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0973.html

阴曹地府是天地人三界(天庭、地府、人间)之中的地界。人类生存的空间分为天(阳)、地(阴);人分男(阳)、女(阴);时分白(阳)、昼(阴);天分日(阳)、月(阴);在中国有三界之说,就是天上、人间、地狱;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每个人有三魂七魄,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分魂魄,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骸归于地,以魂气形魄来解释人前世、现世和来世的演化,并将精灵世界分为三界:地上的人间,天上神灵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

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又大于地府。阴间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间在空间上重合而人无法感知;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地府的监狱和刑场;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间生活一样,上善之人死后甚至成仙成神荣入天堂。

酆都大帝(酆都北阴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幽冥化身甶孑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阎王(阎罗王)或分立的十殿阎罗等则是冥界的主宰者,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后土皇地祗)、泰山府君(东岳大帝)、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太阴皇君、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地藏王菩萨、城隍尊神和土地尊神(福德正神)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

酆都(fēngdū)大帝,又称北阴大帝、北太帝君、酆都北阴天子,属于阴间最高神,也是道教尊神中的五方鬼帝和十殿阎罗的上司,他的职责是统管酆都之下的罗酆六天的六天鬼神。酆都大帝,又称北方癸地酆都罗山五灵玄天北帝神君,着黑帔,玄冠,青圭,坐玉局座,在空玄中。左右二侍真,着青衣,玄冠,执圭,光景烨然,放白玉毫光,紫炁庆云,照耀十方,取索罪籍,大神可乘光径而下九幽索罪魂罪籍,圣诞在农历九月初九。

他所管辖区域是酆都,即地狱,内分有六官,其专责处阴间事物。古语说:十恶不赦及大奸大恶的人及鬼怪魑魅等都要关进此地酆都地狱,永不能超生天界。《太平经》中亦有阴府召人灵魂考人魂魄的说法,文曰:“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晋葛洪枕边书亦云:“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fēng)”(冥界区域地方官)。

酆都大帝,是地狱的主宰。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类,死後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於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旧时奉祀酆都大帝的庙内,多设有七十五司(一说七十二司),各司分别承担收捕、追逮鬼魂,关告鬼魂出入之职能。阳司亲属如有为阴间鬼魂超度赎罪者,亦由酆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升天。

北帝可以指北极紫微大帝,也可说是北阴酆都大帝。此二尊北阴酆都大帝为北极紫微大帝与幽冥的化身,为幽冥酆都界中最高总领。北帝领北极四圣众部将帅及众多阴兵安镇酆都罗山(此即是人曰酆都。处极北而广大茫茫又称北罗酆)镇守,制约幽冥。因众生造作恶业,不修道德,至感妖魔邪鬼,枉害生人。元始天尊哀悯众生,故大兴慈悲,特遣九天延祥涤厄四圣真君,下降世间,扫除邪鬼,救护群生,彰显大道。四圣真君永镇玉皇大帝殿前。

酆都在北方,癸地为鬼户,死炁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有洞宫,皆鬼神之都,又称酆都山、罗酆山。山内外各有十二宫,合为二十四阴宫。主考罚罪魂之所,其三宫九府二十四狱。道教地狱职司,有酆都考召院、酆都总录院、酆都进奏院、酆都纠察司、酆都岱岳府、考校罪魂司等。道教的酆都十将罗酆法,就是酆都考召院所辖酆都十将考鬼的法术。

酆都总录院设判官等职,负责处理刑狱公事。酆都总录院右判官,都辖六天宫鬼神公事;酆都总录院左判官,参议北阴六天鬼神公事;酆都总录院都大判官,通判北阴酆都总录院鬼神公事。道教的符檄、札文、牒文等文书,要上呈酆都纠察司。

酆都大帝,掌《酆都黑律》,领酆都官将,司命司禄,判生判死,能开铁城而拔罪;焚除黑簿,灭火翳以停刑。可使亡者,万恶俱消,六根清静。影脱九阴之域,魂登三炁之天,永离迷途,咸跻生路,所有三生冤结,随光摄至,亦以白玉毫光烛之,自然回心转意,为友为朋,永离冤结。

酆都大帝,是地狱的主宰,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

正常情况,人死魂升而魄降。魂魄不能升降则沦滞于昏冥之中。饥渴之欲,幽暗之识,茫茫长夜,无有已时。人去世后,亲属并不知其魂魄是否升降,是否沦滞?道教的炼度之道可以开其幽暗,拔其沦滞,升于高明,无不宽慰其父兄子弟之心。道教举建黄箓大斋,有酆都申状,申状要上诣地府北阴酆都大帝,牒文要分别送达酆都三十六地狱主者、酆都三元二十四地狱主者、酆都九幽无间诸大地狱主者。

