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少典和有熊氏黄帝阪泉大战炎黄子孙涿鹿大战统一华夏农业发展丝织业仓颉造字五音八声五音不全人文始祖桥山黄帝陵轩辕之丘

预习

看视频

1.《中华五千年》第4集炎黄子孙

2.纪录片《黄帝》

3.纪录片《黄帝陵风光》

听音频

袁腾飞《中华文明起源》:04.黄帝做大哥,炎帝被出局

阅读图书

1.漫画《历史其实很有趣儿》P26-P29

2.《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国学经典上下五千年(上)》P5-8黄帝的传说

3.《如果历史是一群喵》P59-70

4.《话说中国创始在东方(上)》P38-55

5.讲义P35-50

思考

1.讲一讲少典和有熊氏的故事。

2.讲一讲黄帝的诞生和成长,说说《史记》里是怎么记录的。

3.当时中原有三大部落都是谁?《史记》中是怎样记载的?

4.乱世出英雄,黄帝挺身而出。他都做了什么呢?

5.讲一讲阪泉大战,并读一读《史记》中的记载,说一说大概意思。

6.讲一讲“炎黄子孙”的来历。

7.讲一讲“涿鹿大战”,并读一读《史记》中的记载,讲一讲大概意思。

8.轩辕为什么叫“黄帝”呢?

9.讲一讲黄帝的伟大功绩(统一华夏、农业、丝织业、仓颉造字、五音八声)

10.为什么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

11.简单介绍一下“桥山黄帝陵”。“轩辕之丘”在哪里?

导引

五位先皇开创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上古文明,带领先祖们从蒙昧走向进步。今天的中国人,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这名字的由来,就是炎帝和黄帝,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一个称号呢,为什么这个称号会伴随中国人五千年之久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人文始祖——黄帝。

少典和有熊氏

上古时期有个部落住在姬水河畔,他们的首领少典长得魁梧雄壮,是一名优秀的猎人,他经常独自一个人背着弓箭出入深山老林,射猎鸟兽。一次,少典进山打猎,途中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当他醒来看见一只强壮的熊站在面前,向他求助,原来是森林里的熊群被一个怪兽欺凌却无力反抗,强大的熊群不甘心被怪兽任意屠杀,来找聪明的人类求助。少典用聪明才智除掉了怪兽,熊群为了报答他经常帮助少典部落打仗,少典部落势力因此越来越大,人们称这个部落为“有熊氏”或“有熊国”。

黄帝

黄帝的诞生

相传少典的妻子附宝有一天来到野外游玩,突然,一道瑰丽的闪电从北斗星的方向划过。附宝马上赶到身体里一震,回家后,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一怀就是足足二十四个月啊,附宝终于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轩辕。轩辕长相十分奇特,额头高高隆起,形状好似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几个月便学会说话,年幼时思虑敏捷,长大后品行敦厚通达事理,成年后见闻广博明辨是非。

拓展阅读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神异灵敏,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笃实敏捷,成年以后明察事理。

中原三大部落

神农氏部落,蚩尤部落,黄帝有熊氏部落

拓展阅读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统治逐渐衰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守纪律,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

挺身而出

训练有熊氏部落士兵,打造兵器,去征伐那些不听指挥不来朝拜炎帝的部落,这个时候的黄帝还是维护炎帝领导地位的。

让人失望的是,炎帝部落不仅未尽到保护弱小部落维护正义的责任,反而依仗人多势众,还在侵掠其他部落。一些受侵掠的部落纷纷到轩辕那里求救。有史料记载炎帝部落击败兼并了遇到灾荒没物品上贡的斧燧氏部落。轩辕十分气愤,他决心维护正义,给炎帝氏族一点教训。

阪泉大战

炎帝看到周围的部落纷纷去投奔有熊氏,害怕崛起的有熊氏部落取代自己的领导地位,因此与有熊氏部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黄帝立志维护世界和平,他深入研究季节气候,教老百姓顺应天时种植五谷,努力领导各地民众共度灾荒,越来越多对炎帝失望的部落投奔到黄帝的大旗之下,此消彼长,有熊氏部落联盟的势力愈发强大了。有了这些被团结的部落的帮助,黄帝率领以熊、虎等猛兽为旗帜图腾的部落,与炎帝在桑干河畔的阪泉展开决战。黄帝族的士兵手执干戈,以熊、罴、虎、豹等猛兽为前驱,向炎帝阵营冲杀过去,炎帝族的士兵也不甘示弱,双方厮杀成一团。经过三次激烈的战斗,炎帝族士兵逐渐溃退,黄帝族部落取得了胜利。自此,轩辕更加为各方部落所拥戴,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

