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母亲节=康乃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现代人的共识,就像夏天要吃西瓜和冰棍,是一种节令标志。

但事实上,现代我们普遍认知当中的,五月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康乃馨就是那时候被定义为“母亲花”的,因为它是这个节日创立者安娜·贾维斯想要纪念的母亲最喜欢的花卉。

“康乃馨”其实是一个很优美的译名,在没有这个名字之前,国内的同类植物——也许花朵不那么大,颜色不那么鲜艳——被称为“石竹”。

李白笔下“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的那个“石竹”。

如果说康乃馨是舶来的“母亲花”,那萱草才是自古以来中国的“母亲花”。

从“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从“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到“西窗萱草丛,昔日何人种,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就有在北堂种萱草的习俗,为何要种在北堂?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故而母亲又有“北堂”、“萱堂”及“北堂萱”的代称。成语“椿萱并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别代称父亲和母亲,香椿和萱草茂盛,寓意父母安康。传说古代男子离家远行之前,就有在母亲的屋前种植萱草的习俗。寄望儿子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母亲能够欢乐而忘却烦忧。离家的游子也因为想念母亲而将萱草尊为母亲花。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俗语,似乎奠定了一个母亲忧愁的基调,“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把这种担忧上升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古代有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传统,孩子离家之前,会给母亲的住处种上萱草,使她能够忘记离别带来的忧愁。写《游子吟》的孟郊,另有一首《游子》诗里记载了这件事: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古人认为,萱草至孝,可奉高堂。于是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诗》里写道:“萱草生阶前,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当游子要远行前,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让母亲忘却烦忧。其实即便在母亲堂前种植千朵,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并不会因为萱草花而减轻,只是满堂盛开的萱草花,可以稍微慰藉游子的挂念和愧疚罢了。南宋文人王十朋也写了含义相同的诗:“有客看萱草,终身悔远游,向人空自绿,无复解忘忧”。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之前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热播,有些人开始注意到,我们自己的“母亲之花”——萱草花。

不过,这种在我国有几千年栽培历史,最早记载于《诗经》的萱草花,在花市上依然难觅,很多花店老板和市民甚至从未听过。

公开资料显示,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橘黄色或橘红色的花,十分艳丽。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等名。对此,卢志明认为,古时,萱草是母亲的特指,并无黄花菜一说。陈伟强说,据他了解,诗词中,未见过“黄花菜”,只有“黄花”(菊花)“菜花”(油菜花)一说。

“古时,萱草无细分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李振基教授介绍,现代植物分类学兴起之后,萱草分成了萱草、黄花菜、小萱草、北萱草、小黄花菜等11种植物。著名的干菜食品金针菜主要取材于黄花菜的花,经过蒸、晒加工制成的。大多数种类的花都可以食用,但新鲜时不宜多食。从现代分类来看,黄花菜的花朵比较瘦长,花瓣较窄,花色嫩黄。观赏用萱草的花则接近一些漏斗状百合,花色一般呈橘黄色,有的甚至接近红色。

《卫风·伯兮》中说: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何处可以寻觅到可以忘忧的草啊?把它种植在房屋的北面。心心念念都是我的心上人,使我伤心病恹恹。

诗中的这位女子对从军丈夫的强烈思念,伴生着对丈夫战死疆场的恐惧,不可遏制地生长着,她天真地幻想,世上哪能寻得一株可以忘忧的草,可以种在庭院,睹之嗅之,就可以忘却幽怀,解脱深深的忧惧。

“谖”的意思是忘记,所以“谖草”又叫忘忧草,据说吃了以后可以忘忧解愁。种对梦幻力量的希冀,其实是原始巫术的心理遗存。

谖草中还有一类开在了菜园里,这是可以食用的谖草,它最通俗的名字叫黄花菜、金针菜,是大江南北人间遍种的寻常村花,开起来非常像桀骜不驯的野百合,营养也十分丰富,是十分亲民的淳朴之菜,不但滋养人的身体,也滋养人的心理。

后来,古代游子离家,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种植萱草,以抚慰母亲对骨肉的思念之情,因而这是包含了中国人亲情孝道的母亲之花,而母亲居住的房屋也因此被称为“萱堂”。

谖草巨大的移情作用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心理积淀,以它排忧解难的温暖情怀,可以称得上是植物界的杜康酒了。所以,何以解忧?也不必杜康,一盘黄花菜,一株忘忧草,足以抚慰平生了。

对于“母亲节”这个舶来的节日,有些人表示坚定的拒绝(“中国人不过洋节,过了就是崇洋媚外”);有些则表示随缘的接受(“啊今天是母亲节,那给妈妈买个礼物吧”)。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的情绪都没有对待“情人节”“圣诞节”那样激烈,那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拒绝或者接受。

可能这就是亲情与爱情的不同之处,后者就像鲜花,必须时时刻刻记得浇灌才能开放,而前者就像钟表,只要一些必要的保养与维护,就能一直走下去。

不管怎样,我们都愿意借着这个有着美好意头的节日,对母亲说一声“节日快乐”。也许明年可以提前种上一盆萱草送给她,今年的话……可能炒一盘黄花菜也不错?

过母亲节,不是为了让中西文化对立起来,也不是争辩哪个更好。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过上健康、温馨、快乐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康乃馨”和“忘忧草”联合起来的含义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