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秋尽冬来,藏养开启
7日“立冬”,你准备好了吗?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1月7日12时59分将迎来"立冬"节气。 此时节,黄花带露,细雨生寒,残枝枯树,红叶满阶,秋意虽未尽消,寒风凛然而至。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建始也",民间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冬季之始。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不仅代表冬季开始,还表示一年即将结束之时,万物收藏,躲避寒冷,休养生息,为明春勃发做好储备。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均以五天为一候。"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进入"立冬",水面结冰,土地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再活动。 此时虽然"秋深渐入冬",但因地表贮存的热量一时不能尽散,每值风和日丽,往往会出现暖意融融的"小阳春"天气,令人舒适快意,心旷神怡。不过,北方冷空气也会频频南袭,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在我国古代,"立冬"还是重要节日。 "天子出郊,行‘迎冬’之礼,赐群臣冬衣、温帽,矜恤孤寡。宋代以后,人们还要在‘立冬’当日更换新衣,拜贺尊长并互相拜谒,称‘拜冬’。 由于‘立冬’属秋冬之交,吃‘交’子之时的饺子成为我国北方重要习俗之一,并沿袭至今。"罗澍伟说。 "立冬"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从"立冬"到"立春",俗称"冬仨月",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 人体也要顺应这种自然变化,饮食起居以"养藏"为主,可多食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以抵御风寒。 "立冬补冬,不补嘴空",但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自身体质选择清补、温补或小补,用以滋阴益气,忌油腻厚味或盲目进补。 "立冬"过后,日照继续缩短,气温不断下降,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平日宜多晒太阳,调整情绪,宽展心境。适时锻炼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要注意保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运动量过大。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送走了醉人的秋,眨眼又是一个冬。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问候远方的朋友,送去温暖的祝福,愿你们安好,祝你们幸福。 立冬,是冬天的起点,问候,是关心的表现,祝福,是在乎的证明,真心,是送你的宝物。祝亲爱的朋友们,立冬快乐,一生快乐! 转眼冬天来到,发个信息转告;早餐必须吃好,午餐一定吃饱;睡前泡泡热脚,晚上不要熬夜;衣服多穿一些,出门要带口罩;公共场合人多,尽量别凑热闹。愿我的友好提醒,你们牢记心上,祝你们身体健康,谁都不会感冒! 亲爱的朋友们,立冬到了,不要害怕寒冷,我送你温暖。戴上真心做的帽子,头不冷;围上关心做的围巾,脸不冻;穿上贴心做的棉衣,暖身子;戴上爱心做的手套,手不冰。 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远方的朋友,你们都是我最牵挂的朋友。立冬这天, 别忘了吃碗热腾腾的饺子,饺子像元宝,吃了饺子来年财运好。 朋友们,今日立冬,秋天已尽,天气总是变化无常,添衣戴帽一定别忘。送一份祝福,代表我没忘记你,道一声珍重,说明我在惦记你,希望我不在你们身边的日子里,严寒多保重,照顾好自己。 情谊不会随距离淡化,牵挂只会因时间浓烈。今日立冬,思念倍增,千般关怀,百般祝福,送给我最在乎的你们,祝你们立冬快乐,愿你们温暖过冬! 岁月匆匆去,立冬缓缓来。 明天就是立冬了,立,建始也,从这周日开始就正式进入冬天了。秋尽冬来,寒风料峭,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最适合品读唐诗宋词,一杯花茶,一碟点心,偷得浮生,半日闲。有人说,冬天是寂寞的,也有人说,冬天是高洁的,那么,诗人眼里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冬天,季节更替,半夜清寒。立冬王稚登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凛冽寒风似乎是冬天最好的标志。