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母亲节我们用漫画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今年我们要让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小编发起了征集令,献礼母亲节,寻找“事小情深--和妈妈相处的那些事”的感人小故事。

妈妈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们。我们的世界很大,却常常忽略了她。虽然言语不同,但关爱相同。形象虽有不同,但母爱相同。

母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了吧。

今天她不需要你精心准备的礼物、也不需要华丽的问候,只需要你说出对她的爱,记忆深处的点滴小事...请静静聆听他们诉说对妈妈的爱...

1

想念你,母亲

作者:李皓

想念您,母亲......

那一年冬天,在一个下雪的寒夜,您留下我们姐弟悄悄的走了,正如您轻轻的来!远去的您,没有怨言,没有带走一片雪花……

想念您,母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一度的母亲节又来了!夜静的听不到一声虫叫。独在异乡,夜深怀念更深……此刻伴我的唯有孤单的键盘声,如您夜里给我们姐弟盖被子轻轻的脚步声……

想念您,母亲……

我站在阳台一角,面朝故乡,迎着清清的夜风,凝视家乡的夜空明月;如此夜风一定是从故乡我家的竹林吹来,如您抚摸我的头发一般温柔,多想在此刻您能突然在身后叫儿一声乳名。母亲,想念您的心在他乡的夜里漫延!

想念您,母亲……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逢快过年了,您总是在菜地的小径上等我回来,老远就唤我乳名,然后总是自不量力的接过我沉沉的行李;您总是煮好了咸鸡蛋和我最爱吃的瓦罐炖鸡肉,然后站在边上笑眯眯的一个劲让我吃;您总是在送我去南方的路上喋喋不休,“在外面要注意身体……过年早点回……”;每次我越走越远,你总是孤单的站在田埂上含泪目送我,直到您身影越来越小,再也看不清你挥起的手臂……

想念您,母亲……

记得儿时,多少回放学路上你接过我沉甸甸的书包;多少回,您偷偷的把家里仅有的柴米钱拿出几块放在我书包;多少回去外婆家我光着小脚丫你怕我小脚走路被沙子磨破,您背着我行走三四里山路,醒来才知道到了家;多少回……

想念您,母亲……

有妈,就有温暖的家。多少个寒夜,您为我们点燃温暖的火堆,把我们的童年,把浓浓的爱、深深的期望、缝进一个又一个补丁里……直到您手里的线再也穿不过那小小的针眼;母亲,您的腰板不那么挺直了,岁月染白了你的两鬓,在您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屋顶结上了冰霜,邻居们早已围在火炉边,您的针线活还有那永远忙不完的家务每天到深夜,梦乡里还偶尔传来您咳嗽声。

想念您,母亲……

母亲走了,也带走了一份守候,曾经温暖、熟识的老屋户门紧锁一片凄凉。每次回去,在您常常等我回家的菜地边我总是下意识放慢脚步,停留片刻,在菜地某个角落,仿佛看到您正辛勤的耕耘……多少次,我站在菜地旁大声呼唤您:母亲!菜地回音:轻声些,轻声些……母亲正在给我们施肥……多少次,我在田埂上大声呼唤您:母亲!风儿阵阵回声……她刚离去,她刚离去,此时正在家为你们准备晚餐……

想念您,母亲……

几次从南方回家,经过熟识的菜地边,再也听不到您老远喊我的乳名,看不到过来接我行李的瘦小身影,更没有水煮的盐鸡蛋和炖鸡肉;也听不到临行时您的唠叨。多想再听你呼唤我的乳名,也想听听你曾经“烦人”的喋喋不休……

想念您,母亲……

离家多远,乡愁就有多深。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儿子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此时此境对您的怀念,我永远无法遗忘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更无法淡忘您养育我的那份恩情。母亲,您在那边过得好吗?你在那边也一定想念我吧!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我常年谋食在外,我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不能常去坟前看您,请原谅儿的不孝!母亲,诚请接受儿子遥远的叩拜……

想念您,母亲……

但愿您在天堂不再受病魔的折磨,天堂不再受苦受累。愿您在天堂过得快乐!祝您节日快乐!同时也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2

母亲薛老师的小故事

作者:张崴

说起母亲,几乎就是的伟光正的代名词,不同时代的人真是用尽了溢美之词来形容母亲,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到含辛茹苦、舔犊情深、孟母三迁等等,估计谁提起自己的母亲总会有诉不尽的情,说不完话。提起我家的这位老太太,还是我中学的英语老师,怎么形容她呢,我不吹牛,尽量客观一点说说她的两三件小事儿。

我是二零零零年上的大学,那是第一次从寒冷的东北到北京。东北人讲话说“进关了就是南方了,冬天地面就不上冻了”,这个“关”指的是山海关,我也就这样人生头一次从冰天雪地的黑土地到了美丽的“南方”。去北京上学是父亲请假送的我,当时他们都还没退休,母亲薛老师还在为孩子们新学期的课程忙碌,临走前对我说:“去了北京别忘了可是去学习的,别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看啥都新鲜!”

