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乡情报

河源外宣平台,暖侨心聚乡情

编者按: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和无私的爱,它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永远的温暖和亮光。时光匆匆,岁月在母亲的额头留下道道痕迹,我们的成熟换来的是母亲的老去。母亲节悄然来临,一束康乃馨,一通电话,一个拥抱,大声告诉我们的母亲:“我爱你!”今天,本报集合来自广东多地的作家,为母亲们献上节日的赞颂。

目录

但愿康乃馨永远灿烂

母亲节礼物

老妈

母亲的债

班主任母亲

母亲的眼泪

给母亲的一封信

我喜欢这样描述目前

给妈妈的信

病中的母亲

母亲的箩筐

写给妈妈

仰望母亲

但愿康乃馨永远灿烂          石磊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我是该买一朵康乃馨送给母亲,祝福她老人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长寿百岁?还是……可我的母亲还在偏远的山村,在农村有多少位母亲知道有“母亲节”这个节日?如果母亲知道一束小小的康乃馨要几元钱,她一定会骂我糟蹋钱财,绝不会说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因为,我多少还是理解母亲的性格。所以,在今年的母亲节我想来想去,还是写几句话给我的母亲,给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们。我相信比什么都有意义,都有价值!

勤劳、善良、吃苦、忍辱,这是多数母亲的共性。我每次回家乡,很少碰到母亲在家。问起侄儿,不是说她到菜园里浇菜,就是去弄柴草什么的。六十多岁的母亲,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等到母亲回来,有时说不上两句话,我又匆匆忙忙要走了,多次母亲把我送到村口的路上。我走远了,往回望时,母亲还站在原地……

我出生在大饥荒的年代,出生的第二天,母亲病倒了,一病不起。说出来你们不信,母亲粒米不沾,靠米汤维持生命。我满月时,母亲的病仍没有好转,父亲为母亲准备了后事。而我靠周围好心的大婶善良的大姆用一点点奶汁供养。母亲命大碰上一位祖传名医,我们母子奇迹般活了下来。

母亲一连生了我们六姊妹(后两个妹妹不敢养了)。那副沉重的担子就压在母亲和父亲的肩上,为了我们的肚子,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在那个年代,农民没有生病的日子,病了也得下田劳动。母亲好几次累倒在田里,母亲是一个文盲,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人,但她懂得的道理,并不比知识分子差。

别人家的孩子享受不到的母爱,我们得到了。九岁那年,母亲亲手为我缝了一个书包。开学第一天,母亲为我煮了两只葱子鸡蛋,然后,送我进学堂。我们姊妹的学费都是靠母亲那把草镰子割草换来的。有一天,母亲上山割草,半午下了一场透雨,母亲挑草回家时,因山路太滑,摔了一跤,母亲的手骨跌脱腕了,她咬着牙,还是把那一百多斤的草挑回家……

母亲声如洪钟,巷头讲话,巷尾听得清清楚楚。母亲有话直说,从不在人家的背后说三道四。母亲个子矮小,无情的岁月早己把她的头发染白,她额上有好几道深深的皱纹,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茧子。由于她的双脚有风湿病,走起路来有些蹒跚。

母亲经历过最困难的时期,如何受苦,如何把我养大,我就不在此多说,就说说近几年的事情吧。

发生“非典”那年,开初,由于人们还不认识非典,到处在谈“非”色变。板蓝根、吃醋、盐等物品,人们在争先抢购,这几种物品的价格猛增。我也似信非信,跟着人家买了不少。可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乡下的母亲,为母亲买上一份。可几天以后,母亲早早就来到县城了。她的手里拎着一大包东西,我不知是啥东西。到了屋里,母亲才从包里掏出好几样的青草药。我问母亲说,那青草药干什么用,她就说治非典(当时对这种病还没定名)很好。我问她是听谁说的,她说是“神”出的。我本想说母亲几句,看到那一株株的小草,要拔多长时间,倾注了母亲的多少牵挂?仿佛老母亲在荒野拔青草药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浮现……

又有一次,因谣言四起,粮食的价格猛涨几倍。吃了晚饭,我也想买两包大米回来。我还没有跨出门槛,母亲的电话就来了。大米提价,她叫我千万别买,说家里的谷子有的是。有母亲这句话,我的心里就踏实多了,就没有出去买那高价的大米。可过不了两天,粮食的价格又降了下来。有时,我有点想不通,在偏远的农村,母亲的信息又为何那么灵通?

我每次回家乡,很少给母亲买好吃的东西。可我从家乡回城里,母亲很少让我空着手回来。不是塞鸡蛋、芝麻、花生,就是塞一些青菜。她要你带走的东西,总是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叫你不得不带回来。有时,母亲给我的东西是很轻,但我总感到沉甸甸……我带回的青菜,儿子看到就会笑话我,说那点青菜也拿回来,可儿子哪里知道,那是母亲的一份心意,母亲的一颗心啊!

