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赤柱感受港岛南部独特的英伦风情
北京青春痘医院治疗 https://m-mip.39.net/m/mipso_8743253.html 要到港岛南部感受香港独特的英伦风情,就不得不去赤柱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小渔村中央长着一棵巨大的木棉树,枝枝蔓蔓的巨大树冠遮住了半个村庄,每当红色的木棉花盛开时,这棵大树就像赤红色的木柱,所以村民们把这个村庄称为赤柱。 赤柱曾是香港早期的临时行政中心,后来行政中心迁往刚到北岸,但赤柱仍然是以英国人为主的住宅区之一,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小镇总多了一些欧陆风情的余味。我们从赤柱市集开始漫步,很多香港本地人都会来这里淘宝,更多的还是外国游客,他们聚在一起围观奇特的中国工艺品,大刀阔斧的跟老板讨价还价,都是最常见不过的景象。 然后我们进入赤柱大街,赤柱大街上还有很多外国人开的餐馆和咖啡店,繁茂的大叶榕将浓密的树冠伸向安静的马路,洒下斑驳的树影,露台上早就支起了大大的阳伞,精致的白色小桌上,玻璃瓶里随意地插着几枝紫嫣,与透明的阳光,构成了一道清透的明媚。喝咖啡的人不少,也有像我这样坐着发呆的人,不需要想太多,只要任凭海风烦骚,看远处最浩瀚烟海的大海之外,回过神的时候,用汤匙搅拌一下杯里稍有余温的咖啡,和着温柔的海风在威胁的阳光中渐渐反弹。透明的天空是小镇空灵的背景。细读这个小镇上更是新旧建筑别有味道。 路边拐角的地方还有花店,不大的一块地方却满是温馨,簇拥着各种颜色的花朵,它们被分别放在黄色、绿色和紫色的桶里,门口一排白色栅栏里有绿色的阔叶树、未开放的香水百合以及粉红的康乃馨,被芒果色的灯光照得分外柔美。看在花束中挑选花朵的那个女孩,阳光流淌在他白皙的脖子和脊背上,就像牛奶调和的光晕。 穿过赤柱大街,眼前的平地就是赤柱广场了。那边临海修筑的三层小楼,你一定在某个老画册中看到过他的身影,这是美利楼维多利亚式建筑,有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当年的美利楼并不在这里。年英军在现在的中环金钟花园道筹建了美利楼,美利楼的名字来自当时的英国大臣美利爵士。最初这座楼是当时驻港英军军营,后来改为司令部,到了二战时期一度成为日军拘留和处决囚犯的地方。直到年旧城改建时,美利楼的土地对中国银行以1亿元竞标成功,然后中银大厦拔地而起。 香港政府为了保留古迹,将美美利楼拆分下来的多件花岗石块石柱编上号码放在仓库里保存,这一存就是15年,直到决定在年重建美利楼,看着眼前的美利楼和百年前的老照片,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像是游离于历史之外的东西,却又那么亲切,那么熟悉。走在美利楼的回廊上,想到从前英军在这里操练、检阅的场景,总有一种陈旧的味道涌上心头。也许你还会有幸碰到很多来这里拍摄写真的人,洁白的婚纱,在矗立着苍老的柱廊间闪烁、漂移,让复古的建筑注入了新鲜的味道。在历史遗迹间穿插,有了更耐人寻味的悠远意味。 登上二楼的露台,看到远处的蔚蓝海洋上飘动着点点鲜艳的风帆,沙滩上的游人惬意地躺着晒太阳,把皮肤烘烤成好看的小麦色。旁边那座码头叫卜公码头,以第二任香港总督卜力的名字命名的,卜公码头也经历了与美利楼相似的经历。 年卜公码头在中环地区投入使用,而到了年就被拆掉了,码头上盖转移至摩士四号公园的露天圆形剧场,直到年末,这个上盖被重新装上了在赤柱复原重建的卜公码头。舒缓的海岸线上有潮水褪去的痕迹,金色的夕阳环抱着一湾碧水让赤柱的黄昏,有了苍老的味道,小镇在光影间格外安闲,浅尝一杯手中的鸡尾酒,色彩混杂而分明,千姿百味尽在其中。等到入夜,看古建筑上的月光和灯火明灭的酒吧,金色晕染,味道更浓郁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yy/10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石竹和康乃馨的区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