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大学华人学霸留学生在美自杀
康奈尔大学女留学生陈尸宿舍 12月13日,年仅21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生毛同学(化名)的尸体在公寓中被发现,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学校的期末考试周。 这一惨痛的消息也得到了知名常春藤学府康奈尔大学的证实,对于毛同学的死亡表示沉痛的哀悼。 当地警方这起陈尸公寓命案展开调查,但初步排除他杀嫌疑。 毛同学来自成都,目前大四,主修材料科学及工程。平时成绩不错,很上进对研究很感兴趣。还在网上分享过自己申请康奈尔大学的心路历程。 死前给同学群发道歉信 毛同学的去世让周围同学十分心痛,而她的尸体被警察发现还是源于她自己的群发邮件。毛同学的同专业同学透露,就在毛同学尸体被发现的前一天,她给期末作业同组的好友发了邮件,写着:抱歉,不能和你们共同完成期末作业了。 该同学发现一向对学术充满兴趣的毛同学的邮件有些反常,随机报警,警方赶到公寓在发现尸体。 双面性格,曾看心理医生 不过说到毛同学的性格,他的同学表示,小毛在朋友圈和生活中的感觉截然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小毛很开朗,很多同学都爱和她聊天,和校外合租的朋友关系也特别好。但是她朋友圈里的状态却没有现实中那么阳光,还有些犹豫。 她去世前一周发了一首日本女星的励志歌曲,但是毛同学配的文字却十分消极。据说曾去找过心理医生,但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 几个月前另一名女留学生在旧金山失踪,据同学透露可能是长期处于抑郁导致自杀,而且大概率与学业有关。 美国华人女博士在旧金山失踪 10月1日,唐晓琳在美国旧金山失联。唐晓琳的朋友在微博透露,唐同学最后的踪迹就是在金门大桥南侧的迎宾中心。 失踪女生唐晓琳 失踪后,旧金山警方一直在寻找唐同学的下落,然而最终还是传来噩耗,10月10日,唐晓琳所在学校,美国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布罗姆利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去了一封邮件,邮件显示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 虽然邮件中并未提及晓琳的具体死亡原因,以及在何时何处发现遗体。但据她的高中同学透露,唐晓琳可能长期处于抑郁,还有朋友表示唐晓琳在留言中提到过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念头。 晓琳的高中同学得知她的死讯非常意外,她表示,晓琳在班长一直很安静,性格温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唐晓琳的履历显示,年她进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年本科毕业后去往美国读研究生,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而她生前依旧在攻读博士学位,并没有毕业.... 华人在美国抑郁自杀频繁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中国留学生自杀”,只需点击几个链接就能形成一段小小的编年史。年,28岁的MIT才女郭衡逝世于剑桥的公寓中;年,哈佛金融系的AndrewSun自杀身亡;年2月,耶鲁大学数学系王璐畅自杀身亡;年2月,UCSB女孩刘薇薇自杀身亡……且这些只是我们俯拾即是的数据的一小部分。 逝去的人各不相同,而继续活在世上的我们,每一次听闻噩耗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心情和言论。尤其对留学生之死,我们最常见也最overwhelming的感触就是, 真的没想到。万万没想到。 Mirror默默端详着网页上那些逝世者的照片。他们无一例外地笑着。他们的眼神是清亮的、诚恳的、甜美的,他们的嘴角是上翘的、舒展的,他们牙齿洁白,衣着得体,他们像你,像我——像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的那样坐,那样站,那样存在。 在finalsweek的走廊里,在弥漫咖啡香的街角小店,在容得下几百人的大教室,在人声鼎沸的新年趴,你曾经、以后都会和这样的人擦肩而过。也许你们渐渐相熟,成为朋友、恋人,你甚至会迷恋他们的才华、美丽、幽默、热情。你绝对想不到,绝对想不到,突然有一天,你们天人相隔,他带走了剩下几十年的生命和可能性,顺便重创了你所以为的世界和心灵图景。 抑郁者的自杀,对这个仍然运转不休的世界到底有没有意义?当我们听见他人将精神病患指斥为“想不开”“吃不得苦”“loser”“懦夫”“活该”“低能”的时候,应当如何用自己的双手maketheworldabetterplace? 这些笑容,就是他们留给世界的遗书。那些笑容找不到任何瑕疵,除了一点: 它们不是真的。 近年来,华人因抑郁自杀的案件不在少数,有正值青年的留学生,有事业已经小有成就的新移民,还有来美国安度晚年的老人们…… 年1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小陆(音译)跳冰湖自杀。 年1月,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同学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二留学生李阳凯(YangkaiLi,音译)在校园附近的一所公寓楼跳楼自杀。李阳凯在死前一个月在脸书更新状态,表示自己失眠焦虑。 年10月,纽约布碌仑区发生华裔老人自杀案,这是当月发生的第三起类似案件,其中2人确诊患有忧郁症。 