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与扬州法云寺的传说乌衣巷宝树的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谢安与扬州法云寺 谢燕颉 (一) 我们知道,天宁禅寺居扬州八大刹之首,始建于东晋,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扬州城北丰乐上街三号,是由谢安捐出别墅兴建的,供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义熙十四年(),《华严经》六十卷译毕,而取名“兴严寺”。后其儿子谢琰官至司空,请准舍宅为寺,又更名为“谢司空寺”。武周天册万岁元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随即改元证圣,此寺也被改为“证圣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改名“兴教院”;政和年间,赐名“天宁禅寺”至今。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年间屡经修葺。清康熙南巡曾驻跸于此,。他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文汇阁”。 东晋时期,随着北方士族百姓纷纷南迁,广陵(扬州)佛教蓬勃兴盛,扬州兴建了许多寺院,有的寺院规模还挺宏大,一座寺院的僧尼就上百人。如决定寺、法云寺、兴严寺,法华寺、梵行教寺(在邵伯镇)等。除兴严寺外,法云寺也是谢安家族兴建的。 据《法云寺志》载:“晋宁康三年,谢安领扬州刺史,建宅于此。至太元十年,移居新城,其姑就本宅为尼,建寺名法云,手植双桧。”又曰:“谢太傅祠,安故宅,内有法云寺,旧有双桧。” 东晋宁康三年(),谢安总揆中书事,领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徐兖五州军事,就住在原镇西将军谢尚住宅。取得淝水之战伟大胜利后的太元十年(),“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谢)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新城”在广陵城东二十里,北二十里有“埭”,就是谢安为挡水而在邵伯湖边所修的一座土坝。 谢安的姑母,也是谢裒的姐妹,谢衡的女儿。谢安搬家后,她留在原处,住家为尼。尔后她在此兴建了法云寺,还亲手栽种二株象征兴旺的桧树。 法云寺,经过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隋唐,一直保留到北宋政和年间;二株桧树,也存活到南宋建炎年间。 (二) 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征召回洛阳,顺道畅游了南京,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乌衣巷》、《金陵怀古》、《金陵五题》等怀古诗。 《乌衣巷》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的是如今金陵朱雀桥边开满了野草的花,门庭若市的乌衣巷口却如同夕阳斜照。昔日王导、谢安二家堂前的燕子,已飞入寻常的老百姓家中去了。 《金陵怀古》云:“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说的是春潮澎湃,淹没了吴刀、吴钩产地冶城旁这的小洲,夕阳西下,斜照着东晋谢石所建的南京南郊征虏亭。温峤举兵讨伐苏峻的四万舟师所到的蔡洲上,重新长满嫩草显得一片碧绿,号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残存的烟云依然那样青翠。六朝国家的兴旺衰败全在人为,险要的河流山川只是空占有利地状。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哀歌一曲,这亡国的幽思怨恨实在不堪诉说。 《金陵五题》第一首《石头城》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说的是群山环绕的故国京城周围情形依然尚在,潮水拍打已经荒废二百年之久的西清凉山下的空城,使寂寞再度返回。繁华的秦淮河东边挂着古老的明月,夜深时分还通过矮墙偷偷穿了进来。 刘禹锡(约—),字梦得,自称“家本荥上(荥水上游),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初任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记室,荐为监察御史。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着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既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刘禹锡其人及其诗风,均颇具独特。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就是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岁月,虽然心感沉重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是始终不曾绝望,具有不屈斗士的灵魂。 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不仅具有诗人的挚情,而且具有哲人的睿智,两者同时渗透其中,故极富雄直气势和艺术张力。白居易在其《刘白唱和集解》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繇是每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 贞元末,刘禹锡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一齐结交于王叔文。