拓展阅读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用来征讨那些不来朝的诸侯,各诸侯这才来归顺。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顺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五行之气,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貅、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

炎黄子孙

黄帝以和平大局为重,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怠慢炎帝,希望与炎帝一起带领两个部落的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炎帝心悦诚服,与有熊氏部落联盟结成了更大的炎黄部落联盟,姬姓和姜姓的联姻传承了上千年,一直到西周和春秋都经常有姬姓与姜姓的联姻,比如周武王姬发就娶了姜子牙的女儿。

神农炎帝共传承了九代五百余年,教授各部落耕种土地,为各部落共同发展进步做了很多的贡献,没有人因为黄帝的崛起而忘记炎帝,炎黄部落联盟的后代被称为炎黄子孙。

拓展阅读

氏族、部落与部落联盟

在原始社会,人类团结的主要纽带是血缘关系,血缘相连的人群组成了氏族。对内管理,对外抵御,依靠族长的领导。

人口越多,活动范围越广,血缘相异的人群聚居到一起共同抵抗强大的敌人,多个氏族合并形成部落,或叫部族。部落首领不再是族长而是酋长。

几个亲近部落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部落联盟,是由氏族结合为部落的进一步扩大,是部落向民族形成跨出的第一步。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参加联盟的部落酋长共同讨论和决定联盟的一切。

黄帝取代炎帝,成了令天下敬畏的部落联盟酋长,各部落既钦佩他的品德高尚,又畏惧他部落联盟的强大实力,于是四方归顺,平息了相互攻伐,天下局势逐渐太平下来,老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涿鹿大战

当时,长江流域也涌现出一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叫"九黎"部族。"九黎"部族的首领叫蚩尤,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强悍凶猛,善使刀、戟、弓、弩等锋利武器。特别是他能吞云吐雾,飞沙走石,制造变幻莫测的天气,使对手迷失方向,陷于失败。蚩尤依靠这特殊的技能,侵凌各部落,所向无敌,邻近的部落都害怕他。现在,他企图扩大势力,想与黄帝族争个高低。这样,黄帝与蚩尤的一场大战就迫在眉睫。

终于在张家口的涿鹿之野,这场激烈的大战展开了。来犯的蚩尤部队首先使出看家本领,从鼻孔喷出团团浓雾,刹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一直延续了三天。黄帝放出驯养的野兽,蚩尤军看见一头头张牙舞爪的怪兽咆哮而来,都吓得魂飞魄散。蚩尤立刻到天上请来了风伯和雨师,顿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黄帝见势不妙,急忙请来了旱神女魃,只见女魃轻轻拨开云雾,风停了,雨止了。蚩尤又布下漫天大雾,三天三夜不散,黄帝的部队一时都迷失了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军心开始浮动。蚩尤的部众则精神大振,乘势凶猛冲杀。

黄帝当即命令大臣风后制作了一辆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小人,不管车子如何转动,小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黄帝部众立刻辨明了方向,六大部落顿时情绪激昂,奋力冲出重雾,最终擒杀了蚩尤。蚩尤部落大部分融入了炎黄部落联盟,还有一小部分向南迁徙到了三苗一带。蚩尤虽然战败灭亡了,但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尊蚩尤为战神,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军队勇敢作战。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都祭祀过蚩尤,封为兵神。

拓展阅读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和有熊氏部落的战争是改变中国史前文化走向的大事件,战争的结果使中原地区初步统一,中原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涿鹿之战,确立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进程。由于涿鹿之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很多部古籍上都有记载,如《山海经》《尚书》《战国策》《史记》等。

伟大功绩

01

统一华夏

天下的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炎帝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因为黄帝在位时有黄土大地那样的德行,因为被称为黄帝。

