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五六卷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7296127.html 《逸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本名《周书》。典籍《左传》、《国语》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在今《尚书》之中。《墨子》、《战国策》也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与今《逸周书》同。《左传》引今《逸周书》之文,或曰“周志”或曰“书”。书中内容主要记载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到景王年间的时事。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卷五·商誓解 王若曰:“告尔伊旧何父(缺字)几耿肃执,乃殷之旧官人序文(缺字),及太史比、小史昔,及百官里居献民(缺字)来尹师之敬诸戒疾听朕言,用胥生蠲尹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诰命尔,敬诸朕话言,自一言至于十话,言其惟明命尔。王曰:在昔在昔后稷,惟上帝之言,克播百谷,登禹之绩,凡在天下之庶民,罔不维后稷之元谷用蒸享。在商先誓王明祀上帝(缺字)亦维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用胥饮食。肆商先誓,王维厥故,斯用显我西土。今在商纣,昏忧天下,弗显上帝,昏虐百姓,奉天之命,上帝弗显,乃命朕文考,曰殪商之多罪。纣肆予小在发弗敢往天命,朕考胥翕稷政,肆上帝曰:必伐之。予惟甲子,克致天之大罚(缺字)帝之来革纣之(缺字)。予亦无敢违大命,敬诸。昔在我西土,我其有言,胥告商之百无罪。其维一夫。予既殛纣,承天命,予亦来休命,尔百姓里居君子,其周即命。(缺句)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互我有周,其比冢邦君,我无攸爱。上帝曰:必伐之。今予惟明告尔,予其往追(缺字)纣遂走秦集之于上帝。天王其有命尔百姓献民其有缀艿。夫自敬其有斯天命,不令尔百姓无告。西土疾勤,其斯有何重天维用重勤,兴起我,罪勤我。无克乃一心。尔多子其人,自敬之类天,永休于我西土,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缺字)及恻乱。予保奭其介,有斯勿用天命。若朕厣,在周曰:商百姓无罪,朕命在周,其乃先作我肆罪疾,予惟以先王之道御复正尔百姓,越则非朕负乱。惟尔在我王曰:百姓,我闻古商先誓王,成汤克辟上帝,保生商民,克用三德,疑商民,弗怀用辟厥辟。今纣弃成汤之典,肆上帝命我小国曰:革商国,肆予明命汝百姓。其斯弗用朕命,其斯尔冢邦君,商庶百姓,予则(缺字)刘灭之。王曰:靃予天命,维既咸汝克承天休于我有周,斯小国于有命不易,昔我盟津,帝休辨商其有何国命,予小子肆我殷戎,亦辨百度(缺字)美左右予。予肆刘殷之命。今予维笃滪尔,予史、太史违我,黡视尔靖疑,胥敬,请其斯一话,敢逸僭予,则上帝之明命,予尔拜,拜(缺字)百姓,越尔庶义、庶刑,予维及西土,我乃其来,即刑乃,敬之哉!庶听朕言,罔胥告。 译文: 武王如此说:“告诉你们殷商旧族长(缺字)氏、(缺字)氏、(缺字)氏、(缺字)氏、饥氏、耿氏、萧氏、挚氏,以及殷商旧官员,以及太史比、小史昔,以及众贵族、里君、贤民们,要信从新任官员的告诫,快听我的话,以此生出你们的光明前程。 武王说:“喂!你们听着,我顺应天命岂敢违背天命?我来这里是执行上帝威严的命令并昭示惩罚,现今是初次诰命你们,要重视它啊。我的话从头至尾每一句都是明白地教诫你们。 武王说:“从前,先祖后稷顺应天命,成功地播种百谷,赶上了大禹的功绩。凡是天下的民众,没有不用先祖后稷的嘉谷去祭祀、去食用。商朝的先哲王祭祀上帝、祭祀社稷宗庙,也只用我们后稷的嘉谷以求民和,并用以食用。所以,商先哲王因此之故,就显大我们西土。而今商纣王昏乱,使天下忧,残虐百姓,背弃上天之命。上天不佑助他,就命我父文王说:‘杀掉商朝多罪的纣王!’从前在我们西土,我父全都顺应先祖后稷之政,故上帝说一定要讨伐纣王。故我姬发不能忘记天命。我在甲子日执行上天的大罚,蒙上帝恩赐,革了纣王的命。我也不敢违背天命。 注意啊,我有言相告:商朝的百姓没有罪,有罪的只是纣王一人。我已经诛杀了纣王,秉承天命,我又下达美好的命令给你们百姓、里君、君子,今后要听命于周。如有不听周命而敢于作乱者,你们大邦君长不敢有不报告我们周人的。即使是大邦君长我们也无所爱怜,因为上帝说一定要讨伐你们。现今我明白告诉你们:我从前追讨纣王,向上帝告以成功,上帝有命令说:你们百姓将获得新生。你们自己要重视有此天命,不要让百姓无所求告。 我们西土人也厌恶劳累,这样的用兵岂可重复?如果上天要二次征伐,让我们劳苦兴兵,那是怪罪我们不能使你们与周人一条心。你们各位要人人自重,帮助上天永远嘉美我西土,你们百姓也会在那里得到安身之地。应该审视天命,不要造反作乱,我会保证你们的大安。虽然我是在周土这么讲,说商朝的百姓无罪,而我的命令出自上天。如有人不听从天命,敢于率先作乱,我便要致罪于他。我只是用先王的政令再次治理你们。超越法度的不是我,而依势作乱的是你们。” 武王说:“商朝的百姓们,我听说商朝的先哲王成汤能帮助上帝,保护商民,能利用三德,使商民安定无他想,用以帮助他们的君王。今纣王背弃了成汤的旧典,故上帝命令我们小国说:‘革灭商国!’所以我明白告诉你们百姓:如果不听从我的命令,我就要全部杀掉你们。” 武王说:“霍!你们大邦的君长与百姓:我的天命已定,你们要是能从我们周人这里承受上天嘉美,我们小国将有成命而不改变。当年我们盟津观兵,而上帝佑助商朝,我们怎能享有国家?现在上帝命我伐殷戎,指明百事,给我好的辅臣,我于是灭掉了殷商。现今我要赐福给你们,而我的太史不同意,实际是看到你们还有疑虑。你们都要注意:我讲的这些话敢有不听不信的,我就依上帝的明命。我要流放你们,还要以义用刑。我虽然要回到西陛,可我还会回东方用刑。你们要记住,全都要听我的话,不用再说。” 卷五·度邑解 维王维王克殷,国君诸侯、乃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见王与殷郊。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永叹曰:“呜呼,不淑,兑天对。”遂命一日,维显畏弗忘。王至于周,自鹿至于丘中。具明不寝,王小子御告叔旦,叔旦亟奔即王,曰:“久忧劳问,害不寝?”曰:“安予告汝。” 王曰:“呜呼,旦惟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满野。天不享于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顾,亦不宾灭。用戾于今。呜呼于忧,兹难近饱于恤辰,是不室。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 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志我其恶,专从殷王纣,日夜劳来,定我于西土。我维显服,及德之方明。”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王。(缺字)传于后王。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食,矧其有乃室。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予休,予近怀子。朕室汝,维幼子大有知。昔皇祖厎于今,勖厥遗,得显义,告期付于朕身,肆若农服田,饥以望获。予有不显。朕卑皇祖不得高位于上帝。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肆环兹于有虞,意乃怀厥妻子,德不可追于上民,亦不可答于朕,下不宾在高祖,维天不嘉于降来省,汝其可瘳于兹,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今用建庶建。” 叔旦恐,泣涕其手。王曰:“呜呼,旦!我图夷,兹殷,其惟依天,其有宪命,求兹无远。天有求绎,相我不难。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译文: 武王灭了殷商,成了诸侯的君主之后,就召集殷的贤民及诸侯的下属在朝歌郊外见武王。武王登上汾地的小土山,遥望朝歌,长叹道“啊呀,纣王不善充当天对,所以坠命于一日。明显的令人可怕,不能忘啊。” 武王返回宗周,从鹿地到丘中,通宵不眠。武王的内竖御报告了王弟姬旦,叔旦急忙跪到武王近前说:“长久这样要疲劳生病的。”问为何不睡觉。武王说:“坐!我告诉你。, 武王说:“啊呀,姬旦!上天不佑助殷人,从我未生到现今的六十年前就开始了。当时夷羊出现在朝歌郊外。飞蝗遍野,天昏地暗。上天不佑助殷人,到现在才有了结果。当初上天建立殷朝,也征用了贤民三百六十名。殷的后嗣虽不回报上天,上天也不弃灭他们,一直延续到现在。唉呀!我担心这种灾难,几乎随时都在忧虑。我们住在天堂附近,没有确定天保,岂能安心睡觉? 武王说:“姬旦!我能得到上天的明命,确定天保,依傍天室。要记住我们厌恶的那些殷王恶臣及顽民,惩处如同对待纣王。我们要日夜操劳安定我西土,我想大服天下,趁现今威德正明的时候。” 姬旦哭泣,泪水掉在下衣上,悲痛得不能答话。 武王想让姬旦承继王位。武王说:“姬旦!你是我明达的弟弟,我要命令你。你摆上食物也无暇进食,何况说岂能顾及家室?现在是上天使唤我,只是天地二神给了我的死期。我未能使国家休美,我最近想到我们的家族成员,你虽然年轻,却大有智慧。从先世皇至于今,你能叙说他们的遗德显义,并告知期望付话于我。故我如同农夫耕地,急于要得到收获。我有不显美的行为,使皇祖们不得高升到上帝那里。你年轻人能承继我那心愿,差不多才能治理好我们广大的寰宇。这样我才安心。如果你心里只怀恋妻儿,德行就赶不上先祖,百姓也不会配合于下,我也不能列位于高祖。如果天不佑助,要降来灾祸。你岂可消除它呢?而今我们兄弟先后相继,我还接触龟筮干什么?我现在就立你老弟。” 姬旦恐惧,流着泪拱手施礼。 武王说:“唉呀,姬旦!我想平息这些殷人,只有依傍天室。如果有重要法令,求告上天也不遥远。上天要是高兴,从那里帮助也不困难。从洛水以北直到伊水以北,地势平坦而无险固,那曾是夏人的居地。我从那儿向南望望过三涂,向北望望过太岳,从都鄙回头后望望过黄河,顺势望去望过伊水、洛水,这儿离天室嵩山不远,就叫这为度邑吧!” 卷五·武儆解 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郊宝,开和细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文及宝典。王曰:“呜呼,敬之哉!汝勤之无盖(缺字)周未知所周不知商(缺字)无也。朕不敢望,敬守勿失,以诏宥。”小子曰:“允哉。”“汝夙夜勤性之无穷也。” 译文: 十二年四月,武王告人他作了恶梦,并命令周公给他立后嗣。丙辰日,拿出铸在铜版上的《郊宝》和写得细密的’《开和》,讲给太子姬诵,又讲到了《宝典》。 武王说:“啊呀,重视它啊。你要勤奋不懈。不知道该做什么,而知道了又不去做,商纣王由此灭亡了。我不敢忘记这一教训。你要谨慎地守着它,不要丢失。”又把书拿给太子看,说:“讲得好啊!你要早晚勤奋,不断地诵读它。” 卷五·五权解 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呜呼,敬之哉!昔天初降命于周,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维敬哉!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之哉。克中无苗,以保小子于位。 “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直士无远齐。吁,敬之哉!天命无常,敬在三机。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不承括食不宣,不宣授臣。极赏则淈,淈得不食。极刑则仇,仇至乃别,鄙庶则奴,奴乃不灭。国大则骄,骄乃不给,官庶则荷,荷至乃辛。物庶则爵,乃不和。地庶则荒,荒则聂。人庶则匮,匮乃匿。呜呼,敬之哉!汝慎和,称五权,维中是以,以长小子于位,实维永宁。” 译文: 武王生病,于初五日告诉周公旦说:;啊呀,要重视它啊!从前上天开始降命给周,是在先父文王之时,文王能得到上天之命。你要认真辅助太子诵,勤察为政的失误。为政有三机、五权,你要认真研究它啊。要能持中不偏,无务细微末节,以确保太子在位。 三机是:一,与家族背离;二,不合道德;三,不学无术。 背离家族者不让他管理众人,违背道德者不举荐他任事,不学无术者不委以重任。唉,重视它啊!天命没有定准,要认真审察三机。 五权:一是土地,土地用以调控人口;二是事务,事务用以调控官员;三是都邑,都邑用以调控城镇居民;四是刑法,刑法用以调控赏赐;五是俸禄,俸禄用以调控爵位。 不遵守法令,就不发俸禄。过度赏赐则财用屈竭;财用屈竭就不得食用。过度施刑就会结仇,结仇过深会反叛。都邑之外人作为奴婢,奴婢才不会灭绝。封国太多就会自满,自满就不会奉上。官多了就事物繁多,多得过分就烦碎了。事情多就杂乱,杂乱了就不和谐。土地多就会荒芜,荒芜了就令人担心。人多了就会溃散,溃散就会逃亡。唉,重视它啊。你要认真协调衡量五权,用得适中,以抚养太子在位,实际上就有永久的安宁。” 卷五·成开解 成王元年,大开告用。周公曰:“呜呼,余夙夜之勤,今商孽竞时,逋播以以辅。余何循,何循何慎,王其敬天命,无易天不虞。在昔文考躬修五典,勉兹九功,敬人畏天,教以六则、四守、五示、三极,祗应八方,立忠协义乃作。 “三极:一天有九列,表使阴阳;二地有九州,别处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维明,五示显允明所望。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众,三明主示宁,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产。产足不穷,家怀思终,主为之宗,德以抚众,众和乃同。四守:一政尽人材,材尽致死,二土守其城沟,三障水以御寇,四大有沙炭之政。六则:一和众,二发郁,三明怨,四转怒,五惧疑,六因欲。九功:一宾好在笥,三淫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败功,五神巫动众,六尽哀民匮,七荒乐无别,八无制破教,九任谋生诈。 “和集,集以禁,实有离,莫遂通其五典。