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香港匡时春拍一件日本前首相犬养毅
在刚刚落幕的匡时春拍《集瑞--中国古董珍玩》专场中,一件日本前首相犬养毅旧藏的汝窑洗竟以万港元的价格成为本场最高成交拍品,本场共59件拍品,成交44件,成交率74.58%,下面就由典藏君为你带来最新拍讯。 作品名:汝窑天青釉圆洗 质 地: 尺 寸:直径12.2cm 编 号: 估 价:~ 落槌价:HKD12,, 说明:此件汝窑小洗呈圆形,口微敛,浅弧腹,平稳无足,足底有3个支烧钉痕,胎呈香灰色。洗身通体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天青犹翠,如冰似玉。这件汝窑圆洗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绝美之稀世汝窑珍品。 汝瓷之美如空谷幽兰,加上国际收藏界迄今已确认的汝窑整器不足百件,且绝大部份属博物馆珍藏,所以益发难求。北京故宫年汝瓷特展图录中,作者罗列了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九十件传世汝瓷,其中私人珍藏仅占八例,详见《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页-‘附录’(北京:)。 参阅:1.《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年,图版33 2.陈万里,〈汝窑之我见〉,《文物参考数据》,年,编号2 3.《北宋汝窑青磁—考古発掘成果展》,东洋陶瓷美术馆,大阪,年 4.康蕊君,《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苏富比,香港,年 5.《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故宫博物院,北京,年 6.余佩瑾,《贵似晨星:清宫传世12至14世纪青瓷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年 来源:日本前首相犬养毅旧藏,系罗振玉所赠 类器之范: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在‘汝、官、哥、定、钧’宋朝五大名窑中,汝居首,官次之。简单来说,汝窑和官窑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皇家御瓷。有学说认为,官窑是宋室南迁以后,仿汝窑而烧的官方瓷器。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具体的烧造年份尚未明确,但中国学者陈万里提出,烧造汝官窑的时间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年)到徽宗崇宁五年(年),仅20年左右。陈氏断代的部份依据,来自两份宋代文献,其一是徐兢(-年)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其二是叶寘(活跃于十三世纪初)的《坦斋笔衡》。别的学者认为汝窑烧造年代或许略长,甚或长达四十年,但普遍观点认为汝官窑的烧造年代不长,故成品数量难免偏低,传世品则更是极少,被后世视为稀世之珍。烧造汝窑御瓷的巅峰时期,应是北宋徽宗年间(公元至年在位)。徽宗固非治世之材,但其鉴藏、艺术和审美造诣却早有定论,他统治期间以素雅为尚,这一审美观对后世影响至深,造就了中国史上有名的文化盛世。 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窑之所以多呈天青色,或释为主流审美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所致。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尚青色。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传说,他曾梦见雨过天青,醒后便下旨烧造‘雨过天青云破处’般颜色的瓷器,汝州工匠技高一筹夺魁,由此,天青色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汝瓷之所以意义重大,更是因为相对于贡瓷而言,它们或许是首批由朝廷定制的陶瓷器物。陆游(-年)曾于《老学庵笔记》中提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此说亦散见于其他文献,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又见南宋周辉着于年的《清波杂志》曾论及汝窑制瓷:‘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由此看来,这些器物似乎特为宫廷制作,供御落选者方可售卖。周氏于年撰成此书,当时汝瓷已日益稀少。至于釉料中掺有玛瑙,此话亦颇耐人寻味。《乾隆御制诗集》的咏汝瓷,其言堪可作为‘玛瑙’之说的左证:‘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寳色浮。’以今日科学的角度解读,玛瑙是石英的一种,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在釉中加入玛瑙粉末对瓷器的釉色、质感、开片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汝窑产地盛产玛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开采,加上汝窑表面闪烁着若隐若现的淡粉色光泽,无不让人以为这正是‘玛瑙入釉’的现象。 明代戏曲家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称:‘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又见碟子大小数枚,圆浅瓮腹,磬口、釉足,底有细钉。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为追求瓷器完美无瑕的质感,多数汝窑以满釉支烧法来烧造,制作时仅在底部以支钉隔开坯体和匣钵,让瓷器不变形,也让釉能够覆盖住整件作品,达到满釉的目的。因故烧制完成的汝窑,釉面有芝麻状的椭圆痕迹。 传世汝窑盘、瓶、碗和稍大的洗,底部有五个支钉痕,水仙盆用五或六个支钉,而小尺寸的洗和碟用三个支钉,本品即为一例。与本品极为相似一件,见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洗全高2.3公分,口径12.7公分,底径10.1公分。敞口浅碟,平底,口缘嵌铜扣,底存三个细小支钉痕。全器满施天青釉色,有浅淡的细网状开片。支钉处露灰黄如粉的所谓‘香灰胎’。外底中心有窑成器后琢刻的‘奉华’二字,并填红。‘奉华’两字,经过清朝乾隆帝考证,发现南宋刘贵妃善画,号奉华,又拥有大小两枚奉华印,而显出此件作品在南宋的流传经过。 犬养毅与罗振玉 犬养毅(-),号木堂,日本政治家,第2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立宪政友会第6任总裁。著有《木堂丛谈》。年资助宫崎滔天、平山周、可儿长一到中国调查会党活动,是年结识孙中山。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曾出力相助。年创建立宪国民党。年组阁,任内大举侵略中国东北。对于中日两国之争,犬养毅试图通过和平交涉的方式解决,反对扩大争议,不承认「满洲国」,使军部大为不满。年「五一五事件」中,犬养毅被右翼分子刺死。犬养毅的去世断绝了两国之间和平沟通的桥梁,也断绝了中国政府谋求和平的希望,是中日两国关系转变的分水岭,此后日本在侵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及至发展为全面侵华。 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他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一生著作达种,校刊书籍种。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犬养毅赴中国上海、南京、武昌等地视察情势,罗振玉恰好相反,他选择以「清遗民」的政治立场举家迁往日本。由于罗振玉的巨大名声与宏富的收藏,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wh/5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法源寺貞石
- 下一篇文章: 就是他提出让萱草花代替康乃馨成为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