母亲有心脏病、胃病、风湿病,我这个做长子的,为母亲做了什么?何时操心过母亲?而母亲听到我伤风感冒什么的,她整个晚上就睡不着。等不到天亮来城里看我一眼。在我这吃了一个午饭,又颠簸着回乡下。母亲来一次很难,因为她晕车,坐车很苦。我们子女有什么事,母亲总牵挂着我们,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嗒嗒,母亲有什么事,我们总说年纪那么大,有什么事是正常的。相比之下,惭愧啊惭愧!

五年前,外婆去世,办完外婆的后事,我就回城里了。在途中,表弟打电话要我马上回去,说母亲忽然不省人事。我折回母亲身边,母舅已叫来医生。我叫了母亲几声,她没能回答我。母亲是因为过度伤感,加上有心脏病所致,幸得外婆不要母亲为她作伴,我真是虚惊一场。

我不想说得太多,说多了,我就在打自己的嘴巴,就把我这个不孝的儿子,暴露得一无是处。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得好:痴心父母古来有,孝顺儿孙谁见了?

母爱如山,母恩似海。如果在母亲节的日子里,我们才知道尊敬母亲,孝顺母亲,那就大错特错。在母亲节尊重母亲,那是一种形式。我们不需要形式,而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有我们母亲的位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我们要把每一天都看成是母亲节!千万别让母亲节一过,就忘了母亲。但愿在一年四季中,康乃馨永远灿烂,芬芳四溢!

在这个特别日子里,我衷心祝福母亲,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笑口常开!

母亲节“礼物”          秋叶

老城的这条巷子,丽萍再熟悉不过了,不敢说每一个门后都是一张张熟悉的脸,最起码路面哪里有个坑还是一清二楚的。兰姨家的铁门虚掩着,丽萍知道,这个时间她一定在家。一进门,客厅的藤椅上没有兰姨的身影,丽萍张口就甜甜的叫着:“兰姨,你在楼上吗?”

“我在厨房里,是丽萍来了吗?”随着说话声,从里面走出一位满头白发,身体肥胖的老人。只见她脸色白里透红,笑起来脸颊上的皮肤闪着莹润的光泽,下垂的双眼皮也遮挡不住她眼里发出的喜悦的光芒。

兰姨一把抓住丽萍的手,笑容里都快挤出蜜来:“丽萍,我就知道这几天你一定会来看我,所以我门都没有关紧。”“兰姨,原来你是特意给我留门的?兰姨,我什么时候来都被你猜到了!”说完丽萍、兰姨一老一少就已经腻在一起。她们手拉手一起坐到那张长的藤椅上,刚坐下兰姨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跟阿强通电话了吗?他最近怎样?小威廉身体要比以前好些了吧?”

虽然是老调重弹,一连串的问号,像一粒粒子弹,还是打得丽萍的心一阵阵的刺痛。笑容依然在脸上灿烂着:“他呀,没事。只是小威廉还不满一周岁,体质像阿强小时候,质底弱,所以阿强让我告诉你,这一两年不敢带他回来看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老是挂念他们,你要注意身体,等他回来要看到你身体棒棒哒!”

失落感在兰姨脸上蔓延:“丽萍,你有没有告诉他,我已经八十几了?”丽萍抚着兰姨圆润的肩膀:“兰姨,不用担心,你的身体一级棒,一百二十岁没问题!”兰姨叹口气“身体是没什么大碍,阿强的大哥也孝顺,只是那么长时间没有见到阿强,能不想他吗?”

丽萍从包里掏出一个红包袋塞到兰姨手里:“兰姨,这是阿强让我给你的母亲节礼物,你看,那么多年了,他年年都不会忘记,说明他也一直记挂着你的。”兰姨接过红包:“丽萍,又要你费心了,这么多年一直要你先垫出钱给我。”丽萍娇嗔地歪着头:“兰姨!你又见外了是吧?忘记我们多年前的约定了?你就是我干妈,我就是你女儿。”说完一把抱住兰姨:“祝干妈母亲节快乐!”