一言父典祭,祭祀昭天,百姓若敬;二显父登德,德降为则,则信民宁;三正父登过,过慎于武,设备无盈。四机父登失,修(缺字)官,官无不敬;五(缺字),制哀节用,政治民怀。五典有常,政乃重开之守,内则顺意,外则顺敬,内外不爽,是曰明王。” 王拜曰:“允哉,维予闻曰何乡非怀,怀人惟思,思若不及,祸格无日。式皇敬哉。余小子思继厥常,以昭文祖,定武考之列。呜呼,余夙夜不宁。” 译文: 成王元年,周公大力开导成王并告诉所当实行的事。周公说:“啊呀,我早晚勤勉,今商纣余孽还在网罗逃亡流散之人以辅肋他们,我们当做些什么,考虑些什么呢?君王您要敬重天命,不要改易,上天不会帮助他们的。从前先父文王亲自修治五典,勤勉九功,尊重人而又敬重天,教给我们六则、四守、五示、三极,敬顺八方,立中合宜才去做。 三极是:一,天上有九星,分别昼夜时间;二,地上有九州,分别处在东、南、西、北、中;三,人之中有四佐,帮助上司明断。 五示当显明真实,显出所期望的。五示是:一,明确爵位给士人看;二,明确恩惠给众人看;三,分明主从以示安宁;四,安定居室给妻儿看;五,使用器物以兴制作。制作得多,器物用不完;家室安定,妻儿就想守终;主人是他们的宗长;恩德用以安抚众人;士人和睦,才能同心。 四守是:一,守政要人尽其才,才尽就会死力相报;二,守土得用城墙濠沟;三,堵塞河流以防御外寇;四,守城用箭矢、石块、沙包、火炭。 六则是:一,使众人和睦;二,发放积蓄的谷帛;三,明白他们的怨恨;四,转移他们的怒气;五,有疑虑者使之畏惧;六,利用他们的欲望。 九功是:一,喜好宾客在于受贿;二,过于豪华败法度;三,好高骛远败事业;四,贪图利益败功绩;五,迷信巫师惑众人;六,送终过制民众匮乏;七,荒废礼乐则上下无别;八,没有法制败坏教化;九,任用权谋产生欺诈。 五典是:一,使能言的长老主持祭祀。祭祀能昭示天意,百姓自会敬顺。二,使有显德的长老举明道德。道德可降为法典,法典切实则百姓安宁。三,使刚正的长老举明过失行为。十分谨慎则有威严,设置就完备而不盈满。四,使善讥刺之士举明过失。修明政事,讽诫官员,官员无人不敬服。五,使(缺字)之士主持丧葬。节制丧事,节约用度。国政太平,百姓怀归。五典有了一定,国政就会通达。内臣会顺从君意,外臣也和顺恭敬。朝庭内外皆无差错,就叫做明王。” 成王拜手行礼道:“讲得好啊!我听说:“为何不向往安定?安定民众在于思虑立政。思虑若不到,灾祸随时可来。’高度重视啊!我小子想继承那典则,以昭祖父文王的基业,稳定先父文王的功绩。唉呀!我早晚都感到不安宁。” 卷五·作雒解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 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俾康帅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都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国家,得以诸公大夫。凡工贾胥市臣仆州里,俾无交为。 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封人社遣,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与国中,其遣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亹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列土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郎、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舂常画旅。内阶玄阶,堤唐山廧,应门库台玄阃。 译文: 武王灭殷以后,就立纣王儿子禄父,使他维守商人的祭祀,立管叔于殷东,让蔡叔、霍叔在殷都,使他们监视殷商旧臣。武王回到宗周以后,那年的十二月在镐京离世,棺柩暂殡于周庙。 周公执政,辅佐天子,三叔及禄父,殷东徐戎、奄国及熊姓盈姓族因此叛乱。周公与召公内安父子兄弟,外抚诸侯方国,成王元年夏六月,安葬武王在毕。二年,又兴师开赴殷东卫地征伐殷人。殷人大为恐惧,迅速溃散。于是将三叔治罪。王子禄父逃往北方,缢杀管叔,把蔡叔囚禁在郭凌。总共征服熊盈族有十七国,虏回七个城邑的人。俘虏殷朝的士大夫,迁往洛阳以北。使康叔居在殷都,使中旄父居在殷东。 周公认真地为后世谋虑,说道:“我担心周室不能长久,就让都城建在天下之中心地。”到了即将返政成王之时,就在国土中央营建大都邑成周。筑内城墙方一千七百二十丈,筑外城方七十里,南连洛水,北靠邙山,把它作为天下的大都会。 制定郊甸之制,方六百里,连着西土共方千里,分为一百县。每县分四郡,每郡分四鄙。大县筑城比王城的三分之一,小县筑城比王城的九分之一。都邑不超过一百家,以便利耕作。农夫能管理一鄙,就可用为庶士;士能管一国或一家,就可用为诸公或大夫。凡工匠、商贾、庶士、奴仆,各州里不使他们交杂混居。 又在南郊设立祭坛、划定范围,用以祭祀上帝,以先祖后稷配享。日月星辰与五帝都同时受飨。封入主管社坛。天下诸侯从周王室命,就在都城中建立大社。社坛的东面是青土,南面赤土,西面自土,北面黑土,中央与各方交接处用黄土。要立诸侯的时候,凿取其所在方位一边的土,用黄土包上,放在白茅之上,以此作为分封的象征,所以就说从周王室受到裂土。 又立五宫,指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都是四角曲檐,两柱间有放置礼器、酒具的土台。还有重梁、两庑、栏杆、双斗、绘彩短柱。大堂旁有小屋,有排柱,藻井画有日月,门上横梁也绘彩。殿基上凿出的台阶涂成黑色,中庭路面高起,墙上画有山云。正门和内门高台都是黑色门槛。 卷五·皇门解 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门。曰:“呜呼!下邑小国,克有耇老,据屏位,建沈人,罔不用明刑。维其开告于予嘉德之说,命无辟王,小至于大。我闻在昔,有国誓王之不绥于恤。乃维其有大门宗子,势臣,罔不茂扬肃德,讫亦有孚,以助厥辟,勤王国王家。乃方求论择元圣武夫,羞于王所。其善臣,以至于有分私子,苟克有常,罔不允通,咸献言,在于王所。人斯是助,王恭明祀,敷明刑。王用有监明宪,朕命用克,和有成,用能承天嘏命。百姓兆民,用罔不茂在王庭。先用有劝,永有□于上下。人斯既助,厥勤劳王家。先人神祗,报职用休,俾嗣在厥家。王国用宁,选用格,□能稼穑,咸饲天神,戎兵克慎,军用克多。王用奄有四邻远士,丕承万子孙用末,被先王之灵光。至于厥后嗣,弗见先王之明刑,维时及胥学于非夷,一以家相厥室,弗恤王国王家,维德是用。以昏求臣,作威不详,不屑惠听无辜之乱辞,是羞于王。王阜良乃惟不顺之言,于是人斯乃非维直以应,维作诬以对,俾无依无助。譬如畋犬骄,用逐禽,其犹不克有获。是人斯乃谗贼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国。譬若匹夫之有婚妻曰:予独服在寝,以自露厥家。媚夫有迩无远,乃食,盖善夫,俾莫通在于王所。乃维有奉,狂夫是阳是绳,以为上是授司事于正长。命用迷乱,狱用无成,小民率穑。保用无用,寿亡以嗣,天用弗保。媚夫先受殄罚,国亦不宁。呜呼,敬哉!监于兹!朕维其及,朕荩臣夫,明尔德,以助予一人忧。无维乃身之暴,皆恤尔,假予德宪,资告予元。譬若众畋,常抚予险,乃而予于济。汝无作。 译文: 正月庚午日,周公到左闳门会见群臣。周公说:啊呀!我们这个下邑小国能有前辈处于屏藩之位,又起用下层民众,并非不用明法,是他们将美尚德行的道理告诉了我,使我君王不断成长。我听说以前有国的哲王不以忧虑为安,那是因为有大族嫡子、重臣,无不勤勉奋发,肃敬道德,全都诚信可靠。以帮助他们的君王勤于国事、家事:更广求广选大智大圣以及武夫,推荐给朝廷。从那些忠良之臣以至于有职事的庶子,如果能有常德,无不诚实通达,都能向朝庭进言。人人都这样帮助君王恭敬明祀,宣扬明刑,君王因此有了借鉴。明法王令,因此能和谐有成,能承担上命大命。百姓兆民,因此而无不为朝庭用力,能够有所勤勉,永远取信于上天下地。 人若都帮助君王,勤劳王事,先王的神灵以美好报答他他继承家业。国家因此安宁,小民因此来归。农民能够耕种,都会敬祀天神。军事能够慎重,征战因此有战功。君王因此包有四邻,远方也会臣服,万千子孙因此永远蒙受先王的灵光。 到了他的后辈,看不到先王的明刑,为此就相学于非常之事,只顾家室,不虑及国家的用德。因为乱臣仗势作威,行不善,不肯听从好言语,就以不顺理的话上告君王。君王广求善言,这些人不用正直的话应对,编造谎言来回答,使君王无依无助。譬如打猎,猎犬骄纵,用来追逐禽兽,还不能有所猎获呢。这些人谗言伤人,相互嫉妒,以不利于国家。比如男子有个蠢妇,说“我独自在家服侍他。”以自败其家。谄媚之徒得到亲近不被疏远,就掩盖良善之士,使他们不能通达朝庭。君王就只有任用狂妄之徒,提拔他们、赞扬他们,冈此官居高位,授给他们正长之职以主事。这一来,政令迷乱,狱讼不能有成。百姓彼此悲哀,安民之法不能施用。狂妄之辈老少相继,上天不保佑他们。焰媚之徒即使先受到惩处并被灭绝,国家也不会安宁。 啊呀,注意啊!有鉴于此,我将反其道而行。我进用的大臣们: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才能,以帮助我一人忧天下,不要只忧虑你们自身的疾苦。你们要助我制定法规,用以告知我的百姓。譬如大家去打猎,经常在我遇险时扶持我,才能使我渡过危险。你们不要欺骗我啊。 卷五·大戒解 维正月,既生魄,王访于周公曰:“呜呼,朕闻维时兆厥工,非不显,朕实不明。维士非不务,而不得助,大则骄,小则慑,慑谋不极。予重位与轻服。非其得福厚用遗。庸止生隙,庸行信贰,众辑群政,不辑自匿。呜呼,予夙勤之,无或告余。非不念,念不知。” 周公曰:“于敢称乃武考之言曰:微言入心,夙喻动众,大乃不骄,行惠于小,小乃不慑。连官集乘,同忧若一,谋有不行,予惟重告尔。庸厉□以饵士,权先申之,明约必遣之。其位不尊,其谋不阳。无不畏敬,材在四方。无擅于人,塞匿勿行,惠戚咸服,孝悌乃明,明立威耻乱。使众之道,抚之以惠,内姓无感,外姓无谪。人知其罪,上之明审教幼,乃勤贫贱,制(缺字)设九备,乃无乱谋。九备:一忠正不荒,美好乃不作恶,(缺句)四(缺字)说声色忧乐盈匿,五硕信伤辩曰费(缺字),六出观好怪,内乃淫巧,七(缺字)谋躁,内乃荒异,八(缺字)好威,民众日逃,九富宠极足,是大极内,心其离。九备既明,我贵保之,应协以动,远尔同功。谋和适用,复以观之,上明任意,援贡有备。聚财多(缺字),以援成功,克禁淫谋,众匿乃雍。顺得以动,人以立行。辑佐之道,上必尽其志,然后得其谋。无(缺字)其信,虽危不动。(缺字)以昭,其乃得人。上危而转,下乃不亲。” 王拜曰:“允哉,允哉,敬行天道。” 译文: 在正月十五那天,成王询问周公,说:“啊呀!我听说只有正直才兆示他的官职。并非此话不明显,而我实在是不明白,以此来问伯父。并非我不访求士人,而是得不到他们的帮助。官大的就骄纵,官小的就畏惧,心存畏惧智谋就不能完全展示。我提高他们的爵位又减少他们的职事,并非要共享清福、厚赠爵禄。想以此防止产生嫌隙,以此让诚实的副职行事。只有众人和睦,群体才能治理;不和睦自有奸慝。啊呀,我早就想为之努力,而没有人告诉我。并非不常加思虑,而是思虑了还不明白。” 周公说:“啊!让我用你父亲武王的话说:‘微妙之言入人心,做出榜样打动众人,大官就不骄纵;施惠给小官,小官就不畏惧。团结官员与民众,大家想的都一样,计谋还有不成的?’我再告诉,你用优厚待遇引诱士人,权力给他要先加申明,赏罚一定告诉他,地位不尊,他的计谋就不显露。我们不敬重人才,人才就散于四方。对人不要专断,阻塞奸慝,不让他公行,恩惠与抚恤同时并行,孝悌之道才能显明。公开树立权威、羞辱乱臣、役使众人的方法,是用恩惠抚慰他们,使同姓的无怨恨,让异姓没有责怪,下民知道他的罪过,上官知道要明审,教育幼辈要用心,贫贱要有节制,再设立九备,就没有被打乱的计谋。 九备是:一,忠诚正直,不沉湎美酒、玩物;美好就不会作恶;二,(缺句);三,(缺句);四,喜好音乐美女,享乐必生奸慝;五,说大话有害论辩,叫做耗费口口;六,外出观光,喜好怪异,朝内就会出现淫技奇巧;七,思虑不周,谋事急躁,内臣就会荒乱偏激;八,违背道德,好耍威风,民众就会日益逃避;九,富贵与宠信过分,内臣就会背离。 九备已明白,我们要珍惜保守它。顺应和谐地办事,不分远近都同心协力,想的一样,目标一致。反过来加以审察,只要崇尚仁义,援助与贡赋就会具备。招揽人才,增加力量,以帮助他成事。能够禁绝邪恶的计谋,众多的奸慝就不会发生。顺应道德去感动人,以此树立自己的品行。辑求辅佐的办法,主上一定要尽其心志,然后才能得到他的智谋。不要转变对臣下的信任,即使危险臣下也不会动摇。坚定而诚心地招引,就能得到所求的人才。主上遇到危险而动摇,臣下就不会亲近他。” 成王拜手行礼道:“真好,真好!我将认真执行这天大的道理。” 卷六·周月解 惟一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曰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易民之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译文: 在一月冬至过后,黄昏时,昴宿、毕宿现于中天,白昼短到极点,又开始变长起来。微微阳气在地下活动,阴气降于地上惨烈万物。这个月,斗柄立向子位,刚黄昏,就向北指着。由于阳气亏损,草木开始萌动。太阳、月亮都起于牵牛初度,向右运转 而西行。月亮绕天一周,每月进一次而与太阳会合。太阳运行,每月行一次,绕天一周经历十二辰。这样终而复始,这就叫日月权舆。周正的岁首,从一数起而归结在(夏正的)十月。一月为岁首,其意义就是这样。 凡四季成一年,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孟、仲、季用以称名十二月,每月有中气,以标明季节的特点。春季三月的中气是:惊蛰、春分、清明;夏季三月的中气是:小满、夏至、大暑;秋季三月的中气是:处暑、秋分、霜降;冬季三月的中气是:小雪、冬至、大寒。闰月没有中气,北斗柄指在两辰之间。万物春季萌发,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闭藏。这是天地的正理,四季的标准,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夏正的历数符合天地的正理,是前代百王都行用的。到商汤时候,向夏桀用兵,消除百姓灾难,顺应天意革夏之命。改换正朔,变化服饰,区别称号,形式与内容,以示不相沿袭。以斗柄指丑位为正月,变更百姓的视听,顺应天时的大变,也是一代的大事。又到了我们周王,伐灭商朝,改正朔,换礼器,以垂续三统。至于认真地传授时令给百姓,以及天子巡狩或祭祀宴享等,还采用从夏以来的历数。这叫做周月,用以统纪政事。 