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他只想着花花草草不,他是想妈妈了
唐代诗人孟郊写过一首名叫《游子》的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元代诗人王冕也写过一首诗,名为《墨萱图》:“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生活年代相隔五百多年的两位诗人,在诗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萱草”这种植物。而翻检古代书画作品,也会发现,很多画作是以“萱草”“萱花”为主题的。比如说: 元刘善守《萱蝶图》(局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明李在《萱花图》,淮安市博物馆藏 清蒋廷锡《蜀葵萱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种植物究竟是什么,有怎样的文化含义,才引得古人竞相歌咏? 事实上,中国古代“萱草”所指植物的范围比较宽泛,除了现代植物学领域的“正牌”萱草(拉丁名HemerocallisFulva)之外,还包含很多种植物。其中之一就是现在还活跃在我们餐桌上的一种蔬菜—— 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柠檬萱草(图自《芳香蔬菜》) 中国栽培萱草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句子。朱熹注曰:“萱草,令人忘忧。”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有“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的说法。(估计张华遇到的厨师不错,烹饪的黄花菜很美味) 古人还认为,女性怀孕的时候佩戴萱草花,容易生男孩。这种想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依据,却为萱草赢得了一个“宜男花”的称谓。宋人洪咨夔《西江月·寿章叔厚》一词中“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两句,就是借用了萱草的这个“好彩头”。 萱草,图自《萱草生堂阶折枝敬慈母——诗词中的“母亲花”》 除了忘忧、宜男之外,萱草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含义——中国传统的“母亲花”。 萱草喜欢潮湿的生长环境,而中国古代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北向的房屋相对潮湿一些,适合种植萱草。同时,古时士大夫家的主妇,一般在北堂起居,“北堂”因此渐渐演变成了母亲的代称。适合在北堂种植的萱草,也具有了“母亲”的含义。 关于萱草与母亲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征北战,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长期思念儿子而病倒。中医认为,萱草有清热利湿、宽胸解郁、凉血解毒的作用。郎中看过病之后,便用萱草煎煮成药汤给窦氏服用,还在北堂种了不少萱草,希望让窦氏忘却烦恼。 萱草(图自赵春莉编著《四季花卉图鉴》) 于是,后世的游子在远行之前,很多人会在北堂种下萱草,一是寄托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借萱草的“忘忧”之意,希望母亲能够放宽心,在孩子离家的时日里,少一些思念,忘记烦忧。 久而久之,母亲的居所被称为“萱堂”“萱室”,母亲的生辰被称为“萱辰”“萱寿”,萱草与母亲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宋画《萱花乳犬图》中,画面背景是茂盛的萱草为背景,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奶狗在萱草丛中嬉戏打闹,而母犬在一旁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幼崽,反映出萱草与母亲之间的象征意蕴。 南宋《萱花乳犬图》,河北博物院藏 宋元明时期的瓷器上,也经常绘有萱草的图案,花叶与花朵姿态舒展优美,线条流畅,令人过目难忘。 宋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宋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黄地青花萱草纹盘,年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自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明代宣德御窑瓷器》 这一时期的诗词中,常见用萱草代指母亲,用以祝寿,如“愿同王母寿延长。蟠桃看屡熟,萱草镇长芳”“款对群仙,同宴瑶池。萱草茂长春不老,百千祝寿无期”等。 明沈周《写生册》之萱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十四年,明代文学家王鏊的母亲去世,王鏊的好友、画家沈周便绘制了一幅《怀萱图》送给王鏊,以解友人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之情。 “种萱孝母”“种萱祝寿”“萱草寿石”等,也是古代书画中的常见意象。 明陈淳《萱草寿石图》,上海龙美术馆藏 还有一类题材叫作“椿萱”,则是将父母并称,用椿指代父亲,萱指代母亲。 明沈周《椿萱图》,安徽博物院藏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宝钗写给黛玉的书信中有“萱亲衰迈”“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等语句。虽然现在通行的《红楼梦》版本,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的原创,但也可以证明,直到清代,人们仍然以萱草作为慈母的象征,用萱草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清李鱓《萱石图》,旅顺博物馆藏 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人们常常仿照西方做法,在母亲节时送给母亲一束康乃馨,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但萱草的“母亲花”含义也并未被遗忘。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主题曲的名字便是《萱草花》。 《萱草花》MV截图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动人心弦的剧情、萱草的文化内涵、悠扬舒缓的旋律,配上歌手温暖柔美的声音,表达出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不知唱湿了多少人的眼眶…… 转眼间,今年的母亲节又要到了。在这个全天下母亲共同的节日里,你打算做些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呢?是送一盆萱草、一束康乃馨,还是回家看看,为母亲亲手做一顿饭,或是打一个电话送上祝福…… 参考资料: 石文倩、陈明、朱世桂《古代萱草应用价值及其文化意蕴探讨》 任多《萱草生堂阶折枝敬慈母——诗词中的“母亲花”》 王钊等《中国萱草文化探究》 文博/历史/文化/展讯/馆舍推荐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可查看约稿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7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言文常识
- 下一篇文章: 聚众人,疯狂敛财21亿中兴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