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讲的历史故事太太太太太冷了
王朝的废墟,本名敬泽昊,80后,西部网记者,考古爱好者,微博大V。 如果你是一个考古爱好者,又是一个重度微博使用者,但你却不知道“王朝的废墟”是谁,这只能说明两点:第一,你对微博爱的并不深沉;第二,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过于正经的人。 “比我懂得多的人不玩微博” 年出生的敬泽昊是一个留着胡子的魅力“大叔”,同时也是西部网的记者,明明可以靠才华走严谨学术派的他,却偏偏要凭超大脑洞和搞笑段子走网红路线!没办法,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小编也秒变迷妹,专访还没结束,就被他成功吸粉。 点开“王朝的废墟”的微博,这个住在西安城的小伙子,每天都会发布很多好玩的历史八卦,三五句话,一两配图,引得几十万粉丝竞折腰。 “十年前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还没有开始排长队,十年前去古迹游玩,我也很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但是随着西安市民知识层次的提高,人们对文物知识的渴求比原来增长了许多,微博的流行,我也跟着成为大V。” 敬泽昊说,“比我懂得多的人不玩微博,玩微博的人又没有一手的资料。微博第一次粉丝暴涨是因为年9月挖出上官婉儿墓,我当时刚好在现场,拍了一组现场图发到微博上,粉丝从多涨到了0多。” 在那之后,敬泽昊常常与文物爱好者互动,前不久“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找《陕博日历》对应文物”微博互动活动,又让他收获了一大票粉丝,目前粉丝数已接近35万。 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 “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年9月在参观美国塔科马市林肯中学时候的推介词。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多不胜数。 你理解的历史是什么?是冰冷数字背后的年份?还是教科书上一本正经的划重点?这样一想,简直引来敬泽昊无数个白眼,枯燥乏味的简直可以当催眠曲了。 发生在西安的历史故事中,有不少八卦卖点,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吃瓜群众们搬好小板凳,来听“王朝的废墟”细细道来。 冷知识1秦国早已实现西咸一体化 说到秦朝,不得不提到史上最大的烂尾楼——阿房宫!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秦阿房宫前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百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虽然考古已经证实,如今看到的阿房宫遗址,就是一座烂尾楼,古人的描述纯属虚构。但仅存的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东西长米,南北宽米,这样的规模也最够叫人震撼了。 现在爱讲大手笔,追根溯源,我想大手笔的鼻祖应该就是秦始皇吧。他的陵墓是最大的,他的宫殿也是最大的,所修的咸阳城至今都没有找到城墙在哪儿,你不知道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大,可见,在秦国的时候就早早的实现了西咸一体化。修了这么多,刘邦乐开了花,他不用修宫殿了啊,未央宫都是现成的。 冷知识2失而复得的错金银钟颠覆历史 《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汉武帝设立乐府的认识,一直延续到年,当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周边发现了了一件刻有“乐府”二字的错金银钟,才正式推翻了这一旧观点。 但是错金银钟命运多舛,它在年从博物馆里被盗走,然后音讯全无。直到10年后的年才“重出江湖”,辗转流落至一位香港商人的手中。但令人遗憾的是,“乐府”两个字已经被锉刀锉掉了,而且青铜钟也被酸性液体浸泡过。 好在在秦咸阳宫遗址内,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件石磬,经过清理后醒目的“乐府”二字呈现在石磬之上。石磬就证明在秦代极有可能就有“乐府”这个机构了,这也很好的证明了:考古就是在不断颠覆历史。 冷知识3“西安”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不知道大家可曾留意过,在西安地图上,西北郊方向有一块是黑色的,这块地方没有做任何开发,就是为了保护汉代全中国的核心区域——汉长安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西安最早的冰窖遗址,古代的贵族,冬天去河里挖来大的冰块,放到冰窖里,夏天热的时候拿出来消暑用,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大冰箱。 汉朝皇帝在前殿上朝,出行时要走“西安门”,这个门因为在长安城安门的西边,所以称为“西安门”。是未央宫的正门,相当于唐朝的“明德门”,“西安”二字第一次出现就是在这个地方出现的。 冷知识4中国史上“第一老丈人” 自古养女都想嫁个好人家,在中国古代,如果能嫁给一国之君,便是祖坟冒了青烟,全家烧高香了!在嫁女子这方面,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三朝国丈”独孤信了! 宇文泰一手创建了北周,当时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又互相联姻,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关陇集团”,他们通婚到什么程度?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就有一个独孤信的金印,说他是中国“第一老丈人”一点儿都没错:他的长女儿嫁给了他的上司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后来追封为明敬皇后;七女儿嫁给了他的伙计杨忠的长子杨坚,后来被尊封为隋朝的文献皇后;四女儿嫁给了他的战友李虎的儿子,后又生下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 正因为有此渊源,所以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身上都流淌有边疆民族的血液,这也成为隋唐两代社会开放、民族和合的前提之一。 冷知识5唐代人手一个的淘宝爆款商品 唐代是一个进口大国,葡萄纹饰在唐朝大量使用,如果唐代有大数据分析,瑞兽葡萄纹款式的铜镜绝对会排在前列,甚至还畅销于海外,成为各国留学生、遣唐使进行“代购”的热门商品。 其实,在汉朝时大家就知道葡萄这个东西,但是一直不会种。到了唐朝,葡萄都是高级水果,据说,一次唐高宗给大家赏赐吃葡萄,一个叫陈淑达的重臣却偷偷把葡萄藏起来,唐高宗就问为什么?他说:“我妈患口疾,经常口渴,她又没吃过葡萄,想把葡萄带回家让母亲尝一下”,这也说明中国当时没有掌握葡萄的种植技术,还是一个稀罕物,这种纹饰就在唐代的器物上被大量使用。 瑞兽葡萄纹铜镜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神兽与代表奢侈异域文化的葡萄纹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当时想不热卖都难啊。 文创产品:有创意更要“合口味” 博物馆内最珍贵的是文物,而文物最珍贵的则在于凝固其中的历史记忆。博物馆商店曾经是个摆设,因产品单一、质量不佳而乏人问津,游客们往往过而不入。现在,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商店,使之成为“最后一个展厅”。 采访中,敬泽昊表示,“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受追捧,故宫开发的‘朕知道了’胶带、翠玉白菜伞等就将文创产品做到了巅峰,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对陕西文创产品的各种吐槽。其实我觉得,博物馆的最大功能是保护文物、修复文物,文创产品就需要专业的公司去开发,一边有IP,一边有研发、销售、推广团队,随着西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创类产品的需求提高,有人愿意买单,这种产业才会慢慢的发展起来。” 其次,文创产品还要适合“大众口味”,比如说最近被《国家宝藏》带火的虎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IP,可以做钥匙扣、冰箱贴、情侣锁,一方面要让形象卡通化,另一方面要让用途更加接地气。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站在展览柜前,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阻隔,听到、看到文物的“述说”。当我们离开博物馆,一件好的文创衍生商品能帮助我们留存记忆,把博物馆的展览、文物和其反映的社会思想带回家。 了解更多,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xx/8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佛学佛教法器都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周徳清中原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