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清代瓷器既能看到清三代的辉煌,也能看到嘉庆开始的下坡路,为什么还是那些工匠,还是那个御窑厂,所生产的瓷器会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嘉庆早期乾嘉不分,晚期嘉道不分,这就是瓷器的辉煌和经济实力紧密相关。没有皇家的青睐,瓷器能再次辉煌吗?

一、嘉庆的历史背景

清朝自嘉庆开始由强盛走向衰退,吏治的腐败,奢华的花销,闭关锁国的态度,于内、于外都埋下了祸根,各种矛盾在嘉庆的时候开始了爆发。内有各地的农民起义,在外有列强开始觊觎。经济、国力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嘉庆四年(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

清仁宗嘉庆

嘉庆二十一年(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嘉庆作为一位“仁君”来说是够格的,作为一位皇帝来说是可贵的。嘉庆有很好的儒学修养,他的文学、诗歌、书法、文章都是可以的。这一点比明朝的正德、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都好。那么他的瓷器生产又是怎么样?二、嘉庆瓷器总论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经济的衰退,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镇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嘉庆四年(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不久又减为五千两。嘉庆十一年(年)十一月,又奉旨“自明年为始,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着减半烧造。”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年)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瓷器的制作跟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当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瓷器的发展也就出现颓势。嘉庆初年的时候因为有乾隆还在,瓷器的制作和发展还能继续辉煌,只是在之前的辉煌基础上因循守旧,再难有发展,而且渐渐地开始下滑。带有乾隆气度和风格的嘉庆粉彩,该是嘉庆早期的作品,甚至是乾隆当太上皇的作品。清嘉庆黄地粉彩开光四季花卉纹御题诗尊造型:瓶口微外撇,短颈、折肩,肩以下渐收,方足。瓶内满施松石绿釉。外黄地粉彩花卉纹,腹部有四面均有开光,相对的两面纹饰不同,一组为白地粉彩梅菊图,另一组为乾隆御制诗文。题诗字体端丽秀逸、排列工整、与花卉纹饰对照分明。施釉丰润亮泽、各方面都配合得宜、烧制水平之高与乾隆时期者可谓无异。加上采用的御制诗也是出自乾隆这点看来、它极有可能是在嘉庆初年、乾隆当上太上皇帝时,特别制作敬呈乾隆之用。乾隆御制诗文: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纔见一枝开;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霜华点染素花寒,枫叶纷披柳叶残。篱下爱看白玉盏,枝头忽作紫金盘;晚芳摇落香犹在,冷艳依迟秀转攥;我是诗人亦花史,一番吟赏一番看。乾隆这个皇帝当的太自在潇洒了,江山有人打点,吟诗作画,关键在瓷器上作画作诗,已经做到了千年不朽,万年永存了。年,乾隆六十年乙卯,85岁的乾隆皇帝在登基六十年后践行诺言,决定禅位。是年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定于丙辰年举行传位典礼。年正月初一日,于太和殿举行授受大典,永琰即皇帝位,改名颙琰,乃为嘉庆皇帝。嘉庆帝尊乾隆为太上皇帝。乾隆帝刻“归政仍训政”玺印,一切军国大事仍由太上皇裁决。宫中时宪书、起居注册仍用乾隆年号。故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的三年间,一切制度皆依乾隆旧制。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亦是如此,据《嘉庆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犹要求要“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拍卖万港元的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故嘉庆初年乾隆在世时烧造的嘉庆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盛世无二,确有“乾嘉不分”的感觉,而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过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体现出嘉庆振作的精神!乾隆皇帝虽然已经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懾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不过是乾隆瓷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乾嘉窑”之说,而品种和数量卻己远远不及乾隆盛世。嘉庆晚期瓷艺渐趋低下,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清嘉庆粉彩描金“婴戏图”双凤耳瓶三、早期乾嘉不分,保留了官窑瓷器最后的辉煌嘉庆早期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瓷器生产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不能和乾隆时期的精品相比,又有了嘉道不分的一说!在“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清代纹饰中,嘉庆的婴戏题材明显增多,画面日益丰富,有了更多的婴戏图图案,寄托了太上皇乾隆希望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清嘉庆珊瑚描金五彩婴戏大碗放到任何时期,这只珊瑚红描金五彩婴戏大碗都称的上极品,嘉庆至孝,故所制粉彩立件都绘制节日喜庆、祈福延寿的吉祥如意题材,以慰耄耋晚景中的父皇乾隆。如“八蛮献宝”、“百子龙灯”、“三星福寿”、“灵仙祝寿”等等。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吉庆有余进宝图双螭耳大瓶