关上兰姨家的铁门,只见丽萍眼角闪着泪光。六年前在外工作的阿强发生意外离开人世,丽萍一直帮着他家人骗兰姨阿强去了美国……

老妈          陈丽琴

老妈是个“老三届”,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算起来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可现在头发可以染,整一口白净的牙齿也不是难事,看上去也就是五十岁左右的年纪。所以每当身体硬朗、身材匀称的老妈神气活现地出现我面前时,我总是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

要知道老妈怎样成为“妈”的,当然要先说说她与我老爸的爱情故事。话说我爷爷官至国民党军医少校,干的也是“救死扶伤”的活,可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什么荣光的事儿。爷爷他们只迟了一步,拖家带口的他们也就只能望着开往宝岛方向的轮船喟然一声长叹。那轮船幸亏跑得快,不然就没有我什么事了,也不会有爷爷至死不悔的幸福生活了。成份不好的老妈与外地来求生活的老爸相遇了。老爸的爷爷是国民党少将吴署青(又名亮初),官至代理师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年去台湾,老爸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不知是同病相怜还是天作之合,眉清目秀的老妈与一穷二白的老爸牵手了。据说其间老妈还收过一封来自老爸家乡某人诉说老爸种种不是的信,情比石坚的老妈一笑置之,当场就把信撕了,也不告诉老爸。事实证明,老妈以智慧的眼光看中的确实是潜力股,自老爸“嫁给”老妈后,白手起家的老爸在小县城让我们住上了首家别墅式设计的房子,并且老爸依然让我们保持着老妈的姓氏,这样宽广的胸怀在客家地区是难能可贵的。洗脚上田的老妈面对生活的好转竟是有点无所适从,直至老妈几乎每天往返于县城与老家之间找到了支点。那就是把剩饭剩菜收集起来喂鸡,下午再到菜园里劳作一会儿,看着绿油油的菜心情就会大好。近期老妈又更文艺范了,看着流行的阔脚裤也跟风穿上,我看着身材有点发福的老妈坏笑,怎么有点像成人之美的媒婆呢。接着大大咧咧的老妈又学会了包饺子,而且个个饺子都包得“珠圆玉润”。在赞美声中,每次回老家不但能吃饱喝足又能把大家吃腻了的饺子带回家了。老妈,每次都穿得美美的包饺子给我们吃吧,每次。

母亲的债          钟小巧

小时候,印象中,父亲总是负债,负的是经济债。而母亲,也总是负债,负的却是人情债。母亲总说,有些债,用钱还不清的,人情大过天嘛。

我四岁那年,家里发生重大变故,七口之家,三人同时突然得重病,奶奶,弟弟,还有我。刘阿婆得知,主动过来帮忙。刘阿婆跟我们同村组,但相隔并不近,她住西面,我们住东面,她和奶奶来往密切,亲如姐妹。弟弟病得最重,医院赶,其他一切交给刘阿婆。但不幸的是,走到半路弟弟已停止呼吸了。一周后,六十岁的奶奶又走了。我,则活了过来。此后,刘阿婆一见到我,就说,你呀,必有后福。而母亲则说,你呀,好好报答刘阿婆。

但,真正报答刘阿婆的,是母亲。

印象中,每做好吃的,母亲都要叫我端给刘阿婆。比如酿豆腐,炸油粿,鸡蛋娘酒等等,那年月,少吃的为好吃。端到刘阿婆家,从东走到西,要经过几栋屋子,几条巷子,穿过田埂,跨过水沟。记得一次过年,家里宰猪,几家人分,分到最后,我家只分到不多的肉和一堆猪下水。母亲煲了一大锅所谓的“全猪汤”。想不到母亲还留出一吊肉,让我给刘阿婆送去,并带上一盅汤。当然,母亲也给邻舍送汤。我一手提肉,一手端汤,出门前母亲再三提醒,走路慢点,别出岔子。可偏偏出岔子了,在路上被小石子绊倒,汤洒了,肉也脏了。我大哭着返回。母亲骂了我几句,又说,还好,还有留给自家的一盅。然后把肉洗干净,自个送去了。

刘阿婆的晚年,有些悲戚。儿媳先她而去,子孙又不善持家。村里家家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了,她家日子却难过。耄耋之年,腰背佝偻,还要出田劳作。那时,母亲常常放下自己手中的农活,先去帮她忙。她一家子吃的青菜,也是母亲种的。我每每回娘家,母亲都要吩咐我,买些软的易消化的零食给刘阿婆,方便的话,并给些零钱。

几年前,九十五岁的刘阿婆去世,按风俗,要从家里背到祠堂去,在祠堂入殓。她的儿女孙子们却说不敢背,推来推去,母亲看不下去,流着泪,弯下腰去,说,我背。母亲年逾七十了,因长期腰间盘突出连腰都歪扭变形了,身子瘦小,一路趔趄背到三百米外的祠堂。我不知道母亲当时是怎来的力量。如今想起,我仍无法想象。

我以为,刘阿婆走了,母亲对刘阿婆的人情债总算还清了。但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过,人情债,没有清之说。往反说,叫人情债,往里说,叫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母亲就是这么践行的。如今,刘阿婆的子孙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母亲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如青菜供应,家电分享,钱财应急等等。