“不新鲜,不新鲜,我就是把课桌从哈尔滨搬到北京了”。当时自己的内心还是沉浸在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沮丧里,说真的确实没啥心思打量这繁华的北京。“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转眼就结束了大学前两年的课程,还算让人省心的我成绩靠前,一切都顺利,可每次在家呆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了,嘴里的“去北京”也渐渐变成了“回北京”。二零零二年的暑假结束,父亲和母亲很开心的破例一起去车站送我返京,这么隆重的送行让我多少有点激动,心里想着他们应该还是想儿子了,我可万万没想到月台上父亲干净的黑色布鞋和白色衬衣竟成了我对他最后记忆。

薛老师一般每星期给我打次电话,父亲偶尔在电话旁边也唠叨上两句。二零零二年入冬这样的电话就总是不那么规律,由于进入了期末的考试季,不太敏感的我也顾不上这些琐事,谁知就在接近二零一三年元旦的前几天,重病的父亲竟突然离我们而去了。母亲和父亲共同隐瞒了这一切,原本觉的父亲的病情并不重,不想我胡乱担心,后来又觉得我正考试,等考完再说也不迟,没想到病情发展的那么突然。结果,等我考完大三上学期的全部课程,一月中旬回到家,母亲和亲友已经料理完了全部的后事,我愣愣的听着这个噩耗,流着眼泪,耳边响着“儿子呀,千万别怪妈妈,千万别怪妈妈”。

薛老师总是把自己是知识分子这件事挂在嘴边,特别的当回事,偶尔从电视里看到啥不公平的事情,或是听说那个人家歪门邪道发了财,便不自觉的嘀咕:“我们知识分子可不一样”,你要故意问她哪里不一样,一嘟噜话准就来了“你姥爷就是老师,还是校长,知识分子虽然不活络,但是守本分,儿子呀,你长大后也得当个老师,最好是大学教授……”。可以说这种言传身教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过程,结果唯一的作用是“老师”成了我就业选项中第一个被划去的。

知识分子薛老师还是有着东北娘们儿的小毛病,比如总是爱和其他主妇们张家长李家短的絮叨,聊的话题也大体离不开谁家的老公怎么样了,孩子有没有出息之类。自从父亲过世后,母亲自然的就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放到我身上了,和朋友聊天时也总是把我说的英明神武、百里挑一,经常弄的我十分尴尬。比如,我刚上大学时候别人问“你家儿子在北京学啥呢?”两千年初计算机专业比较火,她就随口说孩子学计算机呢。后来我读了研究生,别人又问她,彼时金融又火了,她就说孩子在北京学金融呢。我的“英雄事迹”被薛老师越传越广,导致假期回家时,竟然会有人登门到家讨教学习经验,每当这时从母亲的开心的笑容中我能体会到自己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十八年的寒窗苦读,母亲终于含辛茹苦的把我供到了硕士毕业,找工作这事又让她犯了愁,其实薛老师也根本帮不上啥忙,但电话那端牵肠挂肚的心透过电波点点滴滴触动着我,从未离开。工作找的还算是顺利,很早的拿到了录用通知,当把普华永道的名字高兴的告诉她时,这家公司又超出了她的知识范畴,开始认为是日本企业,后又和她解释了半天,终究还是搞不太清楚,这直接导致她和主妇们的谈资少了很大一块乐趣。这个困扰终于在二零一零年解决了,那年我加入了北方,对于她来说我就是到兵器工业公司上班了,做的是财务工作,虽然没如她的愿成为大学教授,但毕竟我在干啥这个事儿好理解多了。

薛老师老了,但是身体还好,现在专门负责她孙子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们都很爱她。

3

“二婶”--忆母亲二三事

作者:叶瑞昌

因为父亲在兄弟间排行第二,所以同辈乡邻都习惯称呼母亲为“二婶”,她的真名实姓平时却少人提起。认识“二婶”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善良、勤劳、热心和有主见的人。