卷六·时训解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是对上冰,风不街冻,号令不行。蛰虫不振,阴奸阳。鱼不上冰,甲胄私藏。惊蛰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雨水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桃不始华,是谓阳否。仓庚不鸣,臣不(缺字)主。鹰不化鸠,寇戎数起。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玄鸟不至,妇人不娠;雷不发声,诸侯失民。不始电,君无威震。谷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桐不华,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鴽,若国贪残。虹不见,妇人苞乱。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萍不生,阴气愤盈。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蝼蝈不鸣,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夺后;王瓜不生,困于百姓。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臭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臭(缺字)不始鸣,令奸壅偪。反舌有声,佞人在侧。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鸣,贵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厉疾。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温风不至,国无宽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鹰不学习,不备戎盗。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蝉不鸣,人皆力争。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刷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鹰不祭鸟,师旅无功。天地不肃,君臣乃(缺字)。农不登谷,暖气为灾。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鸿雁不来,远人背畔。玄鸟不归,室家离散。群鸟不养羞,下臣骄慢。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声,诸侯淫佚。蛰虫不培户,民靡有赖。水不始涸,甲虫为害。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鸿雁不来,小民不服。,爵不入大水,失时之极。较重无黄华,土不稼穑。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豺不祭兽,爪牙不良。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附,民多流亡。 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水不冰,是谓阴负地。不始冻,咎征之咎。雉不入大水,国多淫妇。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闭塞而成冬,母后淫佚。大雪之日,鴠鸟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鴠鸟犹鸣,国有讹言。虎不始交,将帅不和。理睬挺不生,卿士专权。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动,阴不承阳。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雁不北向,民不怀主。鹊不始巢,国不宁。雉不始雊,国大水。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鸡不始乳,淫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腹,坚言乃不从。 译文: 立春这一天,东风吹,冰动解。过五天,冬眠动物动起来。又过五天,鱼儿背上还有冰层。如果东风不能消解冰冻,那么号令就不能执行。冬眠动物不活动,是阴气冲犯了阳气。鱼儿不上有冰的水面,预示民间私藏铠甲、头盔等武器。惊蛰这一天,水獭捕鱼多,将鱼摆放在水边。过五天,鸿雁自南向北飞过来。又过五天,草木萌芽,将茁茁而生。如果水獭不摆放鱼儿,国内将多发盗贼。鸿雁不向北飞来,远方之人则不臣服。草木不萌芽生长,瓜果蔬菜不会成熟。雨水这一天,桃花初开。过五天,黄鹂开始歌唱。又过五天,老鹰化为布谷鸟。桃树不开花,说明阳气闭塞。黄鹂不唱歌,臣下不服从君王。老鹰不化为布谷鸟,贼寇屡屡发生。 春分这一天,燕子飞来。过五天,春雷隆隆响。又过五天,第一次出现闪电。燕子不来,妇女不会怀孕。春雷发不出响声,诸侯国丧失百姓。不出现闪电,君王就没有威严。 谷雨这一天,桐树首次开花。过五天,田鼠化为鹌鹑。又过五天,彩虹开始出现。桐树不开花,当年必有大寒。田鼠不化鹌鹑,国家多有贪婪残暴之人。彩虹不出现,预示妇女淫乱。 清明这一天,水面生出浮萍。过五天,斑鸠擦磨翅膀。又过五天,戴胜鸟飞落桑枝上。水面不生浮萍,阴气过盛。班鸠不擦摩翅膀,国家不能治军。戴胜鸟不落桑树上,政令教化会落空。 立夏这一天蝼蝈叫,过五天蚯蚓从地下爬出。又过五天,土瓜土始生长。蝼蝈不叫,地面积水漫溢;蚯蚓不出,宠妃会夺去王后性命;土瓜不生,贵族要遭困穷。 小满这一天苦菜开花,过五天靡草枯死。又过五天,气候由温变热。苦菜不开花,贤人潜伏不出。靡草不枯死,国内盗贼泛滥,气候不变热,那是阴气太凶恶。 芒种这一天。螳螂生出来。过五天,伯劳鸟开始鸣叫。又过五天,百舌鸟不再出声。螳螂不生出,这叫阴气灭息。伯劳鸟不叫,政令不行而奸邪逼人。百舌鸟还在叫,定有巧佞之人在君侧。 夏至这一天,鹿角脱落。过五天,蝉子开始呜叫。又过五天,半夏长出。鹿角不脱落,战祸不停止。蝉子不呜叫,贵臣放荡淫佚。半夏不长出,老百姓会得传染病。 小暑这一天,温风吹来。过五天,蟋蟀上墙壁。又过五天,小鹰开始学飞翔。温风不吹来,国家没有宽松的政令。蟋蟀不上墙壁,就有强暴者横行。小鹰不学飞,就不能防御敌寇。 大暑这一天,腐草变为赞火虫。过五天,土地潮湿,空气暑热,又过五天,大雨按季节下起来。腐草不变为蝥火虫,庄稼颗粒会提早脱落。土地潮湿而不暑热,就会刑罚不当。大雨不按时下,国家没有恩惠给百姓。 立秋这一天,凉风吹来。过五日,早上白色露水降。又过五天,寒蝉开始呜叫。凉风不吹来,国家政令无威严。早上白色露水不降,老百姓多患咳喘。寒蝉不鸣叫,大臣们会以力逞强。 处暑这一天,老鹰会陈放捕到的鸟。过五天,天地开始肃杀。又过五天,庄稼成熟可收割。老鹰不陈放鸟雀,征战会劳而无功。天地不肃杀,君臣之间会不分上下。农田里收不到五谷,温暖的气候造成大灾。 白露这一天,大雁从北方飞过来。过五天,燕子向南飞回去。又过五天,众鸟开始积存食物。大雁不飞过来,远方之人会背叛。燕子不南归,家庭会离散。鸟类不积存食物,下臣会骄横傲慢。 秋分这一天,雷震不再声响。过五天,冬眠动物培修洞穴。又过五天,地上积水逐渐于涸。雷震不停止声响,诸侯纵欲放荡。冬眠动物不培修洞穴,老百姓会失去依靠。积水不干涸,带甲的动物要成灾。 寒露这一天,最后一批大雁飞过来。过五天,麻雀掉入大水变为蛤蜊。又过五天,秋菊开出黄花。最后一批大雁不飞来,小民不驯服。麻雀不掉入海中变蛤蜊,季节会错乱。秋菊不开黄花,土地不能耕种。 霜降这一天,豺把捕来的鸟兽陈放起来拜祭。过五天,草木枯黄落叶。又过五天,冬眠动物都蛰伏在地。豺不摆放鸟兽,武士们将无所作为。草木不枯黄落叶,这就是阳气有差错。冬眠动物不蛰伏,老百姓会四处流浪。 立冬这一天,水面开始结冰。过五天,地面开始封冻。又过五天,野鸡飞入大海化为大蛤。水面不开始结冰,就是阴气不足。地面开始封冻,是灾祸的征兆。野鸡不飞人大海化为大蛤,国中会出现大批淫妇。 小雪这一天,彩虹隐藏不再现。过五天,阳气升上天,阴气降地面。又过五天,天地凝结,闭塞而成冬。彩虹不隐藏,妻子不忠于丈夫。阳气不升天,阴气不落地,君臣间相互憎恨。天地不团塞成冬,国内淫乱放荡。 大雪这一天,寒号鸟不再呜叫。过五天,老虎开始交配。又过五天,马蔺草生长出来。寒号鸟还在啼叫,国内有妖言惑众。老虎不交配,将帅不和睦。马蔺草不长出来,卿士们会专权欺主。 冬至这一天,蚯蚓盘结。过五天,麋鹿角开始脱落。又过五天,地下水泉会涌动。蚯蚓不盘结,国君政令行不通。麋鹿角不脱落,兵甲武器不能收藏。地下水泉不涌动,阴气没有阳气来承接。 小寒这一天,大雁开始向北飞。过五天,喜鹊开始筑巢。又过五天,野鸡开始啼叫。大雁不向北飞,百姓不会心向君王。野鸡不开始啼叫,国内会发大水。 大寒这一天,母鸡开始产蛋。过五天,猛禽凌空疾飞。又过五天,水塘中央结坚冰。母鸡不开始产蛋,淫妇会迷乱男人。猛禽不高飞,国家不能翦除奸邪。水中不结坚冰,国君的政令无人听从。 卷六·月令解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簇,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畤。义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旱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人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锺,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鹰化为鸠。天子居青阳左个太庙,乘鸾辂,驾苍龙载青畤,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无肆掠,止狱讼。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没雷三日,奋铎一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被。必有凶灾,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必备。无作大事,以妨农功。是月也,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上丁,命乐正入舞舍采。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中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匆至,寇戎了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季春之曰,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畤,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焉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牙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田猎罒毕弋,罝罘罗网、兽之药,无出九门。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枳。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具挟曲蒙筐。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无观省,妇使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其功。以其郊庙之服,无有敢堕。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是月也,乃合缧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命国傩九门,磔禳于毕春气。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硃辂,驾赤(缺字),载赤畤,衣赤衣,服赤玉,余菽与鸡,其器高以粗。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齐。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乃行赏,封侯庆赐,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礼乐,命司马赞杰隽,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是月也,继长增高,无有坏堕,无起土功,无发大众,无伐大树。是月也,天子始絺,命野虞出行田原,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命司徒循行县鄙,命农勉作,无伏于都。是月也,驱兽无害五谷,无大田猎,农乃升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是月也,聚蓄百药,靡草死麦,秋至断薄刑,决次罪,出轻系。蚕事既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少长如一,以给郊庙之祭服。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率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臭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硃辂,驾赤(缺字),载赤畤,衣赤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养壮狡。