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5062.html

*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吃喝玩乐--自在峨眉*

峨眉山的四大奇观,到目前为止我一个也没真正见识过。相比那些第一次上山就能集齐日出、云海、佛光、圣灯的朋友。我寻思着我的运气实在是差了些,哪怕上去能看到其中之一呢。也罢。奇观与我无缘,峨眉山的春夏秋冬我总是可以搜集整齐的。我只需要在不同季节择日出发,春天赏花,夏日避暑,秋观红叶,冬季玩雪。最多两年,待我集齐了峨眉山四季变幻的悠悠风景,是要写点什么来作为记录。当时的我真的是这么想的。当我开始有计划的追随四季的脚步开始寻山。每每归来却还觉得不够,总觉得美中不足、怅然所失。要是山上能见度高些就好了,能望见山下星星点点的人间烟火;要是云开雾散太阳出来就好了,天空湛蓝拍照更好看。诸如此类。当我聚焦虚无,沉迷遗憾无法自拔的时候。我想起在我们驻足休息的时候爬到我脚上,肆无忌惮的拨弄鞋带并朝我撒娇的那只小猫。也想起路上闻过的那朵醉人的野花,半山之间聚拢又飘散似雾非雾的青烟,绊住我以彰显存在感的突破石壁肆意生长的树根。原来这一路已经给予了我这么多。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邛崃山脉的南段余脉,有丰富的地层、岩层和地貌。集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观与一体,是大自然奉上的一份完美答卷。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组成。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峨眉山景区大致分为:低山区(报国寺——清音阁)、中山区(清音阁——洗象池)、高山区(洗象池——金顶)。

徒步路线:

上山:伏虎寺(旁边小路)——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清音阁——一线天——生态猴区——洪椿坪——仙峰寺——遇仙寺——九岭岗——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金顶

下山:金顶——太子坪——接引殿——雷洞坪——洗象池——九岭岗——华严顶——初殿——息心所——万年寺——万年寺停车场(乘车)——峨眉山旅游集散中心

现在的牌坊挪了个位置,周围修了一个大广场,牌坊下面已经不过车了。

往伏虎寺方向走,当看到很多饭店酒店聚集在一起时,最右边那个坡上去一直走,就踏上了峨眉山的经典徒步路线。若从山脚下的报国寺算起,到金顶,海拔从米攀升到米,徒步距离大概五十余公里。

“解脱坡”。坡下有一溪流,为瑜伽河,河上的桥叫解脱桥。为登山的第一坡,台阶余步,全是当初挑上山的条石堆砌的,古朴亲切。

上山遇到的第一座庙宇。一座尼众修行的寺庙。

“雷音寺”。明朝嘉靖年间,无暇禅师结茅于此,当时叫“观音堂”,清朝初期改名为“解脱庵”,光绪十年重修时改为“雷音寺”。

寺庙规模不大。依山而建,独特的吊脚楼建筑形式让人记忆深刻。

早期上山的小路。

“纯阳殿”。听名字就知道这里曾是一座道观,原名吕仙行洞,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峨眉山在晋以前是有名的洞天福地,蕞早是道教传承的仙山,主行道家之事。与川内的鹤鸣山、青城山共同被称之为道教“蜀中三山”。唐宋时期佛教在蜀地盛行,明代开始道教由盛转衰,儒释道共存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最终佛教日渐兴盛后来居上替代了道教的位置。致使峨眉山最终成为佛教圣地。如今里面供奉的也是佛像及菩萨。道教在历史上对峨眉山的影响很大,在距离峨眉山市不远的罗目镇,二峨山上还有“猪肝洞”,相传是吕洞宾修行的地方。

由于我们下午五点过才开始往山上爬,怕进山检票那里关门,一路都走的比较快。

到达中峰寺的时候,已近日暮。肚子饿了,我和同伴在路边小吃店一人吃了碗面,那面吃起来贼香。

吃饱了也感觉脚步轻快了。到达检票口这里差不多是傍晚19点过。

电筒拿出来摸黑赶路。太阳下山湿气变大,路挺滑的,差点摔跤。终于在晚上八点半左右到了清音阁。

本想去寺庙借宿一晚。无奈寺庙大门紧锁,清静之地不便喧闹。好在同伴事先做了准备,背了帐篷。我们就打算露营了。双桥清音之上的亭子是双层的,上面那层木板比较干燥,露营地就选在那上面。黑漆漆的山里,与清音阁一同入眠,似乎还挺美好,实际上那个水花声音在夜晚被成倍放大了,躺在水花之上。清音阁直接变听音阁。