母亲没有上过学堂,从来没有给我讲过“孟母三迁”的典故,但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因为那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年仲夏,母亲带我去小学注册上学。她挑着一担箩筐走在前面,我忽前忽后,蹦蹦跳跳随母亲来到学校。“二婶,带孩子来报名了?”老师热情地招呼。“是的,该读书了。”母亲缴纳了一个学期3.2元的学费---含书本费用,算把我交给了学校,从此开始我的学生生涯。那时老师留的作业不多,总耽误不了小伙伴们学前课后上山捕鸟下水摸鱼的。但开始时吸引我到每天准时课堂的,是语文余老师每天课前讲一段“冬子找红军”的故事。冬子为了找到红军队伍,每天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啊走啊,一直到学期结束,冬子还没有找到红军!我却因此养成了准点到校的习惯。余老师见到母亲,总忘不了夸她的学生两句:“二婶,你的孩子挺好学的。”

每逢过年,家家都有贴春联的习惯。母亲还认不全春联上的字,但每对春联的含义她是清楚的。乡里的春联由文人墨客即时挥就,多寓意平安、颂春、新桃换旧符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种今日司空见惯的对联,在哪个特殊的年代属于被横扫的“四旧”之列。母亲将对联买回来,由我来帮助张贴。贴好后,母亲左右联一看,说:“贴反了”,我小心将对联置换过来,重新贴上。那时我并不懂对联分上下联,以平仄分开的要求,按理说母亲也不知道这种文学关系,于是我就问她为什么要换过来?她说:“这样看着字顺眼。”现在想来,母亲这种质朴的判断有直抵真理的依据:汉字总体讲究结构工整对称,对联更要求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看着不顺眼,定有不妥!春联贴好了,就有了过年的气氛。左邻右舍看见,说:“二婶,你们家贴上春联了。”“是的”母亲笑着应答,就像房子有了新的装潢。

母亲事业的顶峰,是带领一班来自广州石榴岗海军基地的“知青”安全度过了几年的乡村岁月并赢得这帮城里娃的尊重和爱戴。二十几个16、17岁来自部队大院的毛头小伙和姑娘,在“二婶”的带领下,开始了农场的生活。小伙子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常常饥肠辘辘,跑到家里来,母亲给他们煮点番薯充饥;姑娘们喜欢来到家中和母亲聊天,使用缝纫机缝补衣服。每到番石榴果实成熟时节,后院的果树下总是充盈着这班年轻人的欢声笑语……那时,人们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是那么难得,直如那纯天然石榴香味,教人难以忘怀。母亲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带领这班年轻人,为的是对人家的父母家人有个好的交代;“知青”们则感受着“二婶”单薄但无微不至的关怀,相互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知青们后来陆续返城,开启了另一段人生轨迹,有人平平淡淡,有人成为行业翘楚。但潮起潮落,饮水思源,知青们和“二婶”总是保持着那份思念和祝福。

今年母亲节,恰逢母亲驾鹤西去年余。日前与众乡邻好友缅怀老人,大家都记念着“二婶”的善举及好处。“存以甘棠,去而益咏”。对“二婶”的有口皆碑,足以安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

4

母亲如水,母亲如山

作者:陈芳

屈指算来,自己为人母已十年有余。

我一直清晰记得,十年前第一个孩子被护士姐姐从我肚子里抱出来那一刻她那清脆的哭声,好象还没有完全睡醒外人打扰了她的美梦。现在回想起来,从她那任性的哭声中就该判断出这孩子不好带。五年前,上帝又恩赐我们一个小生命,她带着微弱的哭声向我们打招呼,似乎在说:“爸爸,妈妈,我来耶!”

十年,身为母亲,经历太多,感慨太深,其中的苦与乐岂能用文字言表!但二个小生命带给我的幸福与勇气常让我忘却做母亲的辛劳!最难的时候我曾鼓励自己,咬咬牙,一定会有办法,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就在二天前,小女儿拿起电话说我想外婆了,想问她什么时候回来。我这才意识到在小女儿的心目中广州这个家才是外婆的家,河南那里只是外婆暂时回去一段时间。电话接通了,那边传来妈妈开心的笑声,一切都是家里安好、平安、健康、顺利,最后给我们讲她昨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我的二个女儿从遥远的地方走回河南老家,哭的满脸是泪,说要找妈妈……听着听着,我的泪就来了,这哪里是女儿要找妈妈,分明是妈妈对女儿的无限牵挂呀!