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磬柷敔,命有司为民气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是月也,农乃登黍,天子以雏尚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志,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滕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但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锺,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凉风始至,蟋蟀居,宇鹰乃学习,腐草化为萤(缺字)。天子居明堂右个,乘硃辂,驾赤(缺字),载赤畤,衣硃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牴。是月也,命渔师伐蛟,取(缺字)升龟取鼋。乃命虞人入材苇。是月也,命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庙社稷之灵,为民所福。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忒。黑黄苍赤,莫不质良,勿敢位诈,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或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无举大事,以摇荡于气。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剃,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又美图疆,行之是令。是月,甘雨三至,三旬二日。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国多风咳,民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行冬令,则寒气不时,鹰隼早鸷,四鄙入保。 中央土黄,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锺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天子居太庙太室,乘大辂,驾黄(缺字),载黄畤,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气圜以掩。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始用行戮。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畤,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齐。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乃赏军,率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杰隽,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巡彼远方。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尚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并未水潦,修宫室,坿墙垣,补城郭。是月也,无以封诸侯、立大官,无割土地、行重币、出大使。行之是令。而凉风至三旬。孟秋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缺字)崔瞆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其虫买,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盲风至,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辂,载白畤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恆,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枉桡;不当,反受其殃。是月也,乃命宰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朝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享。天子乃傩,御佐疾,以通秋气。以犬尝麻,先祭寝庙。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窌,修(缺字)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乃劝种麦,若或失时,行罪无疑。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则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桶。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则财务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因其类,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溶剂,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神少昊,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候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则祭兽戮禽。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畤,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比饬。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是月也,大飨于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獀马,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旍(缺字),舆受车,以纪整设于屏外,司徒缙扑北向以誓之,命主祠祭禽于四方。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穴,皆??其户。乃趣狱刑,无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者,共养之不宜者。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缺字)鼻九窒。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堕,师旅必兴。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锺,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载玄畤,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缺字)。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是月也,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吉凶。于是察阿上乱法者,则罪之,无有掩蔽。是月也,天子始裘,命有司曰:天子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坿城郭,戒门闾,修楗闭,慎关钥,固封玺,备边境,备要塞,谨关梁,塞蹊径,饬丧纪,,办衣裳,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垄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案度程,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飨先祖五祀,劳农夫以休息之。天子乃命将率讲武,肄射御角力。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无或敢侵削众庶兆民,以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锺,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冰益壮,地始坼,鹖鴠不鸣,虎始交。天子居玄堂太庙,乘玄辂,驾铁骊,载玄畤,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缺字)。饬死事,命有司曰:土事无作,无发盖藏,无起大众,以固而闭。发盖藏,起大众,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多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没暢月。是月也,命阉尹深宫令,审门闾可,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无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无有不察。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麹蘖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香,陶气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天子乃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牛马畜首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日短至,则伐林木,取竹箭。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途阙庭门闾,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疠。 季冬之月,日在婺内,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日其间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胜。雁北乡,鹊始巢,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成玄辂,驾铁骊,载玄畤,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掩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宋寒气,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祗。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已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检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将更始,专于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公顷大夫饬国典,困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大事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享,乃元同姓之邦,供寝庙之刍豢。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之牺牲,以供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供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行之是令。此谓一终,三旬二日。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邻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译文: 孟春正月,太阳的位置在营室宿。初昏时刻,参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尾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春在天干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类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与太簇相应。这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春风吹融了冰雪,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鱼儿从深水向上游到冰层下,水獭捕到鱼,把它摆在岸边。候鸟火雁从南往北飞行。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的旗帜,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纹理空疏而通达。 这个月有立春的节气。在立春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日立春,大德在子木。”天子于是斋戒,准备迎春。