道教法官欲检黑律条示鬼神,必须先当望北极,炷香启奏紫微北极台斗、四圣三官、酆都大帝、三天法师宣白投词及鬼神情犯,礼拜北帝,然后公检行刑。否则去寿三年,死入大铁围山,再犯加一等死入酆都刀山地狱。

奉祀:一般只是在亲属亡故后,超度亡魂时,才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来,多有于生前为自己预修黄箓道场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场时,关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长寿的。

“酆都法”所用“九泉号令”

北极紫微太皇大帝及其化身北阴酆都大帝,擅长召遣酆都诸将、西台御史、内台八将进行驱邪治祟的“酆都法”。

紫微大帝,又称为“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四皇上帝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辅佐玉帝管理星界。三界之亚君,紫微宫又叫紫宫、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西汉未央宫、隋唐洛阳城宫城、明清故宫名曰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星是位于上天的最中间永远不动,位置最高的星,故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万象宗师”,因此对他极为尊崇。紫微大帝执掌天经地纬,以率普天星斗,节制鬼神与雷霆。

《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曰:“昔北极紫微玉虚帝君,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按《犹龙传》云:“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

统率北极四圣等众,又有上清十一大曜星君(七政四余)、北斗七元、左辅右弼、三台星君,南斗六司,中斗三真、擎羊陀罗二使者,十二元辰本命星君,六十甲子太岁星君、云天二十八宿,斗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斗中神仙诸灵官众、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圣、魁罡星君等如此这些普天星斗,河汉群真。

紫微大帝位高权重,参谋广泛。从考制宇宙劫运,到天下国家兴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群生的祸福寿夭。神通无边而能顷刻摧倾三界群妖魔怪;威德广大而节制雷霆之运行。

《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载:“起於龙汉元年,有北阴酆都六洞鬼兵,神灵魔王,游行人世,杀害生灵,莫能制御玉帝召北帝统率神将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号令符,紏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驱荡妖氛,救护黎庶,功成行满,昇入北极中天自然总极紫微大帝之位。”

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

《洞渊集》曰:“紫微北极五灵帝君者,位居中天紫微,垣为万象宗师,众星拱之焉。昔龙汉元年,为北阴酆都罗山,六洞鬼神妖魔,出行人问,杀害生人,尤甚莫能制御。上帝召北帝,统神将天兵,驱荡氛邪,救护兆庶,功成昇帝入中天,自然总极紫微之位。七真曰:我祖师北极历劫已来,勤苦香灯,供养三清,功满德备,而昇入紫微帝位,出入常有华盖相随,星光七宝灿烂。上彻诸天,下照万国,每月二十七日下降,察世人罪福焉。”

《后汉书》卷四十八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后来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道教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它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上》谓:“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后最尊者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

唐代孔颖达《书·说命中》疏:“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道经中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玉枢经》又曰:“斗中复有尊帝二星,大如车轮,若人见之,留形住世,长生神仙。”

该法令牌式样有六,以“酆都令”统称,主要包含“酆都号令”及“酆都正令”两者。前者“用枣木,长五寸,阔二寸四分,厚八分,以六丁日雕成”,并附“敕咒:酆都号令,万神咸听。上至九天,下及幽冥。吏兵猛将,有令敢停。拒逆违命,法有常刑。急急如酆都大帝律令敕”。后者据记载由郑知微(宋代道士)所用,需要与《黑律》(北帝派道书)配合,方能如法发挥作用。

该令具有肃杀之气,所以需要选择癸亥日及诸亥日(天干地支的最末)、十恶大败日(指甲辰、乙巳、丙申、丁亥、戊戍、己丑、庚辰、辛巳、壬申、癸亥这十日,办事、喜庆之事皆忌)、受死日(不吉祥的日子)等具有强烈“肃杀”含义的日子雕琢。在木材选择上以枣木、栢木、枫木、桃木、梓木为上,其他木不得用之,犯者临事不成。该令还有明确禁忌,即不可将令传与破伤形体髡流之人(指受刑罚、剃发流放之人)。

“酆都法”所用令牌之九泉号令及令牌内部

钦安殿内有一令牌属酆都九泉号令,正面刻“九泉号令符”,上下刻酆都将吏“魏伯贤”、“邓光远”之名,“魏伯贤”三字与“九泉号令符”之间有秘咒呈“P”字形排列。背面顶部刻有三台、七星的星象图,下有“帝莊”二字,“帝”代表“北极紫微大帝”,“莊”则代表“北极天蓬大元帅天蓬真君”讳,下刻神咒:“吾乃天帝所使,奉命紫微。号令九泉,法遵黑律……一切判吏,听行指挥,速降真灵疾。”