母亲的人情债,当然不止刘阿婆一家。还有很多很多,如建新屋时谁帮了几天工,谁送了几块木料。又如农忙时谁帮抬过打禾机,谁顺便照看过耕牛……母亲都记在心里,跟我提起过。她提的最多的,是我考上师范,谁谁谁送红包来祝贺过。自我工作有工资领后,每逢年节,母亲再三提醒我,要去看望看望谁谁谁。若我不去,母亲就代我去。所以,母亲跟那些三姑六婆走得可亲了。

有时,觉得母亲特别客气,把子女给予的也当作人情债了。每年春节,子女都会自觉在年前给父母几百上千元不等,用以买新衣置年货,年后再发红包给父母,红包里钱数不大,只为寓头。没想到,母亲不舍得买新衣,把买新衣钱和红包钱一起包回给子女的子女了。记得我女儿还小时,看到外婆给的压岁钱最多,竟然说,外婆那么有钱。我哭笑不得,只好解释,那是外婆最疼你。

母亲对外人更是如此。过年,外出赚钱的年青人很尊老,给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派发利是。母亲不管接到谁的利是,都要另包回同等数额的利是给对方的小孩,几个小孩就包几个。对方连连推让,笑说,您老人家这样就亏大啦。母亲却说,不亏不亏,礼尚往来,你尊老,我爱幼嘛。

班主任母亲          徐军

“毛主席啊!您是灿烂的太阳,我们像葵花,在您的阳光下幸福地开放!……”每次听到这首《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的抒情歌曲时,我就会想起在我就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做我们班主任的母亲,教班里女同学们排练这首歌伴舞时幸福欢快的场景。

就读于湖南女子师范学校(前周南女子中学)的母亲,毕业后分配在湖南省军区幼儿园,为了支援国防建设,跟随父亲一起调到了军工企业。母亲的故事丰富而精彩,上所施,下所效,养子使作善,是母亲教学的励志铭。

可能是母亲特别爱唱歌,又或许是幼师专业教师们共有的特性,善良温柔的母亲,经常会在刚上课或者下课前,用她声情并茂的歌喉,给学生们带来欢乐,并通俗地解答歌词里的寓意,拓展学生们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颇受学生们的喜爱。如今也在做教师的我的小妹和我的大儿子,也学会了用这种方法教学,屡屡爽用,效果颇佳。

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母亲基本上没让父亲做家务。兴许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母亲在一次课堂上教会我们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曲后,回到家里就教我洗衣服、做饭等,在这之前我还从未干过家务活,母亲说:“儿子,《三字经》里教育我们:人不学,不知义!凡事都要学着自己做,学会做家务了,你才能够理解什么是爱心和孝义,长大了一定要自立,不能依赖别人,如果父母亲工作太忙了顾不上家,你就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还要学会照顾妹妹们呢。”

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下,经过了几个月的纠结历练,八岁的我,学会了洗衣、做饭、担水、劈柴,学会了承担家务,用时下的话说,叫学会了担当,让我终身受益匪浅。母亲曾经夸我,说我边唱《洗衣歌》、边用搓衣板洗衣的动作特别地潇洒!成为人父后,方懂得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待到我的孩子们在读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又把母亲传承给我的这些良好习惯,继续传承给了下一代。

子弟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母亲原本安排让我跟一位同学合作演唱样板戏《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那时候我胆小,不敢跟女同学同台现眼,在汇演前两天,为了逃避演出,我果断剃了个光头,气得母亲半天说不出话,被迫取消了这个样板戏节目。不过由母亲编排、由八位女同学表演的舞蹈《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以及一位女同学的独唱《红小兵送水上油井》,还是在子弟学校的文艺汇演上大受赞扬。

小学二年级,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母亲身上具备的那种童蒙养正、勤俭创业的精神。那个年代,书很少,学生们的知识面相当匮乏。为了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解决读书难的问题,母亲想到了一个法子,每周六的下午课外活动,母亲便带领全班同学,到军工企业职工宿舍和附近农村知青点宿舍的垃圾堆里,捡碎布条、牙膏皮、废铜线、废铝线等废品,清洗干净后,卖给附近乡镇的废品收购站换钱。有几位同学嫌太脏,不肯动手捡废品,母亲就耐心给他们讲道理,讲勤俭创业的精神,讲从小养成爱劳动习惯的益处,讲集体主义观念的意义,并亲力亲为,带头在垃圾堆里翻找碎布和废铜铝线。

母亲的言行感化了同学们,以后大家都非常自觉地寻找有用的废品。几个星期拾荒下来,母亲把和同学们一起翻捡废品换来的钱,购买了二十多本小人书(连环画)和《革命故事集》,为我们班建立了图书阅览架和一套完善的借书制度,同学们业余时间可以借阅翻看阅览架上的各类书籍,这般待遇,羡煞了子弟学校其他班的学生们。