母亲与共和国同岁,与新中国一同成长。母亲受过三年大饥荒,挨过大跃进的苦。结婚三天父亲就背起小黄包从了军,家里就剩下唯一的一床被子做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就是几十年,含辛茹苦把我们姊妹三人拉扯大。好不容易供到我大学毕业,当面临是回到老家发展还是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的选择时,母亲举重若轻地说:“你能飞多远飞多远,咱不管。”我按照当初的意愿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远离家乡。如今十八年过去了,再仔细品品这话,是母亲不愿意管吗?她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陪伴在身边?何尝不希望人老了有个主心骨?她说出这样的话只是不想让女儿牵挂她,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女儿的决定。随着岁月的变迁,母亲慢慢地老了,身子骨明显不如以前,但每次电话总能听到她老人家那爽朗的笑声,每当想起这些,我心如刀绞。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一定不会远离家乡,守在母亲身旁,尽一个女儿应尽的职责。

身为人母,我深知做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你替不了她怀孕的辛苦,你替不了她开骨缝,剖开刀的巨痛,你替不了她每晚独自带娃身体所承受的负荷,你替不了她哺乳的艰辛,你替不了她每夜的频繁醒来,你替不了的太多,太多……苏俄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埋在屋瓦堆下,长达八天之久的母女,奇迹般地被救出了。那年仅三岁的孩子,所以能熬过既无食物又无饮水,而且阴湿寒冷的八天,是因为这孩子躲在母亲的怀抱中,而且她的母亲刺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血液,吸取养分,以维持不死。每当母亲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个故事时,我总能看到她泪光闪闪,感到她那浓浓的母爱之情。

母亲一生温柔似水,一向迁就爸爸与子女,任劳任怨,从不把心中的苦向别人倾述。母亲一世对我们的爱恩重如山,我此生此世无法报答。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想不出送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还象往年一样送母亲一束红艳艳的康乃馨吧,祝她老人家笑口常开,万寿无疆!

5

母亲是一条静静的河

作者:李佳

母亲是一条静静的河

我呱呱坠地时

你胸怀激荡

深爱无痕

微波轻漾

母亲是一条静静的河

我牙牙学语时

你蜿蜒流淌

左扶右抱

细水绵长

母亲是一条静静的河

我迈步求知时

你砥砺推波

不分白昼

无声护航

母亲是一条静静的河

我成家立业时

你抹去浮萍

露出河床

遍体鳞伤

母亲啊,是您坚定的方向

让我明白

大爱无疆

6

我没有让您失望

作者:白乐乐

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兄妹四个人,排行老二。小学一毕业就回家帮忙干农活,减轻家里的负担,洗衣做饭。和村子里大多数人一样,通过媒人牵线,二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也就是我父亲。

自我懂事起,母亲从来没有清闲过。她与父亲结婚后,为了生活,父亲常常外出打工谋生,留母亲一个人持家。那时我和妹妹还小,母亲既要持家,又要照顾我们。母亲深知父亲在外不容易,在家的生活过得很俭朴,除了过节买点肉,平时我们是很难闻到肉味,更别提买水果了。但母亲仍旧会花很多心思,把普通的玉米土豆做出各种花样来,给我们兄妹解馋。一团面粉,母亲可以做成包子、花卷、枣花、烙饼,即使是普普通通的馒头,刚出锅时也是喷香扑鼻。童年的日子现在看来过得很艰苦,可由于母亲的照顾,当时却只觉的快乐。

渐渐长大后,我开始离家求学。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学校寄宿,离家的日子比在家的日子还多。年我中考结束,为了以后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母亲和父亲商量想让我去市里读高中。当时父亲在外打工,只能由母亲带着我去心仪的学校报名。我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们县城,母亲结婚后也是好多年没去过市里。我们出了汽车站,母亲带着我四处问路。我只记得街上的人很多,车也很多,母亲紧紧抓着我的手,一下也不敢松开。一整天下来,我们走了三家高中的招生办,全部都拒绝了我。我还记得母亲在最后一家的招生办公室里面对负责招生的老师说:“我们家孩子中考考了很多分啊。”招生老师回答说:“来我们这报名的都是考了很多分的。”坐在回家的大巴车上,我对母亲说不然就去隔壁县城高中好了,那个高中也不错的,母亲没有说话。