神咒之下刻内外三层线条的矩形,中间第二层书写“六宫都使”,中心的矩形书“六宫魔王”,下部有串联起来的九星罡图,再下有“敕咒”一条:“玄冥大将,四臂三头。左辅披发,头戴骷髅。颜如蓝靛,统领兵头。前后犄角,似水如流。九狱主吏,各执戈矛。呼吸云雾,鬼哭神愁。考召祸源,不得停留。酆都符命,火速擒收。吾今发用,要见踪由。行符召将,捉鬼无休。急急如律令敕。”

在背面的上部和下部的左右两边,各书“天蓬都狱”、“天猷都狱”、“翊圣都狱”和“佑圣都狱”(天蓬元帅、天猷元帅、真武大帝(佑圣真君)、黑煞元帅(翊圣真君)并称“北极四圣”,“北极”即“地狱”),俨然如酆都地狱一般森严罗列。此令沿中缝可打开,内含一小型可拆解的“子令牌”,子牌刻有“酆都令”以及代表日月、二十八宿的图文。

地界大法官北极天蓬大元帅

北极天蓬大元帅,道教崇奉的尊神,北极天蓬大元帅四头八臂,各执戈矛、戟剑、帝锺、印、火枪、火索,紫袍,金甲,头戴逍遥华阳巾,现于斗中,怒容赫赫,威镇乾坤,徧身雷火煞炁。道教护法神北极四圣之首。北极天蓬大元帅,为北斗九宸之中的首辅。《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北极紫微大帝所属部将,统理北斗及酆都的神将。《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的形象:“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北极天蓬大元帅,他“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

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

《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北斗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见《上道禁经》、《三匝斗内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书》也。”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须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户之时,以净水一钟,安神尺于水钟之上,俱置天蓬元帅真形前。次安九天宝印,在水钟下。然后二手结元帅印,存见五脏分明,六甲五脏分明,六甲六丁待卫。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虚中来罩兆顶,紫气出于泥丸后户。盖于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帅,长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齿九通,念净天地神咒。

又叩齿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毕,再叩左齿,撞天钟;后叩右齿,鸣天磬;次叩中间二齿,击天鼓,各七通。然后微咒之,务以数多立限,若至万遍,功德满足,邪鬼魔精凶恶妖怪,闻名即去,万病千殃,传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涌泉,破五鬼疫疠,降六天故气,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随咒绝其影响矣。用印封锁鬼洞,伐戮蛟螭,通达章词,无截遏之侮,吞佩贴镇,有起死之功。”由此看来,这位天蓬元帅不仅可以养护身心,亦是辟鬼驱邪的猛将,于是从北斗星神、泥丸身神演变成为道教神系中的护法神将,影响随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钟、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传千年,威力甚大。

天蓬咒

《天蓬神咒》天蓬天蓬,九玄杀童。五丁都司,高刁北翁。七政八灵,太上皓凶。长颅巨兽,手把帝钟。素枭三神,严驾夔龙。威剑神王,斩邪灭踪。紫气乘天,丹霞赫冲。吞魔食鬼,横身饮风。苍舌酌齿,四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御凶。天驺激戾,威北御锋。三十万兵,卫我九重。劈尸千里,驱祛不祥。敢有小鬼,欲来现伏。镬天大斧,斩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燃骨。四明破骸,天猷灭类。神刀一下,万鬼自溃。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载天蓬咒,谓此咒属北帝煞鬼大法,内隐丰都六宫鬼神名讳,“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烂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谓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天蓬大法自东晋以来,主要秘传于道教上清派中,继杨羲、郑思远、陶弘景、董大仙、北华仙人之后,初唐又有邓紫阳精通此法,并创道教北帝一派,天蓬的神格与地位亦大大提高,成为威震唐宋时期的北极四圣首辅。

《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夫天蓬神咒出自《北帝玄变真经》,古今修学上道,无不先当授行。盖驱伏魔试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径路。兼元帅真君门下有董大仙者,专于此道以成高仙,驱用直月五将,奏拜鹰犬灵章,助翼威神,斩馘小丑。及紫阳邓天师有倒持之法,七字密语,玉尺神印,流传尘世,功验难穷,无所不治。”

《道法会元》卷一五六说:“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也,又为金眉老君后身。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即其神与。元帅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