母亲除了教育同学们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外,更倡导劳动创造财富、勤奋开创未来的理念。为培养我爱劳动,母亲带着我培土、施肥、浇菜,并制定了奖励措施,让我在勤奋劳作之后,能得到应有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这个优良传统我也传承了下来,我的小儿子在18岁上大学前,靠自己勤工俭学已经收获了两万多元报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了军工企业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工作,仅仅当了我一个学期班主任的母亲,离开了子弟学校,调到了工会。在我童蒙养正的岁月里,母亲教会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她做我的班主任这段时间的因循利导、善行善事,则奠定了我未来人生最坚实的世界观,这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母亲的眼泪          文德芳

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弟弟来电话告诉我,他周日去看母亲时,却看到母亲捧着影集,凝视着我与女儿的照片,眼睛噙着泪水,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着,目光久久游离不开照片中的我与女儿,弟弟在母亲身后站了好一会儿,母亲都没有察觉。几千里之外的母亲又在为我流泪。

挂电话后,我就开始安排手头的事儿,准备趁“五·一”假期回家陪陪母亲。几番联系,都因为手头的事情未能成行。我只得又一次收拾起与母亲相聚的渴望,但母亲一次次为我流泪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记事起,我们家的院子里,母亲种着栀子花和白玉兰,每每栀子花和白玉兰盛开的时节,母亲总要将几朵盛开的栀子花或白玉兰,用白丝线认真穿好,精心地佩戴在我衬衣胸前的扣子上。每每那时,我闻着馥郁的花香,再用手轻抚着圣洁的白玉兰和洁白肥硕的栀子花,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袭来。

在学校引来同学们的羡慕,我总是让她们也看一看,嗅一嗅洁白的花朵,看着她们的爱不释手,我会大方地分给她们一朵、两朵。小小的我看到同学们的笑脸甭提有多高兴!一天放学,正当我与一位女同学分花时,一调皮的男生跑过来,一把拽下就跑,我与另外两位女生就在后面追,当追到学校门口时,我跑得太急,摔出老远,同学们扶起我来一看,膝盖血肉模糊,我顿时吓坏了,无助地哭了起来。

此时,正好母亲来接我,看到了这一情景,一句话也没说,背起我赶到家,急急找药棉与碘酒,为我的伤口消毒。我却不住声地哭,母亲给我上药时,我不经意地抬起头,瞥见母亲的眼里噙满泪水。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见母亲为我流泪,但那时才几岁的我,真的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流泪。现在想起来,是母亲悔痛交加的泪水,心疼我的摔伤与后悔将花给我带到学校。至那以后,爱花的母亲没有再为我往衬衣上戴过花,但我至今如母亲一样喜爱着栀子花与白玉兰。我现在才明白,我所在的山青水秀的城廓,一年四季姹紧嫣红的花太多太多了,母亲为何偏偏喜欢栀子花与白玉兰呢?母亲喜欢它们的圣洁与朴素的花瓣,也许母亲认为拥有了朴素的它们就拥有了普通人的世界。

我与弟妹在父亲的呵护与母亲的照料下渐渐长大。那一年夏末,离入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母亲却在忙中挤时间,为我准备需要的一切用品,天天叮嘱我,一个女孩子独自离开父母在外求学,这不能,那不许的,我总认为母亲好烦,还把我当小孩子一样地看管,我就不耐烦、生硬地甩出“我知道!”三个字,重重地将母亲震在那儿目瞪口呆。

一天深夜,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房里的灯还亮着。我悄悄地走过去,母亲正在织一件细线毛背心。母亲见我走过来,“……以后在外学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你的身体单薄,给你赶一件毛背心带上,夜深时穿在身上……母亲还说了很多,我没有听进去,因为我在灯光下看见母亲的脸上有没有擦净的泪痕,这是我第一次见母亲脸上有没有干的泪痕。这是母亲担心我,离开母亲以后照顾不好自己而流下的泪水。而且酷热的天气中,捧着毛线不断织着的母亲衣服已经有一团团汗湿的印痕,在灯光下震颤着我的心灵。

谁知,这一离开,不听话的我就注定与母亲相见越来越少。我没有遵从父母的教诲,恋爱的对象居然远隔长江与黄河,注定我选择爱情将远离亲情,选择爱人将远离我的母亲。母亲没有阻拦倔强的我,而是默默地同意了我的选择。在那个朝雾迷蒙,夜色尚未褪尽的清晨,母亲低着头,抢着帮我提着重重的行李,将我送上了北上的列车,在列车开动的一霎那,母亲红红的眼圈强忍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母亲泪眼婆娑地追着列车飞跑着,列车轰鸣着将母亲瘦弱的身影甩得好远好远,我连给母亲擦拭泪水的机会都没有。从此,泪眼婆娑的母亲追着列车飞奔的身影成了我生命中永远的定格。

