讯、小说、散文。近年出版有《党委信息工作新编》(培训教材)、《玉色瑗姿》(长篇小说)、纪实散文集《抱朴守拙》《落英缤纷》、纪实文学《清夜无尘》,其中《玉色瑗姿》获洛阳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在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洛阳晚报》连载。

02

河洛作家?诗歌

ItsaTitle

诗意黄河(组诗)

曲焕平

黄河情

一条河

你从天上来

你从巍峨的青藏高原来

你从繁星点点的银河里来

让我们在你的锦绣和沧桑里寻觅

一曲母爱的赞歌

当我从返青的柳枝

扭下一曲草长莺飞的黄河恋歌

这是春天的河流啊

迈着轻盈的脚步

伴着我甦生的心跳

当我从阵阵蝉鸣声里

眺望滚滚而来的黄河波涛

这是一条盛夏的河流啊

在你宽阔的喉嗓间

激越着一支雄浑的时代交响乐

当我从一穗熟透的红高粱

聆听窈窕女子的陕北情歌

这是一条秋天的河流啊

它手中挥动的红绸巾

飘舞成绵延千里的中华民谣

当我从万里雪飘的诗意里

领略那冰封玉砌的大河词牌

这是一条冬天的河流啊

饮马黄河的英雄

成为寒山瘦水中生动的韵脚

一条天上河

从我们黄皮肤的大地上流过

每一朵浪花,都隐藏着五千年的船工号子

每一支船桨,都弹奏着五千年的怒涛风云

在波涛汹涌的黄河琴弦之上

十三亿华夏儿女

唱响了大河奔流的民族魂魄

黄河吟

黄河,我从巴颜喀拉山的落日里起笔

写您巍巍峨峨的雄壮

写您九曲斗折的蜿蜒

写您恣肆汪洋的伟岸风姿

写您狂涛怒吼的天上云章

您如巨龙奔腾在华夏大地

破开迷瘴驱走孤寂

无所畏惧日夜不息

星河日月

是您博大身躯里跳动的脉搏

怒涛狂飙

是您阔大喉嗓间咆哮的音符

流过泪

才懂得爱的珍贵

受过伤

才明白情的分量

五千年的流金岁月

一万里的风雨兼程

浪涛淘出历史古朴的本色

血液唱响生命嘹亮的战歌

万丈狂澜

铸就您英雄的气魄

巨浪滔天

挺起您民族的精神

黄河啊

请您聆听一个浪子的情怀

我要激越一滴水的喉咙

唱出您八千里山水间最动人的歌

黄河魂

从青藏高原冰山上

一滴融化的水开始

把您拉长

拉成一条哺育我们的母亲河

您从雪山走来

我知道

冰清玉洁才是你的禀赋

一路坎坷一路奔腾

您的柔弱变得坚强

向着宽阔的两岸

伸出了您铁的臂膀

踏着清冷的月光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让我聆听您的脉跳

面对滚滚的波涛

伴着浪的节拍

让我谛听您的心音

啊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此刻

我就站在您的身边

为您唱着一支深情的恋歌

我在您的一滴水珠里

倾听着先哲们从远古传来的黄钟大吕之音

我从您的一片荒滩上

寻找着先祖们在黄土地上披荆斩棘的圣迹

您用狂澜咆哮的手指

在我们身上

留下了黄皮肤黑头发的印记

黄河啊

您从天上滚滚而来

一路向东奔涌

开辟着一个个崭新的天地

您怀抱着不屈的生命

让波涛冲走曾经的血泪

让黄土沉淀往日的痛苦和欢乐

用您的温柔与雄浑

铸就了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黄河恋

用一支长篙

撑起音韵优美的欸乃渔歌

用一条小船

载满稻麦摇漾的芬芳四季

黄河啊

从一粒沙里

我赤脚寻找您公里的波浪、疲惫和深情

从一块锈里

我双手磨洗着饮马黄河的霹雳剑光

一次次走近、凝望、深思

一次次驻足、膜拜、期盼

梦中的汹涌

是我对黄河的真诚眷恋

深深浅浅的脚印里

装满了游子的切切呼唤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路滋润一路哺育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探索和艰辛