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元帅侧有从童,或骑夔龙,部领一气都统大将军,直月五将军,飞鹰走犬二使者,无义神王,威剑神王,战伐神王,聋兵哑将,黑杀洞渊,三十万兵,三十六大天将,无鞅天仙兵吏,并在煌煌紫云火焰之中。”或显四头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长千尺口齿方,四头八臂显神光。手持金尺摇帝钟,铜牙铁瓜灭凶狂。手执霹雳宰镬汤,雷震电发走天光。草木焦枯尽摧伤,崩山竭石断桥梁。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强。捉来寸斩灭灾殃,吾使神剑谁敢当。”

文献记载

《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云:“北方有鬼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太平经》多土府、土主召人灵魂、考人魂魄之说,如卷一百十二称:“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卷一百十四又云:“为恶不止,与死籍相连,传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时复出乎?精魂拘闭,问生时所为,辞语不同,复见掠治,魂神苦极,是谁之过乎?”晋葛洪《枕中书》载:“蔡郁垒为东方鬼帝(冥界区域地方官),治桃丘山。张衡、杨云(冥界区域地方官)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

晋葛洪《枕中书》: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鄂山。葛洪的《元始上真众仙记》记载的五方鬼帝说:“东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罗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家山,中央鬼帝治抱犊山;而北方鬼帝为张衡、杨云,治罗丰山。

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载:“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

注云:此六天宫“是北丰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又云:“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相传一般人初死后都要以第一宫受事,而圣贤之人死去是先到明晨第三官受事。可见人生在世应多做功德善事,才有好结果。《真诰》卷十三也说:“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是总生杀大权的鬼官。上述说明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狱的信仰,当时多称为北帝君,简称北帝。

《酉阳杂俎·玉格》:有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是为六天鬼神之宫。六天,一曰纣绝阴天宫,二曰泰煞谅事宫,三曰明辰耐犯宫,四曰怙照罪气宫,五曰宗灵七非宫,六曰敢司连苑(一曰究)宫。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天宫名。空洞之小天,三阴所治也。又耐犯宫主生,纣绝天主死。祸福续命,由怙照第四天鬼官北斗君所治,即七辰北斗之考官也。

项梁城《酆都宫颂》曰:“纣绝标帝晨,谅事构重阿。炎如霄汉烟,勃如景耀华。武阳带神锋,怙照吞清河。开阖临丹井,云门郁嵯峨。七非通奇灵,连苑亦敷魔。六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凡有二万言,此唯天宫名耳。夜中微读之,辟鬼魅。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如菱。

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丵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又有为善爽鬼者,三官清鬼者,或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后嗣易世练化,改世更生。此七世阴德,根叶相及也。命终当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男左女右,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处地仙之道矣。   

炎帝甲为北太帝君,主天下鬼神。三元品式、明真科、九幽章,皆律也。连苑、曲泉、泰煞、九幽、云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皆治所也。三十六狱,流沙赤等号溟氵零狱,北岳狱也。又二十四狱,有九平、元正、女青、河北等号。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八狱狱囚,万恶乃堕薜荔(饿鬼别称)也。罪簿有黑、绿、白簿,赤丹编简。刑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寒河源及西津水。东海风刀、电(一曰雷)风、积夜河。鬼官有七十五品。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三十二司命,三品、九品、七城(一曰域,一曰地)。九阶二十七位,七十二万之次第也。

《洞渊集》载:“酆都罗山者,在北方,癸地为鬼户,死黑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有洞宫,皆鬼神之都。山内外各有十二宫,合为二十四阴宫。主考罚罪魂之所。其三官、九府、二十四狱。冥官鬼神主黑簿之司,皆浊黑凝滞为地之根,阴黑之主,乃九地枢机焉。山林草木,皆禀毒恶之黑。所生为锋刃烁空,黑烟濛勃,昼夜不停,中有执罚神兵,常考理罪魂。

皆三元八节之日,北帝冥官引出历劫穷魂,责问罪衅端由、州县乡土,坟墓所在,居住年代去处。或罪法深重,天未原赦者,即流殃见世子孙,灾难自此而生。乃北帝君统御鬼官镇此山,其中皆结黄精之黑而成官阙,官吏皆是古之帝王。忠臣孝子有功者,即为冥官,皆黄衣素丹绣服。常以七月七日,校定世人善恶,黑簿罪名上奏天府,尘心不得警悟追导祖宗矣。地官品秩,各有等差焉。”

酆都大帝宝诰

至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隶幽都。掌判生死,赏善罚恶而不漏。权司功过,惩奸褒良以无偏。镇北阴黑暗之山川,察中洞光明之世界。巍巍功德,鬼神咸乐于皈依。赫赫威灵,人民同沾其惠泽。司命司禄,判生判死。十宫普为倾心,六洞同为拱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地府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1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