立春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挪去迎接春的降临。迎春礼毕归来,就在朝中赏赐卿,诸侯、大夫,并命令相国宣布教化,发布禁令,实行褒奖,瞻济不足,一直施及所有百姓。褒奖赏赐之事,要通达施行,不要有不当之处。于是命令太史遵奉六典八法,主管推算丑月星辰运行的工作。太阳所在的位置、月亮所经过的地方,从及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和轨迹,要计算得没有一点差错和失误,制定历法仍以冬至点在牵牛初度为准则。 这个月,天子在吉日向上帝祈求五谷丰登,并选择好的时辰,亲自用车装载着耒耜,放在参乘——车右和御者中问,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帝籍田亲自耕作。推耒耜人土,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卿、诸侯.大夫推九下。礼毕返回,天子在祖庙举行宴饮,慰劳群臣,三公、九卿、谱侯。大夫都去侍酒。这次宴饮命名叫“劳酒”。 这个月,上天之气下降,地中之气上升,天地之气混同一体,草木普遍萌发。国君宣布农功之事,命令农官住在东郊,监督农民整治耕地的疆界,审视并端正田间的小路;很好地考察丘陵、山地、平原,洼地等各种地形,什么土地适宜种什么备物,什么谷物应在什么地方种植,要用达些教诲引导农民,而且务必亲自去做。农功之事布置完毕,先确定田地的界限。路径的宽窄,农民才没有疑惑。 这个月,命令乐官进入太学教国子练习舞蹈。同时修订祭祀的典则,命令祭祀山林河流不用母牲做祭品。禁止砍伐树术,不许捣翻鸟巢,不许杀害幼小的禽兽,不许捕捉小兽和掏取鸟卵,不得聚集民众,不得建立城郭,要掩埋枯骨尸骸。 这个月,不可以举兵征伐,举兵必定遭判天灾。在不能兴兵征伐的时节。兵戎之事不可以从我开始。发布政令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要无视土地的条件,不要扰乱礼义的纲纪。 孟春正月如果发布应在夏天发布的政令,那么,风雨就不能正常来去,草木就会过早地千枯,人民就会感到惶恐。如果发布布在秋天发布的政夸,那么,百姓就会遭受痘痘,狂风暴雨就会多次袭来,野草就会蓬生。如果发布应在冬天发布的政令,那么,大水就会毁害生物,霜雪就会严重地伤害庄稼,麦子就不能生成收获。 仲春二月,太阳的位置在奎宿。初昏时刻,弧矢星座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建星出现在南方中天。这个月在天干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旬芒,它的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粪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与夹钟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这个月开始下雨,桃李开始开花,黄鹂开始鸣叫,天空中的鹰逐渐为布谷乌取代。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正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的旗帜。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的纹理空疏而通达。 这个月,要保护植物的萌芽,养育儿童和少年,抚恤众多的孤儿。选择好的日子,命令老百姓祭祀土神。命令司法官减少关押的人犯,去掉手铐脚镣,不要杀人陈尸和鞭打犯人,制止诉讼之类的事情。 这个月,燕子来到。燕子来到的那夭,用牛羊豕三牲祭祀高[衤某]之神。天子亲自前往,后妃率领宫中所有女眷陪从,在高[衤某]神前为天子所御幸而有孕的女眷举行礼仪,给地带上弓套,井授给她弓和箭。 这个月,日夜平分,开始打雷,打闪。蛰伏的动物都苏醒了,开始从洞穴中钻出来。打雷的前三天,振动木铎向老百姓发布命令说;“凡是不警戒房中之事,在响雷时交台的,他生下的孩子必有先天残疾,而自己也必有凶险和灾祸。”日夜平分,所以要统一和校正各种度量衡器具。 这个月,耕作的农夫稍事休息。整治一下门户。祭祀先祖的寝庙一定要完整齐备而投有毁坏。不要兴兵征伐,以免妨害农事。 这个月,不要弄干河川沼泽及蓄水的池塘,不要焚烧山林。天子向司寒之神献上羔羊,打开冰窖,然后把冰先献给祖先。上旬的丁日,命令乐正进入国学教练舞蹈,把彩帛放在前边行祭祀先师的礼节。天子率领三公、九卿、诸侯亲自去观看。中旬的丁日,又命令乐正进入国学教练音乐。 这个月,一般的祭祀不用牲畜作祭品,而用玉圭、玉壁,或者用皮毛束帛来代替。 仲春二月如果发布应在秋天发布的政令,国家就会洪水泛滥,寒气就会突然到来,敌寇就舍来侵犯。如果发布应在冬天发布的政令,阳气就经受不住,麦子就不能成熟,人民中间就会频繁出现劫掠之事。如果发布应在夏天发布的政令。国家就会出现干旱,热气过早来到,庄稼就会遭到虫害。 季春三月,太阳的位置程胃宿。初昏时刻,星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牛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季春于天干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粪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与姑洗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昧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这个月梧桐树开始开花,鼹鼠变成鹌鹑之类的鸟,彩虹开始出现,浮萍开始长出。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旗帜,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纹理空疏而通达。 这个月,天子向太皞等先帝进献桑黄色的衣服,祈求蚕事如意,命令主管船只的官吏把船底翻过来检查,船底船身要反复检查五次,才向天子报告船只已经齐备。天子干是开始乘船。向祖宗进献鲟鱼,来祈求麦子籽实饱满。 这个月,春天的生养之气正盛,阳气向外发散,植物的萌芽部长出来了。这个时候,不能收纳财货。天子要施德行惠,命令主管官吏打开粮仓地窖,赐与贫困没有依靠的人,赈救缺乏资用衣食的人,又打开储藏财物的仓库,拿出钱财,赈济天下;鼓励诸侯聘用名士,对贤人以礼相待。 这个月,天子命令司空说:应时的雨水将要降落,地下水也将向上翻涌,应该巡视国都和城邑,普遍地视察原野,整修堤防,疏通沟渠,开通道路,使之役有障碍壅塞。打猎所需要的各种网具和毒药不能带出城去。 这个月,命令主管山林的官吏禁止人们砍伐桑树、柘树。此时,鸣鸠振翅高飞,戴任落在桑间。人们准备蚕薄,放蚕薄的支架以及各种采桑的筐篮。王后王妃斋戒身心,面向东方亲自采摘桑叶。这时要禁止妇女去游玩观赏,同时减少她们的杂役,鼓励她们采桑养蚕。蚕事已经完成,把蚕茧分给妇女,要她们缫丝,然后称量每人所缫之丝的轻重,考核她们的功效,用这些蚕丝来供给祭天祭祖所用祭服的需要,不许有人懈怠。 这个月,命令主管百工的官吏让百工仔细检查各种库房中器材的数量和质量,金铁、皮革兽筋.兽角兽齿,羽毛箭秆、油脂粘胶丹砂油漆,不得质地不好。各种工匠都从事自己的工作,监督百工的官员每日发布号令,使所制器物不违背时宜,不得制作过分奇巧的器物来勾动在上位者的奢望。 这个月的月末,选择吉日,大规模地鞋行音乐舞蹈合演,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前去观看。 这个月,使公牛公马与母牛母马在放牧中交配,把选作祭品的牲畜和马驹牛犊,都记下它们的头数。国人举行驱逐灾疫的傩祭,在九门宰割牲畜攘除邪恶,以此来结束春气。 推行与逸个月的时夸相应的政令,及时雨就会降落,三旬降落三次。季春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寒气就会时时发生,草木就会枝叶萧球,人民就会惶恐不安;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人民中间就会流行瘟疫,应时之雨就不能按时降落,山陵上的庄稼就不能成熟收获。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天气就会经常阴晦,淫雨就会过早降落,战事就会到处发生。 孟夏四月,太阳的位置在毕宿,黄昏时刻,翼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刘,女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夏于天干属丙丁,它的主宰之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应时的动物是凤鸟之类的羽族,相配的声音是徵音,音律与仲吕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七,情性是礼,修养身心应作的事是视,味道是苦味,气味是焦气,要举行的祭祀是灶祭,祭祀时祭品以肺脏为尊,这个月,蛤蟆开始鸣叫,虹蚓从土里钻出来,栝楼长出来了,苦菜开花了。夭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朱红色的车子,车前驾着赤红色的马,车上捕着赤色的绘有龙致的旗帜,天子聋着赤色的衣服,佩戴着赤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豆子和鸡,用的器物高而且大。 这个月有立夏的节气。立夏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日立夏,大德在于火。”天子于是斋戒,准备迎夏。立夏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接夏的降临。礼毕归来,于是赏赐功臣,分封爵位和土地,群臣无不欣喜快乐。命令乐师练习合演礼、乐。命令太尉向天子禀报才能出众的人,举荐德行超群的人,形体高大的人。封爵位,给予俸禄,一定要与他们的地位相当。 这个月,万物都在生长壮大,不要使它们有所毁坏。不许兴动土木工程,不许征发百姓,不许砍伐大树。 这个月,天子开始穿细葛的衣服。命令主管山林田野的官吏出去视察田地原野,鼓励百姓努力耕作,不要失掉农时。命令主管教化民事的官吏巡视天子领地内的各个县邑,命令农夫努力耕作,不要藏伏在国都之中。 这个月,要驱逐野兽,使它们不要伤害五谷。不要大规模进行狩猎。这个月,农民献上新麦,天子于是就着猪肉品尝麦子,在品尝之前先进献给祖庙。 这个月,要积聚蓄藏各种草药。葶苈之类的草药枯死了,麦子成熟的季节来到了。对轻刑和罪小的犯人进行判决,释放不够判刑的犯人。蚕桑之事已经结束,后妃向天子献上蚕茧,于是向养蚕的人收取茧税,税按照桑树的多少来均分,贵贱长幼一视同仁,用这些税收来供给祭天祭祖时所用的祭服。 这个月,天子欢宴群臣,饮用酎酒,观看礼乐表演。 实行与这个月的时令相应的政令,及时雨就会十天一至。孟夏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伤害庄稼的苦雨就会频繁降落,各种谷物就不能生长,四处边境的百姓就会因敌寇侵扰而躲进城堡。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草木就会过早地干枯,然后就有大水毁坏城郭。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改令,那么,虫螟就会成灾,疾风就舍袭来,草术就会只开花不结实。 仲夏五月,太阳的位置在井宿。初昏时刻,亢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危宿出现在南方中天。仲夏于天干属丙丁.它的主宰之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应时的动物是凤鸟一类的羽族,相配的声音是徵音,音律与蕤宾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七,味道是苦昧,气味是焦气,要举行的祭祀是灶祭,祭祀时祭品以肺脏为尊。这个月,小暑来到了,螳螂出现了,伯劳鸟开始鸣啭.百舌鸟寂然无声。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中间正室,乘坐朱红色的车子,车前驾着赤红色的马,车上插着赤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吃的食物是豆子和鸡,用的器物高而且大。供养力大勇猛的人。 这个月,命令乐师修整鞀鼓鞞鼓,调节琴瑟管箫,营造干戚戈羽,调和竽笙埙篪,整饬钟磐柷敔。命令主管官吏为百姓祈求雨水,祭祀名山大川及众水之源,并且举行盛大的雩祭,使用众多的舞乐,演奏隆重的乐曲,向天帝祈求风调雨顺。命令天子领地内的各县大夫同时举行雩祭,祭祀前世有功于百姓的君主公卿,向他们祈求五谷丰登。农民在这个月要进献黍子。 这个月,天子就着雏鸡品尝黍子,连同樱桃一起,先敬献于祖庙。帝令百姓不要制刈蓝草来染东西,不要烧木炭,不要晒布匹,城门和闾门不要关闭,关日和集市不要征税,宽缓重刑的囚犯,增加他们的饮食。放牧时,把怀孕的母马与其他马群分开,要拴住公马,免得他们踢伤母马。要颁布有关养马的政令。 这个月,夏至到来,阴阳相争,死生相别。君子整洁身心。居处必深邃,身体要安静禁止女色,不许嫔妃进御,减少羹味,不要使它齐和,去掉一切嗜欲,安定心气,各种器官安静无为,作事不要盲动,以待确定阴阳的成败。这个月,鹿角脱落了,知丁开始呜叫,半夏长出苗,术槿开了花。 这个月,不要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楼阁,可以眺望远方,可以登上山陵,可以呆在台榭。 仲夏如果实行应茌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雹霰就会伤害五谷,道路就会毁坏不通,贼兵就会到来;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五谷就会晚熟,虫害就会时时发生,国家就会遇到饥荒,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草木就会零落,果实就会过早成熟,百姓就会因疫病流行而遭受灾祸。 季夏六月,太阳的位置在柳宿。