我为了爱情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系着我脐带的小城,我以前认为自己是只离巢的鸟儿,面对蓝天,不会再眷恋曾经的鸟巢。现在,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只风筝,不管飞得多远,总有一根挣不断的线系在自己的出发地,因为那里有母亲的殷殷期盼。

自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见母亲为我摔伤流泪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我的母亲,做世间最幸福的母亲。可是,今天想来,我带给了母亲什么。是的,母亲已经老了,听弟弟在电话中说,这几年母亲心脏总不舒服,腿总是疼痛。随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换,母亲还会不断地老下去。母亲的左手臂在痛,因为生我时经历了三日三昼,没有养好落下的受风;母亲右手在痛,因为照顾我弟弟;母亲的腿脚麻木,因为曾背着我病重的三妹四处求医;母亲睡不着头痛,因为牵挂长期在外的我和妹妹;母亲全身都在疼痛,因为操心全部的亲人。母亲现在还在看着我的照片流着牵挂思念女儿的泪水。

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独自在对儿女的牵挂与思念中渐渐老去,一想到这我就心疼,我终于写下有关母亲的一些文字。我愿将此文献给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尤其那些生来就未能见到母亲的人,你们不知道有像我这样的母亲,该有多么的幸福。当然,此文首先要献给我的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在母亲她老人家的眼里,我永远是她长不大的女儿。不过,一请母亲放心,女儿早已是孩子的母亲了,能克服种种困难,能坦坦然然地面对一切。再请母亲千万保重,不要再为女儿流泪!

给母亲的一封信杨晓婷

亲爱的妈妈:

母亲节来临之际,突然很想换个方式和您说说话。妈妈您是个直爽的人,说话从来就不喜遮掩,有时我们姐弟会很烦您的大嗓门,可是今天早上,您在门口和邻居闲聊,声音很大,音线有点特别,我站在阳台,静静地看着您,突然觉得听您说话是一种幸福。一种必须要牢牢抓住的幸福。于是瞬间,心里就泛起这样一句:我爱她,我愿意把她纵容成一位任性的孩子。

换了往日,我一定会觉得这有点矫情,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内在情感的人。但是,今天我却是如此强烈地感觉自己多年来从来也没有像这一刻般深爱着您。是的,我爱您。我希望您永远健康快乐。尽管有时您固执到真的像个被宠坏的孩子。

还依稀记得,年少时在外求学,每到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逐一亮起时,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就会扯着嗓子喊我听电话。那时,我老觉得电话线很乱,打着结(其实是小卖部里的喧哗声淹没了我们的通话)我手握话筒,却听不清你在说些什么。我一直想让耳朵延伸到你的唇边,妈妈,您知道吗,即使在梦里,我也是一遍遍整理凌乱的电话线,想捋直我们之间的谈话,但直到我醒来,喉咙还是打着结,声音卡在其中。这一卡仿佛就是半生了。前段时间我在东莞得知您身体不好,这才惊觉,那么多年了,我从来没有好好安静下来听听您说说话。

这些年您的身体越来越差,常常给我电话说哪里哪里感觉不舒服。遇上信号不好,电话里您的声音便有些断断续续,仿佛您正在一场大风里独自行走,仿佛您有了薄纸片的命运,随时会让大风吹走。我真切感受到人生真的是一条无可抵达的河。我们爱得再深,面对对方的苦难,我又能为您做些什么呢?我的妈妈,当您一个人在疾病的河流里沉浮时,而我却只能站在岸边看着您一个人苦苦挣扎。我心痛,我陪着落泪,但还是不能减轻您的疼痛。

或者我也在日渐老去,一个人开始老去时,就会特别怀旧,特别恋家。在过去的年岁里,我从来没有像这两年如此般依赖着您。还记得年初时,我曾开玩笑对您说,要您和爸爸活到九十岁吗?因为你们九十岁时,我也七十岁了,那时或许我会早于你们离开,这样,我就不会因为失去你们而疼痛。当时您笑说我自私。您说,希望我长命百岁,就算他们老人家不在了,我还能享受着儿孙福。我没出声回应。幸好,妈妈您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并没注意到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呵呵,今天不知为什么特感伤,如果时光足够的仁慈,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矫情下去,我会继续给您写信,在信中唤您:亲,亲爱的。当然我也期待能收到妈妈的回信,纸张是一只纯洁永恒的鸽子,能帮我们传递美好的祝愿。

