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预防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28/6072031.html
主编:朱萬曙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书号:-7---7出版时间:年4月册数:册中图法分类号:Z.54

前?言

朱萬曙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清廷置安徽承宣布政使司,下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和廣德、滁州、和州三州,安徽省的行政建制和地域版圖基本確立。在這個地域版圖中,安徽文化既按照本地域的傳統慣性發展,同時又受中心城市的影響,與周邊地域的文化相碰撞、交融;既保持著自我的個性,又和中國文化的整體進程融爲一體。即使在自己的版圖之中,南北東西各個具體地域的文化,也呈現著同一性和差异性。春秋戰國時期,安徽境内就誕生了老子、莊子學派。漢代,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的《淮南子》上承老、莊,内容豐富,還有桓譚的《新論》以及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都誕生于安徽境内。魏晋南北朝時期,安徽文化更多建樹,文學有三曹,玄學有嵇康、劉伶;在譙、沛(今亳州市、淮北市)等北方地區,有丁儀、薛綜等一批文化才俊,而在南邊的廬江一帶,則有何氏學者輩出。這些都奠定了安徽文脉的基礎。唐宋兩代,安徽文化漸趨繁榮。以詩名者,有中晚唐時和州張籍和池州杜荀,兩宋時宣城的梅堯臣、和州的張孝祥、合肥的姚鉉等,他們都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以學名者,有亳州李敬玄撰《禮論》,北宋舒城阮閲撰《詩話總龜》,南宋績溪胡仔纂《苕溪漁隱叢話》,更有程大昌著《演繁露》《續演繁露》《易原》《雍録》等書,還有清官包拯,其著作雖然僅存《奏疏集》,然身體力行,影響廣遠。元明兩代,安徽文化更爲昌盛。歙縣理學家鄭玉有《鄭師山文集》、朱元璋的謀士朱昇有《朱楓林集》。徽州程大位有《演算法統宗》,還有諸多的徽州醫學書籍。桐城文派已悄然隱伏,家族文化逐漸形成,桐城錢澄之著作頗多,有《莊屈合訓》等,桐城方家有女詩人方維儀。宣城梅鼎祚創作戲曲《獅吼記》等戲曲作品十二種,懷寧阮大鋮創作了《燕子箋》等戲曲四種。朱元璋的兒子朱權有《太和正音譜》,其孫子朱有墩有《誠齋樂府》。清代,安徽文化的積累愈爲豐富厚重。明清易代之際,桐城方以智不僅堅守氣節,而且在哲學、文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方面都卓有建樹,被譽爲『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此後,乾嘉考據學在徽州發端,包括江永、戴震等在内的一批學者取得了驕人的學術業績,影響到清代中葉以後的學術走向。在文學上,皖中有桐城派崛起,方苞、姚鼐、劉大櫆被稱爲『桐城派三祖』,其散文觀念和創作實踐影響深遠。皖東有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和《儒林外史》,宣城則有與山東宋琬齊名號稱爲『南施北宋』的詩人施閏章。安徽女性也不讓鬚眉,在明清兩代涌現了一大批有文化創造的女性,天長才女王貞儀九歲通十三經,既長,精于天文演算法。迄至晚清民國,安徽文脉大放异彩。隨着西學東漸,以陳獨秀和胡適爲代表的安徽學人,學通古今中外,尤抱濟世之志,標舉『德』、『賽』二先生,引領『五四』新文化運動。他們既有舊學之根底,又有新學之眼光。出身于徽州的胡適,將乾嘉學派的科學精神與西學中的實證哲學相結合,在哲學、史學、文學諸多領域都有重要開拓。而陳獨秀既精于文字音韵之學,并且和李大釗一同引入馬克思主義,與其他共産黨人一同創建中國共産黨,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文脉』是一個地域的文化傳統,它包含的是以價值觀爲核心的各種文化傳承和精神遺産,既有哲學思想,又包括文學藝術、學術成果,而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觀和哲學思想。就此而言,宣統年間石臺徐定文刊刻《皖學編》十六卷,實爲對安徽文脉的最早梳理。徐定文在《皖學編自序》中稱:『嘗思各省先哲列傳,采輯多有專書,惟以未見我皖歷代名儒總彙一編爲憾事。且皖有閔、朱兩夫子,闡發尼山奧旨,允爲至聖功臣,其餘學有淵源、力辟邪説者,均足以立懦廉頑,扶翼世教。生其鄉者尤不可不薈萃成書,以資觀感』。《皖學編》十六卷,仿《關學編》《洛學編》《北學編》之例,按照歷史朝代,載録漢至清皖學諸儒。卷一載漢至三國十四人,附載十二人;卷二載晋、南北朝至唐七人,附載三人;卷三卷四載宋代理學家王逢等三十二人,附載十一人,卷五載元代理學家胡一桂等八人,附載三人;卷六至卷九載陶安等明代理學家四十九人,附載五十六人;卷十至卷十三載錢澄之等清代學人四十八人,附載五十三人,全書共載一百五十八人,附載一百三十八人。書前有李文敏《皖學編序》、洪良品《皖學編序》和徐定文《自序》。其對安徽文脉傳承着眼于傳承之人,又重在儒家文化之脉絡,以孔門閔子騫和南宋朱熹爲安徽文脉之源,臚列歷代安徽先賢儒哲生平行實著述,斯爲安徽文脉大觀也。就『文脉』傳承而言,最能體現其上下脉絡的無疑是歷代先賢儒哲撰著的典籍。安徽歷代的典籍,已有學者進行了清理和著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蔣元卿的《皖人書録》出版,收録六千六百多位安徽作者的一萬七千餘種著作。二〇〇三年安徽省圖書館編纂出版的《安徽省館藏皖人書目》收録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皖人著作八千六百五十六種。二〇一四年,胡益民《徽州文獻綜録》出版,著録徽州籍近六千名作者近一萬種著作。這些著録雖或還有待補苴,但總體上呈現了作爲安徽文脉傳承載體的典籍經史子集俱全、綿延各代的基本面貌。北京采薇閣致力于文化傳播和傳承,决意編纂大型《安徽文脉叢書》,將體現安徽文脉的歷代典籍影印出版,以全面呈現安徽文脉之面貌,此乃有利于安徽文化建設之盛舉。叢書先以徐定文《皖學編》爲編排依據,側重選擇儒家、理學家的專書和别集,茲後按照類别再予輯彙。擬目中的典籍,多散存于國内外收藏機構,查閲不便,今將它們予以彙纂,無疑方便學者研究和把握安徽文脉。其中少數典籍雖已整理出版,然影印存真,可與整理之作互鑒。相信該叢書的出版,不僅具有學術價值,且能夠展示安徽文脉之久遠、之厚重,增强安徽人之文化自信,對當代安徽文化建設也無疑有着重要意義,誠如徐定文所説,令人『不但師其德範,可以自勵身心,且使生同地居同里者,知典型之在望,亦可以感發而興起也』。