黄昏时刻,心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奎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季夏于天干属丙丁,它的主宰之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应时的动物是凤鸟之类的羽族,相配的声音是徵音,音律与林钟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七,味道是苦昧,气昧是焦气,要举行的条祀是灶祭,祭祀时祭品以肺脏为尊。这个月,凉风开始来到,蟋蟀住在屋檐下,鹰于是学习飞翔搏击,腐草化作萤火虫。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朱红色的车子,车前驾着赤红色的马,车上插着赤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赤色的衣服,佩戴着赤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豆类和鸡,用的器物高而且大。 这个月,命令管渔业的官吏,斩蛟取鼍,献龟取鼋。命令掌管池泽的官吏收纳用来制作器物的芦苇。 这个月,命争监管四郡的县大夫聚集各县按常规交纳的刍草,以此来饲养供祭祀用的牲畜。命令百姓都尽力收割聚集,以供给祭祀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神祗,宗庙社稷之用,为百姓祈求幸福。 这个月,命令掌管布帛的女官负责印染彩色,各种图案的颜色搭配,一定要按照法规和习惯,不要有一点差错。黑黄苍赤各种颜色择样都鲜艳良好,不许有一点欺诈。用这些布帛供制作祭天祭祖时所穿的礼服之用,并用它们制作旌旗标志,以此来区分贵贱等级。 这个月,树木生长正茂盛,于是命令掌管山林的官吏到山里去巡视树木,不许人们砍伐。这个月,不可以兴工建筑,不可以会合诸侯,不可以兴师动众,不要有大的举动来摇动土气。不要发布侵扰农时的命令而损害农耕之事。达个月雨水正多,命令农官巡视田亩修治的情况。有违背农时的大的举动,就会遭到天灾。 这个月,土地湿润,天气潮热,大雨常常降落,烧掉割下晒干的野草,灌上雨水,太阳一晒,就象用开水煮一样,这样有利于杀死野草。而且可以用它们肥田,改良土壤。 实行这些政令,这个月就会下及时雨,除去晦朔,三月中可以有两天降雨。 夏季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谷物的籽实就会散落,百姓就会伤风咳嗽,迁移搬家。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高地洼地都会出现太水,庄稼就不能成熟,妇女也多有不能生育之灾。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寒冷之气就会不合时地来到,鹰隼等猛禽就会过早地去击杀飞鸟,四方边邑的百姓就会为躲避敌寇而逃入城堡。 中央于五行属土,于天干属戊己,它的主宰之帝是黄帝,佐帝之神是后土,应时的动物是麒麟之类的裸族,相配的声音是宫音,音律与黄钟之宫相应。它的数字是五,味道是甜味,气味是香气,要举行的祭祀是中霤之祀,祭祀时祭品以心脏为尊。天子住在中央明堂的正室,乘坐木质大车,车前驾着黄色的马,车上插着黄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黄色的衣服,佩戴着黄色的佩玉,吃的食物是稷和牛,用的器物中间宽大而口敛缩。 孟秋七月,太阳的位置在翼宿。初昏时捌,斗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毕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秋于天干属庚辛,它的主宰之帝是少嗥,佐帝之神是蓐收,应时的动物是老虎之类的毛族,相配的声音是商音,音律与夷则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九,味道是辣味,气味是腥气,要举行的祭祀是门祭,祭祀时祭品以肝脏为尊。这个月,凉风来到了,自露降落了,寒蝉鸣叫了,鹰于是把捕杀的飞鸟四面摆开,象祭祀时陈列祭品一样。这个月开始使用刑罚和杀戮。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左恻室,乘坐白色的兵车,车前驾着白色的马,车上插着白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自色的衣服,佩戴着白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麻子和狗肉,用的器物锐利而深邃。 这个月有立秋的节气,在立秋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日立秋,大德在于金。”于是天子斋戒,准备迎秋。立秋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去迎接秋的降临。迎秋归来,于是在朝廷赏赐将军和勇武之士。天子命令将帅挑选兵士,磨砺武器,精选并训练杰出的人材,专一委任有功的将士,去征讨不义之人,追究诛伐凶恶怠慢的人,以表明爱憎,使天下人都来归顺。 这个月,命令主管官吏加强禁令,修缮牢狱,准备刑具,禁止奸邪之事,警戒有罪邪恶之人,务必捉拿拘捕他们。命令负责诉讼的官吏探视察看身体有创伤毁折的囚犯。判决诉讼,必须公正。系戮有罪,从严断刑。这个月,天地开始有肃杀之气,不可以盛气骄盈。 这个月,农民开始进献五谷。天子尝食新收获的谷物,首先要奉献给祖庙。选个月,命令百官要百姓收敛谷物,修缮堤坝,仔细检查水道有无堵塞,以防备水大为害,还要修葺富室,堵高墙垣,修补城郭。 这个月,不要分封诸侯,不要设置高官,不要赐人土地,不要请进金帛之类的重礼,不要派出负有特殊使命的使节。 实行这些政令,凉风就会到来,三旬每旬来一次。 孟秋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阴气就过于浓盛,有甲壳的动物就会毁害谷物,敌军就会来侵扰。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出现干旱,阳气就会重新回来,五谷就不能结实。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火灾就会频频发生,寒热就会失去节度,百姓中就会流行疟疾。 仲秋八月,太阳的位置在角宿,初昏时刘,牵牛星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觜巂星宿出现在南方中天。仲秋于夭千属庚辛,它的主宰之帝是少皞,佐帝之神是蓐收。应时的动物是老虎一类前毛族,相配的声音是商音,音律与南吕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九,味道是辣味,气味是腥气,要举行的祭祀是门祭,祭祀时祭品以肝脏为尊。这个月凉风发生,候雁从北来,燕子向南归,各类鸟儿都养护增生它们的羽毛来御寒。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中央正室,乘坐白色的兵车,车前驾着白色的马,车上插着白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白色的衣服,佩戴着白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麻耔和狗肉,甩的器物锐利而深邃。 这个月,要赡养衰老的人,授予他们几案和手杖,施与他们稀粥饮食。命令主管服制的官吏,准备并整饬衣裳,祭服的文饰有固定的规格,大小长短有一定的制度,祭服之外的服装也有一定的尺寸,必须依照旧有的规定。随着服制的不同,冠带也有相应的固定规格。命令司法官重申严明各种刑罚.斩杀罪犯一定要恰当,不要曲法冤枉人。如果有曲挂冤枉人的事,执法者会遭受灾祸。 这个月,命令主管牺牲和祭祀的官吏巡视将用来祭祀的牺牲,看看形体是否完整,喂养的情况如何,是肥是瘦,毛色是否纯一,这些一定要符合旧例;再量量它们的大小,看看长短,送些也都要符合要求。形体、肥瘦、毛色、大小、长短都完全适当,上帝就享用这些祭品。天子于是举行傩祭,御止遂除疫疠,以通达金秋之气。 这个月,可以修筑城鄣,建置都邑.挖掘地窖,修葺仓虞。命令主管官吏督促百姓收敛谷物,努力储藏过冬的干菜,多多积聚柴草。要鼓励百姓及时种麦,不要错过农时,如果错过农时,一定要给以处罚。 这个月,日夜的时刻相等,雷声渐渐消逝。蛰伏的动物都藏在洞穴口。冬阴之气渐渐旺盛,阳气日新衰触,水开始干涸了。日夜时刻相等,要在此时统一和校正各度量衡器具。 这个月,要减轻关市的税收,招徕各地的商旅,收纳财物,以利于百姓的生产和生话。四方之人前来聚集,连偏远乡邑也全都到来。这样,财物就不缺乏,国家用费就充足,各种事情就都能成功。作各种事精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一定要顺应天时,按照事情的类别,什么时侯该作什么就作什么。 实行这个月的政令,白露降落,每旬一次。仲秋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秋雨就会停而不降,草木就会重新开花,国家就会有大的恐慌。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出现干旱,蛰伏的动物就不再藏伏,五谷就重新萌发生长。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风灾就会屡屡发生,雷声就会提前收敛,草木就会过早死亡。 季秋九月,太阳的位置在房宿。初昏时刻,虚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柳宿出现在南方中天。这个月于天干属庚辛,它的主宰之帝是少皞,佐帝之神是蓐收,应时的动物是老虎一类的毛族,相配的声音是商音,音律与无射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九,味道是辣味,气味是腥气,要举行的祭祀是门祭,祭祀时祭品以肝脏为尊。这个月,候鸟从北方飞来,栖息于屋宇的雀鸟钻进大海变成了蛤蜊。秋菊开了黄花。豺把捕到的野兽四面摆开,象祭祀一样,开始杀戮禽兽。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白色的兵车,车前驾着白色的马,车上插着白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白色的衣服,佩戴着白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麻籽和狗肉,用的器物锐利而深邃。 这个月,要重申严明各种号令。命令百官贵贱人等无不从事收敛的工作。来应合天地收藏的时气,不得有宜泄散出。命令太宰,在农作物全部收成之后,建立登记五谷的帐簿,把天子籍田中收获的谷物藏入专门储藏供祭祀上帝神祗所用谷物的谷仓,必须恭敬严正。 这个月,霜开始降落,各种工匠不再制作器物。同时命令司徒说:“寒气突然来到,百姓经受不起,让他们都进屋准备过冬。”这个月上旬的丁日,进入太学练习吹笙竽,演习礼乐。 这个月,天子要遍祭五帝,并命夸主管官吏用牺牲祭祀群神。事毕,向天子禀告祭祀已经齐备。天子要聚会诸侯,百县大夫,向他们颁授来年的朔日,以及诸侯向百姓收税轻重的法规,诸侯向天子缴纳贡赋的多少,抽税轻重、纳贡多少都以远近和土地出产的情况为依据。这些东西供祭天祭祖之用,没有属于私有的。 这个月,天子借打猎教练治兵之法,熟悉各种兵器,选择良马。命令田仆和管套车卸马的吏役都来驾车,车上插着各种旗帜,参加田措的人按照等级授予车辆,并按次序整齐地摆在屏垣之外。司徒把教刑用具插在带间,向北面告诫众人。夭子穿着威武的戎装,佩戴着刀剑等饰物,拿着弓箭来射措。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吏用猎获的鸟兽祭祀四方之神。 这个月,草木黄落了,可以砍伐山柴烧制木炭。蛰伏的动物都藏伏在洞穴里,封严它们的洞口。这个月,要督促诉讼断案的事,不要留下有罪应判决的案件。收缴那些无功之人不应得的俸禄和官爵,以及那些不应得到国家供养的人所得到的供养之物。 这个月,天子就着狗肉品尝稻米,并首先进献给祖庙。 季秋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大水成灾,收藏起来准备过冬的谷物菜蔬就会毁坏,百姓就会出现鼻塞窒息的疾病。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盗贼横生,边境就不能安宁,土地就会被侵削分割。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暖风就会来到,百姓就会懈怠,战争就会兴起。 孟冬之月,太阳的位置在尾宿。初昏时刘,危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星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冬于天干属壬癸,它的主宰之帝是颛顼,佐帝之神是玄冥,应时的动物是龟鳖之类的甲族,相配的声音是羽音,音律与应钟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六,味道是咸味,气味是朽气,要举行的条祀是行祭,祭祀时祭品以肾脏为尊。这个月水开始结冰,地开始封冻,雉钻起家淮水变成了蛤蜊,彩虹消失不再出现。天子住在北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黑色的车,车前驾着黑色的马,车上插着黑色的绘有龙皱的旗帜,天子穿着黑色的衣服,佩带着黑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黍米和猪肉,使用的器物宏大而敛口。 这个月有立冬的节气,立冬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天立冬,大德在于水。”于是天子斋戒,准备迎冬。立冬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去迎接冬的降临。迎冬回来,赏赐为国捐躯的大臣的子孙,抚恤救挤这些大臣遗留韵孤儿寡妇。 这个月,命令掌管卜筮的太卜,祈祷于龟策,看兆象,算卦数,来考察吉凶。这时候,要察访那些曲意逢碰上司而扰乱法制的人,判他们的罪,不得有所隐藏。 这个月,天子开始穿皮农。命令主管官吏说。“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之间不再相通,封闭而形成冬天。”