迷迷糊糊也就睡着了。清晨五点半的样子,寺庙响起了敲钟声。随之而来的诵经声混合着亭子下面激荡的水花声音,提醒我们新的一天已到来。

面对清音阁左右两边各有一条上山的路,左边经过九十九道拐,路程更长难度更大,但风景更好,右边经万年寺上山,路途稍近路况更好,路上风景略逊一筹。

挑货上山的大哥。想想他们,五块一瓶的矿泉水,好像也不贵。

“清音阁”。峨眉山八大古寺之一。其余七个分别是: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华藏寺?。原名卧云寺,牛心寺,海拔米。明洪武二年(公元年)广济禅师改寺名为现名。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边为文殊菩萨,右边为普贤菩萨。

前堂后院经过芨芨草扫帚的轻抚变得清爽干净,庙里的佛像也整理好仪容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香客。

“万物原空何用计,真心本是一如来”。

据我观察,这里摆放的花会随着季节变更替换品种,保证大家每个季节来都有花可看。

对了,是我昨天睡了一晚的心声。

院子里被好生伺候着的茶花。太美了。

“生态猴区”,集中观赏猴子的区域。或者说是被猴哥集中盘剥的地方。一般都有管教人员在场,猴哥不敢太放肆。相较于山上不受管束的零散猴群,更适合带小朋友来这里看猴子。

看看,这表情就真的很欠揍了。石猴作者深谙峨眉山猴子的本性,塑造的作品灵气十足。一看就知道经历过什么。

这一段路经常有旅游团在走,修的也是比较平缓。

这座铁索桥告诉大家马上进入猴区了,大包小包抓牢不要放手。吃的东西不要外露,包包拉链最好上个锁扣。

好在那天的猴子都很乖。这咋还忧郁上了。

春天到了,你咋还不抽新芽。

门口摆了很多红牛空罐的小吃店。

“洞天首步”牌坊。

小白,唤了几声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洪椿坪。

石狮。

“洪椿坪”。得名于庙前三颗古椿树。

园内的椿树。

白色照壁上写着四个秀气的字“洪椿晓雨”。

常见的围合式布局庙宇,海拔米。原名“千佛禅院”,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清乾隆年间毁于火,后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年)由峨云禅师重建。晋时(公元3世纪)为印度宝掌禅师结茅处。

禅院外石碑还记录着发生在这里的盛景。

爬山千万别光看前面,看多了心理压力太大。

远远望见一座木屋,这么一座荒废的小木屋,对于行走在山林中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一段陡峭崖壁下的路。

“寿星桥”。再往上就是著名的九十九道拐。

陡就一个字。保守估计60度。

同伴体力太好,我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一路下来,我俩感概最多的是不该背那么多东西。我还好,就睡袋防潮垫外加一相机,她还背了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帐篷,辛苦她了。

“九十九道拐”。又名星寿坡,截弯取直后约有69道拐,余级石阶,垂直高度米,长度2.5公里。曲折多弯,坡陡路险。

也是一种苔藓植物。俗称红苔。

猴哥的献礼,还热乎着。

到仙峰寺了。“欢喜”“自在”。

“仙峰寺”。

这一路难得遇上这么多人,允许我称之为人群。

仙峰寺位于仙峰岩下面,海拔米。初建于元代,原名“慈延寺”。明朝万历年间由本炯禅师扩建,改名“仙峰禅林”,后毁于火。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年)泰安法师主持重建,取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

舍利殿。

全木质结构,走在上面吱呀吱呀响。

到这里,已经能看见未化的积雪了。当时的我们对前路还一无所知。

整个寺庙清幽极了。

九莲池的主要功能是蓄水以供消防救灾使用。

相传这里曾是道家圣地,只因后来佛教盛行变成了佛教庙宇。“仙皇台”的出现也能佐证这一传说。从这里再往里走上两里路,就可到达神秘的九老洞。

去往九老洞的路挺窄,一路上特别担心被猴子偷袭,捡了根树枝给自己壮胆。同伴不感兴趣,加之当地人说恰好停电,她准备干个饭补充体力。我想着九老洞里供的可是赵公明,好不容易来了我是不是得去求个财,对于金钱的渴望让我义无反顾的只身冲向九老洞。