《安徽文脈叢书》提要

〇〇一、《皖學編》

《皖學編》爲清代徐定文所撰。徐定文,字質夫,石埭人。生年不詳,卒于光緒二十四年。因家貧走京師,嘗官大理寺丞。除《皖學編》外,尚有《補編廿四史列女傳》《孔子顏曾思孟年譜》《諸葛武侯年譜》《關壯繆、岳忠武年譜》等。《安徽通志稿》及民國間《石臺備志彙編》有傳。《皖學編》十三卷,仿《關學編》《洛學編》《北學編》之例,按歷史朝代,載録漢至清代皖省諸儒。卷一列漢至三國十四人,附列十二人;卷二列晋、南北朝至唐七人,附列三人;卷三卷四列宋代理學家王逢等三十二人,附列十一人;卷五列元代理學家胡一桂等八人,附列三人;卷六至卷九列陶安等明代理學家四十九人,附列五十六人;卷十至卷十三列錢澄之等清代學人四十八人,附列五十三人。全書共列一百五十八人,附列一百三十八人。于所列之儒,紹述其生平事蹟,概説其著述業績。首卷卷首有李文敏、洪良品所撰序言和徐定文之自序。據徐定文之子徐履謙在目録後附識所言,該編成書于光緒十四年,光緒二十四年徐定文離世時囑其刊行,然遭『拳匪之變』,所謄清本被毀,後由其補修而成,于宣統元年刊刻,現存刊爲徐氏家刻本。(朱萬曙)

〇〇二、《韋齋集》十二卷附《玉瀾集》一卷

《韋齋集》爲宋代朱松所撰,《玉瀾集》爲宋代朱橰所撰。朱松,婺源人,事跡詳見《宋史·道學·朱熹傳》。《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十七集部别集類:『《韋齋集》十二卷、附《玉瀾集》一卷,宋朱松撰。松字喬年,别字韋齋。朱子之父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官至吏部員外郞。以言事忤秦檜,出知饒州。未上請閒,得主管臺州崇道觀。滿秩再請,命下而卒。朱子作《行狀》,稱有《韋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今已久佚。是集初刻于淳煕,再刻于至元,又刻于宏治。傳本亦稀。康熙庚寅,其裔孫昌辰,又校録重刊,是爲今本。核其卷數,與《行狀》所言相合,蓋猶舊帙也。前有傅自得序,稱其詩高遠而幽潔。其文温婉而典裁。至表奏書疏,又皆中理而切事情。雖友朋推許之詞。然松早友李侗,晚折秦檜,其學識本殊于俗。故其發爲文章,氣格高逸,翛然自異。即不藉朱子以爲子,其集亦足以自傳自得。所云頗爲近實。非後來門户之私,以張栻而尊張浚者比也。後附朱槹《玉瀾集》一卷。槹字逢年,松之弟也。其集原别本自行,故《書録解題》與松集各自著録。明宏治丙辰,任邱鄺璠得其本于睢陽陳性之,因附刻松集之後。昌辰此刻亦仍之。後有尢袤跋,極稱其《春風》一篇,《即事》三首。然槹詩實不及松,袤所稱亦未爲盡允。姑附驥以行云爾。』《韋齋集》現存有元刻本,藏于臺北,大陸學人不得而見。另有明弘治十六年鄺璠刻本,《四部叢刊續編》本即據此影印。(韓付强)

〇〇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一百卷目録二卷續集十一卷别集十卷

南宋朱熹撰。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别號紫陽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事跡詳見《宋史·道學·朱熹傳》。《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十九集部别集類:『《晦庵集》一百卷、《續集》五卷、《别集》七卷,宋朱子撰。《書録解題》載《晦菴集》一百卷,《紫陽年譜》三卷,不云其集誰所編,亦不載《續集》。明成化癸卯莆田黄仲昭跋,稱「《晦菴朱先生文集》一百卷,閩浙舊皆有刻本。浙本洪武初取置南雍,不知輯于何人;今閩藩所存本,則先生季子在所編也。又有《續集》若干卷,《别集》若干卷,亦併刻之」云云。是《正集》百卷,編于在手。然朱玉《朱子文集大全類編》,稱在所編實八十八卷,合《續集》《别集》乃成百卷。是《正集》百卷又不出在手矣。《别集》之首有咸淳元年建安書院黄鏞序曰:「先生之文,《正集》《續集》,潛齋、實齋二公已鏤版書院。建通守余君師魯,好古博雅,捜訪先生遺文又得十卷,以爲《别集》。」其標目則一仿乎前,而每篇之下必書其所從得。是《别集》之編,出余師魯手。惟《續集》不得主名,朱玉亦云無考。觀鏞所序在度宗之初,則其成集亦在理宗之世也。此本爲康熙戊辰蔡方炳臧眉錫所刊,眉錫序之。而方炳書後題曰《朱子大全集》。不知其名之所始。考黄仲昭跋及嘉靖壬辰潘潢跋,尙皆稱《晦菴先生集》。而方炳跋乃稱,朱子故有《大全文集》,歲月浸久,版已磨滅。則其名殆起明中葉以後乎?惟是潢跋稱《文集》百卷,《續集》五卷,《别集》七卷,與今本合。而與潢其事之蘇信所作前序,乃稱百有二十卷,已自相矛盾。方炳手校此書,其《跋》又稱《原集》百卷,《續集》十卷,《别集》十一卷,其數尤不相符。莫明其故。疑信序本作百有十二卷,重刻者偶倒其文,而方炳跋則繕寫筆誤,失于校正也。方炳跋又稱校是書時不敢妄有更定,悉依原本。即《續》《别》二集亦未依類附入,頗得古人刊書謹嚴詳慎之意。今通編爲一百一十二卷,仍分標《晦菴集》《續集》《别集》之目。不相淆亂,以存其舊焉。』今有《中華再造善本》所收入《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一百卷、《目録》二卷、《續集》十一卷、《别集》十卷,爲宋咸淳元年建安書院刻宋元明遞修本。(韓付强)