命令百官谨慎对待仓虞府库之事。命令司徒击各地巡视积聚的情况,不得有没积聚的谷物。要加高加固城墙,警戒城门里门,维修门栓门鼻,小心钥匙锁头,加圈印封,守备边境,修葺要塞,谨慎关卡桥粱,堵塞田间小路,饬正丧事的规格,分别随葬的衣服,营建坟墓的大小,高低、厚薄的标准,都要按照贵贱的等级。 这个月,俞夸工师献上百工制作的器物,考核工效,摆出他们制作的祭器,看是否依照法度程式。不得制作过于奇巧的器物来摇动在上位者的奢侈之心,一定要以精密为佳。器物要刻上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考察他们是否信诚。如果有不精细之处,一定要给予处罚,来追究他们的诈巧之情。 这个月,天子诸侯与群臣在蒸祭之后,举行盛大的宴饮,排列次序。天子向包月星辰等在天之神祈求明年五谷丰登。大杀牺牲,在官社及门闾祈祷,然后飨先祖,五祀,慰劳农夫,使他们好好休息。天子命令将帅讲习武事,教军士练习射箭、驾车,比试体力。 这个月,命令掌管水利水产的官吏向百姓收缴水泉池泽的赋税,但不得擅自加税来侵犯百姓的利益,给天子在百姓中结下怨恨。敢这样做的人,一定要处罚而不得宽赦。 孟冬实行应在春天发布的政令,那幺,冰封地冻就不牢固,地气就会宣泄散发,百姓就会多所流亡。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多暴风,正处冬天而不冷,蛰伏的动物就会重新出来。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霜雪就不能按时气而来,小的战争就会不断发拄生,外寇就会侵扰边境。 仲冬之月,太阳的位置在斗宿。黄昏时刻,壁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轸宿出现在南方中天。仲冬于天干属壬癸,它的主宰之帝是颛顼,佐帝之神是玄冥,应时的动物是龟鳖之类的甲族,相配的声音是羽音,音律与黄钟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六,味道是咸昧,气味是朽气,要举行的祭祀是行祭,祭祀时祭品以肾脏为尊。这个月,冰冻得越发坚实,地表开始冻出裂缝。鹖鴠不叫了,老虎开始交配。天子住在北向明堂的中央正室,乘坐黑色的车,车前驾着黑色的马,车上插着黑色绘有龙牧的旗帜,天子穿着黑色的衣服,佩戴着黑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黍米和猪肉,使用的器物宏大而口敛。 命令司徒官说:“不要兴动土木工程,不要打开遮盖掩藏东西的仓廪府库,不要发动众多百姓,以此顺应时气的封固和闭藏。”打开盖藏之物,发动众多百姓,地气就会宣泄,这叫做开启天地用来闭藏万物的房舍。这样一来,蛰伏的动物都会死去,百姓中会流行疫病,并随着丧亡。这个月,命名叫做“畅月”。 这个月,命令官官的首领申明宫中的禁令,严加注意宫廷和房室的门户,一定要层层紧闭。要减少妇女的工作,不许她们制作过分奢华巧饰的东西,即使是尊贵的亲戚和宠幸的人,也没有不禁止的。命令酒官之长监制酿酒,选用的高粱稻米必须纯净,制作酒麴酒蘖必须适时,浸渍炊煮米麴必须清洁,所用的井水泉水必须甘美,使用的陶器必须良好,酿制的火侯必埂适中。这六件事要处处兼顾,酒官之长监督它,不得有一点差错。天子命令主管官吏祭祀四海、大河,水源、深渊、大译及井泉的水神。 这个月,农民尚未收藏积聚的谷物、放牧在外的牛马,若被他人取用,不必责问。农民有能在山林水泽中采取榛粟菱芡,捕猎禽兽的,主管山泽的官吏要教导并鼓励他们,若有人侵犯夺取他们的成果,一定要处罚,决不宽赦。 这个月,冬至到来,阴阳相争,各种生物都开始萌动。君子整洁身心,居处一定深邃,身心要宁静,屏除声色,禁绝嗜欲,保养身体和性情,对各种事情都不要急噪,而要静观,以等待阴阳消长的结果。这个月,芸草开始萌生,荔蒲挺挺而出,蚯蚓屈曲面动,麇鹿犄角坠落,水泉开始涌动。冬至的时候,可以砍伐林木,割取竹子。 这个月,可以罢免无事可作的官吏,可以除去没有用处的器物。涂塞宫廷的门户,修筑牢狱,这些都是帮助上天闭藏的措施。 仲冬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幺,国家就会出现干旱,雾气就会弥漫,雷声就会震动。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雨雪就会时时相杂而落,瓜果就不能成熟,国家就有大兵侵扰;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耶么,虫螟就会成灾,水泉就会衰减枯竭,百姓中就会流行疫病。 季冬之月,太阳的位置在婺女宿,黄昏时刻,娄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氐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季冬于天干属壬癸,它的主宰之帝是颛顼,佐帝之神是玄冥,应时的动物是龟鳖之娄的甲族,相配的声音是羽音,音律与大吕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六,味道是咸味,气味是朽味,要举行的祭祀是行祭,祭袒时祭品以肾肚为尊。这个月,大雁将要北来,喜鹊开始搭窝,山鸡鸣叫,家鸡孵卵。天子住在北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黑色的车,车前驾着黑色的马,车上插着黑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黑色的衣服,佩戴着黑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黍米和猪肉,使用的器物宏大而口敛。 这个月,天子命令主管官吏大规模举行傩祭,四方城门都割裂牺牲,并制作土牛,以此送阴冬之气。远飞的鸟飞得高而且快。这个月,普遍地举行对山川之神的祭祀以及对有功于民的先世公卿大臣,天地神祗的祭祀。 这个月,命令负责捕鱼的官吏开始捕鱼。天子亲自前往观看。于是品尝刚捕到的鲜鱼,品尝之前,要先进献给祖庙。这时候,冰冻得正结实,积水的池泽层层冻结。于是命令凿取冰块。冰块藏入冰窖之后,命令有司告诉百姓从谷仓中拿出五谷,选择种子。命令负责农业的官吏,谋划耕作的事情,修缮犁铧,准备耕田的农具。命令乐官举行吹奏乐的大合奏,结束一年的训练。命令王畿内的郡县大夫收缴按常规应该交纳的木柴,来供给祖庙及各种祭祀举行燔燎之用。 这个月,日月星辰绕天一周,又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年的天数接近终了,新的一年将要重新开始。要让农民专心筹备农事,不要差遣他们干别的劳役。无子与公卿大夫整饬国家的法典,讨论接季节月份制定的政令,以此来准备明年应作之事。命令太史排列各异姓诸侯的次序,使他们按国家大小贡赋牺牲,以供给对上天及社稷之神的禁祀。命令同姓诸侯供给祭祖祖庙所用的牛羊犬冢。命令小宰依次列出从卿大夫到一般老百姓所有土地的数目,使他们贡赋牺牲,以供给条祀山林河流之神使用。凡是在天下九州的老百姓,必须全部献出他们的力量,以供给对皇天上帝,社稷之神、先祖神主以及山林河流之神的祭祀。 实行这些政令,这述就算一年终了了。(缺字)在三旬中有二日。 季冬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白露就会过早降落,有甲壳的动物就会成灾,四方边邑的百姓就会为躲避来犯之敌而藏入城堡。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幼小的动物就会遭到损伤,国家就会流行久治不愈的疾病,给这种情况命名叫做“逆”。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大水将为害国家,冬雪将不能按时降落,冰珠将会融化。 卷六·谥法解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趕。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译文: 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成王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建了大功,死后将安葬,就制定了谥号,于是叙明制谥法则。 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车马服饰,是地位的表现。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行为出于自身,而名号生于别人。 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 举良善选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 德行如天高地厚的称“帝”。 安定百姓以法为准的称“皇”。 集仁、义在身的称“王”。 赏罚公道的称“君”,民众都归从他的称“君”。 为大家设立制度的称“公”。 行为被八方响应的称“侯”。 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诽他人的谥号“简”。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 刚强而理端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又平定动乱的谥号“武”,以法治民能使民服的谥号“武”,贪大功而屡用兵的谥号“武”。 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了解四方安危的谥号“明”,诬陷怨谤不生的谥号“明”。 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 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 征战能返回的谥号“麓”,思虑深远又接受规劝的谥号“嫠”。 通古今又多才能的谥号“宪”。 聪明而富于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 性温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使五世同宗祖的都安宁,谥号“孝”;惠顾下民,尊爱长辈的 谥号“孝”;祭祀适时的谥号“孝”。 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考”,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考”。 控制心性,能使行为庄重的谥号“齐”,出力辅佐促使成功的谥号“齐”。 源头远长而流动通畅的谥号“康”,年成丰而民和乐的谥号“康”,以安乐抚慰民众的谥号“康”,使百姓自得安乐的谥号“康”。 安定百姓设立政令的谥号“成”。 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穆”,内心所想表露于处的问谥号“穆”。 敏捷而慎重的谥号“顿”,勤勉能追悔过失的谥号“顷”爱护百姓又协和万民的谥号“顷”。 彰明道德而有功的谥号“昭”,仪容恭敬而美好的谥号“昭“,美名传播四方的谥号“昭”。 保护百姓中的老年人的谥号“胡”,年高寿长的谥号“胡’。 意志坚毅又行为果敢的谥号“刚”,追补以往过失的谥号“刚”。 以宽和之德安定众人的谥号“静”,谦恭有礼又沉静少言的谥号“静”,宽宏乐观而善终的谥号“静”。 治理政事而无过失的谥号“平”,办事依章法的谥号“平”,布纲纪把握准则的谥号“平”。 依照正义而达到目的的谥号“景”,推行正义而行为果断的谥号“景”,想得久远又深思熟虑的谥号“景”。 行为清白而守节操的谥号“贞”,深谋远虑又能成功的谥号“贞”,不隐瞒又公正无私的谥号“贞”,表里如一的谥号、“贞”。 勇猛而刚毅果敢的谥号“威”,勇猛而强力果敢的谥号“威”,果断行事以伸张正义的谥号“威”。 治理政事依法典而不衰的谥号“祁”。 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谥号“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的谥号“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的谥号“桓”。 道德纯一完备的谥号“思”。普察万民疾苦的谥号“思”,通盘考虑事事用心的谥号“思”,能追悔先前过失的谥号“思”。 性格宽柔又慈爱百姓的谥号“惠”,爱百姓好施舍的谥号“惠”。 性格温和又能接受规劝的谥号“慧”。 善思考又能区别人的地位的谥号“元”,多行义事而百姓高兴的谥号“元”,开始建立国都的谥号‘‘元”,主持正义又推行德政的谥号“元”。 屡次发动战事的谥号‘‘庄”,聪慧而坚强使人顺服的谥号“庄”,战胜敌人克服动乱的谥号“庄”,为国捐躯死于原野的谥号“庄”,屡次征战讨伐的谥号“庄”,使用武力而不成功的谥号“庄”。 克制杀伐执掌国政的谥号“夷”,安定百姓喜好安静的谥号“夷”。 主持正义赞扬善事的谥号“怀”,慈惠仁德而短寿的谥号“怀”。 早晚警戒自己的谥号“敬”,早晚认真办事的谥号“敬”,善于顺合法典的谥号“敬”。 口说仁义而不能兑现的谥号“丁”,糊涂而不顺从的谥号“丁”。 以武立功又安定百姓的谥号“烈”,主持德政又遵循祖业的谥号“烈”。 刚强而能成功的谥号“翼”,有深谋远虑的谥号“翼”。 刚强有德能成事的谥号“肃”,成竹在胸而能决断的谥号“肃”。 爱护百姓而喜欢办事的谥号“戴”,典礼不出现差错的谥号“戴”。 死后心愿得以实现的谥号“灵”,乱法行私而不知减的谥号“灵”,尽知鬼神之事的谥号“灵”,不经努力而成名的谥号“灵”,死后现出鬼神之态的谥号“灵”,喜好祭祀鬼神的谥号“灵”。 短寿夭折未成人的谥号“殇”,未成家而短命夭折的“殇”。 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谥号“隐”,无心在位而偏又不成的谥号“隐”。 中年早逝的谥号“悼”,在恐惧中度日的谥号“悼”。 不思恩惠又忘记恩惠的谥号“剌”,固执反常又坚持错误的谥号“刺”。 不理政事不治家任其紊乱的谥号“荒”,喜好逸乐懈怠政事的谥号“荒”。 在位期间遭遇外患的谥号“愍”,使百姓死伤的谥号“愍”,在位期间连续发生水旱疫灾的谥号“愍”,灾害与暴乱同时发生的谥号“愍”。 早年孤单又短寿天折的谥号“哀”,谦恭仁惠而短寿夭折的谥号“哀”。 早年孤单而失去君位的谥号“幽”,心思蔽塞而昏乱的谥号“幽”,起居无节号令不时的谥号“幽”。 能有威严而行动敏捷的谥号“魏”,能有威严而仁惠有礼的谥号“魏”。 