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天才少年的武学感悟
作者张一鸣拳照 罗山主按:本文为我一天才兄弟的拳学感悟,文章原名《随口说说以前的活儿》(现文章名称是在下改的),我兄弟年方十七,自幼随师习武,没进过专业队,但参加过多次搏击大赛,成绩斐然,在台下实战水平更是令人敬佩,对武学的感悟真实、朴素,这些令很多传武的大师也汗颜。 人说拳都文雅,也是现代人蠢看不懂。 脚一蹬,到腰胯拧转,然后到肩膀,再把胳膊带过去,这叫节节贯穿或者说是节节推进,你手臂放松,跟挂身上一样,然后靠身体直接给带过去,发力过程就是我上述那样。 别炫耀你那臂围,胳膊没多大劲,真正的拳劲就是身体把胳膊带过去的劲,张师傅说过一句好话,身体是锤子胳膊是钉子,打人如同锤钉子。 话说到这份上,有些人还是不明白。 大师们别瞧不起拳击,你练到最后,只要你学的是真货,你会发现你的拳劲跟拳击差不多,除了一些细致的东西不一样,千条百路皆通拳,路上行者车不同,殊途同归唯一拳。 不同的规则造就不同的技术,拳是一个拳,但是技术是根据这个规则而变化的。 所以我说环境造就不同的武术,这是广义的说法,狭义的说法就是规则造就不同技术,因为不同的环境决定了我们要遵循怎样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决定了我们要使用怎样的技术。 所谓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腿法是讲究宁重莫轻,打的是时机,拳法也是打的是时机,中国拳手往往得势,外行看着打的凶,结果被对手一个迎击拳ko.这里面我多说几句,很多大师拳劲可以,但是ko不了人,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拳谚都说过了,一是拳头到了步子没到,劲没出来,容易达不到杀伤效果,所以对手没事.二是步子到了拳头没到,这样容易被对手抓住时机而反被ko.要达到拳步合一,这样才能打的了人,然后就是心态,要冷静,一怒就失去了理智,如果保持冷静的话,就能找到对手的机会,然后抓住这个机会出击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力量大不如速度快,速度快不如时机抓的准,mma选手康纳也说过这样的话。 并且传统武术是讲究点线面,是身法与控位。传统武术的讲究将兵器的妙用用于拳脚之中。 形意拳讲究枪劲入拳。所谓脱枪为拳。 很多拳术的打法都是兵器的东西。将兵器去掉后,就成了一种发力,一种攻击方式。 讲究两人游场对阵,在游场中寻找接手的机会,接手是为了入身,接手非“接手”,此中有奥秘,行人自懂。 入身一下完事,撑死了两三下,就解决了战斗,耗时间的是游场,两人都在虚实变化,寻求入身一下解决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七下八下。现在很多大师是游场的活儿不行,抓不准入身的时机,所以如果不是近距离开打,一旦进入了游斗,就打不了人,说白了还是练的活儿不全。 古代流传下来的武术分战场武术和民间武术。 战场武术,“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迸或退。”――《纪效或问》 战场武术讲究的是阵法和士兵整齐一致的配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3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格斗前线嘴炮庭审结束回归八角笼与
- 下一篇文章: 高贵的康乃馨,种植方法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