年4月,当时年仅40岁的硅谷华裔工程师在自家车库中自杀,因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受到忧郁症的困扰最终选择这样的方式寻求解脱。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华人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桩桩华人自杀的惨剧,让人唏嘘不已,这不禁让人思考悲剧的重演也许已经不是个例。有统计显示,在美国各种族裔中,华裔的自杀率最高,华人群体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这和环境、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留学生适应能力差,语言学习双重障碍 现在留学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家长为了孩子能尽早的适应美国教育,初高中就把孩子送到美国,到了另一个国家,需要先将外语像母语一样使用流畅了才能正常交流学习,而学习一门语言难度可一点也不小,有可能语言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山。 就算是在美国读PhD也会面临导师不让毕业、实验反复失败、花大量精力时间研究也许永远不会出成绩的项目,就算折腾个5-10年出来面对的可能是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大城市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 在美国顺利拿到学位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都会被认为是人生赢家,然而光鲜是给别人看的,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在美国工作也免不了加班,华人聚集的大城市房租贵、生活压力大。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长期下来会让人踹不过气,变得抑郁,但又不和家人朋友倾诉,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最终凄凉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种族歧视让年纪较大华裔有自杀念头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针对芝加哥地区多名60岁以上华裔进行调查,在调查时间之前的一个月内,有4%的华人有过自杀念头,而在公共场合受到过歧视的人自杀念头会更强。 很多华裔老人都是中老年时移民美国,居住在唐人街或华人聚集区这样文化单一的封闭环境,语言能力较弱,对于美国的文化生活不如青年人那样适应,遭到语言或行为的歧视时,比如“滚回中国”之类的话,碍于面子只能选择隐忍,而不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其实抑郁并不可怕,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族群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可怕的是,华人心里疾病精神疾病的就诊率在所有族裔里面是最低的。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多数华人都不能正视心理问题。 心态:心理咨询就是家常便饭 美国人从不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而很多华人还抱有“心理问题见不得人”的误区,觉得看心理医生就是得了“神经病”,感到羞耻,有什么问题就在心里憋着,造成病情恶化。其实,看心理医生就跟感冒了要吃药,医院检查一样,心理咨询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平均个美国人就有一名心理医生; 每人中就有一人拥有私人心理咨询师; 每年约有万美国人求助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也就是说约30%的美国人每年要看心理医生; 美国有临床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28万人。 在美国心理师就在你的身边 对于华人来说,适当的心理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千万对心里咨询抱有偏见,没有人会因为你看心理师而对你“另眼相看”,而且美国有非常完善的心理咨询系统,华人朋友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心理指导资源,保持舒畅的心情对自己对家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留学生在学校寻求心理指导 及时联系学校的CAPS(ConselingandPsychologicalService),他们会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心理咨询。很多美国高校每学期都会有免费的6-12节心理咨服务,留学生们可以根据需求预约。如果觉得英文沟通没有那么顺畅,完全可以尝试跟学校沟通,要求翻译服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4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年荔湾区小学一年级招生方案
- 下一篇文章: 优甲乐是激素吗为什么要早晨空腹口服呢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