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儿子上完羽毛球课之后,去看了电影《攀登者》,从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之后,儿子就经常问攀登珠峰的问题,看来他是被《开学第一课》上关于攀登珠峰的环节种草了,那就带他看《攀登者》吧!

网上订票时就发现除了前两排,我们定的票是本场次最后的几张票,到了影院,果然是人声鼎沸,国庆档的三部影片都让人有观看的欲望,并且网上评价分数都很高。

这也是中国电影业的进步,在拍摄和制作上都有了强国风范。

儿子比我更期待看电影,他对攀登珠峰有很多问题,可能是想从电影中寻找答案。

他们这代人是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网络的时代,手机上的游戏都是自来通,拿过来就能玩儿,现在觉得他们真幸福,喜欢的书可以随时读,喜欢的电影想看就能看,还有各种兴趣班可以上。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印记,等他们长大了和我们童年记忆不一样,悄悄的吐槽几句,我的童年似乎只有糖果,口算的记忆,对其他的没有多少印象,等他们长大,留给他们的童年回忆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我希望是丰满的。

继续说《攀登者》,影片的开篇就是在年,方五洲所在的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了雪崩,最后由方五洲、曲松林、杰布执行命令继续登顶,到达第二阶梯时,三人搭建人梯往上攀爬过程中,曲松林为了能顺利爬上去,鞋袜都脱了。

看到这个镜头时,就想起《开学第一课》上的镜头,应该是影片还原了真实事件。

这也是一些网友的吐槽点,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在零下几十度的温度下,还要把登山靴脱掉,难道是为了冻伤吗?

这也是登山的常识,登山靴防滑的钢钉,踩在人的肩膀上是不行的,那么厚的冰块都能穿透,如果踩在人身上会是什么结果。

影片中,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到达顶峰时,三人互相提示,找不到路了,才确定是登顶了。

很多人觉得这个细节看起来有点过于随意甚至不太真实,但真实事件还真就是这样的。

大家注意看第一次登顶的时间:年5月29日凌晨4点20分,这是夜里啊,视线可及范围自然不能跟白天比,且三人是无氧、断粮、身上还有伤的状态下登顶的,在黎明前昏暗的光线下,环顾四周,确认再无更高可攀了。

这一壮举也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的纪录,此前从未有人征服过这条“死亡之路”。

影片也给观众还原了在世界历史上都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登峰之艰辛以及其中的价值。

由于年的第一次登峰在国际上不予承认,演员们用他们的演技向观众表达了一代登山人的愿望,就是那种誓不罢休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梦想而努力。

第二次登峰,借鉴了第一次登峰的经验,因此在第二次攀登时,攀登队带上了一座高近6米金属梯,架起“第二台阶”岩壁上的这座金属梯,从此承载了珠峰上的太多探险故事。

再就是演员们的敬业精神,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不用替身,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条件下拍摄,也向我们展示了攀登珠峰人的精神,排除万难,只为还原攀登者的攀登精神,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也是榜样。

拍登山戏都这么难,但比这更艰难壮烈的是现实中的登山。

所以,从片中那些宏大的特效,通过吴京、张译、井柏然、胡歌这些演员的表演,还是能感受到登山精神的震撼。

也能让更多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jz/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