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有条件得以实现,养一只可爱的猫猫狗狗成为越来越多人闲暇生活的常态,可以缓解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压力,但随之而来的危险却不容忽视,如若处置不当,有可能带来性命之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家有萌宠,如何正确处置猫狗抓伤,预防狂犬病,需要家庭医生广泛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远离狂犬病危害。

揭示狂犬病的真面目!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狂犬病毒通常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因常有恐水的临床表现,故又称恐水症。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认识狂犬病的典型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ー,最短可至4天内,最长可达数十年之久,通常为1~3个月。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包括: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

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改变,一般将狂犬病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类,狂躁型最常见,约占80%~90%以上。

狂躁型狂犬病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瘫痪期)。

01

前驱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多数患者有低热、头痛、周身不适、倦怠、纳差、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伴有或随后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恐慌不安,对声、光、风、痛等刺激比较敏感,并有喉头紧缩感。

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约发生于50%~80%的病例患者,可表现有受伤处出现烧灼或针刺样疼痛、麻木感、冷感或蚁行感,或在伤口的瘢痕处发痒(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可波及整个躯体甚至全身发痒,由此可引起剧烈的搔抓,使多处皮肤受伤,这些症状高度提示狂犬病的可能,一般持续2~4天。

02

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恐怖不安、恐水怕风、发作性咽喉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

恐水为本病所特有,当饮水、见水、闻及流水声或仅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反射性咽喉肌痉挛,患者极度的痛苦和恐惧,患者虽渴而不敢饮,饮后也无法下咽,从而引起脱水,80%的患者有此典型表现。

有些患者感觉咽喉部疼痛和阻塞,促使用双手拉扯自己的咽喉部。畏风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外界各种刺激如轻微的风、光、声音或触摸等均可引起咽喉肌和呼吸肌痉挛,由于声带痉挛导致说话不清,甚至失音。

交感神经常常亢进,表现为体温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唾液分泌增加,大汗淋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等。

部分患者出现下丘脑和杏仁核功能异常,可导致性欲增强,或为嗜色狂或慕男狂,男性患者在数日内可试图多次性交或自发性射精。

多数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焦急、狂躁不安。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想、幻视、强行挣扎,并试图逃出室外,也可能攻击或咬伤他人。

病程进展迅速,大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天。

03

麻痹期

也叫瘫痪期。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痪痪最为多见,也可表现为眼肌、颜面肌和咀嚼肌的痪痪以及感觉减退、失音和反射消失等。本期中患者的呼吸逐渐微弱或不规则,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终前多进入昏迷状态,本期持续6~18小时。

麻痹型狂犬病:仅有发热、头痛、呕吐、咬伤部位疼痛,肢体软瘫、腱反射消失、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等症状,最终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如何划分暴露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Ⅰ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为Ⅲ级暴露。Ⅰ级暴露者,无须进行处置;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随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时、全程接种。

正确伤口处理至关重要!

若被狗咬伤,可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此外,尚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第一时间接种狂犬病疫苗!

疫苗接种可用于暴露后预防,也可用于暴露前预防。凡被犬咬伤者,或被其他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者,或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患者唾液污染时,均需进行暴露后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主要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以及从事狂犬病毒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

我国目前批准上市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包括“5针法”和“2-1-1”程序两种,两种免疫程序同等推荐,具体接种程序以当地为准。5针法程序: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针,共接种5针。“2-1-1”程序:第0天接种2针(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针),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针,共接种4针(此程序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2-1-1”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

如果没有按时接种疫苗,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局部紧急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直接杀死病毒。

对于Ⅲ级暴露者需紧急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被动免疫制剂),实际上就是含有狂犬病抗体的注射制剂。它能够直接杀死伤口处残留的病毒,起到减少病毒数量的作用。所以注射这个免疫制剂的时间也是越早越好,并不是大家说的24小时。

哪些情况需要增加接种剂量?

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1.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2.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

3.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患者。

4.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

5.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1.不要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禁忌饮酒,也不要喝可乐、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3.不要做剧烈运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在24小时之内狂犬病疫苗注射后容易出现副反应,比如发热、局部注射部位红肿,如果在这个期间不注意,就有可能会加重疫苗的副反应,甚至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疫苗注射期间,尽量不要使用激素类药物,不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加重疫苗的副作用。

加强猫狗管理,健康文明养犬!

为控制狂犬病传播,饲养者要为犬、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防止犬、猫发生狂犬病并传播给人。带犬外出时,要使用犬链或给犬戴上笼嘴,防止咬伤他人。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衣着暴露,更易被猫狗抓伤,所以,每年夏天都是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高峰季,笔者有一位同事酷爱小动物,养了两只狗一只猫,家里人每年都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经历。

猫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在现在紧张的快节奏生活下,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希望通过科学文明养犬、了解狂犬病科学防护知识,尽享萌宠带来的乐趣,远离狂犬病的危害!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黄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ngnaiqing.com/knxhy/8861.html