清嘉庆粉彩进宝图螭耳瓶

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

清嘉庆紫地粉彩海屋添筹双耳瓶

清嘉庆黄地粉彩群仙祝寿图双螭耳瓶

乾隆宫廷自七年起,每年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九日,每晚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殿之处设烟火,皇太后和后妃在楼上观赏,皇帝率王公及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此后,此例沿袭,成为“七宵灯宴”。“七宵灯宴”为宫中的一次重要节庆。其实,粉彩瓷器上的吉庆题材是宫廷画家实景写实而成画稿。据《清实录》、《造办处活计档》、《穿戴档》的记载,乾隆晚期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宫廷的重大活动整理如下: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四日,奉三无私宗亲宴,皇子、皇孙、曾皇孙、皇玄孙及诸王入宴,实现五代同堂之庆。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十九日,皇帝在山高水长赏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及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等国使臣看烟火。乾隆六十年,正月十一日,皇帝在山高水长武帐宴赏荷兰使臣,并赐观西洋水法。故嘉庆初年,上元节前后的烟花、闹龙灯、宴饮等活动仍沿袭乾隆旧制。又老年乾隆又命“五福五代堂”主人,自玄孙降生后,他最欢喜儿孙绕膝、五世同堂的景象,以延续自己的万寿无疆。因此,“五福五代”、“儿孙满堂”,这一平常老人的暮年心愿造就了嘉庆初期官窑婴戏题材的繁荣和精彩。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崩于养心殿,寿八十九,是年为公历,乾隆大帝九九归一。嘉庆亲政的时代正式开始,十八世纪行将结束,痛苦的十九世纪即将来临,繁盛的宫廷艺术开始谢幕。早期的嘉庆御窑厂的精品保持着乾隆稀奇的气势。高度达到76厘米的大瓶,整体描绘的是圆明园中上元佳节闹元宵的景象。双耳大瓶,撇口长颈,两侧饰双螭龙耳,折肩,鼓腹渐敛,圈足,器形硕大,挺拔壮观。口内一周施松石绿釉,色泽明快。外壁颈部饰黄釉地粉彩缠枝花纹,中间绘蝙蝠、双鱼、宝磬纹饰,寓意“福庆有馀”,华美富丽。颈下饰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或舞龙,或戏狮,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亦有孩童放爆竹,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器底满施松石绿釉,正中留白,以矾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此瓶之婴戏满园的繁盛景象恰恰搔中了乾隆的痒处,可见嘉庆帝在御窑烧制上的用心之深,用情之切。此嘉庆粉彩婴戏图瓶纹饰繁缛,衬以“福庆有馀,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富丽堂皇,彰显皇家贵族之气。此品完全承袭了乾隆时期粉彩的样式风格,同样器形纹饰的乾隆款作品,带有乾隆年款,比较之下,可知此器应烧造于嘉庆早期,即所谓“乾嘉器”。代表了清代盛世官窑烧造的高超水平。

四、嘉庆也有自己特色的瓷器艺术品

在瓷器上加漆并不多见,这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嘉庆瓷器写下了重重一笔。瓷器加漆素来备受推崇,数量却如凤毛麟角,这是因为在陶瓷器表施漆极为困难,不仅会令成本飙升,连制作时间也会大为增加。由于每层漆料极薄,而漆层要有一定的厚度方能雕琢多层纹饰,故其工序极为耗时。瓷漆结合的作品少之又少,如此完好无缺的传世品屈指可数,可见其珍贵!瓶撇口,束颈,球形腹,圈足。口至颈部铜胎,饰剔红莲纹,颈两侧对称饰铜耳。腹部白地粉彩绘石榴树,枝叶舒展,花开娇艳,果实累累,露出浆果;颈肩处环饰如意云头,近足处绘意云头和朵花纹一周,足墙饰雏菊纹。底施松石绿釉,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此藏品纹饰丰富独特,设计新颖,制作精细,为嘉庆器中之精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视之为吉祥物,多子多福的象征。此藏品品相卓绝,并糅合了炉火纯青的釉上画珐琅及剔红工艺。瓶身精绘花满枝头、果实累累的石榴树及悄然绽放的牡丹,其色皓白如雪,与艳红的石榴构成鲜明的对比。牡丹和石榴分别寄寓了荣华富贵、儿孙满堂的美好愿望,而肩胫的画珐琅如意云头则象征“万事如意”。剔红纹饰底部精雕回纹,其上的如意云头大小相间,布局与肩胫两道纹饰相互呼应。雕漆部分连如意云头内的纹饰俱细意摹仿,可谓苦心孤诣。剔红部分的朱漆亦与珐琅彩(尤其是石榴花的红彩)交相辉映。