一路忐忑的心情直到看见洞口才稍稍缓解。关于九老洞传说不少,相传洞内有九仙在此修行。洞内深不可测,主洞之后纵横错落着67个支洞,冒然入内特别容易迷路。至今为止发现过至少二十具尸骨,有人冒险进入不得归也有人慕名前来想要成仙。这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然迷宫。八六年乐山市科委委托地质队对九老洞进行过一次全面科学考察,地质队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初步揭开了九老洞神秘的面纱。

距今一亿八千万年至八亿多年的浅海碳酸盐和滨海碎屑沉积所形成的石灰岩、白云岩和沙质岩,构成了峨眉山高中山区的主要岩层。九老洞所处的白云岩层归寒武纪,最早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地下河。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地下溶洞内的饱水带进入饱气带,不断受浸流侵蚀,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洞内景观,最后干涸形成如今看似干枯的溶洞。乐山新闻网

九老洞全称九老仙人洞。

然而由于停电,想见财神爷还得自己打开手电筒往溶洞深处走上百十来米。脑补了手电筒光线晃到财神爷脸上的那一刹那,头顶再飞过几只绿眼睛的蝙蝠,我还是决定放弃。钱乃身外之物,小命重要。拍一拍溶洞旁边房子被苔藓装饰的墙角,证明我来过。

九老洞就在这面山崖之下。位于仙峰寺后的九老峰之下,据说与山下猪肝洞相通。很多事物也是由于传说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信不信由你。保留一点神秘感也挺好。

我们来时的路,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

那年三月去九老洞本来是去求财的,结果四月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反证了九老洞真的蛮灵的,财神爷的意思是你都到洞口了都不进来拜拜我,让你尝尝我的厉害。真是够巧的。希望天网恢恢是真的嘛。

财神殿。整个峨眉山唯一供奉武财神的庙宇。每逢正月初五,热闹非凡。

不远处,一块飞来巨石。

前方落石路段。

快速通关。

哦哟,有点吓人。

山路经常是垮了修,修了又垮。

崖壁太陡,都没有树木可以扎根的地方。

一截被砸的稀巴烂的路。

两位师傅正在砍伐清理倒伏的树木。

这座寺庙是我爬山住了两次的地方。和我有缘。

“遇仙寺”。位于九岭岗下,海拔米。始建于清代同治元年(公元年)。曾是汉著名隐士窦谊隐居的地方。

这个牌匾上的题字也很顽皮,符合庙宇气质。

走到这里才下午四点过,由于负重太重还是有点疲惫。好在我们并不急着赶路,决定夜宿于此。寺庙住宿很便宜。但是想想帐篷那么重,背都背来了的。我们晚上还是住的帐篷,搭在遇仙寺前面那片观景台之上。没想到晚上那个风,急吼吼的,差点没把我们给吹飞了。清晨起来,还有年轻僧人在山路上跑步。是一个有意思的小庙。餐厅的饭菜不错,强烈推荐素炒魔芋。

这里抬头可望见洗象池。

离开遇仙寺往九岭岗去的路上。俯视刚翻越的几座山,还能找到绿树掩映的仙峰寺。九岭岗上有几户当地人开的农家饭店兼旅馆,住宿很便宜。

过了九岭岗就是“钻天坡”,上了坡就胜利在望了。这一段路只顾埋头挪步子,完全没有拍照的心情。钻天坡垂直高度三百米,约有32个来回弯,石阶步,总长约2.5公里。原以为过了九十九道拐,上了钻天坡,前面就是坦途,如今回头看这些都只是小意思。

钻天坡之上便是“洗象池”。

洗象池的规模挺大的。

布局讲究,相当有仪式感。

传说普贤菩萨在此沐浴她的白象坐骑,由此得名。因为地理位置开阔,四面无遮挡,也是赏月的绝佳之处。

洗象池海拔0米,明朝仅有一亭,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年)建寺,乾隆初年(公元年)月正和尚主持扩建。后不断扩建形成大寺格局。