拓展成您生命呐喊的宽广音域

以一个个奇迹创造着华夏文明

黄河,您融汇着天地生灵的光辉

在湍急中奔腾咆哮

在迷茫中执着追求

哦,九曲的黄河

激荡的浪花镌刻着民族魂魄

奔涌的生命铸造着民族气节

在静默中谛听您内心深处不羁的狂吼

在旷远里寻找您不屈不挠的辉煌诗章

黄河啊

让我也成为你奔放乐曲里永不停息的一个音符吧

用您的巨澜狂涛

把我卑微的生命一次次照亮

作者简介:曲焕平,又名张萍,女,年生,河南省洛宁县底张乡人,郑州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洛阳市职工文联副主席,洛阳市职工作协主席,洛阳市女作家学会名誉会长,洛阳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洛宁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主席。出版《大阳撷英》《中原星颂》《竹乡月痕》等作品集多部。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余篇(首),共计余万字,荣获国家、省(部)级文学作品奖42项。

03

文学名家访谈

ItsaTitle

王雄:我很喜欢曹雪芹的写作姿态

王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水文化学者,曾任原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人民铁道》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现任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学术论著多篇(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以中、英、法、德、俄、日、西、阿、罗等9国文字对外发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其中,《传世古》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版。

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回答可能会有N多条理由。但是,有一条理由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因为《红楼梦》的写作之美。

新年伊始,外文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王雄的新著《〈红楼梦〉写作之美》。有专家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写作工具书,借鉴文学经典,重在写作实践,一书在手,开卷有益。《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为此专访了该书作者、中国铁路作协主席王雄,请他分享研读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感受和体会。

记者:这么多年您的写作历程,是不是与读《红楼梦》有很大关系?

王雄: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在他最喜爱的书中,有一本就是《红楼梦》,而且一辈子都没有放弃对它的研读。毛泽东不仅自己喜欢读《红楼梦》,而且还倡导党的高级干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读。我的第一本《红楼梦》是捡来的。20多岁时,我曾与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先生有过通信,请教红学问题。吴先生叮嘱我,要多读几遍《红楼梦》。这么多年,我通读《红楼梦》有5遍以上,重点章节、重点情节阅读了无数次。由此,我有了许多读书感悟,从中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特别是在编织故事、用词造句、精致细节等方面,受益不浅。

我十分赞同向《红楼梦》学习写作,借鉴写作秘诀。写作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基本功,学习写作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尤其是在校中学生、大学生,他们正处于学习写作的成长期,不妨多读《红楼梦》,加之有效的读书引导,必将受益终身。

对于爱好写作的年轻人来说,打好写作功底十分重要。读《红楼梦》犹如临帖范文。一是“摹写”,按照范文进行复述性写作训练。二是“临写”,依照范文的结构、语言等,进行仿写训练。无论是“摹写”,还是“临写”,《红楼梦》都是文学写作最好的“帖”。

记者: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问世多年来,有很多人喜爱它、研究它,多方向、多角度,横跨多个学科,形成了“红学”和几大学派,您是怎么看待红学研究的?

王雄:《红楼梦》是当之无愧的文学艺术经典。说不尽的《红楼梦》,其美是周遍的、深彻的,洒落于全书的方方面面。吉光片羽,皆在那里闪闪发光。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研读它,都会受益多多,收获多多。

自清乾隆年间手稿《石头记》流出,研读之作便随之问世。评点、索隐、题咏、探佚、考证,层出不穷。多年间,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探究热情经久不衰,诵读研习,撰文著书,可谓汗牛充栋。其阅读史与研究史形成了一部同样厚实的学问——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旧红学影响最大的是索隐派,以繁琐考证的办法,探索《红楼梦》所隐是何人何事,将《红楼梦》打造成了神秘的谜学。

胡适后的新红学,提出了“《红楼梦》就是贾家的历史”的假设,即“曹雪芹说”,一度得到了红学界的广泛认可。进入新世纪以后,对《红楼梦》故事的探究和人物考证,更是五花八门。红楼食谱、药方、音乐、玩物、把件等,无所不及。更有别出心裁者,肆意想象,将林黛玉怕痒痒、贾宝玉有脚气,都纳入了探究的范围。让读者一头雾水,莫可究诘。