〇〇四、《杜氏幽求新書》

晋人杜夷撰。杜夷,字行齊,廬江潛(今屬安徽)人。杜夷生于三國魏甘露三年,卒于晋明帝太寧元年,享年六十六歲。夷世以儒學稱,少而恬泊,操尚貞素,居其貧窘,不營産業。博覽經籍百家之書,曆算圖緯,無不畢究。著有《幽求子》二十篇。事跡詳見《晋書》本傳。《幽求子》世無傳本。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採得佚文二十六條,輯爲《杜氏幽求新書》佚文一卷。其《杜氏幽求新書序》曰:『《杜氏幽求新書》一卷,晋杜夷撰。夷……《晋書》有傳。何法盛稱其「秉操真素,故以幽求子自號」。其書《隋志·道家》有《杜氏幽求新書》二十卷。《唐志》作《杜氏幽求子》三十卷。原書久佚。《北堂書抄》《文選注》《太平禦覽》引之。又《三國·魏志·杜畿傳》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七條,皆紀畿及子理與恕言行,當是夷稱述其先德之美。引者不稱《幽求》,省文也。又《禦覽》引《杜子新語》一則,「新語」蓋「新書」之誤。並據輯録。其説道清淡,以無爲爲家,宗尚老氏,書入道家以此。又謂:「齊宣見屠牽羊,哀其無罪,以豕代之。」蓋用《孟子》「齊宣王以羊易牛事」而誤。究心道術,故與儒書不能無舛駁也。』(韓付强)

〇〇五、《童蒙訓》

宋代呂本中撰。呂本中初名大中,字居仁,宋壽州(今安徽鳳臺)人。郡望東萊,人稱『東萊先生』。紹興六年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忤秦檜罷。詩學黄庭堅,爲江西派後期代表詩人之一。《宋史·呂本中傳》載:『有詩二十卷得黄庭堅,陳師道句法,《春秋解》一十卷、《童蒙訓》三卷、《師友淵源録》五卷,行于世。』事跡詳見《宋史》本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童蒙訓》三卷,宋呂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録。是書其家塾訓課之本也。本中北宋故家,及見元祐遺老,師友傳授,具有淵源。故其所記多正論格言,大抵皆根本經訓,務切實用。于立身從政之道,深有所裨。中閒如申顏、李潛、田腴、張琪、侯無可諸人,其事蹟史多失傳,賴此猶可以考見大略。固不僅爲幼學啓迪之資矣。考朱子答呂祖謙書,有「舍人丈所著《童蒙訓》極論詩文必以蘇黄爲法」之語,此本無之。其他書所引論詩諸説,亦皆不見于書內。故何焯跋疑其但節録要語而成,已非原本。然删削舊文,不過簡其精華,除其枝蔓。何以近語録者全存,近詩話者全汰。以意推求,殆洛蜀之黨既分,傳是書者輕詞章而重道學,不欲以眉山緖論錯雜其閒。遂刊除其論文之語,定爲此本歟?其書初刊于長沙,又刊于龍溪,訛舛頗甚。嘉定乙亥,婺州守邱壽雋重校刊之,有樓昉所爲跋。後紹定己丑,眉山李守郡,得本于提刑呂祖烈,復鋟本于玉山堂。今所傳本,即明人依宋槧翻雕。行款字畫,一仍其舊,最爲善本。今亦悉從之焉。』(韓付强)

〇〇六、《東萊先生詩集》

宋代呂本中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東萊詩集》二十卷,宋呂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録。其詩法出于黄庭堅。嘗作《江西宗派圖》,列陳師道以下二十五人,而以己殿其末。其《紫微詩話》及《童蒙訓》論詩之語,皆具有精詣。案今本《童蒙訓》不載論詩諸條,其文散見各書中,説見本條之下。敖陶孫《詩評》稱其詩如散聖安禪,自能奇逸。頗爲近似。苕溪胡仔《漁隱叢話》稱其「樹移午影重簾靜,門閉春風十日閒」、「往事高低半枕夢,故人南北數行書」、「殘雨入簾收薄暑,破窗留月鏤微明」諸句。殊不盡其所長。《朱子語録》乃稱本中論詩欲字字響,而暮年詩多啞。然朱子以詩爲餘事,而本中以詩爲專門,吟詠一道,所造自有淺深,未必遂爲定論也。此集有慶元二年陸游序,乾道二年曾幾後序。《文獻通考》别載有《集外詩》二卷。此本無之,蓋已散佚。又陸遊序稱嗣孫祖平悉裒集他文爲若干卷。今此本有詩無文。惟其草趙鼎遷右僕射制詞所云「合晋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賤伯。散牛李之黨,未如明是而去非」之語。以秦檜惡之,載于《日歷》,尙爲世所傳誦。其他文則泯没久矣。』現存有乾道二年本《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及慶元五年《東萊先生詩集》前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四庫本源于乾道本與慶元本。另可參見《紫薇集》提要。(韓付强)......

總目録

第一册

皖學編(一)序—卷十?清?徐定文?撰?清宣統元年萬卷樓刻本一

第二册

皖學編(二)卷十一—卷十三?清?徐定文?撰?清宣統元年萬卷樓刻本一

韋齋集?十二卷?附玉瀾集一卷?宋?朱松?朱橰?撰?明弘治十六年鄺璠刻本一五一

第三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序—卷五?目録二卷?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四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二)卷六—卷十六?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五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三)卷十七—卷二十二?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六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卷二十三—卷三十?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七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五)卷三十一—卷三十七?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八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六)卷三十八—卷四十三?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九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七)卷四十四—卷五十?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八)卷五十一—卷五十五?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一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九)卷五十六—卷六十一?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二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卷六十二—卷六十七?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三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一)卷六十八—卷七十三?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四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二)卷七十四—卷八十一?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五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三)卷八十二—卷九十?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六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四)卷九十一—卷九十六?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七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五)卷九十七—卷一〇〇?續集?序—卷六?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第十八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六)續集?卷七—卷十一?別集十卷?宋?朱熹?撰?明刻本一

杜氏幽求新書?一卷?晉?杜夷?撰?玉函山房輯佚本四五七

童蒙訓?三卷?宋?吕本中?撰?宋紹定刻本四六九

第十九册

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撰?宋乾道刊本一

第二十册

紫薇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撰?清抄本一

官箴?一卷?宋?吕本中?撰?明成化四年邢讓刻本五四三

第二十一册

程氏演繁露?十六卷續六卷?宋?程大昌?撰?明嘉靖三十年程煦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程氏考古編?十卷?宋?程大昌?撰?清抄本一

程氏績考古編?十卷?宋?程大昌?撰?明抄本二二一

第二十三册

雍録?十卷?宋?程大昌?撰?明吴琯刻本增定古今逸史本一

第二十四册

吴文肅公文集?二十卷?棣華雜著?一卷?附録一卷?宋?吴儆?撰明萬曆七年吴瀛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雙溪文集(一)卷一—卷九?宋?王炎?撰?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雙溪文集(二)卷十—卷十七?宋?王炎?撰?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方壶存稿?九卷?宋?汪莘?撰?明汪璨等刻本一