五、茶文化浓郁的嘉庆茶具

乾隆、嘉庆年间茶文化蔚然成风,《红楼梦》中『融雪烹茶』之情致,再现清人于茶、茶具、水之讲究探幽。帝王贵胄玩赏趣旨,民间效仿习之。清嘉庆洋彩御制诗文盖碗此款御窑茶具清雅简洁、恭敬端清,以墨书写嘉庆皇帝御题诗文,嘉庆一朝铭写御制茶诗之茶具稀,粉彩者更是各中精品,为品茗赏玩之上乘。本茶碗小巧别致,装饰清雅简洁,口沿施金彩,杯身外壁上下绘饰粉彩描金缠枝兰花寿字纹一周,取代常见的如意云头纹,彰显出嘉庆朝自身鲜明的特点,中间留白处以墨书写嘉庆皇帝御题诗文:『佳茗头纲贡,浇诗月必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漂,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描绘了深秋寒夜皇帝品览新茶之情景。文后落『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款,下钤圆形『嘉』、方形『庆』朱文连珠印章。底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款,篆法精美,盖部装饰亦然,上下一致。所书御制茶诗齐整均衡排列,书体为清隽规整之馆阁体小楷,笔画工整隽秀,书写一丝不苟,甚是精妙。胎釉洁白细腻,粉彩婉约雅致,金彩纯正妍俏,清新复见华贵,温和蕴含富丽,沉稳亦不失和谐,极尽考究之能事,尤显雍容高雅、赏心悦目,可为嘉庆皇帝御制品茗之雅器。清宫茗茶风尚由来已久,肇启于康熙后期,盛于雍乾隆二朝,沿袭至嘉道之世。其茶具之变化亦随时代而不同,彰显每位帝皇的品味和雅好。为迎合圣意,景德镇御窑厂精心烧制了珐琅彩、粉彩等品种的御用茶具。风格以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精细繁缛而闻名,尽显御用器之奢靡。嘉庆粉彩缠枝花卉茶壶此壶小圆口,短曲流,圆腹,短颈溜肩,弓形把,拱形盖顶置宝珠钮,为乾隆时首创。通体罩透明白釉为地,配以粉彩及珊瑚红等釉上颜料,用色柔美娇艳,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甚是精妙,诚为稀珍。工匠以粉彩描绘纹饰,装饰华美,技艺高超,夺人珠目。盖面花纹为四朵转枝莲花,中间各加饰蟠桃,盖钮为珊瑚红所绘盛开莲花一朵。壶颈绘回纹一周,肩饰如意纹,壶腹两面主题纹饰为蝙蝠衘灵芝及缠枝莲花,寓意吉祥,福寿延年。底边莲瓣纹一周,壶流及把手亦饰缠枝莲纹,纹饰分线均描绘墨彩,壶底以矾红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胎釉洁白细腻,粉彩婉约雅致,红彩华丽妍俏,构图繁密,画工细致,尽显清代宫廷华丽之风。本茶壶制作非常严谨,不惜工本,由造办处出样,按皇室要求制作,无不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清嘉庆绿地粉彩描金缠枝花卉开光御制诗文壶嘉庆皇帝自幼深受乾隆皇帝的影响,一生钟情茗茶,以致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书写御制诗文为饰仅见其父子二人。乾隆者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目广多,而嘉庆者仅见于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诗文数量也只是一首。举凡所见嘉庆朝御制茶具皆书此茶诗装饰,诗成时间为『丁巳小春月』即是嘉庆二年(年)十月。嘉庆一朝铭写嘉庆御制茶诗的茶具本是不多,常见为青花与矾红,而粉彩墨书可见其珍贵!

六、嘉庆的松石绿堆白工艺更加娴熟

松石绿釉堆白工艺为乾隆朝所创,嘉道二朝偶有烧造,以其风格素雅深得帝心所爱,此式工艺更多突出松石绿釉之匀净质感和堆白如雪之宁静纯美。松石绿釉为低温色釉,然调配亦颇费功夫,调配得当,方可在施彩时候得均匀效果,烧成之后才现匀净厚润之感,有简约淡雅而韵味无穷之感。清嘉庆松石绿地白彩福寿花卉撇口瓶撇口,长颈,通体施松石绿釉,清新淡雅,光洁温润,描绘工艺精致,勾描流畅。口沿描金,器身以堆白技法装饰,瓶口一周如意云纹,颈部绘缠枝莲、篆书“寿”字、如意、蕉叶纹,肩部饰一周如意云纹、花卉纹以及贯套纹。腹部主题纹饰大面积绘牡丹花,配以细密翻卷的枝蔓和缠枝花卉,间以“寿”字和衔桃枝的蝙蝠,寓意“福寿连绵”,此器周身纹样均渗透福寿吉庆之美意。接近圈足处绘莲瓣纹,圈足墙外以回纹装饰。底以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嘉庆松石绿釉三联葫芦瓶

七、嘉庆后期,国力和财力让官窑瓷器繁荣不再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庆后期的粉彩瓷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陶雅》一书有云:“(清代)中叶以后,深厚故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庆)、道(光)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而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埋没处。”正如该书中所言,尽管嘉庆年间烧造的瓷器大不如前,但仍有许多不可埋没的佳作精品,作为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个时期的珍贵艺术品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投入不足,不在苛刻的制造,后期工艺和画工开始潦草

