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 http://www.paisufa.com/m/

年1月,我园成功申报省级课题《中国传统节日背景下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课程实施的背景,以“生活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途径,以此寻找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以礼仪启蒙、古诗词吟诵、食育文化、服饰文化等,多角度开展各种“节日文化活动”;其主要形式是通过社会实践、亲子参与、生活体验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获得更全面、个性的多元发展。

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清明假期快乐的同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家长共度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特向大家分享有关清明节亲子实践活动内容。

——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亲子活动:

1.学习看日历,让孩子了解清明节时间,了解清明节气。

2.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过清明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

3.了解与清明有关的历史人物:

(1)大禹治水后,“清明”之语是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2)相传春秋时,忠义之臣介子推为了救晋文公,不惜割掉自己腿上的肉,为纪念他,晋文公将这天定为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4.和清明有关的古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自然教育

——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

清明节前后,野外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山花浪漫,独特的气象物候是清明踏青的基础,这时赏春,风光无限。带着宝宝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孩子们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

随着柳条返青,将柳条折下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寓意防扰辟邪。

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最佳季节。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增加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亲子活动:

1.带孩子在小区里踏青、赏春;也可以远足踏青:去公园、植物园、爬山。

2.在家门口插柳枝,并一起许愿;将柳条折弯编起来戴在头上。

3.和孩子一起播种,可以是在田地里,也可以是在家里花盆里。

美食教育

——和孩子一起品尝美食

在我国民间,有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比如:用艾草、荠菜、芫根、茵陈、蒲公英等煮鸡蛋,具有保健功效。

亲子活动:

和孩子一起煮鸡蛋、品鸡蛋。

感恩教育

——和孩子一起祭祖、扫墓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上坟扫墓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活动。身为儿孙者,应该以感恩之心为先人除去坟地野草,恭敬献上鲜花供品,并慎重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这种耳濡目染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让孩子从小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

在扫墓祭祖时,我们倡导文明祭祖,不在路边、广场、小区、树林、草坪、建筑物、墓区场所焚烧纸钱、冥物、燃放鞭炮。主动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让文明祭祀成为一种习惯。

亲子活动:

1.带孩子去给逝去的亲人扫墓;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

2.给孩子讲述抗日小英雄雨来、刘胡兰等故事。

3.和孩子一起看《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红色影片。

扫墓礼仪:

1.祭扫的顺序是打扫墓地、清除杂草、摆放贡品、上香敬酒、叩头行礼。

2.拜祭按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

3.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4.清明节悼念逝者通常使用菊花,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

5.清明节忌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6.清明扫墓时间为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活动。

7.扫墓时不得在墓地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

8.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生命教育

——和孩子一起谈话、读书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总是会死的,但爱生生不息!

亲子活动:

1.讨论关于死亡、关于生命的话题,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2.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学习,有更加详细的关于尊重生命的阐述和相关绘本推荐。

健康教育

——和孩子一起运动

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还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荡秋千、玩蹴鞠等。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

亲子活动:

和孩子一起放风筝、荡秋千、玩蹴鞠。

艺术教育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假期和孩子在一起作手工,增进一下亲子感情吧!

亲子活动:制作菊花画彩蛋

一、制作菊花:

1.拿出黄色纸剪出4个长条,长度相同、宽度逐渐变大。然后折一个窄边,再把另一边卷起来一点。

2.拿出剪刀,剪出流苏。

3.所有四个长条纸都这么处理好。

4.取最小的,先卷到花杆上。

5.然后依次卷上其他的长条纸。

6.完成三层。

7.完成四层。

8.把最外层的花瓣向下压一下。

9.整理好花型,漂亮的菊花就制作完成了!

二、画彩蛋

让孩子拿出准备好的鸡蛋,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吧。

总编〡任启忠

责编〡杨庆丽

图文〡姚莉

(总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