方壺先生集?四卷?宋?汪莘?撰?清雍正九年汪棟刻本一九三

第二十八册

類編標注文公朱先生經濟文衡前集(一)序—卷十五?宋?滕珙?輯明萬曆三十四年朱吾弼朱崇沐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類編標注文公朱先生經濟文衡前集(二)卷十六—卷二十五?後集?卷一—卷十宋?滕珙?輯?明萬曆三十四年朱吾弼朱崇沐刻本一

第三十册

類編標注文公朱先生經濟文衡前集(三)後集?卷十一—卷二十五?續集?卷一—卷六宋?滕珙?輯明萬曆三十四年朱吾弼朱崇沐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類編標注文公朱先生經濟文衡前集(四)續集?卷七—卷二十二?宋?滕珙?輯?明萬曆三十四年朱吾弼朱崇沐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新編方輿勝覽(一)序—卷七?宋?祝穆?撰?清抄本一

第三十三册

新編方輿勝覽(二)卷八—卷二十?宋?祝穆?撰?清抄本一

第三十四册

新編方輿勝覽(三)卷二十一—卷三十五?宋?祝穆?撰?清抄本一

第三十五册

新編方輿勝覽(四)卷三十六—卷五十四?宋?祝穆?撰?清抄本一

第三十六册

新編方輿勝覽(五)卷五十五—卷七十?宋?祝穆?撰?清抄本一

第三十七册

西園康範詩集?一卷?實録一卷?續録一卷?附録外集一卷?宋?汪晫?撰明嘉靖二十年汪茂槐刻本一

曾思二子全書?二卷?宋?汪晫?輯?明隆慶四年汪文川等刻本一四一

第三十八册

融堂四書管見?十三卷?宋?錢時?撰?明抄本一

第三十九册

易學啓蒙?二卷?圖一卷?宋?胡方平?通釋?元至元刻本明修本一

增廣字訓?六卷?宋?程若庸?撰?元刻本二七一

第四十册

先天集?十卷?宋?許月卿?撰?明嘉靖刻本一

百官箴?六卷?宋?許月卿?撰?四庫全書本二四九

第四十一册

詩集傳附録纂疏?二十卷(存八卷)?元?胡一桂?撰元泰定四年劉君佐翠嚴精舍刻本一

陳定宇先生文集(一)序—卷一?元?陳櫟?撰?清刻本二七三

第四十二册

陳定宇先生文集(二)卷二—卷十?元?陳櫟?撰?清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陳定宇先生文集(三)卷十一—卷十七附年表?元?陳櫟?撰?清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資治通鑑綱目集覽(一)卷一—卷九?元?王幼學?撰?明北京内府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資治通鑑綱目集覽(二)卷十—卷三十一?元?王幼學?撰?明北京内府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資治通鑑綱目集覽(三)卷三十二—卷五十九?元?王幼學?撰?明北京内府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雲峰胡先生文集?前編一卷?後编一卷?元?胡炳文?撰?明弘治二年蓝章刻本一

文公感興詩通?一卷?元?胡炳文?撰?明刻本二九三

第四十八册

周易本義通釋(一)十二卷?易義一卷?元?胡炳文?撰?明嘉靖元年潘旦鄧杞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周易本義通釋(二)十二卷?易義一卷?元?胡炳文?撰?明嘉靖元年潘旦鄧杞刻本一

四書章圖櫽括總要?四卷?元?程復心?撰?元刻本三〇九

第五十册

四書輯釋(一)四十三卷?元?倪士毅?撰?明初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四書輯釋(二)四十三卷?元?倪士毅?撰?明初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四書輯釋(三)四十三卷?元?倪士毅?撰?明初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四書輯釋(四)四十三卷?元?倪士毅?撰?明初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四書輯釋(五)四十三卷?元?倪士毅?撰?明初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師山先生文集?八卷?遺文五卷?附録一卷?元?鄭玉?撰?明嘉靖刻本一

第五十六册

春秋經傳闕疑(一)卷一—卷十五?元?鄭玉?撰?清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春秋經傳闕疑(二)卷十六—卷二十四?元?鄭玉?撰?清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春秋經傳闕疑(三)卷二十五—卷三十二?元?鄭玉?撰?清刻本一

第五十九册

春秋經傳闕疑(四)卷三十三—卷四十五?元?鄭玉?撰?清刻本一

第六十册

陶學士先生文集(一)序—卷七?明?陶安?撰?明弘治十三年項經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陶學士先生文集(二)卷八—卷二十?明?陶安?撰?明弘治十三年項經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朱楓林集?十卷?明?朱升?撰?明萬曆四十四年歙邑朱府刻本一

第六十三册

尚書旁注?二卷?明?朱升?撰?明内府刻本一

周易旁注前圖?二卷?明?朱升?撰?明刻本三〇三

第六十四册

經禮補逸?九卷?附録一卷?元?汪克寬?撰?明弘治十年汪璋汪珙等刻本一

春秋胡氏傳纂疏(一)序—卷六?缺卷七—卷八?元?汪克寬?撰元至正八年建安劉叔簡日新堂刻本一八五

第六十五册

春秋胡氏傳纂疏(二)卷九—卷二十?缺卷十五—卷十八?元?汪克寬?撰元至正八年建安劉叔簡日新堂刻本一

第六十六册

春秋胡氏傳纂疏(三)卷二十一—卷二十四?元?汪克寬?撰元至正八年建安劉叔簡日新堂刻本一

環谷集?八卷?元?汪克寬?撰?四庫全書本二八六

第六十七册

春秋屬辭?十五卷?元?趙汸?撰?元至正休甯商山義塾刻本明修本一

第六十八册

春秋左氏傳補注?十卷?元?趙汸?撰?元刻本一

春秋金鎖匙?一卷?元?趙汸?撰?清乾隆孔繼汾家抄本一九一

春秋師説?三卷?附録二卷?元?趙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休甯商山義塾刻本二六三

第六十九册

東山趙先生文集(一)十二卷?詩補一卷?文補一卷?附録一卷?元?趙汸?撰明抄本一

第七十册

東山趙先生文集(二)十二卷?詩補一卷?文補一卷?附録一卷?元?趙汸?撰明抄本一

第七十一册

尚書考异?六卷?明?梅鷟?撰?清道光五年朱琳立本齋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周易集瑩?十二卷?明?梅鷟?撰?明刻本一