最后,祝亲爱的妈妈节日快乐,福如东海。

深爱着您的女儿

我喜欢这样描述母亲          严婉儿

“嗨!我的非凡女王”

我喜欢这样描述母亲

爱令我们有着共同的热忱

顽强与坚韧在我们身体互换着

词汇多么丰富

碰撞的火花璀璨

必须是这样

因为我的身体流淌着母亲的血液

面对邻里由衷赞美

母亲总是羞涩地推辞

把生活有序安排是母亲最有趣的地方

瘦小的身躯储蓄巨大能量

臻善规守的条训是力量的武器

肉身有了抵挡风雨的勇气

母亲高举着傲骨走过她的童年、青年、中年

在厚重的人生履历表上

每一步都烙印出闪亮的里程

而我的一生贯穿着母亲的一生

多少爱与欢乐我们共同拥有

母亲的叮咛与鼓励成就了不一样的我

我用力地书写

把无数温柔夜色与明媚阳光整理成册

时间的果实日渐香甜

母亲把锅碗瓢盆擦拭得发亮

人间烟火填补生活的宽度

爱让一切趋向圆满

母亲引领我穿过金色的田野

裁剪风的形状

创造意义与价值的发光体

我学会了对所爱的万物报以微笑

学会了在胸襟种植万顷田园的气概

学会了自我修整与丰盈炼造坚持

学会了像稻穗般弯腰像流水般柔软

学会了生命的觉悟与深情热爱的能力

学会了驱赶黑暗与迎接旭日的勇气

学会了原谅瑕疵与修复痛感

学会了长出善良的棱角与锋芒

倘若我在学习过程中屡屡受挫与失败

母亲便微笑张开双臂纳我入怀

母亲的怀抱胜过世间最好的灵药

我摘下五月里率先开放的花朵献给母亲

馥郁的芬芳萦绕

阳光落在我们肩上

我们牵着手步伐轻盈地走向明天

一如母亲当年牵着我的小手

给妈妈的信          丫丫

我再度心神不宁,妈妈

在我们的后花园里,绿光组成的合唱团,在歌唱

肥美的青虫子在朗诵,蛐蛐儿跳着火圈舞

妈妈,而我

却是哑剧中最不起眼的一部分

妈妈,有人说

“中国人从猫的眼睛里读取时间”

可是,妈妈,很多时候

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做着白日梦的猫咪

偶尔出现在时光白描画幅中不为人知的一角

妈妈,刚刚听伙伴们说

定居在加利利的两个天使,白天使自杀了

黑天使住进了精神病院。据说她们

都对某项艺术痴迷

妈妈,我读过理查德.布劳提根的一首诗

写一个小孩为他的昆虫举行了葬礼

而“很少祷告者,知道那些鸟儿,死亡的真相”

妈妈,有一天,我也终将离去,像那只鸟儿一样

谁为我举行葬礼?谁为我祷告?谁会询问我离去的真相?

妈妈,你给我的已足够多,足够好

一双灵巧的手,一个稀里古怪的脑袋,一张不俊不丑的脸蛋

一双多情的眼睛......我爱着你所给,妈妈

而今,我每天工作,生活,,读书,写诗

妈妈,我已足够完整,有一天

我终将,完整地归还于你

妈妈,你一直告诉我

面对世界之前,必须

先面对自己的内心

妈妈,你大字不识一个,但是

在我的眼里,你就是一位大哲人。妈妈

妈妈,我现在给你写信

却不敢给你读信。是的,妈妈

我害怕你的眼泪,更害怕自己的无法自制

记得,弟弟参军那年,我给你念他写来的第一封家书

就连对我们姐弟管教甚严的爸爸都转过身偷偷抹泪

妈妈,那一刻,我知道你们老了

像小孩一样脆弱.....

妈妈,记得那个双音口琴吗

那是我这辈子收到的第一件生日礼物

是你用二十天的工钱换来的。妈妈

我到现在仍把它保存得很好。我用它

吹出的第一首曲子是《大海啊故乡》

妈妈,你可否记得?

妈妈,整个夜晚

我反复地念着一句诗

“我会消失在无边无际中,越来越小

也越来越自由”

妈妈,夜已深

我给你唱个摇篮曲吧

——晚安,妈妈

病中的母亲          邝海飞

母亲卧于病榻之上双颊干瘪形容枯槁羸弱而无神母亲在省城被动过两回刀子戴着白口罩的医生好心告诉我如果想要效果彻底还得再动一回刀子妻子晕倒妻子看见母亲身上刚缝合的刀口晕倒妻子看见母亲身上刚缝合如百足爬行蜿蜒不断的刀口就晕倒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自然而然成了孝子昼夜无眠殷勤侍候为母亲斟水熬药沐足洗衣