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不是曹家的家史,也不是清朝宫廷史或封建社会史;读者绝大多数不是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读《红楼梦》就不应该钻牛角尖,不需要弄清楚秦可卿到底是不是病死的,也不需要弄清楚义忠亲王老千岁到底是不是康熙的废太子。《红楼梦》既然是一部小说,必定有许多虚构的成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红楼梦》的创作总基调。遗憾的是,我们有许多读者总是热衷于与“是真是假”较劲,忙得不亦乐乎。

记者:对于青年文学爱好者来说,对文学名著特别是《红楼梦》的研读是“必须的”,这已成为共识。您倡导青年文学爱好者阅读《红楼梦》,一定要把欣赏、感悟写作之美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雄:鲁迅先生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曹雪芹摆脱了旧套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创作思想、表现手法的羁绊,实现了包括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一系列创新。”

显然,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是源于其写作上的创新。大多数的青年人,阅读《红楼梦》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读《红楼梦》精彩的故事,二是借鉴《红楼梦》的写作方法。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在《〈红楼梦〉写作之美》的序中写道:《红楼梦》说到底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小说,我们研读《红楼梦》不可以脱离文学的、艺术的视角,不可以脱离对写作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探讨。

我很喜欢曹雪芹的写作姿态,特别是他小说的语言,华美、隐形、灵动,而且特有张力。我认为,喜爱写作的青年人,应该把欣赏、感悟《红楼梦》的写作之美放在首要位置。借鉴文学名著的写作方法,包括细节组织、故事编织、文字运用等,细心品味,为我所用。试想一下,对《红楼梦》的阅读,如果失去了对小说本质和特征的还原,那显然是很可惜的。或只是热衷于人物故事的寻根探究,或只是为了猎奇好玩,那么《红楼梦》的价值和阅读影响力就会大大打折扣。

我认为,感悟《红楼梦》写作之美、提升写作能力,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谋篇布局。《红楼梦》全书有总体结构,每章节又有单独结构。大结构套小结构,不仅很有技巧,而且都是可以借鉴;

二是讲究文字运用。《红楼梦》的语言几乎是“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向《红楼梦》学语言,许多文学大家都强调这一点。语言必须是自己的,这就有个善于学习和语言风格问题;

三是深化文章意境。平淡无味不是好文章,怎样让文章有滋有味?必须情景融合,也就是说将创作思想融入文章的场景、故事之中,鲜活主题,趣味细节,拓展意境,以优美的写作姿态表达文章的丰富内涵。

记者:我们知道,您的这本书与其他红学著作的区别在于,不猎奇、不索隐,重在《红楼梦》的写作借鉴和文学审美。您认为,《红楼梦》的写作之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您是如何解析《红楼梦》写作密码的?

王雄:我喜欢读小说、写小说,读文学名著《红楼梦》自然有一种很亲切、很解渴、很通达的感觉。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与文学爱好者分享我对《红楼梦》的写作认知和写作借鉴。我的写作基调是,尊重原著精神,尊重作者思想,不牵强附会,不凭空想象,依据原著实例,提出观点,夹叙夹议。这样就与读者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有理有据地探讨、剖析和归纳《红楼梦》的写作之美。

我以为,《红楼梦》的写作之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结构之美、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如果沿着这条思路,对原著进行实地探索,就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写作技巧,领悟其秘诀和乐趣,其乐无穷也。

《红楼梦》的结构美,既表现在高屋建瓴,又是错落有致,山高水流,曲径通幽,组合成宏伟的文学建筑群,立体地展示出各阶层、多人物的千姿百态,描绘出纵横交错的封建大家族全景图。其写作密码就是用好线条。这种线条,既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题主线,又可以是编织小说情节的细线。我在分析《红楼梦》结构时写道:“沿着这些线条,或大波翻滚,或小波涟漪,或峰谷起伏,或洼地一片,时明时暗,气象万千。”线条是小说写作的路径,也是小说思想表达的脉络,从这些小说线条中,可以读出小说的结构美、节奏感。