尚書譜?五卷?明?梅鷟?撰?清孔氏藤梧館抄本三八七

第七十三册

薛考功集?十卷?附集一卷?明?薛蕙?撰?明嘉靖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老子集解?二卷?考异一卷?明?薛蕙?撰?明嘉靖刻本一

西原先生遺書?二卷?明?薛蕙?撰?明嘉靖四十二年王廷刻本二〇三

第七十五册

覺山洪先生史説?二卷?明?洪垣?撰?明萬曆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月令通考(一)序—卷四?明?盧翰?撰?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月令通考(二)卷五—卷九?明?盧翰?撰?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月令通考(三)卷十—卷十四?明?盧翰?撰?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月令通考(四)卷十五—卷十六?明?盧翰?撰?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掌中宇宙(一)卷一—卷五?明?盧翰?撰?明萬曆三十三年歐陽東鳳刻本二一九

第八十册

掌中宇宙(二)卷六—卷十四?明?盧翰?撰?明萬曆三十三年歐陽東鳳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訥谿先生詩録(一)九卷?文録序—卷二?明?周怡撰?明萬曆二年周恪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訥谿先生詩録(二)文録卷三—卷十?尺牘卷一—卷二?明?周怡撰明萬曆二年周恪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訥谿先生詩録(三)尺牘卷三—卷四?雜録三卷?明?周怡撰?明萬曆二年周恪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郊居遺稿(一)序—卷六?明?沈懋學?撰?明萬曆三十三年何喬遠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郊居遺稿(二)卷七—卷十?明?沈懋學?撰?明萬曆三十三年何喬遠刻本一

宛溪先生滄州摘稿(一)二卷?滄州近稿二卷?無文漫草卷三—卷四?缺卷一至卷二明?梅守德?撰?明隆慶萬曆刻本遞修本二一七

第八十六册

宛溪先生滄州摘稿(二)無文漫草卷五—卷十四?明?梅守德?撰明隆慶萬曆刻本遞修本一

第八十七册

閑闢録?十卷?明?程曈?撰?明嘉靖四十三年程纘洛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新安學繫録?十六卷?明?程曈?輯?明正德程晵刻本綠蔭園重修本一

趙梅峰先生遺稿?四卷?明?趙仲全?撰?明萬曆二十四年趙健刻本四〇九

第八十九册

邇訓?二十卷?明?方學漸?撰?明刻本一

桐彜?三卷?續二卷?明?方學漸?撰?清抄本四四三

第九十册

刻毅齋查先生闡道集(一)卷一—卷九?明?查鐸?撰明萬曆三十一年查一訓等刻本一

第九十一册

刻毅齋查先生闡道集(二)卷十?附一卷?明?查鐸?撰明萬曆三十一年查一訓等刻本一

哤言?十卷?明?范淶?撰?明萬曆刻本一四一

第九十二册

新刻闇然堂類纂皇明新故事?六卷?明?潘士藻?撰?明萬曆喬山劉氏刻本一

闇然堂類纂?六卷(存四卷)?明?潘士藻?撰?明刻本三〇三

第九十三册

讀易述(一)序—卷四?明?潘士藻?撰?明萬曆三十四年潘師魯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讀易述(二)卷五—卷七?明?潘士藻?撰?明萬曆三十四年潘師魯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讀易述(三)卷八—卷十?明?潘士藻?撰?明萬曆三十四年潘師魯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讀易述(四)卷十一—卷十七?明?潘士藻?撰?明萬曆三十四年潘師魯刻本一

第九十七册

增補五子近思録詳解?十四卷?清?汪佑?編?清刻本一

第九十八册

宗一聖論?二卷?明?吴應賓?撰?清光緒四年吴樹申刻本一

余氏宗祠約?一卷?明?余懋衡?撰?明天啓刻本二五五

古方略(一)十二卷?明?余懋衡?撰?明崇禎十二年忠貞堂刻本三一九

第九十九册

古方略(二)十二卷?明?余懋衡?撰?明崇禎十二年忠貞堂刻本一

第一〇〇册

古方略(三)十二卷?明?余懋衡?撰?明崇禎十二年忠貞堂刻本一

關中集?四卷?明?余懋衡?撰?明刻本三〇二

第一〇一册

古源山人二論?八卷?明?李呈祥?撰?明李敬之李謙然刻本一

第一〇二册

遜國正氣紀?八卷?明?曹參芳?撰?明末刻本一

第一〇三册

金正希先生文集輯略(一)卷一—卷五?明?金聲?撰?明末邵鵬程刻本一

第一〇四册

金正希先生文集輯略(二)卷六—卷九?明?金聲?撰?明末邵鵬程刻本一

第一〇五册

啓禎兩朝剝復録?十卷?明?吴應箕?撰?清初吴氏樓山堂刻本一

第一〇六册

樓山堂集(一)序—卷十二?明?吴應箕?撰?清初刻本一

第一〇七册

樓山堂集(二)卷十三—卷二十七?明?吴應箕?撰?清初刻本一

第一〇八册

樓山堂集(三)遗文六卷?遗诗一卷?明?吴應箕?撰?清初刻本一

復社姓氏目録前卷?一卷?明?吴應箕?撰?清惠氏紅豆齋抄本三〇一

留都見聞録?一卷?明?吴應箕?撰?清康熙十九年吴孟堅樓山堂刻本三七一

第一〇九册

姑山遺集(一)序—卷九?明?沈壽民?撰?清康熙有本堂刻本一

第一一〇册

姑山遺集(二)卷十—卷十九?明?沈壽民?撰?清康熙有本堂刻本一

第一一一册

姑山遺集(三)卷二十—卷三十?昔者詩一卷?明?沈壽民?撰?清康熙有本堂刻本一

第一一二册

田間詩集(一)序—卷十三?明?銭澄之?撰?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一

第一一三册

田間詩集(二)卷十三—卷二十?文集卷一—卷四?明?銭澄之?撰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一

第一一四册

田間詩集(三)文集卷四—卷十五?明?銭澄之?撰?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一

第一一五册

田間詩集(四)文集卷十六—卷三十?明?銭澄之?撰?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一

第一一六册

所知録?三卷?明?錢澄之?撰?清道光活字印本荊駝逸史本一

抱一堂經疑?七卷?清?錢彜?撰?清刻本一九九

第一一七册

施愚山先生文集(一)序—卷十?清?施閏章?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一一八册

施愚山先生文集(二)卷十一—卷二十四清?施閏章?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一一九册

施愚山先生文集(三)卷二十五—卷二十八?詩集卷一—卷十三?清?施閏章?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一二〇册

施愚山先生文集(四)詩集卷十四—卷三十二?清?施閏章?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一二一册