母亲的箩筐          富琰

母亲的箩筐,装满了她精心筛选下的谷子

一路向着粮所走去。母亲常说

上交公粮,是天经地义的事

八九点钟的太阳光照着粮所紧闭的大门

母亲,用祈祷的目光等待着它打开

任由汗水流下。吆喝声从里面门传出

大门打开了

母亲忘记了自已走二三个小时的疲倦

轻轻地把稻谷担到吆喝者面前

照着他的指令,在风车上把谷子吹过了一遍

又被退回,原因谷晒得不够干

母亲哀求的目光效果全无

夏日的太阳从来就不吝惜它的温度

粮所的禾坪上,谷子又着实地晒上一回

母亲,小心翼翼地把谷子再次送去检验

又被说着,谷子有沙……整整的一天

母亲在这吆喝声中,把谷送进了粮所的仓库

此时,母亲的箩筐一边装满暮色

一装满风,还有饥渴走在回家路上

她,今天想把粮早点交上去

回来到地里耕作的计划

落空了

写给妈妈          刘美玲

妈妈

我写了两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发在报纸上

我让弟弟读给您听

三千字的朴素文字

怎能报答您的慈母恩情

妈妈

母亲节

我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寄给了您

弟媳说:

还是女儿最懂妈妈的心

妈妈呀

您听着我的文章泪流满面

您捧着我寄的项链端详不停

您问候我的电话情意深深

您牵挂我的健康彻夜不眠

妈妈

亲爱的妈妈

我的文字

我的礼物

聊作报答您恩情的寸草心

仰望母亲          王长敏

让目光翻越那一片荒凉的土地,

仰望您啊,母亲。

为了养育您的儿女,您弯着腰,在那片贫瘠的田地上耕耘,您把小河的流水引进田间,那欢快生长的庄稼,是您的孩子,您每一天都要到田野里去抱一抱。

我站立在村口,久久地寻找您,您清瘦的身影和庄稼混为一体。在夜晚,我投入您的怀抱,我伸手可以触摸到光芒及温热。哦,我是多么快乐和满足,我的心为之激动或是宁静,您的爱更加细腻或是深沉。

让目光翻越那一片荒凉的土地,

仰望您啊,母亲。

您心灵的创伤深重。当命运向您开弓,您不躲不藏,被一支利箭射中,您被划为右派,下放到这个小村庄。太阳总是向您升起半个圆,您在一片阴影中隐匿。您再不扭秧歌舞,再不唱《勇敢的鄂伦春》,把无望的守候,转为静修,像皈依佛教的信徒,把一切苦难当作一种修炼。您种植的药草开出了蝴蝶一样美丽的花朵,那些带露的翅膀,给您扇动着夏日的清凉。您采撷草药,像采金子一样小心,您把草药送给贫穷的村民治病,关心村民的健康,像您要批改的作业,您认真地做起了乡村医生。

哦,母亲的天空蔚蓝、纯净,深邃,拥有美丽的云霞,太阳的光辉,明亮了我看世界的眼睛。

让目光翻越那一片荒凉的土地,

仰望您啊,母亲。

春风漫过您的眼眸,太阳涨起了大潮,年,您的春天终于回来了,您被平反了,可以回到城市工作。可是,您却留了下来,您与田野已如此亲近啊,一日不可分离。我已认出了您的灵魂,是泥土的颜色与朴实。您背负的艰辛像土地一样沉重,您用山一样的沉默,山一样的高傲,重塑泥土的庄严。

夕阳里,您伫立在大地上的高大身影,被金黄的谷物吟诵,被秋风勾画出优美的弧线。

让目光翻越那一片荒凉的土地,

仰望您啊,母亲。

我像风一样飘走,您伫立在村口眺望我的身影。您念叨着每日必念的经书。

干裂的嘴唇,反复念出那些无人能听懂的经文,一拨一拨地推向远方。

您的村口,是我心灵回归故乡的入口处。让我闻到村庄的味道,让我听到了您的深情呼唤,您用很大的声音呼唤我,希望把我的名字唤进阳光里。您用厚重的爱启发我对根的意识,教我将深沉的爱扎在坚实的土地上,开出生命美丽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我将用饱满的谷物涌成金色的浪花,献给慈祥的您啊,母亲。

您的村口是一道佛门,我走进走出都是步入佛门圣地,我背着行囊走出村口,也背着您的教诲与叮咛走向远方,我接受您的教诲,像对佛一般虔诚与膜拜。

我会沿袭您的秉性和血脉,释放出慈祥、善良与照耀人间的光芒……

我所拥有的优良品德,必将成为您的骄傲,我虔诚仰望您的身影,不会随时光流失。

母亲节快乐

编辑:竹子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食疗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