八、嘉庆的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的风格

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清嘉庆黄地洋彩缠枝花卉暗八仙象耳盖罐如保持了乾隆的洋彩制作的高水平、此对盖罐形制相同,均为圆形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圈足外撇;罐盖隆起,盖顶置宝珠形钮,描金花卉纹,肩部饰一对象首铺耳,器型古雅,端庄俊美,十分周正。整器口沿外饰卷草纹,颈绘如意云头一周,器身外壁及盖面均以柠檬黄釉为地,黄釉娇嫩欲滴,色彩晶莹。其上以胭粉、宝蓝、矾红、脂红绘缠枝西番莲花、枝,色彩鲜艳,花繁叶茂,色彩粉润艳丽,构图疏落有致。其间又绘葫芦、宝剑、花笛、渔鼓等寓意“暗八仙”的道教纹饰散布其中,纹饰布局匀称工整,精工细巧。肩部用仿石釉饰双象首铺耳,并描金为饰,罐身所有边沿部分均以描金点缀;罐身内壁及器底则施松石绿釉,并于底心矾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做工工艺一丝不苟,绘画精细,色彩精细,色彩亮丽。雍荣华贵,气度不凡,带有浓重的乾隆风格,实为嘉庆早期的官窑制品,现已不多见,弥足珍贵,值得珍藏。嘉庆多以使用器为主、观赏瓷器越来越少。《陶雅》一书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但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清嘉庆胭脂红地珐琅彩九秋小碗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百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花卉杯仍烧制。款识上也基本延续乾隆风格,四、六字款都有,以六字篆书款为常见,有书写与刻划之分,多青花、红彩款,少量金彩款。款识字体规整;民窑青花款为主,字体草率。清嘉庆年间生产的瓷器,其制瓷工艺完全继承了乾隆朝的风格,除创作意识形态没有变化外,原料配制、制坯手段、画瓷用彩都遵循旧习,各方面的技巧都十分熟练,皇宫使用的黄釉或黄釉绿彩的生活用瓷等,从造型到釉彩,不看铭款很难与乾隆器区分开。在各式瓷器中,五彩、斗彩、粉彩均追求色调浓厚,画面很满,图样花纹繁缛堆砌,营造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色彩。嘉庆瓷器多沿袭乾隆时期的旧制,此器其造型、施彩、纹饰等仍有乾隆器的遗风,造型秀美,纹饰繁密,纯净莹润的绿釉色地与色彩华美的粉彩花纹相配,为嘉庆粉彩器的上乘之作。清嘉庆黄地粉彩描金花卉御制诗文海棠形茶盘据乾隆内务府档案记载,皇帝曾旨唐英“……外面俱烧五彩各彩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吉祥花样……”在清宫中的档案里也称为黄地五彩,外壁以黄地五彩绘绽纹的花卉等为主题,均匀环称一周布满全器,运用渲染手法令花卉与花叶更妍丽,为嘉庆时期黄地粉彩中精品,具有浓厚的宫庭色彩,为宫廷御用陈设之器。传世带盖保存完整,甚为珍贵。嘉庆彩瓷之中,以色地粉彩器为最,常见有胭脂红、松石绿、黄彩等,上绘诸彩,映衬彩料之妍美华丽,艺术格调更胜一筹。

清嘉庆珊瑚红地粉彩描金缠枝莲纹瓶

清嘉庆绿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宝纹双耳炉嘉庆的佛前五供,保留了乾隆的特色,犹如这件双耳炉,胎体厚重坚致,造型端庄大方,直边平沿口,短束颈,球状腹,圜底,蹄形三足,肩置对称冲天大耳。器内满施松石绿釉,匀净厚润。器外白地描绘多层粉彩纹饰:口沿回纹,颈部缠枝莲纹,肩部如意云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上、下相错排列,纹样繁复,色彩绚烂,富丽堂皇;三鼎足饰缠枝莲纹;两耳中有长方形穿孔,正背面饰缠枝莲纹,侧面为回纹。平口沿和圜底、足底边则分别用红、兰料绘回纹。绘画精细,一丝不苟,布局繁缛而不失秩序,处处彰显乾隆彩瓷之华贵与堂皇。口沿外侧金彩边框内以矾红书写“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横款,篆法规整,结构严谨。原配木雕镂空花卉纹炉盖,上配腾云纹双色玛瑙炉顶,足下承精雕原配木座,十分罕见。由于艺库的嘉庆藏品有限,所用图片大多选自近年海内外各大拍卖行的拍品资料,仅供参考使用!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二十二)-嘉庆时期的瓷器品种年06月10日于山东省济南市大观园!okallmigh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