施愚山先生文集(五)詩集卷三十三—卷五十?別集卷一—卷二?清?施閏章?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一二二册

施愚山先生文集(六)別集卷三—卷四?外集二卷?附家風述略二卷?年譜四卷清?施閏章?撰?清乾隆刻本一

使粵紀行?一卷?清?施閏章?撰?清康熙刻本二七三

越游草?一卷?清?施閏章?撰?清順治刻本三七五

第一二三册

街南文集(一)序—卷七?清?吴肅公?撰?清康熙二十八年吴承勵貞隠堂刻本一

第一二四册

街南文集(二)卷八—卷十五?清?吴肅公?撰?清康熙二十八年吴承勵貞隠堂刻本一

第一二五册

街南文集(三)卷十六—卷二十?補一卷?續集卷一—卷三?清?吴肅公?撰清康熙二十八年吴承勵貞隠堂刻本一

第一二六册

街南文集(四)續集卷四—卷七?清?吴肅公?撰?清康熙二十八年吴承勵貞隠堂刻本一

讀書論世(一)序—卷七?清?吴肅公?撰?清康熙三十七年揚州詒清堂刻本二五九

第一二七册

讀書論世(二)卷八—卷十六?清?吴肅公?撰?清康熙三十七年揚州詒清堂刻本一

詩問?一卷?明?吴肅公?撰?清抄本四四〇

第一二八册

語餘謾録(一)序—卷六?清?汪璲?撰?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九册

語餘謾録(二)卷七—卷十七?清?汪璲?撰?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三〇册

語餘謾録(三)卷十八—卷十九?清?汪璲?撰?清康熙刻本一

姜貞毅先生輓章?不分卷?清?姜安節?姜實節?輯清康熙十九年姜安節姜實節自刻本一九八

第一三一册

梅氏叢書輯要(一)序—卷十?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二册

梅氏叢書輯要(二)卷十一—卷二十?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三册

梅氏叢書輯要(三)卷二十一—卷三十三?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四册

梅氏叢書輯要(四)卷三十四—卷四十二?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五册

梅氏叢書輯要(五)卷四十三—卷五十四?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六册

梅氏叢書輯要(六)卷五十五—卷六十二?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七册

績學堂文鈔(一)六卷?清?梅文鼎?撰?清乾隆梅瑴成刻本一

第一三八册

績學堂文鈔(二)績學堂詩鈔?四卷?首一卷?清?梅文鼎?撰?清乾隆梅瑴成刻本一

中西經星同异考?二卷?清?梅文鼏?撰?四庫全書本二七七

第一三九册

抗希堂十六種(一)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〇册

抗希堂十六種(二)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一册

抗希堂十六種(三)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二册

抗希堂十六種(四)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三册

抗希堂十六種(五)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四册

抗希堂十六種(六)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五册

抗希堂十六種(七)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六册

抗希堂十六種(八)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七册

抗希堂十六種(九)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八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四九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一)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〇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二)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一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三)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二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四)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三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五)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四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六)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五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七)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六册

抗希堂十六種(十八)一百四十四卷?清?方苞?撰?清康熙至嘉慶刻彙印本一

第一五七册

欽定四書文(一)不分卷?清?方苞等?編?清乾隆七年刻清道光補刻本一

第一五八册

欽定四書文(二)不分卷?清?方苞等?編?清乾隆七年刻清道光補刻本一

第一五九册

欽定四書文(三)不分卷?清?方苞等?編?清乾隆七年刻清道光補刻本一

第一六〇册

欽定四書文(四)不分卷?清?方苞等?編?清乾隆七年刻清道光補刻本一

第一六一册

欽定四書文(五)不分卷?清?方苞等?編?清乾隆七年刻清道光補刻本一

第一六二册

欽定四書文(六)不分卷?清?方苞等?編?清乾隆七年刻清道光補刻本一

第一六三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一)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六四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二)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六五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三)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六六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四)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六七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五)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六八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六)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六九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七)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七〇册

徐位山先生六種(八)八十七卷?清?徐文靖?撰清雍正乾隆刻志寧堂彙印本一

第一七一册

考訂朱子世家?一卷?清?江永?撰?清同治六年刻本一

四書典林(一)序—卷五?清?江永?撰?清雍正十三年婺源汪氏耡經堂刻本六三

第一七二册

四書典林(二)卷六—卷十三?清?江永?撰?清雍正十三年婺源汪氏耡經堂刻本一

第一七三册

四書典林(三)卷十四—卷二十?清?江永?撰?清雍正十三年婺源汪氏耡經堂刻本一

第一七四册

四書典林(四)卷二十一—卷三十?清?江永?撰?清雍正十三年婺源汪氏耡經堂刻本一

第一七五册

翼梅?八卷?清?江永?撰?清光緒七年群玉山房刻本一

音學辨微?一卷?校正一卷?清?江永?撰清咸豐元年木犀香館刻本江氏韵書三種本五三三

第一七六册

鄉黨圖考?十卷?清?江永?撰?清乾隆三十八年潛德堂刻本一

第一七七册

古韵標準?四卷?詩韵舉例一卷?清?江永?撰清咸豐元年陸氏木犀香館刻本江氏韵書三種本一

第一七八册

四聲切韵表?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江永?撰?清同治七年陳鏞抄本一

周禮疑義舉要?七卷?清?江永?撰?清乾隆刻本四二一

第一七九册

周易詮義(一)序—卷三?清?汪紱?撰?清同治十二年安徽敷文書局校刊本一

第一八〇册

周易詮義(二)卷四—卷七?清?汪紱?撰?清同治十二年安徽敷文書局校刊本一

第一八一册

周易詮義(三)卷八—卷十?清?汪紱?撰?清同治十二年安徽敷文書局校刊本一

第一八二册

周易詮義(四)卷十一—卷十四?首一卷?清?汪紱?撰清同治十二年安徽敷文書局校刊本一

第一八三册

易經如話(一)序—卷四?清?汪紱?撰?光緒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八四册

易經如話(二)卷五—卷十二?卷首一卷?清?汪紱?撰?光緒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八五册

書經詮義(一)序—卷二?清?汪紱?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一八六册

書經詮義(二)卷三—卷六?清?汪紱?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一八七册

書經詮義(三)卷七—卷九?清?汪紱?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一八八册

書經詮義(四)卷十—卷十二?卷首上下?清?汪紱?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一八九册

詩經詮義(一)序—卷三?清?汪紱?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九〇册

詩經詮義(二)卷四—卷六?清?汪紱?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九一册

詩經詮義(三)卷七—卷十?清?汪紱?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九二册

詩經詮義(四)卷十一—卷十二?首一卷?末二卷?清?汪紱?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九三册