永贞元年(),唐顺宗李诵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弊政改革,时刘禹锡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而与王叔文、王侄、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时称“二王刘柳”。 然而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还让顺宗被迫退位。唐宪宗李纯即位,元和元年()九月,标志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也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直到太和二年()才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说“前度刘郎今又来”,表现出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二) 宝历二年()十月,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刘禹锡也离任和州,二人在扬州相遇。虽然他们之间早有诗词唱和,但见面还是第一次,因而悲喜交加,亲热无比。 在筵席上白居易慷慨悲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里白居易认为刘禹锡本堪称“国手”,然而却被贬谪远郡,还长达二十多年。他对刘禹锡的遭遇深为同情,认为太不公平,“二十三年折太多”,损失太大了! 刘禹锡听了非常感动,即席回赠白居易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都是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在对自己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哀怨的同时,也表示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历经千年不衰的经典绝唱。这是不朽精神的准确写照,也是对挈友的慰藉和关怀所表示的感激之情。 在扬州游览了谢尚、谢安的法云寺,赋诗《谢寺双桧》(扬州法云寺谢镇西宅,古桧存焉)云: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桧,常绿乔木,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亦称“刺柏”;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镇西,指东晋镇西将军谢尚。苍然,苍老貌。郁,有草木茂密之意;又表示忧愁。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差不多,相似。禅客,指为禅家寺院为预择辩才,或应白衣之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者;泛称参禅之僧,或俗家参禅者。画旗,有画饰的旗帜。龙象,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因为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或指高僧;或指罗汉像。宝盖,即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鸳鸯瓦,成对的瓦,一俯一仰形同鸳鸯依偎交合,故称。青青,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说,你那蓝绿色衣领,深深萦绕在我心间。虽然我不能前去找你,你又为什么不给我音信呢?长明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所点燃的灯火,不能吹灭直到油尽自行熄灭;中国君王陵墓中也会放置长明灯,希望犹如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 诗的大意是,两株并立的桧树,显得那样的苍老,古色古貌而又清奇,含烟尘吐云雾的枝枝叶叶,郁毓茂密而参差不齐。夜晚陪同参禅众僧侣当值于金殿之旁,清晨面对镇西将军而映照在饰画的战旗之下。龙象佛界中成为宝盖遮阳伞,鸳鸯瓦上伸出攀云登高枝。长明灯在燃烧着前朝的火焰,曾经照耀蓝绿战袍的青春年代。 谢安的姑母,也是谢尚的姑母,即谢鲲、谢裒、谢广的姐妹。镇西将军谢尚比谢安早在扬州任都督,谢尚的住宅就是谢安的住宅,故刘禹锡说是“扬州法云寺谢镇西宅” 谢尚(-),字仁祖。小名坚石。父谢鲲。妻袁女正(王导从事中郎袁耽小妹)。年,晋太宁元年为司徒王导府掾吏、袭封咸亭侯、升西曹属、迁会稽王友;年,咸和八年入补给事黄门侍郎;年,咸康元年出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年,建元元年转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兼领将军职;年,建元二年加南中郎将领宣城内史、转西中郎将、督扬州六郡军事、镇历阳、假节;年,永和二年豫州刺史、镇芜湖、都督江夏义阳随颖四郡军事;年,永和四年四月升安西将军,镇豫州,八年因血战失利降建威将军、征授给事中;年,永和九年四月升尚书仆射、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前将军、豫州刺史、给事中、镇历阳、加都督豫州、义阳、随、扬州五郡军事,十年五月还卫京师;年,永和十一年十月都督并、冀、豫三州军事、进号镇西将军、镇寿阳、据守马头;年,升平元年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同年五月卒赠卫将军、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谥“简”。 (三) 唐张祜也赋诗《扬州法云寺双桧》云:“谢家双植本图荣,树老人因地变更。