立冬已过,天气渐寒。黄叶丹枫堆满地面,天也变得开阔。一盏灯,半轮月,一夜更比一夜寒。 冬天,自在,悠哉,赏景不自扰。立冬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冬日里,阳光和煦,微风不燥,人也变得慵懒起来。静静地停止思考,温一壶好酒,把美梦当做下酒的佳肴。冬天,寒梅傲雪,美不胜收。立冬即事二首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春天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间冬天已经到来。冬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气温也随着雨一同下降。未穿棉衣的诗人走在路上,感叹今年的寒意怎么比去年来得早。冬天,北风渐紧,宜围炉夜读。立冬紫金霜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西风转做北风呼啸,白桦黄杨笔直地站在阵阵寒风中。打开窗户,凉风吹得人精神一阵,约上三俩朋友围在火炉旁,一起吟诗作对,好不惬意!冬天,入眼处衰草枯杨,天寒请加衣。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方回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冬天都来了,北方的雪想必也已在来的路上。叶已落,花已残,当世界失去了缤纷的色彩,人也容易被惆怅牵绊。冬天,风景正美,妙趣横生。立冬日野外行吟释文珦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秋冬交互之际,趁月出游,看太阳从地平线破土而出。天高地广,美景尽在心头。野外漫步,听水清涓涓,别有一番趣味。冬天,惊雷阵阵,惟愿君安。立冬闻雷苏辙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半夜轰隆隆的雷声把年幼的孩子吓哭了,年迈的诗人一夜无眠。早上起床发现,院子里的松菊被雨水摧残,显得十分可怜。植物与动物似乎在一夜间进入了冬眠。这是冬日特有的季节特征。立冬已至,天寒人不寒,愿君安康!冬天,黄叶遍地,但不负时光。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秋日的最后一天,天冷已凝霜,红叶满阶头。西风尽扫园林,只有菊花绽放。所幸,那些光阴里的人和事,都会以最深情的模样安居在文字里,当秋天远去,新的季节开启时,愿温柔以待,静好从容。冬天,虽日子清寒,但心中向暖。立冬日作陆游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虽身居陋室,生活面临种种艰难,但这些都不能消磨诗人的斗志,因为他懂得: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乐观的心。冬天,想故人,思念长。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程公许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立冬已至,想起故人。记忆虽在,故人却已不在身边,美好的事物就像那奔流的河水,抓不住。人生就像阳光下的肥皂泡,一切转头就成空。冬天,天气寒,更添萧瑟之感。立冬夜舟中作范成大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天冷雨寒,夜游江边。看渔灯樵火,叹浪影黄沙。虽年华渐逝,华发已生,但人老心不老,夜晚的景色还不足以让人满足,需得等到白天再一探究竟。冬天,橙黄橘绿,簪花为乐。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立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这个时候,橙子橘子都正是时候,乃一年之中最佳。当下最美。冬天,偶尔小憩,乐得自在。立冬陆文圭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节,天气还不是太冷,总给人一种还处在“深秋”的感觉。红叶与黄花又在此刻相逢,裹紧身上的毯子,卧倒在榻上,这般慵懒的生活不免让人心生愧疚。冬天,长日无事,分外清闲。早冬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有人喜欢春之妩媚,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人欣赏夏之豪迈,因为夏季到了百花盛开。有人钟情秋之静美,天朗气清,风轻云淡;却也有人独爱冬之萧瑟,虽然北风凛冽,却也挡不住来年的勃勃生机。冬日里虽有这种种的暖意,却相比于夏日更容易伤怀,大概冬日的怅然也来源于此。只愿这个冬天少些寒意,人心都能温暖!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立冬节气预示秋尽冬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冬藏”“冬养”拉开了序幕。 