禮記章句(一)序—卷五?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一

第一九四册

禮記章句(二)卷六—卷十?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一

第一九五册

禮記或問?八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九六册

六禮或問?十二卷?末一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一

第一九七册

春秋集傳?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一

第一九八册

四書詮義(一)卷一—卷四?清?汪紱?撰?叢書集成本一

第一九九册

四書詮義(二)卷五—卷十六?清?汪紱?撰?叢書集成本一

第二〇〇册

四書詮義(三)卷十七—卷二十八?清?汪紱?撰?叢書集成本一

第二〇一册

四書詮義(四)卷二十九—卷三十八?清?汪紱?撰?叢書集成本一

第二〇二册

樂經律吕通解(一)卷一—卷三?清?汪紱?撰?清光緒九年刻本一

第二〇三册

樂經律吕通解(二)卷四—卷五?清?汪紱?撰?清光緒九年刻本一

第二〇四册

樂經或問?三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一

孝經章句孝經或問合編?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四八七

第二〇五册

山海經?九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一

第二〇六册

理學逢源(一)序—卷三?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〇七册

理學逢源(二)卷四—卷六?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〇八册

理學逢源(三)卷七—卷九?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〇九册

理學逢源(四)卷十—卷十二?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一〇册

戊笈談兵(一)序—卷三?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年刻本一

第二一一册

戊笈談兵(二)卷四—卷六?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年刻本一

第二一二册

戊笈談兵(三)卷六—卷十?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年刻本一

四翼附編?四卷?清?汪紱?撰?光緒二十一年刻本三七九

奇門遁甲啟悟?清?汪紱?撰?光緒二十一年刻本四五七

第二一三册

策略?六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一四册

醫林纂要探源(一)序—卷三?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江蘇書局刊版一

第二一五册

醫林纂要探源(二)卷四—卷六?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江蘇書局刊版一

第二一六册

醫林纂要探源(三)卷七—卷十?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三年江蘇書局刊版一

第二一七册

雙池文集(一)卷一—卷六?清?汪紱?撰?清道光二十年一經堂版一

第二一八册

雙池文集(二)卷七—卷十?清?汪紱?撰?清道光二十年一經堂版一

讀近思録?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浙刻雙池遺書三三三

第二一九册

讀讀書録?二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浙刻雙池遺書一

讀困知記?三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浙刻雙池遺書一八九

讀問學録?一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年浙刻雙池遺書三五三

第二二〇册

參讀禮志疑?二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浙刻雙池遺書一

儒先晤語?二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浙刻雙池遺書二三七

第二二一册

讀陰符經讀參同契合編?上下編?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浙刻雙池遺書一

詩韵析(一)序—卷二清?汪紱?撰?清光緒九年浙刻雙池遺書一六七

第二二二册

詩韵析(二)卷三—卷五?首一卷?末一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九年浙刻雙池遺書一

立雪齋琴譜?二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浙刻雙池遺書三一一

第二二三册

大風集?四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二十二年浙刻雙池遺書一

物詮?八卷?清?汪紱?撰?清光緒九年浙刻雙池遺書二三一

第二二四册

庸言?四卷?清?余元遴?撰?清光緒十八年刻本一

第二二五册

儀禮釋官?九卷?清?胡匡衷?撰?清同治八年研六閣刻本一

第二二六册

研六室文鈔?十卷?清?胡培翬?撰?清光緒四年世譯樓重刻本一

第二二七册

儀禮正義(一)序—卷五?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二八册

儀禮正義(二)卷六—卷十一?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二九册

儀禮正義(三)卷十二—卷十七?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三〇册

儀禮正義(四)卷十八—卷二十二?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三一册

儀禮正義(五)卷二十三—卷二十八?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三二册

儀禮正義(六)卷二十九—卷三十四?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三三册

儀禮正義(七)卷三十五—卷四十?清?胡培翬?撰?清咸豐木犀香刻本一

第二三四册

甘州明季成仁録?四卷?清?胡秉虔?撰?清道光刻本一

漢西京博士考?二卷?清?胡秉虔?撰?清德清戴氏長留閣抄本八七

河州景忠録?一卷?附記二卷?清?胡秉虔?撰?清德清戴氏長留閣抄本一七五

四書拾義?五卷?清?胡紹勳?撰?清道光十四年吟經樓刻本二四七

第二三五册

漱芳居詩鈔(一)卷一—卷十二清?趙青藜?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二三六册

漱芳居詩鈔(二)卷十三—卷二十二?清?趙青藜?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二三七册

漱芳居詩鈔(三)卷二十三—卷三十二?附歙游艸一卷?黄游艸一卷?白游艸一卷清?趙青藜?撰?清乾隆刻本一

第二三八册

漱芳居文鈔(一)卷一—卷六?清?趙青藜?撰?清乾隆嘉慶間涇縣趙氏漱芳居刻本一

第二三九册

漱芳居文鈔(二)卷七—卷八?漱芳居文鈔二集?卷一—卷三?清?趙青藜?撰清乾隆嘉慶間涇縣趙氏漱芳居刻本一

第二四〇册

漱芳居文鈔(三)漱芳居文鈔二集?卷四—卷八?清?趙青藜?撰清乾隆嘉慶間涇縣趙氏漱芳居刻本一

第二四一册

海峰文集(一)八卷?詩集十卷?清?劉大櫆?撰?清刻本一

第二四二册

海峰文集(二)八卷?詩集十卷?清?劉大櫆?撰?清刻本一

第二四三册

海峰文集(三)八卷?詩集十卷?清?劉大櫆?撰?清刻本一

第二四四册

歷朝詩約選(一)卷一—卷十四?清?劉大櫆?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文徵閣刻本一

第二四五册

歷朝詩約選(二)卷十五—卷二十七?清?劉大櫆?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文徵閣刻本一

第二四六册

歷朝詩約選(三)卷二十八—卷四十三?清?劉大櫆?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文徵閣刻本一

第二四七册

歷朝詩約選(四)卷四十四—卷六十?清?劉大櫆?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文徵閣刻本一

第二四八册

歷朝詩約選(五)卷六十一—卷七十七?清?劉大櫆?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文徵閣刻本一

第二四九册

歷朝詩約選(六)卷七十八—卷九十二?清?劉大櫆?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文徵閣刻本一