朱顶鹤知深盖偃,白眉僧见小枝生。高临月殿秋云影,静入风檐夜雨声。纵使百年为上寿,绿阴终借暂时行。” 意思是,谢氏家族所种下的二株树,本想象征永葆繁荣昌盛,然而树老人也老地的主人发生变化。只有那丹顶鹤深知这宝盖已经低俯,另有那白眉老僧人看见还有小枝在生长。树枝高高耸立,临近月宫,形成秋天云彩的荫影,枝叶静悄悄飞入凉风沙沙的屋檐,伴随着夜雨的声音。纵使数百年的树龄已为高寿,但是绿阴终归只能借助它而暂时同行。 张祜(约—),字承吉,唐代诗人,清河(今河北邢台清河)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初寓姑苏,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著有《张祜诗集》十卷四百六十八首。《全唐诗》中亦有三百四十九首,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四百六十九首,享有“海内名士”之誉。 《题润州金山寺》云:“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此诗在佛教界和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誉为空前绝后。 《宫词二首》之一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此诗流行一时,而传入宫禁,唐武宗病重时,当孟才人唱到“一声何满子”,皇上竟气亟肠断而死。看来与此诗至精至诚的共鸣,从而也充分体现其诗的魅力。 白居易很欣赏张祜的《观猎诗》,认为与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优劣。然而他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没有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禄。 晚年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寓居下来。尝与村邻乡老聊天,赏竹,品铭,饮酒,仿着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一生坎坷不达而以布衣终。为人和他的著作一样,有其独具的风格特点,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还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有心报国,陈力无门,使他只好“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 (三) 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扬州吕甫观文宅,乃晋征西将军(司马)谢安宅。在唐为法云寺,有双桧,建炎后遂亡。” 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生活于南北宋交替时期,少时居湖南,南宋建炎年间迁居扬州,好著作,喜藏书,其寓所称“墨庄”。著有《墨庄漫录》十卷。 吕甫观文,应是吕吉甫,他曾任观文殿学士。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嘉祐二年()进士,王安石变法第二号人物,官至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都检正、参知政事(副宰相),政和元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辞官归里,不久病逝。 由此看来,法云寺直到北宋才变成参知政事吕惠卿住宅的,而那二株桧树,也是在南宋建炎年间才死亡的。 据清江藩《国朝宋学渊源记》薛香闻师载:“先生讳起凤,字家三,少孤,依舅氏广严福公。公本滕县诸生,厌弃世法,出家傅磬山宗,住扬州法云寺。寺有谢太傅祠,谢氏子孙欲占为己产,倚势鸣官。福公见逐,居吴下,隐于卜,得钱资先生从师读。福公,即吴人所称不二和尚也。” 薛起凤,字飞三,号震湖,海澄镇海卫人,后迁厦门,乾隆三十年()举人,通晓经术,与黄莲士等人结“云洲诗社”,参与修撰《同安县志》,修撰《鹭江志》,有诗文集《梧山草》。 广严福,山东滕县诸生,出家傅磬山宗,人称“不二和尚”。 由此可知,清乾隆年间法云寺尚在,里面还有“谢太傅祠”,只是已被广严福占用,谢氏家族通过鸣于官才收回。 (四) 谢安的姑母所栽的二株桧树,成活了七百多年,到了南宋就死了,也许是因为秦桧盗用其名,因羞耻而死。 秦桧(-),字会之,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政和五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因为善于察言观色,颇受宋高宗赵构喜爱。因为宋高宗害怕父兄夺回帝位,力主对金投降,君臣合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宋宁宗时改其谥号为“缪丑”。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的白铁铸像,俩俩同跪在岳飞墓前,真是羞煞后人。 据清钱咏《履园丛话》载,乾隆偶问翰林院修撰秦涧泉:“你果真是秦桧之后?”秦涧泉答曰:“一朝天子一朝臣。”后秦涧泉回杭州探亲,与老师袁枚同游西湖,在岳飞墓前,面对先祖秦桧的跪像,袁枚要他撰对联以明心志,于是他写下:“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桧树不幸,将永远被人冷落,幸亏有谢安的姑母栽种了二株,后又让刘禹锡、张祜为之赋诗赞颂,不仅以证清白,而且延续人文。 谢氏网报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zp/5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28元抢原价79元康乃馨鲜花20支,送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