废弃礼仪又疏远众人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远礼仪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荒政事的谥号“炀”,行为放纵而精神衰疲的谥号“炀”。 心知耻丑而动则戒惧的谥号“顷”。 有威德又刚强勇武的谥号“圉”。 名声好又通情达理的谥号“宣”。 治理百姓而没有恩德的谥号“使”。 所作所为表里如一的谥号“憨”。 战胜敌人又有壮志雄心的谥号“勇”。 昭示功劳以安定百姓的谥号“商”。 以文章描述古今的谥号“誉”。 心里能揣度诸事是否合宜的谥号“度”。 爱好平和不与人争的谥号“安”。 表里中正又始终如一的谥号“白”。 不出生在自己的国家的谥号“声”。 暴戾而不认亲情的谥号“厉”,杀戮无罪之人的谥号“厉”。 任人为官能符合他的实际能力的谥号“知”。 遭遇荒年而没有粮食的谥号“穅”。 名与实相符合的谥号“质”。 不追悔以前的过错的谥号“戾”。 温厚贤良令人爱之乐之的谥号“良”。 恃仗威势而行为放纵的谥号“醌”。 道德纯正令天下响应韵谥号“莫”。 尽力施舍而无私心的谥号“类”。 好变易而动乱百姓的谥号“躁”。 仁慈祥和普遍顺从的谥号“顺”。 满怀志向而多不得志的谥号“感”。 身冒危险而事奉主上的谥号“忠”。 思虑果断而深远的谥号“赶”。 懈怠国政而与外国交通的谥号“携” 遭疏远而又承继大位的谥号“绍”。 显明义行而掩盖过错的谥号“坚”。 一开始就敏捷行事而行事得成的谥号“直”。 内内外外都归顺的谥号“正”。 言华美而无实质的谥号“夸”。 教诲人而不知倦的谥号“长”。 爱护百姓表现在用刑的谥号“克”。 对赐予显得吝啬的谥号“爱”。 违天理害百姓的谥号“抗”。 喜欢廉洁又能自我克制的谥号“节”。 选择好的跟着去做的谥号“比”。 喜欢改换旧有的谥号“易”。 名与实不相符合的谥号“缪”。 思虑未出现差错的谥号“厚”。 心地纯正有大度的谥号“匡”。 谥“隐”,有哀怜之类的意思。谥“景”,有勇武之类的意思。施德,是“文”;除恶,是“武”。开辟土地是“襄”,征服远方是“桓”。以刚克人是“发”,以柔克人是“懿”。履行正道是“庄”,犯有过失是“僖”。敢做而不成功是“宣”,欲惠爱而内无德是“平”。取意坚定不移,以其明显特征为准,其余都与其相象。 “和”,是会合之意。“勤”,是操劳之意。“遵”,是遵循之意。“爽”,是伤的意思。“肇”,是开始之意。“义”,是治理之意。“康”,是安宁之意。“怙”,是依仗之意。“享”;是祭祀之意。 “胡”是大的意思。“服”是战败使服之意。“秉”,是顺从之意。“就”是聚合之意。“意”,是过的意思。“锡”,是给予之意。“典”是常的意思。“肆”,是放纵之意。“稼”,是虚空之意。“睿”是圣明之意。“惠”,是仁爱之意。“绥”,是安抚之意,“坚”是增长之意。“耆”,是强的意思。“考”,是完成之意。“周”是至极之意。“怀”,是思念之意。“式”,是法式之意。“布”是施放之意。“敏”,是疾速之意。“捷”,是攻克之意。“载”是记事之意。“弥”,是长久之意。 卷六·明堂解 大维商纣暴虐,脯鬼侯以享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践天子之位。 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大朝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负斧依,南面立。率公卿士,侍于左右。三公之位,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位。门内之东,北面东上,诸男之位。门内之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难免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难免东上,四塞九采之国。世告至者,应门之外,北而东上,宗周明堂之位也。 明堂,明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七年,致政于成王。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广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广四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左为左介,右为右介。 译文: 主要是因为商纣王暴虐,杀了鬼侯做成肉干以宴享诸侯,天下诸侯都很忧虑。四海万民百姓欢欣拥戴文王、武王,因此周公辅助武王讨伐商纣,平定了天下。已战胜商纣二年,武王去世,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没有登天子之位。周公代理政务而君临天下,他平息叛乱用了六年才使天下太平,就在宗周朝会方国诸侯。在大朝诸侯之时,明确明堂的位置。 天子的位置:背靠绘有斧纹的屏风,面朝南站立,众公卿陪待在左右;三公的位置:在堂上中阶之前,面朝北以东为上;众侯爵诸侯的位置:在堂上东边台阶以东,面朝西以北为上;众伯爵诸侯的位置:在堂上西阶的西边,面朝东以北为上;众子爵诸侯的位置:在内门东边,面朝北以东为上;众男爵诸侯的位置:在内门西边,面朝北以东为上。东方各部族,在东门外边,面朝西以北为上;南方各部族,在南门外边,面朝北以东为上;西方各部族,在西门外边,面朝东以南为上;北方各部族,在北门外边,面南以东为上;塞外荒远的方国以及一世来见一次的方国,都在正门外边,面朝北以东为上。这就是宗周明堂的位置安排。 这个明堂,是标明诸侯尊卑的地方,所以周公建造了它,并依明堂的位置安排朝会诸侯。又制定礼仪,创作礼乐,颁布度制量制,从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自献上他们的土特产。七年后,把政务交给成王。 卷六·尝麦解 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是月,王命大正正刑书。爽明,仆告既驾,少祝导王,祝亚迎王降阶,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秘于社,各牡羊一、牡豕三。史导王于北阶,王陟阶,在东序。 乃命太史尚大正,即居于户,西南向。九州(缺字)伯咸进在中,西向。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阶,作策执策,从中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太祝以王命作策,策告太宗。王命(缺字)秘,作策许诺,乃北向繇书于两楹之间。 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缺字)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缺字)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其在殷当作夏之五子,往伯禹之名,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今予小子闻有古遗训,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不忘,祗天之明典,令(缺字)我大治,用我九宗正州伯,教告于我,相在大国,有殷之(缺字),辟自其作(缺字)于古,是威厥邑,无类于冀州。嘉我小国,小国其命余克长国王。 “呜呼,敬之哉!如木既颠厥巢,其犹有枝叶作休,尔弗敬恤,尔执以屏助予一人,集天之显,亦尔子孙其能常忧恤乃事,勿畏多宠,无爱乃嚚,亦无或刑于鳏寡非罪。惠乃其常无别于民。” 众臣咸兴,受大正书。太史策刑书九篇,以升授大正,乃左还自两柱之间。(缺字)箴大正曰:“钦之哉,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无思民,因顺尔临狱,无颇正刑有掇,夫循乃德,式监不远,以有此人保宁尔国,克戒尔服,世世是其不殆,维公咸若。”太史乃降,大正坐,举书,乃中降,再拜稽首。王命太史、正升拜于上,王则退。 是曰,士师乃命太宗序于天时,祠大暑;乃命少宗祠风雨百享。士师用受其胾,以为之资。邑乃命百姓遂享于富,无思民疾,供百享。归祭,闾帅里君以为之资。野宰乃命家邑县都祠于太祠,乃风雨也。宰用受其职胾,以为之资。采君乃命天御,丰穑享祠为施,大夫以为资。箴太史乃藏之于盟府,以为岁典。 译文: 在孟夏四月,成王第一次在宗庙作祈祷,还向太祖文王祭献新麦,这一月,成王命令大正修订刑书。 黎明时候,太仆报告车驾已备好,于是少祝在王前引路,亚祝迎上去接成王走下寝宫台阶,就去到宗庙。大宗伯、小宗伯和内史到社庙祭祀,用公羊一只、公猪三头。太史引导成王走向大堂前东边的台阶。成王登上台阶,立于堂内东墙跟前,就命令太史在右,大正就位偏门之西,都面朝南。九州的首领都进门立于中庭,面朝西。大宰就手捧盛简册的“中”从客阶登上大堂。作册手执简册跟随在大宰之后。大宰坐下,把“中”敬放在大正前面。大祝以成王之命命令作册告大宗伯,以成王命命令内史。作册答应,就面朝北在两根之间宣读册书。 王如此说:“大宗拚和大正:从前上天开始造就炎帝、黄帝的时候,就制定了法典。命令炎帝分管两位卿士——蚩尤与少昊。于是炎帝命蚩尤抵御少昊,以监视四方(一译:命令蚩尤戍卫周边,少昊去管理更远的地方),并主持上天尚未完成的奖赏。而蚩尤却追赶炎帝,与炎帝在涿鹿山下争斗,打斗之声传遍各个山角。炎帝十分恐惧,就求救于黄帝。黄帝抓住蚩尤,在冀中杀了他。黄帝用武力消除了心中怒气,用大正顺和天意,让人们念及秩序。把黄帝的功绩记录在太常旗上,把杀蚩尤的地方命名为绝辔之野。黄帝又命令少昊为鸟师,以修正后来五帝沿用的职官,所以少昊名叫质。天下因此十分和解,到现今仍不混乱。后来唐的儿子五观,忘了大禹的训诫,把国政借与他人,没有大正因此国人相与作乱,终于使国家遭受凶险。皇天哀怜大禹,赐给夏朝彭伯寿,要他安定夏朝疆土。如今我小子听到古代遗训而不述说,因为有我祖父文王的话不会改变,我利用皇天的功德,不忘敬重上天的法典,使我们周朝大治。因此,我们众位族长和州伯教诲于我,要审视大国殷朝的末代君王有背古训,自行作乱,使其国灭,在冀州的族类也失掉了——这一教训。上天嘉惠我们小国,让我们能够长久地作国家的君王。啊呀,重视它啊!如同树上的鸟巢已经颠落,却还有枝叶作美。你们不认真顾恤你们的职事,并辅助我一人成就上天的显命,你们的子孙岂能经常顾念你们的事呢?不要畏惧权贵,不要施爱于愚蠢之徒,也不要对鳏寡老人用刑。不罚罪以及施予恩惠一仍其旧,对百姓要一样对待。” 众臣们都站起来,作册把册书交给大正,就下了堂。太史在简册上写了九篇刑书,上堂来交给大正,就向左从两根柱子之间回到原位。成王规戒大正说:“敬重它啊,诸位刑官!认真背诵你们的刑书,审视蚩尤、五观、殷纣三事,不要让百姓因循守旧,你们处理官司不要有偏颇,使用刑罚要有选择。遵循你们的道德,榜样就不远。因为自有人会安宁你们的国家,能规戒你们的职事,世世代代不会怠惰。希望诸位都能顺从。”太史就退了下来,大正坐举刑书然后从中阶下堂,两行叩拜大礼。成王命令大正上堂,在堂上礼拜,王才退堂。 这一月,土师就命令大宗伯按天时顺序祭祀大暑,命令小宗伯祭祀风雨,供奉的食物很多。士师因而接受了胙肉,作为他的资财。各城邑就命令百官到富家祭献,不让民众受苦。各种祭品以供祭祀,闾长、里君接受胙肉作为他们的资财。郊野长官就命令各大城邑和县城在大祠堂举行祭祀,长官因而接受胙肉,作为他们的资财。采邑之君就命令……处理丰收,祭祀祠堂,并给以施舍,大夫接受施舍,作为他们的资财。 诸事完毕,太史就将各种文件收藏在盟府之中,把它作为当年的要典。 卷六·本典解 维四月既生魄,王在东宫,告周公曰:“呜呼,朕闻武考不知,乃闻不得,乃学俾资不肖,永无惑矣。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闻伯父。” 周公再拜稽首曰:“臣闻之文考,能求士(缺字)者,智也;与民利者,仁也;能收民狱者,义也;能督民过者,德也;为民犯难者,武也。智能亲智,仁能亲仁,义能亲义,德能亲德,武能亲武。五者昌于国,曰明,明能见物,高能致物,物备咸至,曰帝,帝乡在地,曰本;本生万物,曰世;世可则(缺字),曰至;至德照天,百姓(缺字)径备有好丑,民无不戒,显父登德,德降则信;信则民宁,为畏为极。民无淫慝,生民知常利之道,则国强序明,好丑(缺字)必固,其务均分以利之则民安。(缺字)用以资之,则民乐;明德以师之,则民让;生之乐之,则母之,礼也。政之教之、遂以成之,则父之,礼也。父母之礼,以加于民,其慈(缺字)古之圣王乐体其政。士有九等,皆得其宜,曰材。人有八政,皆得其则,曰礼。服士乐其生,而务其宜,是故奏鼓以章乐,奏舞以观礼,奏歌以观和、礼乐既和,其上乃不危。” 王拜曰:“允哉,幼愚,敬守以为本典。” 译文: 在四月十五那天,成王在东宫,对周公说:“啊呀!我听先父武王说过:不懂就问,问不到就学,即使天资不好也永无疑惑。现今我不懂,修明道德当依据什么,施行政教当做些什么,以及养育百姓的措施和礼乐产生于何处?并非我不思考,而是思考了还不明白,特以敬问伯父。” 周公两拜叩头,说道:“我听先父文王说:能求到贤士的,是智;给予百姓好处的是仁;能受理百姓官司的,是义;能纠正百姓过失的,是德;为百姓冒犯危难的,是武。智者能亲近智,仁者能亲近仁,义者能亲近义,德者能亲近德,武者能亲近武:这五样都昌盛于国的国君叫英明。英明能发现人物,德高能招致人才。各类人才齐备叫帝,帝面对土地叫本,本生万物叫世,世可效法叫至。至高的道德照临天下,百姓就不会惊恐。人才多就有好有坏,百姓就无不戒惧。 德高望重者举明道德,道德普及世间就能取信于人,百姓信从就会安宁。有所畏惧又有所依准,百姓就没有淫邪。百姓知道平时取利的方法,国家就强盛。好的坏的秩序明确,百姓会首先固守自己的本职。分配均等又公开,百姓会安定。以物资助他们,百姓会快乐。修明道德作百姓的表率,百姓就会谦让。让他生长,让他快乐,是母亲的职责。让他正直,让他受教育,最终有所成就,是父亲的职责。父母的职责尽到百姓身上,他的仁慈就到了极点。古代的圣王,都乐于实现这种政治。 士有九等,都得到适宜的安置叫人才多;人有八政,都合于各自的准则叫礼仪适当。士喜欢他自己的活法而从事合宜的公务。所以敲鼓以彰明音乐,跳舞以显示礼仪,唱歌以显示融洽。礼仪和音乐谐合以后,他们的主上就不会有危险。” 成王合手行礼道:“好啊!我这愚幼之人将恭敬地遵循着它,把它作为治国的根本法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wh/5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室内盆栽该怎么放Get
- 下一篇文章: 这3种花不能放在室内,植株有毒,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