黄帝不辞辛苦管理天下,往东到达海边,登上泰山封禅祭拜天地;往西到达空桐,登上鸡头山;往南过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往北驱逐过荤粥族。天下有不顺从的部落,黄帝便去征讨,劈山开路,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生活。《史记》记载:“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黄帝召开联盟大会,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首领齐聚溪附近的釜山,举行合符仪式,共同推举黄帝为天子,一统天下。还在涿鹿山下的平地上修筑大城,作为都城,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黄帝城,就是今天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的矾山镇考古发现了黄帝城遗址,附近还有黄帝泉、轩辕湖、蚩尤寨等传承了几千年的地名。由此第一次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统一,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矾山修建了一座三祖堂,黄帝、炎帝和蚩尤一起被供奉在大殿中央,接受中华儿女前来祭祀怀古,拜祖敬香,凝聚爱国之心。

02

发展农业

黄帝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授给其他部落,炎帝则把谷种草药送给其他部落,整个华夏部落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共同提高。黄帝在位期间,带领百姓顺应天地四季运行的规律,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驯养鸟兽蚕蛾,勤劳耕作获得丰收,还倡导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

03

丝织业

黄帝的夫人嫘祖,是西陵氏之女,传说她发明了养蚕植桑,缫丝制衣,抽丝编绢。位于杭州西湖附近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在它院内就矗立着嫘祖的雕像。

04

仓颉造字

在伏羲书契的基础上,黄帝让仓颉发明一种大家都可以学习的文字,以传达黄帝的命令和进行交流。

传说仓颉长着四只眼睛观察世界,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才。他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确定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都看得明白,仓颉最终创造出了最初的象形文字。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惊天地泣鬼神,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魂的哭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录历史,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人民不断开化摆脱蒙昧,但也会道德败坏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魂也不得安宁了。

但无论怎样,中国方块字承载了传统文化,记录了五千年历史,是让我们一直骄傲的中华文明瑰宝。

05

五声八音

在黄帝时期各部落已经有多种乐器,比如琴瑟、泥埙、石磬等等。众多部落结成联盟后,为了使音的高低有一定的规律,黄帝命令他的乐师伶伦系统研究了音乐,规范统一了音律,给其中的五个音定名为:宫、商、角(jué)、徵(zhǐ)、羽,称为“五声”,类似于现在常用的“刀、来、米、法、少、拉、西”。成语“五音不全”指的就是这五声。

五音不全

伶伦同时又规定了用八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乐器名称,用葫芦壳制的叫“笙”,用丝制的叫“弦”,用石加工的叫“磬”,用泥土烧制的叫“埙”,用金属铸造的叫“钟”,用皮革制的叫“鼓”,用竹子制成的叫“管”,用木制的叫“柷”,这八种乐器统称为“八音”。

伶伦,这个名字是指一个叫伦的乐官。古代从事音乐职业的人称为伶,乐官称为伶官,后世把演员也称为伶人。

人文始祖

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和有熊氏部落的战争改变了中国史前文化,使中原地区初步统一,中原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一心为民,他在制衣冠、创医学等方面也有很多功绩,被尊为五帝之首,中华“人文初祖”。

黄帝崩葬桥山

黄帝把天下治理得昌盛太平,风调雨顺,使得他在百姓中的威信越来越高。晚年天上有龙下来迎接黄帝,他骑龙升天了。黄帝升天后,人们在桥山起衣冢为黄帝陵,立庙祭祀。从夏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几千年来从未中断。在正史中,有文字记载第一位到黄帝陵祭祀黄帝的天子是汉武帝。

直到今天每年清明节,陕西黄帝陵都举办国家级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这一天,大批海外华人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更让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溯源、凝心聚力、铸魂的重要典礼。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上,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传说是黄帝亲手种植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轩辕之丘

新郑被称为“黄帝故里”。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思想家子产就曾带领百姓在新郑拜祭黄帝,汉代时在此修建轩辕庙祭祀黄帝。今天的轩辕之丘黄帝故里被建设成了4A级景区,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结语

历史记载的是过去,但历史永远没有过去。这里面不仅仅有生动的故事,还有鲜活的人物,更有团结一心、勇敢无畏、积极向上、高尚无私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让我们在课本中读历史,在行走中感悟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做骄傲和自豪的炎黄子孙,做永远屹立的中国人!

重要文章

〖用历史学语文〗是什么?

〖用历史学语文-夏商西周〗精品网课

免费!1~5年级历史课程设计汇总

小学低年级学历史路线图

河北电台专访用历史学语文

『用历史学语文』获得省级重点资助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wh/1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