衣:贺冬初换装 顺天时、修人事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立冬日,秋粮入库,寒风时行,古人有拜祀天地和祖先的贺冬习俗。天子率三公九卿出城北,行迎冬之礼,并赐授冬衣,抚恤孤寡。民间士人换新装,拜尊长,互致暖暖问候。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寒风袭来,深秋将尽,残菊尚妍,背阴处水结冰,地上冻,候鸟迁徙无踪,冻耸肩,袖藏指,加衣保暖正当时。 冬来寒起,人体代谢机能也随之放缓,避寒就温的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透气、不碍活动为原则,以利于机体的气血通畅。年轻体壮者不可再肆意“秋冻”或露腰脐、露脚踝,幼儿、老人及体弱者注意昼夜温差变化,及时调整着装。 “冬则狐貉之厚以居”的严冬未至,保暖的衣服不必太厚重,不必戴过厚的暖帽,因围裹过严易导致火气内郁。原有冻疮旧疾者可参考《鸡鸣录》“立冬日用蒜杆煎浓汤浸洗”的经验,用温水泡洗手足,预防冻疮复发。 食:补冬嘴莫急 立冬日举家休息,烹煮丰收的美食,犒赏自己和家人,是古人“补冬”的流行风尚。补冬的美食,南北各异。北方风行“交子”,猪肉倭瓜水饺、猪肉白菜水饺最养人,号称“立冬白菜赛羊肉”。江南喜欢炖姜母鸭、麻油鸡,鱼汤、莲藕排骨汤也是家宴常客。闽中人“交冬”,用私家熬制的草根汤煮猪蹄、猪肚等,补肾健胃御寒。潮汕人喜爱“立冬食蔗齿不痛”,食甘蔗香饭来滋补。 民谚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的说法,提倡“冬食黍与彘”,即冬季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优质食物,用以积蓄能量、补益虚损、增强抗寒抗病能力。冬日饮汤,夏日饮水,强调冬天多食富营养又易消化的热食,少食生冷、辛辣、炙煿、黏腻的食物。荤素搭配,配食时令果蔬,如白菜、百合、黑木耳、口蘑、山楂、冬枣等凉润之品。 又因易有郁火,初冬“补冬”不可过度嘴急、盲目大补,以平补、小补为宜,三九严冬才选人参、鹿肉、驴肉、海参等适度大补、温补之品。“补冬”还需因人而异,量“虚”进补,有血压波动、躁动起急、口干口疮、咽痛咯痰等“上火”表现者暂缓进补,先多食萝卜、青菜、豆腐等,或喝老白茶、桑叶茶等清火。 住:避寒恬淡安 冬三月,万物归藏,万木凋零,大风吹尽黄叶丹枫,诗人感叹“今宵寒较昨宵多”。北方开始上冻、下雪,动物准备冬眠,人体生机潜伏、气化闭藏。与此相应,立冬后以藏为养,“无为而治”,胜过“大有做为”。 初冬气温虽降,北方很多地区还未正式集中供暖,南方也时有细雨降温,工作、居住环境的室温调节较为重要,尤其有病人、老人的家庭更需及时开启暖风、暖气装备,以免寒伤阳气。居室通风以白天阳光明媚、没有大风时为宜,晚间避免门户洞开,散失热气。干燥地区应注意室外防火、室内加湿,补水润肤。 起居提倡早卧晚起,追逐日光,充足睡眠。午间可选室外向阳避风处,晒晒后背,拍打腰膝,略做肢体活动。晚间可用花椒水、艾草水温浴双足,或用力揉搓足心涌泉穴,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精神调养也需力求静养,保持情绪安宁,恬淡平和,精神内守,含而不露,避免烦扰、焦虑,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远离病痛困扰。“冬日不凄凉,端居在北房。窗前红日满,墙角素梅香。稚子追前后,围炉话短长。诗成不厌改,字字费思量”,古人的冬日闲逸,可为我们借鉴。 行:辛劳莫晚归 入冬后,血气伏藏,潜藏、休养为佳,不主张过度辛苦劳作,不宜过度身劳、心劳,不宜过度酒色,以免阳气浮越、耗损肾精。如非必要,不宜早出晚归,不宜长途奔波。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宜避之,以免冒犯寒威,感染病邪。 立冬后肢体僵硬,肌肉、韧带的伸展性降低,新陈代谢减缓,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不主张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推荐散步、慢跑、快走、广播操,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达到增强体魄的目的。运动出汗后,宜热水沐浴,更换汗衣,有条件者可用香草煎汤泡浴。 《礼记》载:“春夏教以礼乐,秋冬教以诗书。”春夏动以养阳,秋冬静以养阴。前人常趁着冬时农闲兴办冬学,识字扫盲,提升学养,“教以诗书者,优游以求之,涵咏以体之,亦养阴之道也”。通常立冬日是冬学的开班仪,还会举办拜师、谢师的仪式。常随家人乐趣阅读,或三两好友,围炉而坐,谈古论道,求索真悌,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境界,也是立冬的美好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10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买的花,如何换盆才不会ldquo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