萌萌的小象。

弥勒殿。

洗象池的客房很多,下回行至此处,也要留下来赏个月再走。

对面山腰上的遇仙寺。

洗象池的房顶上经常会有蹦蹦哒哒的猴哥出没。

观景台这里的积雪看上去还是那么平易近人。

寺庙格局很完整,还有前山门和后山门。

谁能想到呢。洗象池之上的路会越走越难走,三月中旬的积雪还这么厚。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走了一段路,发现必须得上冰爪才走的动。

台阶的轮廓都被覆盖完了。

我那同伴,由于是运动员出身,还是东北人。走的那叫一个风风火火。

我的每一步都走的颤颤巍巍。

啧啧。瞅瞅人家当地人。

这段雪路耽误了时间,比预计晚了不少。得加快进度了,我们今天还打算下山来着。这一段被返程的爬山朋友亲切的称之为“绝望路”。

闻风丧胆,但是又无路可退。只有硬着头皮上。

一个字“滑”,两个字“很滑”。即使穿了冰爪也要小心翼翼的行走才不至于摔跟头。

阶梯上结了厚厚的冰层,都冻硬了。无处下脚,确实让人有点绝望。

想吃点东西喝点热水都没办法。

你猜原来的路在哪里?

这路真的,太难了。走完之后我说了。雪未化之前不想再走第二遍了。

这样看去,洗象池就像遗世独立的仙境。

一棵树。

好不容易走到亭子这里。不断安慰自己快到了快到了。

完全就是雪路。踩上去沙沙作响的雪路。

看到美景心里突然就释然了。

高山杜鹃还没有开。

不得不佩服。这负重比我们重太多。

“灵觉寺”。每次都是路过,下次还是进去看看。峨眉山的寺庙大大小小分布在山中各处,除了一些被大众熟知的还有很多小寺庙也很有意思。

雷洞坪停车场。大多数来峨眉山的游客都还是冲着“金顶”而来,相比徒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里有一车直达的便利。这是一个成熟的景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

瞧这锋利的冰凌子,掉下来那不跟尖刀一样。

三月中的接引殿。

清扫了一条道路出来。

后来一月初的接引殿。那次的行程只有一天:旅游集散中心(乘车)——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金顶(索道)——接引殿——雷洞坪(乘车)——旅游集散中心。专程上山看雪的。

路是完全清扫不出来的,哪儿哪儿都是雪。

满足了南方人不用去北方就能看雪的愿望。

祈福。

惊鸟铃也给冻住了。

我第一次注意到那是蝙蝠图案。取“福”字谐音相信蝙蝠能带来好运吧。

雪太大,相机不如手机方便。

三月的接引殿房顶,雪已褪去一半。

房檐上盘踞两条龙,中间坐了个弥勒佛。

白花花的真刺眼。

努力感受这童话般的世界。

假装自己是艾莎。

瞬间就让我回想起了之前爬雪路的经历。三月末上山,完全没有料到洗象池以上还有厚厚的积雪。

大部分路段都被清扫过。

确实挺美。

从雷洞坪到金顶,步行时间大概两小时。

有了武侠小说的意境了。

看路,不然一不小心就跨出护栏了。

树都被压弯了。

一只小可爱。

三月份去至少还有点绿色。

一月份去完全就是冰雪世界。

路上要从两块巨石之间穿过。

感觉狮子都冷得呲牙咧嘴了。

“太子坪”。海拔米,始创于明代,由古智禅师开建。原名万行庵后因供奉明神宗之子而改叫太子坪。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是不想拿相机出来。

峨眉山的寺庙大多都可以提供住宿,哪里都可以随遇而安。

到这里,大概还剩一半路程。

听,雪落下的声音:

美吗。

来这里就不要穿白色衣服了,人群里找不到你。

冬姑娘倔强地给四季常青的竹子也穿上了冬装。

雪压青松。

背夫。

峨眉山广泛分布着柳杉这种高大乔木。

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或滑雪或打雪仗。成年人也瞬间变回了小孩儿。

金顶就在眼前了。

白茫茫的一片。

端庄肃穆的佛像。

普贤菩萨和白象。

纯白世界。

佛灯。

冬季金顶:

十方普贤巍巍,四海宾客如归。

飘飘雪:

