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开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37.html 萱草花开 /白下/《你好,李焕英》的片尾曲叫《萱草花》,好多人对萱草花并不熟悉。其实在中国,代表母爱的花并不是康乃馨,而是萱草花。它的性情像母亲一样包容宽广、朴实坚韧,从平原到海拔米的高处,从山野溪畔到大街小巷,东西南北,无处不在,恣意生长,给点土就开出满眼的橘色,灿若晨星。幼年时,妈妈在庭院的梧桐树旁种过萱草花。没开花时,像一簇簇野草,令人忽略它的存在。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每年都要除掉一些,不然会很快蔓延成一大片。春天,从根部生出细长的叶子,又抽出纤长挺秀的花茎,花朵生在茎端,在夏秋开出橘红或桔黄色的花,形似百合,颜色虽鲜艳,却并不夺目,反而有兰花的清雅俊秀。一朵花开了,旁边许多长荚形的花骨朵也挺直了腰板,鼓着腮,期待着明日的绽放。它的花期短得令人心疼,一朵花,开过一日便凋谢了,英文名daylily(一日百合)大概由此而来吧。那一年,萱草花刚开了几朵,喜欢观察又嘴馋的弟弟看着貌似黄花菜的花骨朵说,“妈妈,咱家种这么多黄花菜,怎么不摘下来炖肉吃呢?”妈妈笑了:“这可不是黄花菜,黄花菜、黄花菜,开出来是黄花的才是黄花菜,这个开出来是橘红色的,有毒的,不能吃哈。”彼时,爸爸远在西藏工作,一走就是两年。我时常看到奶奶扶着门框望着天上发呆。那随风摇曳的萱草花,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奶奶和妈妈对爸爸的牵挂。在古人眼里,万物皆可爱,花花草草都像人一样有灵性,有情趣,有喜怒哀乐。他们喜欢和花草做朋友,称之为师,友、客,甚至为婢。萱草花因为最早忘忧的含义,被称之为欢客。展开萱草花几千年历史长卷,人们赋予了它三种美好内涵,一曰忘忧,二曰宜男,三则代指母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另一称号叫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和正堂相对,为妇女盥洗之所。古人多以北堂指代母亲的房间,或直接指代母亲。古时候的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前种满萱草,希望美丽的萱草花能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萱草一旦开花,就表示孩子在外一切平安,开得越盛,越是吉祥。文韬武略、心怀家国天下的辛弃疾感叹:“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连一向旷达乐观的苏轼也曾有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灵魂发问。其实,哪里又有真正无忧无虑的完美人生呢?人们喜欢叫它忘忧草,不过是为了排解愁绪,寄托美好的理想罢了。萱草还叫宜男草,宜男的含义在国画里也偶有体现。年母亲节,台湾发行了两张邮票,一张是康乃馨,另一张就是萱草花。古人车马慢,情感却细腻绵长。几千年来,人们说起萱草,就是对忘却忧愁、对多子多福、对母爱的渴望。画家画着,作家颂着,诗人咏着,歌里吟着,所表达的,都是述不尽的深情与哀愁。把萱草做为咏吟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曹植为之作《宜男花颂》;夏侯湛为之作《宜男花赋》,赞其体柔性刚像母亲一样的美好性情,苏东坡为之作诗:“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和贾岛共称为“郊寒岛瘦”的唐代“诗囚”孟郊,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三次进京赶考,46岁才考中进士,老年后又痛失三子。他擅长描写母爱,《游子吟》被世人传颂至今,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另一首《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石阶旁开满了萱草花,心爱的儿子远走天涯,母亲每天靠在堂门前,翘首期盼,却不见儿子归来。把一位盼儿归家的老母亲形象刻画得至情至性,动人心扉。细看萱草花纤长柔弱的姿态,竟真有几分神似探身远眺的母亲模样。古时候,没有通信设备,交通也不便,儿子远走他乡,一行数千里,意味着很多年甚至一辈子都无法联系,哪怕客死他乡也无从知晓,依然还在家苦苦等待。然而,再多的萱草花开,也抵消不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啊。“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寸步隔河山,惄焉伤怀抱。”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的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用萱草代母,诉说他路过家乡,因战事紧急没能上岸看望母亲,只能咫尺天涯,在梦里相见的伤痛情愫。用萱草入画在国画里比较常见。萱草与寿石组合,意为“宜男多寿”,萱草和石榴组合,意为多子多福。张大千有一幅《宜男多子图》,图中绘萱草和石榴各一株,萱花正盛开,石榴皮炸裂,露出嫣红的石榴籽,其含义显而易见。萱草和石头、葵花组合,意为忠孝。清代花鸟画家王武就有一副《忠孝图》,正像他的题跋所写,葵心向日,萱草思亲。正契合了忠孝二字。??王武《忠孝图》张大千《宜男多子图》??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国人对母亲,从来都是充满深情的。古人称呼自己的母亲,除了家母或家慈,还会以萱代母,萱辰,即母亲的生日,萱亲,就是母亲的别称。给母亲祝寿,寿联上写着:“萱草挺秀辉南极,梅萼舒芳绕北堂”,或“蟠桃子结三千岁,萱草花开八百春”,或“金萱焕彩婺宿腾辉,蟠桃献寿桂馥兰芳”,横批可以写春永萱庭、萱堂春暖、萱庭日丽、灵娥不老、萱草长春……怎么看怎么读,都是极美的。把萱草比作母亲还不够,老祖宗又给它找了个伴儿。他们把传说能活八千岁的椿树比作父亲,尊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以“椿萱并茂”来寓意父母健康长寿。京剧《锁麟囊》中唱道:“见胡婆好一似空山闻籁,你可曾见我夫与我萱台?”萱台,也是指母亲。唐寅有一副《椿萱图》,题跋诗曰: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巧画斑衣相向舞,双亲从此寿无涯。小时候,不管在外受了多少委屈,都有父母站在身后呵护着,安抚着,长大了,不管走多远,都会在家里等我们回来。离家十六年的弟弟几年前从美国回来探亲,短暂的相聚又要分离,母亲蹒跚着送弟弟到楼下,不忍送到车站,一路泪水涟涟。因叫一声父母,向他们无限索取,他们因一声父母,对我们倾其所有,无穷付出。母亲就是我们的忘忧草,父亲就是身后的大椿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愿那萱草花年年岁岁根繁花盛,椿萱并茂,福寿绵长。文字 白下 编辑 DAJ览 图片丨源自网络 白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6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身边的江湖读书笔记1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