《红楼梦》的文字美,表现在选择一些最平常、最普通、最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事物、事件和人物言行。譬如说,曹雪芹十分讲究用动词刻画人物神态,而且只是一个单音动词,搅活一个人物。凤姐是“泼”,贾环是“猴”,贾母永远是“歪”在床上,宝玉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同一个动词,用在不同人身上,呈现的场景和人物形态也不尽相同。王熙凤也有“滚”的时候,那是她得知贾琏金屋藏娇尤二姐后,一头滚到尤氏怀里,大哭大闹;宝玉也有“猴”的时候,总爱“猴”上身去找丫头讨胭脂吃。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文学创作要强调多用动词、用活动词。《红楼梦》中的许多实例,信手拈来就可以借鉴,立竿见影,让你的文章活起来。

《红楼梦》的意境美,大都是通过诗赋、画面、色彩、道具来表现的,超越具体的物象、事件、场景,追求含蓄、意象、韵味之美。如宝钗扑蝶、龄官画蔷、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寒塘鹤影等,既是好看的故事,又有灵动的画面感。曹雪芹的创作思想都融入在这一幅幅画面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巧妙地实现了情景交融。其实,情与景之间也就隔着一层纸。我的方法是,运用自己的感悟,捅破这层纸,与读者一道穿透画面,体会美的韵味,感受美的意境。

记者: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的读者群中,有很多青年学生是红学爱好者,很希望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秘诀。您的《〈红楼梦〉写作之美》这本书,会对热爱写作的文学青年有哪些帮助和提示?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王雄:我花了多年的时间,立足于写作艺术视角,进行挖掘、梳理和归纳,从谋篇技巧、语言张力、修辞艺术和美学意境等多个方面,总结归纳了《红楼梦》的写作之美和文学价值。依据自己的阅读心得,我用这本书梳理列举了一系列《红楼梦》的写作案例,包括人物对话、故事用典、场景描写等,方便读者学习借鉴。此外,这本书也是一本写作工具书,依据《红楼梦》实例,从写作结构、语言、修辞、意境等多方面,确立样板,参考对照。这两个方面,对热爱写作的文学青年都是很重要的。

我对文学青年的建议,一是要善于借鉴。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善于发现和学习文学名著的闪光点,仔细品味欣赏,实现融会贯通,变别人的为自己的。二是要坚持写作。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必须多写多练,写作实践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多了,感受就多,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成就自己的作家梦。

(选自中国作家网,年1月8日原载《中国青年作家报》)

03

名家艺术作品

ItsaTitle

今日小作家

栾可欣

栾可欣,12岁,就读于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涧西小学六年级二班。是个开朗活泼、爱唱歌、爱跳舞、爱阅读的小姑娘。曾在《小百花杂志》、《洛阳晚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弹得一手好古筝,曾在河南省古筝大赛中多次获得殊荣,是个多才多艺的有思想、有内涵的女孩子。

洛浦春色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六年级二班栾可欣

写了好长时间的作业,眼睛好酸。抬眼向窗外望去,便见绿光一片,就这样静静地望着窗外,呼吸着春日清鲜的空气。我终于按捺不住动起了踏青的念头,简单收拾一番,便和父母来到洛浦公园踏青。

进入洛浦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海棠花了,这个时节的海棠花全开了,花团锦簇,粉粉嫩嫩的,如少女羞红的脸颊,十分漂亮。微风抚过,花瓣随风飘舞,落在翠绿的草坪上,甚是养眼。如此美的景色,不留点纪念怎么行呢?于是我靠在一颗晚樱树前照相留念。樱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张开笑脸迎接来客,路上到处都是飘落的花瓣,美丽的花瓣似乎是专为游人而铺的地毯,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走在上面,我格外的小心,真担心会把美丽的“地毯”踩碎了,花瓣在人们头上飞舞着,飘动着,使人心情感到格外的愉悦。

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看那牡丹花,一朵朵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对人们绽放出她那甜美的笑靥。

一场春雨过后,沉睡了一冬的柳树苏醒了,那细长的枝条上泛出一层新绿,长出了新的枝条,枝条柔软,一直垂到河面,像春姑娘在河边洗头。微风一吹,撩起一圈圈涟漪。

由着春风的牵引,我嗅到了春的香气。四月的洛浦公园真香,四月的洛浦公园真美啊!

《小百花》杂志

小艺术家的沃土,未来作家的摇篮”《小百花》杂志创刊于年,由冰心亲笔题写刊名,受到社会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