冰挂雾凇。

仙气萦绕下的十面佛。

其实本来三月份那次上山是想去万佛顶看看,有攻略说这里有一条路可以过去。

出于好奇,顺着经幡走了一截。

大雪覆盖,同伴说前方发现不明动物的脚印。恐危险,没走多远我们就折回了。

在此奉劝大家,千万不要违规翻越围栏。还好我们迷途知返,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时隔一年后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另一条路登上了万佛顶,这个待我之后慢慢说。

晶莹剔透。

这块石头是摄身崖这里的标志。

“摄身崖”。这里的防护措施从小时候的啥也没有到铁栏杆再到如今的玻璃屏障。也是很无奈。

还没安玻璃幕墙的时候。

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不要眼眶一红就说什么人间不值得。

知众生渺小,然后对生命有所敬畏。

佛门圣地。下面是万劫不复,自此不入轮回之道。

记得拥抱生活。笑着对生活比一个“y”。

金顶上的大象图腾随处可见。

白雪皑皑。

冰雪世界:

山上有不少汉服爱好者,与这里融为一体。让人错觉穿越时空。

大索道乘坐处。

大索道(往复式索道)和小索道(循环式索道)价格都一样。区别是大索道速度更快,车厢能做几十人,小索道稍慢,车厢最多坐六人。自认为小索道舒适度更高,虽然慢一些,却能看到更多景色。

那次下山途中遇到一群猴子。

我们在用眼神交流。

哈哈哈。真的太冷了。

只要不抢我东西,就很可爱。

这只猴子突然朝我奔来,猝不及防往后退险些摔倒。

高山灵猴:

赶时间,下山途中收起相机努力狂奔。返回雷洞坪到洗象池之间时,再次感叹群山俊秀、淡泊悠远的山色。不愧是“峨眉天下秀”。

来不及下山了,我们在九岭岗农家旅馆里住了一晚。床是温润潮湿的,好在毛毯很厚。早上起来吃了饭继续下山,九岭岗是徒步两条线路的汇合处,可以原路返回,也可走另一条路。

华严顶与雾气总是惺惺相惜。

初殿。据说是山上最早修建的寺庙。

看那泼猴,又来偷苹果了。小吃店老板说,只要不留神,这些“小偷”就会趁其不备,揣上点吃的溜之大吉。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

息心所。息心所旁边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走到尽头。野草丛生之间隐约可见简陋的小屋,里面有潜心修行的高僧。乃是息心所闭关清修的地方。其中一扇门前有联语:“醒时无我笑,梦时有我哭”,据说是一位曾经在此闭关的师傅出关时所留。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王”还真不是错别字。代表一种“渡众”的精神,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

息心所前面有一颗古老的珙桐树,也不知存在多久了。经过这里几次也不曾有幸与她相遇。四月正是花开时节,特意去看她,她会很高兴吧。毕竟一年就打一次照面。

寂静山林里还有哒哒马蹄声相伴。

萌生的新芽。

万年寺。规模宏大。爬了两天山,腿疼。只想赶紧回家休息。千万不要再负重爬山了。

外墙。

这颗蔓延的爬山虎,看照片发现我每次经过这里都会不自觉注意到它。

青苔。

水彩画。

万年寺正门。

“慈圣庵”。明万历21年(公元年)由无穷禅师创建,因寺内供有万历皇帝之母慈圣太后像得名。

在万年寺山门附近。

还是青苔。

本来还想着从清音阁下山,但因腿疼的厉害。为了保住腿,还是决定到万年场停车场坐车下山。

这,好像是女居士?居士服和道士服分不清楚。想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如今看来,是我太不自量力。区区四季真的无法涵盖峨眉山的美。四季也从来不是区分这里淡季旺季的界限。峨眉山的美,可能在我有限的人生里也永远看不完。

太阳出来,我将无法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

大雾散去,我就不能体验影影绰绰的仙境。

遗憾的不是美中不足,遗憾的是身处美好却不自知,频频回顾屡错屡犯。有所得,有所失,失去也是得到。平衡是万物生存发展的基本原理。

峨眉山不是只有金顶,路上有更多不期而遇的欢喜。走过的人,无不对路和路上风景难以忘怀。前者太难,后者太美,也许正是这样的反差成就了爬山的意义。

路途遥远,且去且来。良辰美景在脚边。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能相逢就让一切随风。

人还是要活的洒脱一些。

-内容来源:one百on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