最终,我还是去了隔壁县城的高中读书。开学的时候,是父亲送我去的学校,安顿好一切我送父亲到学校门口,父亲对我说母亲不来送我,是因为她始终想让我去市里上学,没能如愿她心里不舒服。高中管理的很严格,每两周才能休息一天,每四周才能过周末。有一次休息,我和同学们商量要出去玩。刚出了校门没走多远,听到熟悉的声音喊我,回头一看,居然是母亲来学校看我。如果不是刚好碰到,可能母亲就要寻个空了。从我家到学校,需要先从我们村坐车到我们县城,再从我们县城坐车到隔壁县城,在从隔壁县城坐车到学校,路上还有很多没人管理的黑车,虽然距离不远,但每次过来也要两三个小时。母亲没有待多久就回去了,我想她应该还是放不下心,一定要亲自来看看这个学校和市里的比起来究竟怎么样。这是母亲第一次来高中看我,也是惟一的一次。

年高考结束后,我收到了哈工大的录取通知书,终于没有让母亲失望。母亲很开心,张罗了好多亲戚来家里吃饭。席间也有叔叔阿姨问母亲,隔壁县城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他们家孩子也快中考了,想送他们去那里读书。我想多年之前母亲的那个心结,如今应该也解开了吧。

7

母亲

作者--马福春

我的母亲今年89岁了,从伪满洲国,到国民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无数风雨后的妈妈老了,走路开始三步一歇了,头发也渐渐花白了,手也糙了,额头皱纹也爬满了她的脸,经历的沧桑就如此无情的写在了她的脸上。走在她的身后,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酸酸的,这才意识到妈妈真的老了!

她是一个善良,和蔼可亲的母亲,为了整个家庭,为了儿女的成长付出了一生;母亲,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但是这里面藏着多少的爱,是数也数不清的;母亲,虽然只代表一个身份,但是这里面蕴含着多少无私的付出,是算也算不过来的。母爱的伟大,又岂是能用文字和言语所能表达的,它是深夜起床的一次次哺乳,它是识字断语中一句句叮嘱,它也是厨房前每一餐忙碌的身影。她将一生的爱给予了我们,给予了她孕育的生命。

儿时母亲对我们的句句教诲,会让我们觉得不生厌烦;长大后母亲对我们的次次唠叨,又会让我们觉得母亲啰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送给母亲的,只是一个背影?只是一个月一次的电话?只是敷衍般的回家探望?我们真的懂什么是母亲的爱吗?

今天你幸福了吗,我很幸福!尽管我已老大不小,可我还是常常搂着母亲的脖子,和母亲撒娇。无论怎样和母亲撒娇耍赖,母亲该严厉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手软,在家里带我那是最严厉的一个,不允许我懒惰,不允许我随便放弃,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一个不知道勤奋进取的人,依靠父母也是暂时的,希望凡事都靠自己去拼搏。

我曾经认定的一个可以奋斗一生的事业,老妈没看好,包括家人都不理解,老妈虽然反对,暗中却一直支持我。虽然最终我碰了一头包,在别人眼里都能读到各种不屑,但是我不觉得我很失败,因为增长了很多的知识,丰富了自身的阅历,以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等,我想今日的点滴积累,一定会成为我未来的财富,感谢这其中一直在帮助我的一个特别的朋友---母亲。我知道母亲的用意,所谓我的事业成功与否不重要,锻炼自己,磨练自己,凡事不等人不靠人,馅饼好吃,天上却不会白白的掉下,自己努力争取拥有才会香甜可口。自己一度曾想放弃,母亲用心良苦,一直在暗中帮助鼓励指点我。半途而废是成就不了所谓的轰轰烈烈,我咬牙坚持着,这个世界有些事情当真很难办的,虽然我一个人在前面扑腾,但是我知道,其实我的身后有着强大的亲友团,我努力做了即使我失败了,他们也会热烈的拥抱我,母亲也当儿子是她的骄傲。

辛苦劳累一辈子的母亲,您赐给我生命、哺育我成长,在您爱的呵护下我慢慢长大,人总会老,母亲的那份坚强却始终保留着。常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不计回报的,以前总是理所当然地去接受,光阴是残酷的,人总要走到那一步,活到哪一天,才能真正去主动感恩。可笑自己还经常和母亲抠气,但过后总是后悔。道理是懂得太多,但失望更多。

现在终于有些顿悟了,那生活的点滴,交织着的爱恨排山倒海似地在脑海里回应,那种敲打常让自己泪流满面。良心后怕着,怕真的到了尽头的那一天,母亲已经不在了!

生命唯一,爱是唯一,沧海桑田,骨肉连心。一个人在家时,想妈妈了,这才觉得有母亲的时候,自己永远都还是个孩子。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下辈子还想做您的儿子!”

赞赏

长按







































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
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ibenmihou.com/knxwh/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