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三不问三不起是什么意思看完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 道士作为道教的神职人员,由于他们避世修行、清静无为,给人一种非常洒脱的感觉。道教传承了庄子的逍遥处世的思想,不受功名利禄的约束,但是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修行者同样也有相应的戒律进行约束,道教的法规里也有很多禁忌。在初入玄门时,就有“三皈五戒”的戒律,另外还有如《太上老君经律》、《天仙大戒》、《初真戒》等等戒律相关的典籍。 道教不仅有约束修行者的戒律,同时还有针对普通人的禁忌。普通人在接触道教时,有许多禁忌需要注意。如去道观烧香拜神时,不能踩踏道观的门槛;燃烧的香不能用嘴吹灭,这是对神明的不敬;穿着打扮也有禁忌,尤其是女性游客在进入道观时,不能穿着露骨或穿背心、短裙,也不可以浓妆艳抹,适逢生理期时应自觉,最好不要进入道观烧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道教禁忌中的“三不问、三不起”是什么意思。 道教以“长生久视”作为修行目标,为此很多修行者选择抛弃红尘的七情六欲,选择在深山古庙里避世修行,希望可以证道成真。细数历代的仙真,大多都是在山中修行数十载,不问人间俗事,最终证道成仙。全真派的祖师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均曾隐居于终南山修道;祖天师张道陵曾在青城山修行;武当派祖师张三丰隐居在武当山修道……道教认为世间的凡俗之事乃是修行之路的一种阻碍,因此在遇到那些隐世修行的道长时,切不可与他们谈论俗事以及他们的籍贯等。 道教注重今生的修行,每一位修道者都希望脱离轮回,超脱生死。贸然去询问他们年龄,修为低的道长可能会生气,道行高深的道长也会笑而不答。同时年龄也不是判断一个人修为高低的标准,南岳夫人魏华存自小就对于道学非常痴迷,喜欢研究老庄之道,崇尚着可以像神仙一般飞升成仙;天师许逊年少时就天赋异禀,博通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尤其对道教的修炼之法甚为喜爱。而一些看上去白发苍苍的老道士,由于没有入得法门,修为不高,仍然只是一位道童。因此在道教不能问道长的年龄。 “斋戒”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种戒律,全真派尊重世间万物的生命,禁止杀伐,因此不可以食用荤腥之物。而正一派除了张天师规定的四不食(即不食狗、牛、大雁、乌鱼)以外,对其他荤腥没有严格的禁止。道教吃饭的场所叫做斋堂,道众在斋堂吃饭时,名日:“过斋堂”,习惯叫法叫“过堂”。饭前先有两名执引磬经师朗诵“供养咒”,以此来感念“十方供养,来之不易,无功享受,唯恐罪过。”吃饭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就算有事也不可以站起来。 诵经是修行者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一种课业。“诵经功德,不可思议,诸天诸地转灵机。”道教认为虔诚地诵经可以得到神明的护佑,从此消灾解厄、保命延年。道教的很多经文在开篇都有这样一段话“凡诵经者切须斋戒,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淡接语,务在端肃,念念无违,随愿祷祝,自然感应,先念步虚,后诵咒章。”诵经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道士在念诵时要心无旁骛,因此不可以在这个时候去打扰道人们。 打坐是修行的一种方式,道教认为打坐既可养生延寿,又可开慧增智。王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中说道:“凡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往往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云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明静坐。”打坐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静”字,只有保持保持虚静,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体会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此时的修行者切不可贸然打扰,不但会中断道人的修行,同时还有可能会让他们“走火入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11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2023北京迎春年宵花展开幕,市民可线上
- 下一篇文章: 1种适合冬天养护的花卉,容易栽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