第二五〇册

戴東原集?十二卷?覆校札記一卷?清?戴震?撰?段玉裁?撰?札記清乾隆五十七年經韵樓刻本一

第二五一册

續天文略?三卷?(缺下卷)?清?戴震?撰?清乾隆間曲阜孔繼涵微波榭刻本一

聲韵考?四卷?清?戴震?撰?清乾隆孔繼涵刻本微波榭叢書本七五

惜抱軒全集十一種(一)?清?姚鼐?撰?清同治五年省心閣刻本一七三

第二五二册

惜抱軒全集十一種(二)?清?姚鼐?撰?清同治五年省心閣刻本一

第二五三册

惜抱軒全集十一種(三)?清?姚鼐?撰?清同治五年省心閣刻本一

第二五四册

惜抱軒全集十一種(四)?清?姚鼐?撰?清同治五年省心閣刻本一

第二五五册

惜抱軒全集十一種(五)?清?姚鼐?撰?清同治五年省心閣刻本一

第二五六册

惜抱軒全集十一種(六)?清?姚鼐?撰?清同治五年省心閣刻本一

第二五七册

後湘詩集?九卷?二集五卷?續集七卷?清?姚瑩?撰清同治六年姚浚昌安福縣署刻中復堂全集本一

第二五八册

中復堂全集(一)(存五種)?清?姚瑩?撰?道光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五九册

中復堂全集(二)(存五種)?清?姚瑩?撰?道光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六〇册

中復堂全集(三)(存五種)?清?姚瑩?撰?道光十三年刻本一

第二六一册

中復堂遺稿?五卷?續編二卷?清?姚瑩?撰清同治六年姚浚昌安福縣署刻中復堂全集本一

東溟文集(一)?序—卷四?清?姚瑩?撰?清道光刻本二八七

第二六二册

東溟文集(二)卷五—卷六?東溟外集?四卷?東溟文後集?卷一—卷四?清?姚瑩?撰清道光刻本一

第二六三册

東溟文集(三)東溟文後集?卷五—卷十四?東溟文外集?二卷?清?姚瑩?撰清道光刻本一

第二六四册

東溟奏稿?四卷?清?姚瑩?撰?清刻本一

第二六五册

禮箋?三卷?清?金榜?撰?清乾隆五十九年方起泰胡國輔刻本一

初堂遺稿?不分卷?清?洪榜?撰?清道光間刻本三二一

第二六六册

新安大好紀麗?八卷?清?洪榜?撰?清刻本一

禹貢三江考?三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一八七

宗法小記?一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三五三

第二六七册

儀禮喪服文足徵記?十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一

第二六八册

考工創物小記?八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一

第二六九册

磬析古義?一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一

溝洫疆理小記?一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七七

論學小記?二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二一九

釋草小記?二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八年刻通藝録本三七三

第二七〇册

九勢碎事?一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一

釋蟲小記?一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八年刻通藝録本三五

樂器三事能言?一卷?清?程瑤田?撰?清嘉慶刻通藝録本九一

果臝轉語記一卷?一卷?清?程瑤田?撰?民國二十二年安徽叢書編印本二三一

禮經釋例(一)序—卷二?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四年阮氏文選樓刻本二六九

第二七一册

禮經釋例(二)卷三—卷七?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四年阮氏文選樓刻本一

第二七二册

禮經釋例(三)卷八—卷十三?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四年阮氏文選樓刻本一

第二七三册

燕樂考原?六卷?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六年張其錦刻本一

晉秦始笛律匡謬?一卷?清?凌廷堪?撰?光緒十九年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本四〇一

第二七四册

校禮堂文集(一)序—卷十四?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八年張其錦刻本一

第二七五册

校禮堂文集(二)卷十五—卷二十九?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八年張其錦刻本一

第二七六册

校禮堂文集(三)卷三十—卷三十六?校禮堂詩集?卷一—卷七?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八年張其錦刻本一

第二七七册

校禮堂文集(四)校禮堂詩集?卷八—卷十四?清?凌廷堪?撰清嘉慶十八年張其錦刻本一

攄抱軒詩鈔?十卷?清?汪桂月?撰?清道光二十年培根堂刻本一六三

第二七八册

亦寄齋文存(一)序—卷十?清?汪桂月?撰?清咸豐二年培根堂刻本一

第二七九册

亦寄齋文存(二)卷十一—卷十二?清?汪桂月?撰?清咸豐二年培根堂刻本一

漢學商兑?三卷?清?方東樹?撰?清光緒二十六年浙江書局刻本一〇九

第二八〇册

考盤集文録(一)序—卷五?清?方東樹?撰?清光緒二十年刻本一

第二八一册

考盤集文録(二)卷六—卷十二?清?方東樹?撰?清光緒二十年刻本一

第二八二册

昭昧詹言?十卷?續昭昧詹言?八卷?續録二卷?附録一卷?附考一卷?清?方東樹?撰清宣統元年安徽官紙印刷局鉛印本一

第二八三册

大意尊聞?三卷?附録一卷?清?方東樹?撰?清同治五年刻本一

書林揚觶?十六篇?清?方東樹?撰?清道光十一年儀衛軒刻本三四九

第二八四册

半字集?二卷?清?方東樹?撰?清光緒十五年刻方植之全集本一

考盤集?三卷?清?方東樹?撰?清光緒十五年刻方植之全集本一二一

王餘集?一卷?清?方東樹?撰?清光緒十五年刻方植之全集本二五三

儀衛軒遺詩?二卷?清?方東樹?撰?清光緒十五年刻方植之全集本二八九

第二八五册

儀衛軒文集(一)卷一—卷十一?清?方東樹?撰?清同治七年刻本一

第二八六册

儀衛軒文集(二)卷十二?詩集五卷?清?方東樹?撰?清同治七年刻本一

第二八七册

拙修集?十卷?清?吴廷棟?撰?清同治十年求我齋刻本一

第二八八册

遜敏録?四卷?清?蘇惇元?撰?清同治六年儀宋堂刻本一

讀詩劄記?八卷?清?夏炘?撰?清咸豐三年景紫堂刻本八七

第二八九册

柏堂集前編?十四卷?柏堂集次編?十三卷?清?方宗誠?撰?清光緒六年刻本一

第二九〇册

柏堂集續編(一)卷一—卷十?清?方宗誠?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二九一册

柏堂集續編(二)卷十一—卷二十二?柏堂集後編?卷一—卷三?清?方宗誠?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二九二册

柏堂集續編(三)?柏堂集後編?卷四—卷二十二?清?方宗誠?撰?清光緒七年刻本一

第二九三册

柏堂集餘編?八卷?柏堂集補存?三卷?附毅齋遺集?五卷?清?方宗誠?撰清光緒十二年刻本一

第二九四册

柏堂集外編?十二卷?清?方宗誠?撰?清光緒十年刻本一

柏堂師友言行記?四卷?清?方宗誠?撰?民國十五年京華印書局鉛印本五〇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