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谁能听欸乃,

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

不怨湘水清。

《西麓堂琴统》:古昔韬名抱道之士,多托足迹渔樵以自适,此曲真有云冷山空,江寒月白之兴。汲清湘,然楚竹於西岩者,不足道也。

《西麓堂琴统》:

一、烟波渺渺

二、长啸悠悠

三、我歌君和

四、空惊雁阵

五、吴江鼓吹

六、响彻龙湫

七、沧浪濯缨

八、数声柔橹

九、漱石流泉

十、一片鸣榔

十一、举网得鱼

十二、酌酒高歌

十三、欢声如雷

十四、别浦收编

十五、一夜狂风

十六、芦花深处。

《太音补遗》:此曲盖本柳柳州“欸乃一声山水绿”之诗而增益之。“欸乃”,歌声也。

*

开篇沉稳

开篇较自由散板,气息平稳,前两句分别以指法“弗”起,以指法“滚”起,营造烟波袅袅的水云之境。

浆撸声

中间浆撸声利用指法“注下”,形象表现渔夫泛舟之感,“连续的大指过弦”也起到了浆撸声遥相呼应之意。

结尾畅达

结尾处借助指法“拨”与“剌”,使得泛舟画面更加地怡然自得,反应人们心中无限的畅达喜悦之情。

《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词解

1.词。摇橹声。

唐元结《欸乃曲》: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题注:“棹舡之声。”

唐柳宗元《渔翁》诗: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緑。”

清黄遵宪《夜宿潮州城下》诗:

“艣声催欸乃,既有晓行船。”

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宋陆游《南定楼遇急雨》诗:

“人语朱离逢峒獠,櫂歌欸乃下吴舟。”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

“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櫓咿哑。”

3.象声词。泛指歌声悠扬。

唐刘言史《潇湘游》诗:

“野花满髻妆色新,閒歌欸乃深峡里。”

宋叶适《灵岩》诗:

“亡王未亡时,絶色馆孤峻。歌声妙欸乃,俎品穷蛤蜃。”

-END-

咨询(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xx/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